老路谈兵法·解三国(111)刘禅:那不是苟且,那叫胸怀

机器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题字:徐志远,中国榜书书法家协会主席</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提起蜀国后主刘禅,人们马上会想到两个经典词语:“扶不起来的阿斗”和“乐不思蜀”。前者成为“懦弱”“无能”“昏庸”的代名词,后者则是一顶“安于现状、苟且偷生”的大帽子。</p><p class="ql-block">那么,刘禅真的如人们想象的那么不堪吗?未必。</p><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少主重臣,多是冤家,能和睦相处的极少,更多的还是以悲剧告终。17岁的刘禅登基后,不仅没有绞尽脑汁限制诸葛亮的权力,防止被其架空和“篡位”,而是扩大诸葛亮的权力,提高他的政治地位,放手让他去干。</p><p class="ql-block">建兴元年,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设立丞相署处理国家事务。不久,又让诸葛亮兼任益州牧。政事不论大小,全由诸葛亮决定。刘禅这样“放飞”诸葛亮,既是出于信任,更是缘于“识时务”。</p><p class="ql-block">刘备去世后,实际上给刘禅留下一个烂摊子,曹魏虎视眈眈不说,蜀吴关系高度紧张,国内人心不稳,南中地区各郡全都发生了叛乱。刘禅如果不能以国家利益为重,仰仗诸葛亮的能力与威信稳定局势,而是处处掣肘诸葛亮,必然带来蜀国不可承受的内耗,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p><p class="ql-block">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刘禅深知自己年轻、资浅、力弱,与其跟诸葛亮“争高低”,不如把自己及国家的治理“交给”诸葛亮。当然,诸葛亮实在聪明,他既尊重后主,后来又选择长时间远离朝廷,把“办公”地点安在汉中,给刘禅施政留下了空间。两好噶一好,谁说刘禅不聪明?</p><p class="ql-block">当魏国邓艾的大军还没打到成都,刘禅不经激烈抵抗、殊死较量便选择投降,以及被掳洛阳后“此间乐,不思蜀”的态度,历来让人诟病。其实,这恰恰是刘禅审时度势下的明智之举。魏国大军压境之下选择投降,放弃无胜算、无意义的抵抗,则避免了蜀地生灵涂炭,也算造福一方;而甘当“安乐公”,也是为了保住随他一干人的性命。</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谋攻篇》曰:“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刘禅的明智选择,是败中之“胜”,无可厚非。</p><p class="ql-block">春秋无义战,三国无公利。当那些英雄豪杰们为了自己的私利,不顾士卒和民众的生死,不择手段地去“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时候,刘禅的选择更显胸襟与度量,值得历史和世人敬重。</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老路名片:</i></p><p class="ql-block"><i>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孙子兵学大讲堂讲师团团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6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