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极赞苏杭之美,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神往已久,两次去上海均与绍兴杭州擦肩而过。今儿子上科大硕毕,下半年又将赴厦大攻博,再来苏杭恐机会不多,趁参加儿子硕毕典礼之机,顺便苏杭一游。七月流火,虽酷暑难耐,然兴致勃勃,马不停蹄,美景尽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难忘上海</b></p> <p class="ql-block">儿子本科就去了上海,想起当年送他上学第一次去大上海,心里没底,多亏同学弟弟接站并亲自开车送至临港。那次还是第一次坐地铁。</p> <p class="ql-block">上海海洋大学本科毕业恰逢疫情,庆典活动不曾举行,连个合影都没有,甚憾!</p> <p class="ql-block">上科大硕士毕业邀我前往不敢不去。他以为荣,我以为傲!</p> <p class="ql-block">七月六日直达上海,住浦东张江路庭酒店。</p> <p class="ql-block">典礼在上科大体育馆举行,非常隆重。七日一大早就来到现场排队领券。</p> <p class="ql-block">参加观礼的家长之多出乎我的意料(可能是恰逢周日的缘故)</p> <p class="ql-block">典礼还邀请到崔天凯作主旨演讲。</p><p class="ql-block">上科大近几年先后邀请过钟南山、樊锦诗、聂海胜等名人大伽在毕业典礼上演讲。</p> <p class="ql-block">毕业颁证仪式在学院报告厅举行</p> <p class="ql-block">庄严时刻</p> <p class="ql-block">学院大楼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毕业留念</p> <p class="ql-block">上科大一角</p> <p class="ql-block">大妹没来过上海,也没到过苏杭,特地从武汉过来。7日晚和8日上午我陪她游了外滩南京路、豫园城隍庙、东方明珠。(上海我来过两次后,觉得没什么好玩的,豫园上次没去成,今天周一又闭园。)</p> <p class="ql-block">走在南京路上&外滩眺望陆家嘴</p> <p class="ql-block">城隍庙&东方明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古韵苏州</b></p> <p class="ql-block">八日下午六点,从上海去苏州高铁不到半小时,入住老城区胡厢使巷“和自在”民宿,准备夜游平江路。</p> <p class="ql-block">宋代官制,在都城内设四厢,各设厢官一个,在辖区内主管斗讼盗贼等事,因厢官以留后使臣为之,故曰厢使,苏州为南宋陪都,体制当如京师、行在,但规模当更狭隘,疑仅置一厢使,厢使姓胡,居处之桥、地因而为名。胡厢使巷,一度讹为胡相思巷,民间口耳相传,便有胡姓大户人家小姐暗恋农家小伙子,相思成疾以至病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和自在”民宿,出门就是小桥流水。</p><p class="ql-block"><b>“紫砂壶里品佳茗,知足更知乐;厢使栈中留醉眠,寓宾犹寓情。”</b></p> <p class="ql-block">民宿布置很雅致,还有古装免费拍照。老板喜书画、爱品茗,待客热情,谈吐也不俗。</p> <p class="ql-block">坐船游平江,感觉可能不错。</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评弹闲雅苑”很多。听苏州评弹,要有充足的时间,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可惜我没有。</p> <p class="ql-block">各种各样的扇子很多也很漂亮,有刺绣的,有彩绘的,有题字的,还有非遗漆染的,琳琅满目。</p> <p class="ql-block"><b>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b></p><p class="ql-block"><b>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b></p><p class="ql-block"><b>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b></p><p class="ql-block"><b>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b></p><p class="ql-block">(《送人游吴》唐·杜荀鹤)</p> <p class="ql-block">头天晚上没看够,第二天起个早再游平江路。</p> <p class="ql-block">一天到晚,到处都有爱美的女子穿着汉服古装不顾炎热酷暑在拍照。</p> <p class="ql-block">原来,这里是“中国大运河遗产点”:遥想当年“鱼米之乡”的富庶和水运的繁忙。</p> <p class="ql-block">平江路(胡厢使巷)上有很多故事,比如唐纳与蓝苹(江青)。</p> <p class="ql-block">“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一朝入姑苏,满眼是江南。”</p> <p class="ql-block">“平江路,真苏州。”不到平江路,不算到苏州。</p> <p class="ql-block">去苏州,不能不去看园林,苏州园林最具代表性的肯定是“拙政园”,知道它还是初中课本上叶圣陶先生那篇《苏州园林》。