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这座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小城,犹如一颗被岁月尘封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存着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古建筑,它们是时光沉淀下的艺术瑰宝,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开化寺 以开化寺为例,这座始建于北齐的古寺,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寺内的壁画堪称一绝,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生动地描绘了佛教故事和社会生活场景。这些壁画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研究古代社会、文化和宗教的重要资料。站在壁画前,仿佛能听到千年前画师们的笔触声,感受到他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u></u></div> 崇明寺 崇明寺的建筑风格独特,它将唐风宋制集于一身,既具有唐代建筑的古朴豪放,又有宋代建筑的秀丽精巧。中佛殿的出檐深远,舒展中自带一丝豪放张扬,展现了独特的建筑魅力。<br>- 结构之美:殿内的一对“断梁”结构是其独特之处,由两根同等直径、同等长度的短梁对接而成,断梁正中缝下,用顺栿串承托,两端架于前后檐柱斗拱后尾上,巧妙地将屋盖荷载均匀地传递至檐柱上。这种结构独特,可谓“神来之笔”,具有极高的实践意义。 崇明寺的建筑风格和结构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艺和智慧,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自然、和谐、对称等理念的追求。 铁佛寺 铁佛寺,有人说是因为高平盛产铁,该寺因寺前铸有铁佛得名,也有人说是在铁佛寺每一尊造像的身上,都运用了大量的铁丝铁线,最终每一尊造像呈现出“以铁为骨,用铁造型”的核心塑造手法而得名。 据铁佛寺正殿青石门墩上所刻题记“金大定七年(1167年)七月十三日铸造铁佛,修铁佛寺殿”,可知正殿建于金代,以后历代虽屡有修葺,至今仍然保留着金代手法。正殿木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椽,平面长方形,悬山式屋顶,珐华屋脊、斗拱、檐角、直棂窗。殿内塑有释迦牟尼、观音、文殊、普贤菩萨、二十四诸天等塑像27尊。 金代戏台 在戏台下方石板上留有铭文显示:“时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岁次癸卯仲秋十有三日,石匠赵显、赵志刊。”右上方还刻有“博士如皋”的字样。 于是,文物专家认定为我国最早的古戏台,距今已有840年历史。 二郎庙最受关注的是这座金代的戏台,此戏台面阔、进深各一间,宽、深均为5米,进深是四椽,歇山式屋顶,筒板瓦布顶,建在一个1.1米高的台基上。台基正方形须弥座,长7.4米,宽5,9米。四角立柱为粗硕的圆木柱,下施与木柱同粗的砂石柱柱质0.48米。木柱收分、侧脚都很明显,具有宋金建筑的雄浑大气。屋顶单檐歇山顶,举折平缓,山花部分正对前方。整个建筑直接由斗拱支撑屋面,柱子上细下粗,处处体现出金代时期的建筑特征。 定林寺 定林寺原名永德寺,因寺侧有定林泉而改名定林寺。半掩于青松翠柏环抱之中。 定林寺依山势而建,殿阁楼亭,高低错落,雄伟壮观。亭台楼阁与山水风光交相辉映,是一处集金元明清多元风格的古建筑群。 定林寺还有一大奇观,每逢清明时节,蝴蝶漫天飞舞,有幸者可看到碗口大小的珍稀蝴蝶,当地每年还要举办“蝴蝶节”。 羊头山石窟 羊头山亦称首羊山,地处潞、泽两郡的交界处,所谓“岭限二郡,麓跨三邑,山高千余丈,磅礴数十里”是也。山巅有两座石雕方形塔,塔侧石雕伏羊佛龛造像,头尾清晰,由此山状为羊头,故名 羊头山梵刹,名曰清化寺。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羊头山石窟开凿于北魏</h3> 羊头山,现存有大量的历史古迹遗址,如神农城、炎帝庙、清化寺、神农井、五谷畦、秦百里长城和北魏石窟等。据史料考证,炎帝姓姜,姜表示其部落是以羊为图腾的母系氏族,加上山颠北魏石刻的底座状如羊头,故名羊头山。五千多年前这里是姜姓的祖源之地,即炎帝神农氏之故里。 炎帝中庙 中庙为炎帝庙的一部分,据碑文记载,炎帝庙建于羊头山,下台村为中庙,下庙建于高平城关。创建年代不详,元明清历代均有修缮,现存无梁殿为元代建筑,其余皆清代重建。 主体建筑无梁殿,又称献亭,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元代,因殿内不设梁栿而俗称无梁殿。石砌台基高1.20米,面阔一间(6.30米)、进深一间(8.56米),单檐歇山顶,筒板布瓦屋面,四架椽屋,周椽施用大额枋,老角梁后尾架抹角梁,上施斗栱挑承屋架,殿内施八角形藻井,中悬垂莲柱。柱头斗栱五铺作,柱底施用方形素面柱础。装修均用隔扇。 清化寺 寺内原有残碑记载,创建于唐代,元明均有重修。