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第二橡胶厂的革新能手、全国人大代表——胡孝琚同志

蓝信钊

<p class="ql-block">  胡孝琚同志于1924年出生在青岛郊区,青少年时在家务农。在上世纪50年代初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青岛橡胶二厂工作,由于他在少年时自学篆刻,厂领导得知他有这特长,就按排他到机修车间雕刻轮胎模具,从此就开始了伴随其一生的轮胎模具的加工工作。</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轮胎模具加工是原始的手工加工,开始先用雕刻机在轮胎模具毛坯上雕刻出轮胎花纹大体的粗放形状,然后就开始了手工雕刻。先用小风镐进行一个粗加工,之后就要用凿子一锤一锤地剔。每个轮胎花纹的角度、弧度都要有样板,工人师傅们就对着样板一点一点仔仔细细地雕刻着。这样雕刻出来的花纹比较粗糙,还需要用锉刀和砂轮打磨,就这样加工出花纹仍然不够光滑,这就需要进行最后一步加工:用刮刀刮研。我们想一想,刮木头就挺吃力的,刮钢铁出多大力就可想而知了。刮刀有半米多长,为了能用上力气,工人师傅在刮刀的末端固定一块木头,用肩膀顶住,再用双手握住刮刀中部,用另一端用力地一点点地把模具不平的地方刮光滑。由于常年累月这样干着,每个人的肩膀上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虽然师傅们这样拼命地工作着,但是工作效率还是很低的,当时雕刻一副模具需要40多个工作日。如果某个型号或某种花纹的轮胎不需要生产了,那么这种模具就作废了,常年累月厂区堆了不少这种模具。</p><p class="ql-block"> 在60年代初,各企业开展“增产节约”“技术革新”活动,胡孝琚同志就考虑是否能用一种新的工艺改变这种原始而落后的模具制作工艺。于是他就和同事们进行研究,经过反复地试验,最后决定用铝来制作的模具花纹,因为铝这种金属比重小,熔点低,硬度小,比较容易加工。开始先将模具分为成若干等分,铸造出若干块胎面上带花纹的铝块,然后将这些铝块镶嵌在钢铁模具上。开始生产出来的轮胎还挺好,但是轮胎硫化过程需要高温加热,由于钢模与铝块的膨胀系数不同,时间久了缝隙越来越大,影响轮胎外观质量。看来还需要再进一步改进。于是胡孝琚同志又与同事们进行了新的技术改革,又经过数次试验,改用将花纹用粘合剂粘在钢模上,但是这种方法还是不理想。之后胡孝琚同志又进行多次改进,这次是在模具上单体铸花纹,先在模具上加工出一个个沟槽,将花纹铸在沟槽上,这样沟槽成为了花纹的根,之前的各种缺陷都解决了。这样硫化出来的轮胎非常好,这样本来就很好了,但是胡孝琚同志觉得这种方法机机加工时间有点长,能否再节省一些机加工时间。经过反复研究,最后决定在模具上钻几个孔,孔中固定一个钢锲子作为花纹的根,这样将花纹铸在锲子上,使花纹牢牢地固定在模具上,最后以这种工艺定型。由于铝的硬度较低易损坏,胡孝琚同志又将镁等金属加入,成为铝合金。这样硬度提高了,降低损坏率,产品外观质量也提高了。</p><p class="ql-block"> 胡孝琚同志的这项技术革新,使模具加工师傅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两个人在一个工作日中就可以铸出二三副模具。并且将厂区存放多年的报废模具几乎利用了。又为企业节省了大量钢材。</p><p class="ql-block"> 在那些年也没有专利和知识产权之说,提倡企业相互协作,互相帮助。许多兄弟单位得知这项技术后纷纷来我厂(青岛第二橡胶厂)学习,我们的师傅们热情地接待了他们,毫无保留地将这项工艺传授给他们。</p><p class="ql-block"> 胡孝琚同志创新的这项技术为当时的我国轮胎工业作出重大贡献。因此,胡孝琚同志多次获得“革新能手”“先进生产者”“省劳动模范者”等光荣称号。并且在1978年被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到北京与国家领导人和其他代表共商国是。</p><p class="ql-block"> 橡胶二厂的轮胎在90年代被评为国家银质奖。这里面也有模具工人的一份功劳。</p><p class="ql-block">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飞速发展,有了更先进的模具加工工艺,这项技术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它在我国轮胎工业发展史上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 在共和国工业发展较落后的那些年,有众多人像胡孝琚同志那样的工人,用他们的聪明和智慧为我国工业发展作出贡献。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向他们致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蓝信钊</p><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