</p> <p class="ql-block"><b>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b></p><p class="ql-block"><b>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b></p><p class="ql-block"><b>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b></p><p class="ql-block"><b>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b></p><p class="ql-block"><b>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b></p><p class="ql-block"><b>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b></p><p class="ql-block"><b>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b></p><p class="ql-block"><b>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b></p><p class="ql-block"><b>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b></p><p class="ql-block"><b>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b></p><p class="ql-block">(叶圣陶《苏州园林》)</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178号。明正德八年(1513年),解官回乡的御史王献臣,以大弘寺基建造宅园,取西晋潘岳《闲居赋》“筑室种树……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题名拙政园。后屡易其主,并几度入官,迭经兴衰分合。1860年至1863年曾属太平天国忠王府。1951年整修。</p><p class="ql-block">可是我们来的不是时候,天气热且不说,我原以为“五一”、“国庆”出来的人多,没想到暑假也这么多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这怎么玩?连拍张照的间隙都难找,严重影响我的欣赏体验!</p> <p class="ql-block">见山楼</p><p class="ql-block">楼名取自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似也蕴藏向外扩大的雄心。见山楼夏景这座两层的见山楼也很特别,独立于水池中,三面环水,“形似苍龙戏水”。楼房是龙头,爬山廊是龙身,云墙是龙尾,门洞是龙嘴,明瓦是龙鳞,曲桥是龙须。只有西边连通陆地;同时,上二楼的通道不在室内,却在意想不到的室外爬山廊上,易守难找,十分安全。因此,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占领苏州,李秀成选择这里作为他的办公之所,如今室内陈设亦可窥见一二。</p> <p class="ql-block">与谁同坐轩</p><p class="ql-block"><b>“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b></p><p class="ql-block">清末苏州吴县富商张履谦购入拙政园西园,当时称为补园,据说为了纪念祖先制扇起家的历史,特斥资修建了这一扇形轩,张家后代也都爱扇成癖,用精心策划、刻意安排来形容他们的修建过程一点不为过,其扇面两侧实墙上所开的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面山的那一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该轩题额为清姚孟起的隶书“与谁同坐轩”,款署为“凤生姚孟起”,取意宋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词:“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轩内扇形窗洞两旁悬挂着诗句联“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为清何绍基题写,款署为“媛叟书于吴门”,出自唐杜甫《后游》诗:“寺忆新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野润烟光薄,沙喧日色迟。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意为“美好的江山正等待着人们再度登临,花柳无私地呈现出它的色彩风姿”。</p> <p class="ql-block">来了才知道太平天国李秀成曾一度占拙政园为“忠王府”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清咸丰十年四月(1860年6月),忠王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苏州。同年十月起,就吴姓拙政园基地改建忠王府,并将其东潘姓、其西汪姓宅第等一并收入,扩展为王府之地,形成一片包括官署、庭舍、园池“绵亘里许”的建筑群。</p><p class="ql-block">同治二年冬(1863年12月),苏州失守,忠王府修理工程仍未完工,但已初具规模,太平军退出苏州,李鸿章据忠王府为江苏巡抚行辕。