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花园口决堤</b></p><p class="ql-block"><b> 沈江</b></p><p class="ql-block"><b> 今天,到了黄河的花园口,一座瞩目的“黄河花园口掘堤堵口纪事碑”伫立黄河堤岸上,碑文如实地记载着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国民政府为阻滞日本侵略的进程,在花园口决堤,不但没能阻止日军进程,反而给中国老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到了1947年,为了回避掘堤造成的灾害,国民政府又将其掘了堤堤口给堵上。一扒一堵,一东一西两座六面碑亭都记录的是同一件事,谁是谁非,孰轻孰重,历史必然会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b></p><p class="ql-block"><b> 1938年5月,徐州失守,日军沿陇海铁路西进,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根据豫东战场上的形势和自身军事力量对比,决定将豫东二十万军队调往豫西山地来抵御日军。随着军事重镇兰封的失守,蒋介石感到事情严重,回到武汉,与众多国民党高层军政人员商量,准备实施以掘开黄河堤水,“以水代兵”来阻滞日军的冒犯,将其阻挡于黄河北岸一线。</b></p><p class="ql-block"><b> 为了实施“以水代兵”的策略,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接到决堤命令,委派国民政府53军新八师师长蒋在珍具体实施其计划。那一天,也就是6月6日,蒋师长带着熊先煜来到黄河大堤选择掘堤地点。当初,选择的地点:并不在花园口,而是中牟正北赵口,因赵口大堤异常坚固,掘了好半天,还是没能掘出水来,于是有人建议,报请蒋介石批准,选择了花园口。国民政府的军队因阻止不了日军的进犯,竟然凭借黄河天堑,掘堤来阻止日本人进攻。这种自残自戕的御敌之策,也许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也让人们看到:这个政府是多么地无能和愚蠢。焦土抗战,必然会想到它的结果,虽是迟缓了日军的进程,但并未改变战场上的形势,殃及到老百姓身上,更是前所未有,后所不见地给老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b></p><p class="ql-block"><b> 桀骜不驯的汤汤黄水一旦大堤被掘开,奔腾而下,所经之处,无不荡然无存。城市乡村民生调敝、生灵涂炭,几十万人葬身洪水,几百万人无家可归,造成了广漠无比的黄泛区。而突入豫东地区的日军对奔涌而至黄河水虽是有的影响,但影响不大,稍微改道,又继续南进,逼进武汉。不决堤,郑州再无他法可守,很快会落入敌手;决了堤,黄河泛滥,一片泽国地吞没了千百万人生命和财产。</b></p><p class="ql-block"><b> 这就是焦土抗战所带来的结果,蒋介石也深知此点,所以在他案头上,有两份《建议书》,其中有一份就是德国军事顾问法肯豪森提出的:“最后的防线为黄河,宜作有计划之人工泛滥,以增厚其防御力”的段落上,重重地划了道红线,并在页眉上写下“最后抵抗线”五个大字。殊不知,掘开黄河大堤,以水阻敌,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国民政府为了转嫁危机,消除国内矛盾,又在1947年3月,将掘开的河堤口又给堵上,让横冲直撞了八年多的黄河水重新回归于故道,但灾难造成的伤痛却无法抚平,带来的苦难,却一直存在。“百里不见炊烟起,唯有黄沙扑空城。无径荒草孤兔跑,泽国芦苇蛤蟆鸣。”</b></p><p class="ql-block"><b> 黄河不语,径自奔流。花园口,这凝聚着苦难的地点,字字戳心、句句遗憾,它是中华民族肌体上一道伤口,是抗战史上永远也抹不去的一道符号,将长久地向世人昭示着那段苦难的历史,提醒世人珍惜和平,避免历史悲剧再一次重演。</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青玉案《花园口决堤》</b></p><p class="ql-block"><b> 日蹄践踏黄河犯。花园口,兵丁闪;堤坝掘开洪水泛。脱缰之马,奔流之舨,一泻劫千难。 尸横遍野荒芜瞰,背井离乡遁逃散。以水代兵焦土战,倭兵迟缓,灾民哀怨,局势依然暗。</b></p> <p class="ql-block"><b> 重庆大轰炸</b></p><p class="ql-block"><b> 沈江</b></p><p class="ql-block"><b> 1941年6月5日下午6时许,山城重庆还笼罩着一层被日机轰炸后的烟雾,警报声刚刚解除,人们纷纷从防空洞内涌出,向家里走去,都以为今天可以平安地度过一夜,危险已经消除。谁知:防空警报又一次响起,二十四架日机在傍晚夜色的掩护下,分三批又侵入重庆,对市区又一次实施了无差别的狂轰滥炸,持续时间长达五小时之多,酿成了有始以来,为躲避日机发生的最大惨案,堪称抗战时期三大悲剧之一。</b></p><p class="ql-block"><b>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由于当时中兴路较场口的警报信号台上红灯笼坏了,有人就用煤气灯套上红布代替空袭信号,这一信号灯地出现,广大市民误解为敌机可能要投瓦斯毒气弹,这样,无论是什么人都要躲避,位于十八梯的大隧道一个洞口,几千人容量的防空洞里涌入了上万人的市民。人满为患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人涌人、人挤人,一点空隙都没有;而洞里的通风和发电设备虽已装备完工,但是尚未办理验收手续,故设备并没有使用。