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集山村觅旧址 红色旅游振精神

竹林青青

<p class="ql-block">  以荆门城区为圆心,周边100公里为半径的圆周上的适合游历的数个点我们几个人近几年已经跑遍了。我们忽发奇想,东北部的大洪山边缘地带、钟祥市张集还没去过,是否可以前往探访探访呢?</p><p class="ql-block"> 在做了简单的攻略后,2024年7月14日这天,我们几人自驾孝华的800号出发了。</p> <p class="ql-block">  驱车九十几公里,我们来到了张集镇。听说老街比较有名,我们将车停好,即走过一条石板下坡路,来到老街街面。</p><p class="ql-block"> 老街不宽,用现在的眼光看它就是一条巷子。与中国许许多多古镇老街一样,街面都是用青石板铺就,显示出它的沧桑。街道两边的房屋既有岁月斑斑的老旧木屋,也有经过修缮后的带有现代气息的新屋。新旧并陈,古老和现代对比,呈现出一种悠远的历史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走在老街上,忽然发现右手边有一座半圆形门洞。</p> <p class="ql-block">  穿过门洞,只见一座石板桥横卧在一条小河之上。一块经过打磨了的黑色大理石碑矗立在河边。近前一看,原来是钟祥市人民政府二0一五年四月二十日立的桥名碑“连三桥”。</p> <p class="ql-block">  这"连三桥"古石板桥就是建于清乾隆51年,重建于清道光年间。早在1994年,"张集连三桥"被钟祥市政府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古官桥是连三桥之一,该桥为石板桥,全长26.8米,由16个石墩、16块青石板榫接而成。</p><p class="ql-block"> 因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受损严重,被洪水冲走三块石板和两个石墩,其中一块石板被冲断,后面又经过政府组织修复,恢复了原冲倒的石桥墩、石撑,重新盖上了石板。同时对原淤塞严重的河道进行了疏浚,才能保持如今的河道畅通。</p> <p class="ql-block">  吴开杰夫妇像小孩子一样兴致勃勃地跑到石桥上要我跟他们拍下了这样一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  是否在这石碑前留个影呢?</p> <p class="ql-block">  老街北边尽头的石磨,好似老街的年轮,记载着老街和石磨沉甸甸的过去。</p> <p class="ql-block">  张集镇成为钟祥最早解放的一个镇。因为地理位置特殊,这片深沉的土地上又留下了太多的红色记忆,成为后人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听村里人讲当年,李先念、陶铸、陈少敏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部在这里浴血奋战,张集有太多太多的过往值得我们去探究,也希望张集能让更多的让世人知道它的故事,它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离开张集镇,我们前往当年的“江汉日报旧址”去。道路两边的稻田里稻禾青青,随风摇头,一片青色在微微起伏。</p> <p class="ql-block">  进入丘陵,进入山地,树木苍翠繁茂浓密,山谷幽静无声。车子左拐右转,来到三岔路口。“江汉日报旧址”的红色标牌矗立在眼前了。</p> <p class="ql-block">  “秀美张集 红色杨畈欢迎你!”杨畈欢迎我们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这块指示牌,清楚地指明了去各个地方的方向,一目了然。</p> <p class="ql-block">  清晰的交通线路图,一看就知道自己此时身处何处,想到哪里去一清二楚。 </p><p class="ql-block"> 我们所在的地方就是杨畈村。</p><p class="ql-block"> 杨畈村位于风景秀丽的九华寨山脚下,地处钟祥市张集镇东部,是一个集红色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省级共同缔造试点村以及钟祥市党史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于一体的地方。这个村坚持把红色资源保护放在第一位,修复了新四军江汉日报社旧址,并新建了红色革命历史纪念馆。