</p> <p class="ql-block">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唐伯虎所书匾额</p> <p class="ql-block">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徵明手植藤</p> <p class="ql-block">相传当年拙政园主王献臣与吴中才子文征明、唐寅、祝允明等相情相慕。仲春时节,藤飞花放,王献臣常在此宴饮诸子,名为“卧虬堂”。卧虬既因紫藤蟠屈似龙而名,又隐寓名士循世隐逸之意。</p> <p class="ql-block">江南四大才子是指明朝中期生活在吴中地区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他们分别是唐寅、文徵明、祝允明和徐祯卿。这四位才子在当时以他们的文学、艺术成就闻名,且因性情洒脱、特立独行而备受赞誉。他们的作品和才华在当时的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成为了吴中地区文化的重要代表。</p><p class="ql-block">唐寅: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等,擅长诗书画,被誉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p><p class="ql-block">文徵明:名璧,字徵明,更字徵仲,号衡山等,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诗人,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p><p class="ql-block">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等,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其书法风格独特,深受后人喜爱。</p><p class="ql-block">徐祯卿:字昌谷,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与唐寅、文徵明、祝允明并称“吴中四才子”,其文学才华在当时享有盛誉。</p> <p class="ql-block">法国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设计者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与拙政园一墙之隔。</p><p class="ql-block">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2019年5月16日),出生于广东广州,原籍浙江兰溪,祖籍江苏苏州,美国国籍。土木专家,建筑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生前是Pei Partnership Architects建筑顾问。</p><p class="ql-block">苏州博物馆完美地将苏州的江南水乡古朴典雅与现代几何美感结合一体,浑然天成。</p> <p class="ql-block">走进苏州博物馆就像走进一幅江南山水画中一样。整个展馆洁白的墙面上装饰着简洁的灰色几何线条,墙上的瓦片是深灰色的花岗石,晴天就是灰色,雨天就会变成黑色,不管什么天气远观博物馆都会让人感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苏州的园林绝不仅仅是拙政园,还有留园、耦园、狮子林……大大小小几十处,要细看需要在这里住上几天。</p> <p class="ql-block">路过狮子林,门前拍个照。</p> <p class="ql-block">原本想到姑苏城外的寒山寺看看,却因时间的关系只好作罢。</p> <p class="ql-block">“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唐·白居易)。</p> <p class="ql-block">九日下午七时许乘高铁赶往下一站杭州,住杭州东站附近。</p> <p class="ql-block">十日上午从杭州到绍兴参观鲁迅故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鲁迅故里</b></p> <p class="ql-block">《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故乡》、《孔乙己》、《藤野先生》、《祝福》、《药》、《阿Q正传》、《狂人日记》、《拿来主义》、《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还有《论雷峰塔的倒掉》……从小学到中学,我读过太多的鲁迅的文章,早就想到鲁迅的故乡看看那里的乌篷船,看看那里的江南水乡。</p> <p class="ql-block">鲁迅祖居</p> <p class="ql-block">鲁迅的祖上还是很殷实的,不然也供不出兄弟三个读书人(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p> <p class="ql-block">水乡,出门便是河,旧时,乌篷小船是必备的交通工具。