<br>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如来殿、三佛殿、七佛殿、两侧有钟鼓楼、罗汉、观音、地藏、祖师等配殿相衬托。如来殿为宋代遗构,余皆清代所建。 嘉祥寺 高平市区北10公里的赤祥村,有一座外表朴素、内里却大有乾坤的千年古刹,名为嘉祥寺。<br> 嘉祥寺始建于五代后周年间(951—953年),宋元明清各代屡有增修。2013年5月授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建筑格局完整,主体仍为金元时期的木构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寺院建于村西的石砌高台之上,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另有两棵参天古柏生长院中,环境幽雅。 资圣寺 资圣寺创建年代不详,宋代时已有寺庙,现存南殿主体结构为宋代建筑,山门、后殿为明代建筑,观音阁建于清代。 <p class="ql-block"> 高平古建,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让我们得以触摸到过去,感受先人的智慧与创造力,是高平人民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p> 游仙寺 “淡影疏星照露台,鲸音初动梵宫开,惊残一枕游仙梦,多少禅僧入定回。”这是清顺治版《高平县志》中关于“长平八景”之“游仙晓钟”的题诗。此处的游仙便是高平市河西镇境内游仙山麓的游仙寺,相传寺中曾铸有大钟,清晨僧侣早课要击钟,钟声洪亮远播数十里,唤起民众开始劳作,遂成当地胜景。 万寿宫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万寿宫,又名仙姑庙、圣姑庙</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教殿内相传有荆桑二梁</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后殿内保存有马仙姑包骨卧身像</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庙内碑碣林立,约20余幢</div> 殿内东西墙上遗存部分壁画,内容为诸天神与众仙女朝元图,面形丰润,医饰富丽,线条刚劲有力,足以永乐宫壁画媲美, 二仙宫 二仙宫山门的构筑工艺十分精致,上书“惠淑流芳”四字。檐下斗拱和柱头雀替有木雕,上刻云纹飞龙,雕工精细。 二仙宫为单进院落,整个建筑沿中轴线布局严谨,形制规整。正殿为二仙殿,是金建元修之物。二仙殿呈正方形,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筒板布瓦屋面,琉璃脊饰。梁架结构为六架椽屋四椽栿前对乳栿通檐用三柱。乳栿下设前廊,柱头施五辅作双昂斗拱,补间五辅作。廊檐置四根抹角方形石柱,侧角收分明显,能够让人感觉到宋金时期建筑风格。 二仙庙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岭坡二仙庙位于高平市河西镇西李门村二仙岭上。</h3> 细风雕琢了它原本的美丽,雨雪融化了它坚硬的外衣,不知是谁的手赋予它们如此美的倩影,即便百年孤独依然美丽如初,尽精微,至远大……一切美好都源自于最初的细节,一刀一划和着汗水与匠心现世,从此它便傲然独立,我欣赏它的美,是饱经风霜后依然能看到它最初的样子,我细细品味它的灵动,是造型之外的斑驳痕迹,它安静、饱满,穿越时空与我相遇,依然是最初的样子!它遭遇百年孤独、它历经世事沧桑、却从未改变!何事秋风悲画扇,骊山语罢清宵半!文:宋丽君 仙翁庙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仙翁庙又名纯阳宫,</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寺庄镇伯方村,</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规模宏大,布局严谨,</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著名道教庙宇。</div> <p class="ql-block"> 大面积壁画,描述了张果老成仙得道,倒骑驴游历四方的故事。</p> 三嵕庙 三嵕庙位于高平市米山镇三王村,是祭祀后羿的庙宇,此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491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宋宣和年间(1119~1125)重修。 三嵕庙正殿,建立在石砌的台基之上。屋顶为单檐歇山顶,屋面筒板布瓦饰。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平面呈正方形。前檐出二椽廊。前檐明间为板门,两次间置直棂窗。 济渎庙 济渎庙位于高平市建宁乡建宁村南的翠屏山上,在前院第二道山门下的石砌须弥座台基和在一旁散落的沙石栏杆有明显的金代风格,说明古庙的历史至晚可以上溯到宋、金时期,这也同庙内清嘉庆十四年的《补修济渎庙碑记》所载“济渎庙不详创始,续修者则自宋迄明”相吻合。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济水水神被祭祀的地方,就名为“济渎庙”。