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隋唐遗址之应天门、天堂、明堂

<p class="ql-block">洛阳应天门、天堂、明堂、九洲池也称隋唐洛阳城遗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考古工作者在应天门遗址的发掘过程中,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包括建筑构件、生活器具、装饰品等。这些文物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应天门的建筑布局和装饰风格,还为我们了解隋唐时期的社会生活、文化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应天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最初名为则天门,后因避武则天讳而改称应天门。 它见证了隋、唐、五代、北宋等多个朝代的更迭,存世530多年,直至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被金兵焚毁。</p><p class="ql-block">应天门也是朝廷举行登基、改元、大赦、宴会等外朝大典的场所,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应天门遗址。虽经千年风雨,应天门东西两阙相距甚远,显示昔日城门高大与雄伟其巨大的夯土台基保存较好,依然有4米高。</p> <p class="ql-block">望着应天门遗址的土堆,看到的,不仅仅是眼前的黄土与石块,更是穿越千年时光的历史画卷和深邃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土堆承载着的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让我不由自主地陷入对过往岁月的遐想与沉思。</p><p class="ql-block">我分明看到了隋唐时期的繁华与辉煌,看到应天门的雄伟壮观,车水马龙,人声鼎沸。</p><p class="ql-block">你看:城门之上,有威严的守卫,身着铠甲,手持长矛,守护着皇家的安全与尊严。城门之下,则是络绎不绝的行人,他们有官员,商人,平民百姓……各自怀揣着梦想与希望,穿梭在这座古老的城市之中。</p> <p class="ql-block">为保证遗址本体的绝对安全,应天门采取了建筑群体扩大1.2倍的方式,内部采用大跨度结构建筑造型在比例色彩构造等方面与历史建筑一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应天门是一座由门楼、朵楼和东西阙楼及其间的廊庑为一体的“凹”字形巨大建筑群,东西长达137米,两侧阙高36.4米,相当于十三层楼高。</p> <p class="ql-block">应天门门有两重观,上题“紫微观”;建有崇楼五座,似五只凤凰,因此又被称为“五凤楼”。此外,门前还置有象征皇家威仪的双向三出阙,东西两边共计十二阙,这是古代城门建制的最高等级、天子享用的最高礼制。</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690年9日9日武则天昭告天下宣布登基,改唐为周。建立武周,自称圣神皇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因此应天门也被誉为“天下第一门”。</p> <p class="ql-block">复建后的应天门,虽难以尽展史书记载之全貌,却仍不失为一雄伟之作。夜幕低垂,万盏灯火渐次点亮,将其装点得金碧辉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远眺应天门,那辉煌景象与历史的深邃交相辉映,不禁让人心中涌起“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应天门的对面是明堂和天堂。</p><p class="ql-block">明堂和天堂是武则天在洛阳登基称帝后,为彰显其皇权威仪而修建的宏伟建筑。</p> <p class="ql-block">明堂也称“万象神宫”,是儒家的礼制建筑,为古代帝王明政教之场所,凡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礼典均在此举行。</p> <p class="ql-block">1996年考古发掘明堂基址是六圈八边形夯土台基,在明堂遗址中心为圆形的巨型大柱坑。其中三方上面有圆形榫眼,在柱础石外侧有包砖呈八边形,外围是夯土。整个遗址坑有不同程度残损,经专家反复研究,在明堂遗址上采用轻钢架结构进行保护,基本不改柱坑的外观,于09年复建明堂。</p> <p class="ql-block">明堂共三层,底层为四方形,四面各施一色,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中层十二面效法一天中十二个时辰;顶层为圆形,四周环绕九龙雕塑。</p><p class="ql-block">中间有周长十五米左右的巨型木柱,上下通贯。</p><p class="ql-block">屋顶铺木胎夹纻漆瓦,上层是圆顶亭子,上立高1丈的涂金铁凤。</p> <p class="ql-block">据说女皇害怕为抢皇位,兄弟相残发生在她儿子身上,就有了“明堂琞誓”。</p><p class="ql-block">通俗点讲就是类似把儿子们召集到明堂让他们写个保证书发个誓。</p> <p class="ql-block">金色宝座、红色柱子、精美的天花板等……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span>木兰归来时的荣耀时刻,想必当初天子接见木兰时坐的明堂也是这么庄重威严、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天堂的建造时间紧随明堂之后,天堂外观5层,内有九层,象征天子九五之尊。据《资治通鉴》等文献记载,天堂高五层,且第三层已经高于明堂 ,一仟多年前,这里是离天最近的地方。天堂不仅是武则天礼佛的场所,也是她政治权力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天堂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迁,包括被毁和重建。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在武则天称帝后的第五年(公元695年),由于她的男宠薛怀义(冯小宝)失宠后放火,天堂与明堂一同被毁。然而,武则天并未灰心,随后又下令重建。</p><p class="ql-block">影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武则天为登基而造的“通天浮屠”,就是天堂。也称“通天塔”、寓意“至高无上之堂”。</p> <p class="ql-block">武则天通过大力修建佛寺佛像、举办佛教盛会等方式提升佛教地位,天堂作为她弘扬佛教的重要场所之一,对佛教在唐朝的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下图天堂一层中心柱遗址。</p><p class="ql-block">这是天堂遗址的核心部分,展示了天堂原有的建筑结构基础,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这一重要历史遗迹。</p><p class="ql-block">虽然在遗址上复建的新“天堂”并非历史上天堂的原样复原,但也是经多方努力高度还原,是一座保护展示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天堂二层《万国来朝》壁画。生动再现了武则天时期的盛世景象,展现了万国朝贡的宏大场面。</p> <p class="ql-block">天堂三层与四层相互贯通,共用一个穹顶,穹顶上的壁画为佛教风格,营造了浓厚的宗教氛围。</p> <p class="ql-block">天堂五层武皇礼佛、弥勒菩萨相关的文物、法器、经文等。</p><p class="ql-block">天堂六层禅茶体验区。(即下图)</p><p class="ql-block">作为佛家特有的品茶方式,禅茶,游客可以在此体验禅茶文化的精髓。</p><p class="ql-block">天堂七层是皇家风格照壁与仿唐式家具,展示唐朝时期的皇家风范和家具艺术。</p><p class="ql-block">天堂八层是佛像供养中心</p> <p class="ql-block">天堂九层一尊高6米的表面贴金、端坐于莲花座上庄严不凡的弥勒佛造像。</p><p class="ql-block">佛像背光与莲台饰纹采用唐代风格装饰工艺尽显大唐风范。</p><p class="ql-block">弥勒佛是佛教中被视为未来佛陀的化身,象征着希望和慈悲。</p><p class="ql-block">站在天堂第九层俯瞰洛阳城,万千美景,一览无遗。我仿佛能够触摸到那份跨越千年的脉动,感受到那份永不褪色的美丽与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