</p> <p class="ql-block">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 <p class="ql-block"><b>“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b></p> <p class="ql-block">祝福</p> <p class="ql-block">听阿长讲《山海经》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藤野先生</p> <p class="ql-block">高度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故居中还辟有纪念周建人的场馆(周作人住处只有一个木牌标示,略过。)</p><p class="ql-block">周建人(1888年11月12日—1984年7月29日),生于浙江绍兴都昌坊口,初名松寿,乳名阿松,后改名建人,字乔峰,浙江绍兴人。笔名克士、高山、李正、孙鲠等,鲁迅三弟。(即《风筝》中的小弟。)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现代著名社会活动家、生物学家、鲁迅研究专家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有同名传记。1919年,周建人迁居北京,23年潜心研究生物学,并从事著译工作,在《东方杂志》、《妇女杂志》、《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倡妇女解放,普及科学知识。1923年应瞿秋白邀请,在上海大学讲授进化论,上海暨南大学、安徽大学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九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六、第七届民进中央主席。1984年7月29日,周建人在北京逝世。</p> <p class="ql-block">去绍兴,绕不开黄酒“女人红”。</p> <p class="ql-block">绍兴,其实还有很多可游览的地方,比如沈园,那里有陆游与表妹唐宛凄美的爱情故事;比如兰亭,那里有“鹅池”和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可惜我们没那么时间,都没有去。</p> <p class="ql-block">下午返回杭州游西湖,到达杭州站后打车直奔苏堤。一下车就被这西子湖的美景吸引,拍照不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醉美西湖</b></p> <p class="ql-block">“苏堤春晓”是西湖十景第一景。</p><p class="ql-block"><b>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b>(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p> <p class="ql-block">苏堤的由来与北宋文豪苏轼有关。苏轼曾两度在杭州任职,他深爱西湖的美景,认为西湖的美丽不仅在于自然风光,更在于人文景观的营造。于是,他亲自规划并主持修建了一条贯穿西湖的长堤,这就是现在的苏堤。苏堤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当时苏轼任杭州刺史,他利用疏浚西湖挖出的芑草和淤泥筑成了这条南北走向的堤岸。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栖霞岭,堤岸两侧柳树成行,绵延近3公里。苏堤不仅保障了西湖水量,沟通了西湖南、北两面的交通,还分隔出旷阔的外西湖和静谧的里西湖。苏堤的建设和历代的整治都是在满足水利基本需求、以风景园林为主导的思路下开展的,将风景园林学科中有关美学、生态、社会的因素都与水利工程紧密结合。</p> <p class="ql-block">西湖美</p> <p class="ql-block">林微因剪影雕像前</p> <p class="ql-block">杭州西湖才子佳人众多,与西湖美景相得益彰。在西湖花港观鱼边上有一座佳人剪影塑像,这是林徽因纪念碑:青铜为料,高1.82米、宽1.25米,线切割工艺将文字透雕于青铜诗笺上,形成一座空灵的诗碑,同时透过湖光山色映出林徽因倩影的剪影,高度为162厘米,据说是她的真实身高。</p><p class="ql-block">碑上的文字是:</p><p class="ql-block">“<b>在光影恰恰可人中,和谐的轮廓,披着风露所赐予的层层生动的色彩……,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地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于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b>”</p><p class="ql-block">这是选取林徽因所著《平郊建筑杂录》中有关“建筑意”的一段文字,能反映她最核心的学术思想及诗人文采。</p> <p class="ql-block">“花港观鱼”(康熙帝所题):“魚”为什么少一点?康熙皇帝认为,鱼在火下烤会死亡,这与他的佛教信仰和好生之德相违背。因此,他在题字时将“鱼”字底部的四点改写成了三点,意在让鱼永远欢快地生活在水里,象征着皇恩浩荡和泽被万物之意。这种做法不仅体现了康熙皇帝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也成为了中国书法中的一段佳话。</p> <p class="ql-block">西湖夕照:<b>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b>(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p> <p class="ql-block">“玉带晴虹”,后面就是“印象西湖”的演出现场了。