</h3> 宣圣庙 石末宣圣庙位于高平市石末乡石末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 1230平方米。据庙内碑文记载,创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中轴线上建有山门、正殿,两侧为妆楼、配殿、耳殿。正殿为元代遗构,余皆为清代建筑。 庙内现存元大德八年(1304年)、元泰定三年(1326年)碑 2通。 清梦观 清梦观位于高平市陈区镇铁炉村。据碑文记载,清梦观由道人姬志玄于1261年创建,是一座全真教派的道观。上次造访清梦观时,正巧赶上一阵细雨,我忙不迭地跑进去,闭上两扇厚重的木门。站在山门里看细雨沐浴下空无一人的道观,静谧之中透出几分玄妙,而一道木门也仿佛把我与尘世隔开,现实的喧嚣浮躁顿时远去。 以前强调过老子八十一化与全真教的莫大渊源,高平清梦观三清殿壁画是其又一有力例证。 玉虚观 良户玉虚观,位于山西省高平市原村乡良户村村中。玉虚观山门居东,避开了传统的中轴线布局,是受地形、地貌限制所作出的独特布局,其空间构成较为独特,是罕见的寺观建筑布局。玉虚观现在保存下来的建筑主要有魁星楼、中殿和后殿,另有南房、配殿、后殿朵殿各一座。 良户玉虚观现存最早的记录是后殿须弥座台帮上金大定十八年(1178年)的题记,距今已有约830余年的历史,是玉虚观悠久历史的实物例证。 玉皇庙 高平的古建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走进高平的寺庙、宫殿和民居,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古代的繁华之中。那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无不彰显着工匠们的匠心独运和智慧结晶。 姬氏民居 姬氏民居位于山西省高平市市区东北18公里的中庄村。建筑前檐以四根石柱支撑,青石门墩上刻有“大元国至元三十一年”等字样,其余均为木制结构。民居建于1294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木结构民居建筑,尚属元代民居建筑的孤例。 仓颉庙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传说我国的文字是仓颉所创,而仓颉却又和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有着很深的渊源。站在羊头山神农城上看西北方向,有一座山叫郎公山,传说是仓颉的活动地。 相传,仓颉是黄帝、炎帝时期的史官,观察鸟兽的足迹并从中受到启发,创造了文字,后云游天下,遍访录史记事的好办法。 高平是神农炎帝故里,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朗公文化是炎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散落乡间的仓颉遗迹,涵养了一个地区、一个村落的内在历史记忆和文化肌理,揭示出乡村社会的人们如何利用不同性质的礼仪与祭祀来建立认同范围与程度有别的血缘系谱和地缘空间。他们以神庙和神明作为乡村的核心,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没顶楼,最下层是整块坐北朝南的沙石岩上凿门而进的千佛洞窟,窟内四壁雕有1008尊佛像,故称“千佛洞”,洞顶有八卦图案,洞内正南上方两侧有出烟孔。门两侧有对联:石室云为幕,草堂月似灯。门楣雕有“混元窝”三字。门楣上方左右各有一佛像石窟,正中约1.5米处刻有四个大字:海运天池,出自古代诗人史浩《临江仙》诗句“三山乘缥缈,海运到天池”。石窟上面有砖石结构的四层建筑,建筑年代应晚于石窟。 除了建筑本身的艺术价值,高平古建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们见证了高平的兴衰变迁,是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每一座古建筑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或与帝王将相有关,或与文人墨客相连。这些故事赋予了古建筑灵魂,使其不再仅仅是冰冷的建筑,而是有血有肉的历史见证。 千佛洞 云蒙山高庙石窟 五龙庙 高平古建之美,是时光沉淀下的艺术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共同珍惜和保护这些宝贵的财富,让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玉瓶山</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韩王山</b></h1> 郭国伟,笔名郭中海,中国摄影著作协会会员 ,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山西省第二届青年摄影十杰。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影展(赛)中获奖,并入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大地上的山西》等各种专业型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