每月吸引上千群众前来瞻仰历史、缅怀先烈。此外,杨畈村还推进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设优质稻基地,成立食用菌合作社,引导村民试种富硒大米,实现了组织增能、产业增值、集体增收、群众增富。</p><p class="ql-block"> 开杰夫人付妹子就到村民家里买了85个纯天然土鸡蛋,高兴极了。</p> <p class="ql-block">  江汉日报社是湖北省委机关报《湖北日报》的前身,1947年由新四军江汉军区创办,用于向军民传达党的声音、报道革命形势、推动解放战争。该旧址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而且成为了当地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村支部在保持原有历史风貌的基础上,投资140万元完成了新四军江汉日报社旧址的修复和文物陈列等工作,使其逐渐成为荆钟城北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的靓丽名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雨中我们游览了旧址。这里过去岁月发生的一幕幕仿佛一一浮现在眼前。“峥嵘岁月稠”啊!</p> <p class="ql-block">  雨越下越大,但没能阻挡我们参观的兴致。</p> <p class="ql-block">  雨打石榴,石榴更加青绿,更加惹人喜爱。累累果实,不是象征着革命前辈打下的江山取得的胜利成果吗?</p> <p class="ql-block">  离开杨畈“江汉日报旧址”,孝华紧握方向盘驾驶着800号,向“云峰禅寺”进发。山路比较直线,山势比较陡峭,转弯比较少,近乎于不让汽车有喘息,要你直奔山峰。经过二十多分钟的爬山,到达九华峰巅。</p><p class="ql-block"> 这里极为幽静,放眼望去,四周云遮雾绕,只见远处白茫一片,近处植被青葱。回首见“云峰禅寺”门就在左手边。</p> <p class="ql-block">  云峰禅寺,全称九华云峰禅寺。北倚大洪山南麓,面向江汉平原西北端的一马平川,地势绝好。行政所属地在湖北钟祥东北张集九华寨深山,距离张集镇十三公里,距钟祥六十五公里。据禅门《五灯会元》和《洪山志》记载,唐宝历年间,有慈忍灵济大师、为六祖慧能大师再传弟子,马祖道一禅师亲炙弟子,自五台向东南游,至大洪山一带驻锡,开禅门洪山一派,世称慈忍庐尊者。据寺院现存若干碑铭,住持为慈忍庐尊者,证明本寺当时属禅宗洪山一系。现存同治五年残碑记载:九华寨,古名云峰禅寺,又名崇真观,宋元以前不可考。占地五百多亩,现遗留有石垒城墙,绵延约六七华里,是历代战乱的遗迹。据传革命期间,贺龙曾在此遭遇国民党军队围剿,退守九华寨,留下"鲤鱼退敌"的传说。抗战期间,曾作为国民党钟祥政府的临时避乱办公地点。九华之名的来历有几种,主要依《洪山志》的说法,登寺院背后山峰环顾四周,九山环列,形似莲瓣,故称九华峰,寨名九华寨。现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客堂、法堂、斋堂、净业堂、禅堂以及僧众寮房等殿堂房屋,建筑总面积近八千平米。欢迎十方有缘比丘大德前来常住。欢迎十方有缘居士前来常住。</p><p class="ql-block">寺院地址:湖北省钟祥市张集镇杨畈村三组79号云峰禅寺</p><p class="ql-block">客堂电话:0724-4218618</p> <p class="ql-block">  禅寺内荷塘,给静谧的寺院更添一种恬静。</p> <p class="ql-block">  回望大殿。</p> <p class="ql-block">  寺院内树木参天,种植的果实类树木业已结出累累果实。</p> <p class="ql-block">  寺庙建筑显出其的庄重、沉稳、威严。</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步出禅寺,雨停了,向远方眺望,山露出来了,只是山头还有云雾缭绕,但更有韵味了,植被也清晰可见了。</p> <p class="ql-block">  这么美的背景,难道不应该和它一起留下靓丽的风景照吗?</p> <p class="ql-block">  怀着满足、怀着惬意,800号下山了。沿途青青的禾苗,好似我们清清的心情,伴随着我们离开了杨畈、离开了红色旅游基地,但感叹感慨却在内心久久激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