在这里,只是看了背影,周边都被围挡,保安挺幽默的,说只要你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音乐🎶也是一种享受。</p> <p class="ql-block"><b>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b></p><p class="ql-block"><b>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b></p><p class="ql-block">(南宋·林升《题临安邸》)</p><p class="ql-block">今非昔比,现在的中国不再是积贫积弱的南宋时代,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太平盛世!</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r.baidu.com/r/1ne3FX6JNAI?f=cp&rs=3812204463&ruk=Dhlhk2wIRUdLlL4y_zgqoA&u=c4f32d6138c1c5aa" target="_blank">《最忆是杭州》</a></p> <p class="ql-block">戏“不好看”,还是夜游西湖吧。</p> <p class="ql-block">十一日上午乘地铁公交打卡灵隐寺景区。</p> <p class="ql-block">灵隐寺前飞来峰</p><p class="ql-block"><b>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b></p><p class="ql-block"><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b></p><p class="ql-block">(宋·王安石《登飞来峰)</p> <p class="ql-block">飞来峰造像</p> <p class="ql-block">游人如织</p> <p class="ql-block">原来“云林禅寺”就是灵隐寺,这里的正门从来不打开,据说只开过两次,一次是康熙皇帝下江南,另一次是去年来杭州参加亚运会开幕式的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p> <p class="ql-block">灵隐寺为什么又叫“云林禅寺”呢?</p><p class="ql-block">1689年,康熙驾幸灵隐寺。在住持谛晖禅师的陪同下,先是游览了飞来峰,又攀登了北高峰。谛晖禅师一看康熙帝心情不错,于是赶紧说:“陛下,贫僧有一不情之请,可否请陛下为敝寺题写寺名,使我灵隐永沐圣恩。”康熙皇帝此时心情非常好,不假思索的就答应了下来。谛晖禅师赶紧摆上文房四宝。康熙毫不犹豫的就开始下笔。结果第一个字就写出了问题。</p><p class="ql-block">古代繁体字的“灵”是由“雨”三个口和一个“巫”构成的“靈”。按照书法结构,这个字的布局应是“雨”占一半,三个口加“巫”一起占一半。可是康熙帝一下笔,线条就写的很粗,“雨”字就占了一半多,要是继续这么写,下半部分就显得头重脚轻,太难看了。康熙帝一看,脑袋都麻了。这要是硬着头皮继续写,灵隐寺香火鼎盛人来人往的,百姓一看,原来皇帝的字就这么个水平,那多丢人。可换张纸重写,那就更丢人了。康熙五岁启蒙,结果题个匾第一个字就写错,那传出去还怎么混。</p><p class="ql-block">这时一旁的宠臣高士奇能看着皇帝陛下在杭州丢面子吗?于是赶紧在掌心写下两字,快步走到书案前给康熙研磨,偷偷将掌中两字给康熙帝看。康熙一看“云林”,立马心领神会在“雨”下写了个云,再写了个“林”,但是“云林寺”三个字感觉太普通了,于是再给你加上个“禅”字得了。</p><p class="ql-block">“云林禅寺”一写完,康熙长嘘了一口气,终于没丢人。可是在场的人都蒙了,1300多年都叫灵隐寺,到了今天怎么还给改名了。谛晖禅师这会肠子都快悔青了,早知道求点别的赏赐算了。世上哪有后悔药,皇帝不解释,你也不敢问,你请皇帝写,皇帝也写了,你也只能乖乖把“云林禅寺”挂在庙门口了。</p><p class="ql-block">时间一长,众多信徒议论纷纷,久而久之就传到了康熙帝的耳朵里。康熙帝当然不能承认这是自己的笔误呀,于是解释道:我为什么要写这个四个字呢,因为我那天先上了飞来峰,看灵隐寺感觉寺庙就像在云里,后来我又从北高峰看,感觉寺庙在林中,所以我才题写了“云林禅寺”也算有感而发吧。这么一解释,还真的给解释通了。</p><p class="ql-block">几百年过去了,今天这块“云林禅寺”的御笔匾额还挂在灵隐寺大门之上。</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bd.baidu.com/ma/s/REcyU95D" target="_blank">【藏识|杭州灵隐寺天王殿匾额——灵鹫飞来__搜狐网】</a></p> <p class="ql-block"><b>“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b></p><p class="ql-block">飞来峰冷泉亭:相传是东晋时期,印度僧人慧理来杭州,看到西湖边有一山峰奇秀绝伦,便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因此后世称为“飞来峰”。慧理在峰下建灵隐寺,飞来峰与灵隐寺之间有一孔泉水名冷泉,灵隐寺天王殿外有一亭,名冷泉亭,据说苏东坡在杭州做太守时,常在冷泉亭上饮宴赋诗。</p> <p class="ql-block">一说灵隐寺,人们就会想起济公来。其实,济公和尚是先在灵隐寺后到净慈寺并在净慈寺圆寂。他还曾为重修净慈寺作出重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这里寺庙有很多座,都建得很漂亮,每天的门票收入也非常了得。