人多洞小,人与人都挤在一起,气少闷热,呼吸困难,让人喘不过气,一下子,洞里的气氛紧张起来,如同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喷发开来。</b></p><p class="ql-block"><b> 壁上油灯暗弱下来,渐渐熄灭,婴儿和孩童忍不住地啼哭,大声喊了起来;有人头昏眼花,鼻子和嘴贴着墙壁呼吸,嗓子干得快要冒烟;有人浑身发热,气短晕倒了,面对着死亡,人们再也按捺不住,拼命地纷纷向洞口挤。人多,空间小,人们使足了劲往外蹭,有人倒下了,后面的人接着踩着倒下的再往前走,一寸一寸朝外挪,后面的人压着前面的人有人被踩伤了,也有人被踩死了,还有人窒息被闷死的。由于洞口的门是从外面关闭的,守在门外人员只知道防止日机空袭,并不知道里面发生的情况,迟迟地洞门没有打开,后面的人往前面挤,前面的人想出去,又出不去地相互挤压,互相践踏,造成了悲剧的发生。</b></p><p class="ql-block"><b> 外面的防空队员听见里面的嘈杂声,已经迟了,才将洞门打开。霎时间,洞内的人群如同破堤的河水一样涌出,起起伏伏,延绵不绝。一部分人得以生还;一部分人却没有走了出来,永远躺在那里了。其状之惨,弥漫着悲惨的气息,哭泣声与呼喊声交织成一幅惨不忍睹的画面无法形容。</b></p><p class="ql-block"><b> 八十多年过去了,如今这座城市仍然屹立在扬子江上。虽然那时城市的每一条街道被炸得满目疮痍,残垣断壁,死伤无数,许多家庭失去了亲人,但整个重庆没有垮,仍然是抗日的大后方。日本侵略者愈是想炸垮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迫使国民政府屈服投降,却是炸不垮、炸不烂,“愈炸愈强”抗战意志永远不垮。“炸不垮的城,不服输的人”。</b></p> <p class="ql-block"><b> 七律《重庆大轰炸》</b></p><p class="ql-block"><b>山城雾散日头开,倭寇飞机呼啸来。</b></p><p class="ql-block"><b>警报嘶呜长短破,市民躲避遁逃还。</b></p><p class="ql-block"><b>人多洞小蜂拥至,气少灯黑藉枕抬。</b></p><p class="ql-block"><b>愈炸愈强墙上字,冤魂无数举国哀。</b></p> <p class="ql-block"><b> 文夕大火</b></p><p class="ql-block"><b> 沈江</b></p><p class="ql-block"><b> 今天,人们来到长沙天心公园,逛了 一圈,最博人眼球的是一口巨钟赫然挂在天心阁绿草坪上,围着这口钟,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对着它拍照。钟上的“警世钟”三个大字特别显眼,它警示什么?又告诫人们什么?发生在1938年那场文夕大火,要追溯起来,其源头就在于此,而酿成的大火,顷刻间将长沙人民世世代代创造积累的财富化为灰烬,一座城市成了一片废墟。</b></p><p class="ql-block"><b> 这真是一场旷世大火,焦土抗战,火烧长沙,千年古城,付之一炬。烧了五天五夜,百分之九十多的房屋被毁,城中三万多的百姓被烧死,许多古迹、文物、书籍连同民众祭祀的庙址都毁于殆尽,可怜的长沙城,再也不是原来的样子,大火将它已全部吞没。</b></p><p class="ql-block"><b>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就是一封电报,译电员将其日军抵达新墙河译成为新河,一字之差,酿成了惊天大火。新河距离长沙十二华里,新墙河距离长沙二百多华里,距离那么远,怎么就惊慌失措地放起火来,为的是:不能让现有的物资和资源资助给日军,吸取江西九江失陷前,日军获得了大量物资的教训。</b></p><p class="ql-block"><b> 敌人未来,就将长沙城烧了起来,为了什么呢?舆论哗然 ,引发了广大民众和普通老百姓强烈不满,愤恨这个政府、愤怒这样的政策。焦土抗战,让好好的一个家园给毁了,这个家园经营了二千四百多年,毁于这个家,却是一瞬间。痛心、痛恨、痛斥,这件事情到底是谁做的?大家的矛头都指向了湖南省主席张治中,要将他绳之以法,给予法办,连蒋介石也看不下去了,11月16日也赶赴长沙,登上已经烧毁的天心阁,望着焦土一片的长沙城,也痛心疾首,愤恨不已。正如民间流传出来的一副楹联所说那样:“治世无方,两大政策一把火”,“中心有愧,三个人头万古冤”,横批:“张惶失措”。三联首字连成人名,是谁?不说便知;国民政府杀了三个替死鬼,草草地了结此事。一字之差,一座城被烧了起来,一纸密令,捏在当时的湖南省主席的手上,却并没有实施,一处火灾,又一处火灾,眼看着就变成一片火海,一张日机航空照片,极尽奚落挖苦,讽刺至极。</b></p><p class="ql-block"><b> 这就是这样的政府所做的一件事,一座城被毁了,三万多普通老百姓被烧死了,长沙城是唯一一座并不是毁于战火,而是开战前人为将其烧毁的城市。如此怯懦畏敌,听信流言,自乱阵脚的这个当事人,做了一件“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其教训是惨痛的、深刻的和令人深思的。所以,今天人们立了一座警世钟,提醒人们:警钟长鸣,永远铭记,不能遗忘。</b></p> <p class="ql-block"><b> 鹧鸪天《文夕大火》</b></p><p class="ql-block"><b> 日占墙河未向前,谣言迭起火光先。双方交战相间远,百姓奔逃火海连。 焦土策,自家炎。张皇失措楚城淹。生灵涂炭城池废,山外云霞红外天。</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