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李如银</b></p> <p class="ql-block">罕东运煤专用线位于陕西省蒲城县、白水县、铜川市境内。东起蒲白煤矿专用线罕井车站,经白水、杜康沟、朱家河与乔新线东坡站相接,全长34.2公里,沟通了蒲白专用线和乔新线。</p><p class="ql-block">1976年11月,铁一局修建了少量工程,1977年3月下马。</p><p class="ql-block">1982年复工,铁10师奉命承担修建罕东线全部工程。1983年4月底,队伍基本到位,5月份站前工程展开。10师46、47、49团分段承建,高潮期投人31个施工队,计8000多人(含民工1500人),施工机械队5个、运输队7个。于1985年12月全线铺通。</p> <p class="ql-block">7月15日,原铁10师老战友袁武学、左西宁、李如银、杨向晖,冒雨重返罕东线,沿着当年施工兵力的部署,寻找铁10师转工前承担的最后一项工程任务做出的贡献!</p><p class="ql-block">袁武学是原铁道兵10师47团1连战友,1975年关角隧道大塌方洞外抢险突击队长,二等功臣,后曾任火箭军工程大学组织处长、副教授,本次罕东铁路踩线之旅的倡议和组织者。左西宁是原铁10师计划科战友,兵改工集体转业后曾供职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是一位业内知名度极高资深计划经营专家,在中铁二十局担负的宝中、兰新、西康及非洲安哥拉等多项工程施工中,他为单位创造了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杨向晖是原铁10师青藏铁路新管处战友,1982年参军入伍的末代铁道兵,来自于才子辈出的陇原大地,也曾在铁10师青藏铁路新线运输以及部队改工后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有过出色表现而多次立功受奖。我本人也是原铁道兵10师47团1连战友,修建罕东线时任二排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左起:李如银、左西宁、袁武学、杨向晖</p> <p class="ql-block">我与杨向晖战友可谓是缘分不浅,我们不仅曾是青藏铁路并肩战斗的战友,在铁10师最后一项工程罕东铁路施工中,我俩更是集战友、工友、同事多重关系于一身。在我中铁建生涯最后一站沪昆铁路建设中,他是我的上级领导,曾任中铁二十局集团沪昆客专工程指挥部综合办公室主任(本人时任指挥部下属一分部党工委书记)。我负责二公司史志整理期间,杨战友是集团公司史志办领导、资深专家(集团公司沪昆客专指挥部王志军书记,时任集团公司史志办主任;指挥长冯军武先生为中铁二十局集团副总工程师,是中铁建教授级高工、曾获得多项国家级科研成果)。</p> <p class="ql-block">上午8时,我们相约在广安路六公司门前集合,袁教授驾着宝马载着我们4人一路北行。上午9时许来到由蒲白矿务局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的罕东铁路接轨车站罕井车站,由于罕东铁路已停运将近1年,车站现在叫罕井项目部。在这里,我们遇到的不管是蒲白矿务局工作人员、还是当地老百姓,听说我们是建设罕东铁路的铁道兵10师老兵,那种令人窒息纯朴情感,感动得我们几近破防。蒲白矿务局门卫大哥、罕井车站郭总,在交谈中生怕遗漏掉什么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一位管安全大姐还再三地嘱咐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时间在热烈交流中不知不觉过去,在和站上人员合影留念之后依依惜别时,真有点难舍难分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航拍:罕井车站</p> <p class="ql-block">继续驱车10多分钟,我们来到了白水河大桥。这是罕东铁路重点工程之一,主桥墩高度75米、全长413.24米,是当时中国铁路桥梁最高的空心桥墩,竣工验收时被评为优质工程。袁教授的无人机和我们各自的手机,进行如获至宝的拍摄,收获满满。毗邻的北寨隧道顶上,也留下了难忘的镜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航拍:白水河大桥</p> <p class="ql-block">中午12点,我们来到白水县城小吃一条街,品尝了阔别40年之久的白水风味肉夹馍、面皮和时辰包子,左老兵还代表我们吃了一碗入伏饺子。</p> <p class="ql-block">下午1时许,此次踩线达到高潮。根据我的记忆,没费多大功夫就找到了修建罕东铁路时的1连住地。</p><p class="ql-block">当年的营房虽然已不见踪迹,但轮廓和位置仍然历历在目。现在新院子位置坐北朝南的是连部和勤杂班,东侧是1排的1、2、3班和2排的4、5、6班,3排坐南朝北,院子西侧进门右手炊事班、左手边司务室,院外西北角是临时来队家属房。</p><p class="ql-block">连部和2排位置,现在居住的是一对老人和与我年龄相仿一对夫妻。提起当年的那些人、那些事,他们也同样是颇为激动,感慨不已。曾经参加连部房屋施工的大哥,还能清楚地记得当年在营部技术组的赵志华技术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与房东在连队旧址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时任1连2排长的我,收获当然是最大的。曾经住过的两孔窑洞之一,连部下面村民李徐录家的那孔依然还在,不同的是窑洞里面的装饰早已今非昔比,不但充满着温馨,而且不乏当今时尚色彩。遗憾的是当年房东兄弟俩中的哥哥李田录,已于几年前去世,而值得安慰的是我和正在上班的房东弟弟李徐录简短通话之后互相留下电话。当然,当年的李排长和本家兄弟徐录通话,也是在恋恋不舍中无奈挂断的,我们一再承诺方便时一定会再见面。</p><p class="ql-block">当时1连担负施工区段,是连部下面北山头村打谷场至汉积沟大桥2号墩,横跨城郊公社的北山头和西石狮两个村。美中不足的是激动之余,忘记了向老乡打听曾经给我扛过大煤块的北山头毛毛兄弟;曾帮助我破获工地水泥被盗案,比我小1岁的西石狮张向阳兄弟也于7年前去世,30多年前我们在他家吃着饺子喝着葡萄酒的画面成为永远定格;当年倾注了心血和汗水的汉积沟大桥,也已经被爆破拆除后荡然无存。这几件事像一块块石头压在心上,给此行掺入一丝丝压抑忧郁情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视频:永远的一连</p> <p class="ql-block">在以汉积村老槐树为标志寻找汉积沟大桥时,收获了此行唯二意外之喜,那就是无意中发现了并未列入计划之中的杜康沟车站和曾和河南汝阳一争正宗源头的白水杜康酒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航拍;杜康沟车站</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是罕东线另一重点工程,杜康沟高填路堤工程。高填路堤位于杜康沟车站西端,跨杜康沟,路堤中心填高65米,为当时全国铁路最高填方路堤。1983年7月10日开工,1986年10月20日全部竣工。填土夯实检验831处,合格100%;混凝土试件砂浆试件3组,合格率100%。1990年杜康沟高填路堤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三等奖。</p><p class="ql-block">开车来到杜康沟时,正遇中雨,从公路上到高填路堤的铁路上,雨雾蒙蒙,手机无法拍到全貌。袁教授冒雨起飞无人机,为我们拍下了珍贵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航拍:高填路堤</p> <p class="ql-block">接着,在导航指引下直奔东坡车站。车站也只有3股道,早已失去当年车水马龙景象。洗煤场和站房分列在车站正线两侧,紧锁大门的洗煤场和空无一人的站区,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委屈和不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航拍:东坡车站</p> <p class="ql-block">一天行程结束回到西安,已经是晚上8点多钟,几人对此行的圆满结果都很满意。大家相约,继续沿着当年铁10师的足迹,探寻英雄铁兵的故事和奉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摄影 袁武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