</p> <p class="ql-block">我主要是游览了东晋古刹“永福禅寺”。作为观光者寺庙都差不多,主要是欣赏其外观建筑,游览其周边风景。</p> <p class="ql-block">建筑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观音宝殿,香火很旺,香客很虔诚。</p> <p class="ql-block"><b>“凡事知足皆常乐,世情能舍是永福。”</b></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永福寺吃过“福泉素面”。</p> <p class="ql-block">东南第一山</p> <p class="ql-block">昨天西湖只游了一个角落,西湖十景只看了两个:“花港观鱼”和“苏堤春晓”。花港观鱼只看了一座碑,苏堤倒是走完了全程,据说这是西湖最美的所在。哦,还远观了“三潭印月”,但与想象中的有心理落差,晚上坐船近观效果也不怎么样,连照片都没拍到。其实,论面积甚至自然风景,杭州西湖可能比不了武汉东湖,但西湖却有太多的人文景观和美丽传说,许仙与白娘子、梁山伯与祝英台,岳飞与秦桧…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多少诗词歌赋,白居易、苏东坡、杨万里…有梅妻鹤子的林逋,有林徽因,还有苏小小。毕竟杭州曾是南宋长达近138年的都城。</p><p class="ql-block">雷峰塔已经远眺,断桥还未看到。下午必须再游西湖,不然明天怎么回去?</p><p class="ql-block">灵隐寺下来,公交车直达断桥,而后共享单车骑至岳王庙,细品“曲院风荷”。</p> <p class="ql-block"><b>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b></p><p class="ql-block"><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b></p><p class="ql-block"><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b></p><p class="ql-block"><b>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b></p><p class="ql-block">(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p><p class="ql-block">断桥没有残雪,但有夏日的荷花。</p> <p class="ql-block">西泠桥畔苏小小墓</p><p class="ql-block"><b>“千载芳名留古迹 ,六朝韵事着西泠,湖山此地曾埋玉,岁月其人可铸金。”</b></p><p class="ql-block">苏小小,相传是南北朝时期南齐的歌妓,生活在钱塘。苏小小其人,史料均无记载,其身世亦不可考,她的形象是建立在文化记忆与文学想象中。</p><p class="ql-block">苏小小的故事,最早出现于《玉台新咏》中的《钱塘苏小歌》,“妾乘油壁车 ,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之后她的名字频繁出现在文人们的诗文、词曲、笔记中。就唐代诗歌来说,先后提及或吟咏苏小小的就有白居易、刘禹锡、李贺、权德舆 、张祜 、李商隐 、罗隐 、温庭筠等,明朝的张岱笔下也描写过苏小小,众多诗人从不同角度对她倾注了丰富的情感 。</p> <p class="ql-block">看见了岳飞飒爽的英姿,不必要看到秦桧的跪像。</p> <p class="ql-block">“曲院风荷”我们游了两个多小时。</p> <p class="ql-block">原来这里就是“印象西湖”的舞台和观众席,对面就是我们昨天傍晚蹭观背影的背景。</p> <p class="ql-block">戏没看成,留个影也好。</p> <p class="ql-block">“曲院风荷”,似园林、似公园,亭台楼阁、假山池沼、奇石异草,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古装美女来入画</p> <p class="ql-block">名石苑</p> <p class="ql-block">拜石揖卉</p><p class="ql-block"><b>几对梅花数竿竹,半潭秋水一房山。</b></p> <p class="ql-block">竹素园</p> <p class="ql-block">长“枪”短“炮”</p> <p class="ql-block">一扇窗就是一幅画</p> <p class="ql-block">一扇门就是一个景</p> <p class="ql-block">白墙黛瓦</p> <p class="ql-block">假山楼阁</p> <p class="ql-block">原以为“曲院”是指曲径通幽的院落,原来,“曲院风荷”应为“麯院風荷”。</p><p class="ql-block">南宋时期,曲院风荷原是官家酿酒作坊,四周有池,种植荷花,每到夏日,荷香与酒香四溢,因此得名“麴院风荷”。宋亡后,该地逐渐荒废。清朝康熙年间,地方官员在此种植荷花,并修建了亭台楼阁,形成了今天的曲院风荷景区。</p> <p class="ql-block">西湖的风景要静下心来,慢慢欣赏细细品味,要逛完西湖至少还要两个半天,我们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然意犹未尽也。</p> <p class="ql-block">十二日返瑞、返鄂,旅程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