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访报告初生成之技法

海之巅

<p class="ql-block">浅谈信访报告的初生成</p><p class="ql-block"> ~~海之巅</p><p class="ql-block"> 终于结束了一个报告,我心头有了点感悟,是对信访工作处理技法上。习近平总书记说“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在日常实践中,不少信访事项是诉求人通过司法途径无法达到当事人愿意产生的,我说的处理技法主要针对这部分来的。</p><p class="ql-block"> 能从初访着手,解决矛盾于初发,消除纠纷在源头,那自然好。但世界的组成元素很精彩,要理乱麻大不易,我个人总结了一下处理技法的理念,一是有中生有,二是有中生无,三是无中生有。我提出来这三个理念,是基于处理技法的理论指导和处理意识的自我强导向,是服务于报告的载体之魂,在一定程度上有普世价值,欢迎同行切蹉指正。</p><p class="ql-block"> 接手重访事项,对很多同行来说,潜意识里容易生出怵的念头。我在这工作中常常发掘出深层次的快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事罢的小惬意感。我记得毛主席说过“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在一团乱麻中理出头绪,抽丝剥茧,其中的愉悦,唯有知者才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有中生有篇</p><p class="ql-block"> 既然今天完生了一个报告,趁意趣未冷愉悦犹在,就从报告这一环节的有中生有来说吧。有是一种状态,我定义它的表达是存在,这个比较容易理解。要生成报告,这是材料的组合排列。诉求人诉求,是论点,要证明它的对与否,需要通过论据来论证它,拿来材料,把材料整合,这仅是第一步,叫有。举一个中医药丸的例子,通过对药材的处理,形成有用的药丸,这个药丸就是有中生有,是一个提炼的过程,没什么好讲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有中生无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有中生无,就是一个别开生面的处理技法,它需要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并行,才有可能达到有中生无。无也是一种状态,它代表不存在,而非没有。实现这一目的,可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我们经常会面临一种状态,诉求人的诉求依据源于自由心证,很多东西只是他认为的对。要证明他的对,难;证错,更难。这种情状下,对于报告的执笔人来说相当棘手。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引进有中生无这个意念,我们通过对众多材料的审视剪取,提炼归纳,最终形成闭环,用玩魔方的手法塑造完美的画面,经纬有度,给阅读报告的人一个脑补的机会,通过大量的资料和对资料的解说,生出无,也就是一个不存在状态。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立意,因为切入点。要有中生无,首先把握好立意,寻找切入点,从要命处入手,追求一击必杀,刨根式解决问题。这个既要有天赋,也要在日常行为中自行强化锻炼。这其间许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间乐趣,难与人言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无中生有篇</p><p class="ql-block"> 按:无中生有,是一种作为上苍角色的俯视,对全局轻松驾驭后的意识流技法,我也只是幸得窥其一斑,得入这众妙之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p><p class="ql-block"> 我们眼睛没看到的,或者没法看到的,我权且称之为无,它们并非不在。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在时间的长河里,发生了很多事,时光湮灭了一些,也藏住了一些。有些信访的事项,诉求人的诉求跨越了很大的时空,其中的一些人和事,我们现在很难考究,会把我们陷在一种无的错觉里。</p><p class="ql-block"> 信访工作,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相信集体的智慧,个体一瞬间产生的一个小小火花,应景了就是滿天烟火。面对现实的无,我们眼中可以无,心中一定要坚持有,尊重历史,生聚韧劲儿来尊重历史。</p><p class="ql-block"> 纸有两面,一面可以书写,另一面也可以书写。我们处理看不到的事情,往往都是灯下黑,就像纸张只写一面。其实将纸张两面都写满,都是道理。</p><p class="ql-block"> 我啰啰嗦嗦说这么多,只是想让有同感的人生出同感,去感受无。</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追求无中生有,首先确定有的存在,再去探究无。贯穿我们学业的政治,总能看到我们所处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特色。既然是特色,就说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事物和事件的价值观是不同的,作为一个信访战线上的人,一定不能囿于眼前,画地为牢,要跳出来看,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去看,手中不能只有一把尺子。</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在现在这个时点上来看待处理,脑袋不固化,我们就走出了关键的一步。</p><p class="ql-block"> 我们有了目标,就可以有目的的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把这些信息的碎片归纳炼化,为我们服务。我们期间要去碰撞,征求所有参与人的意见,每个人的视域和视角都可能不同,这也是我对联席处访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当时光的阴翳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或者湮灭了证据,那我们就从更辽阔的区域里去收集。事物都是彼此联系的,可以相互印证,很少出现绝对的孤立。我们可以向上级,从外部,有一分可能,做十分努力,这种情况,我们必须相信燎原之火只是星星一点。</p><p class="ql-block"> 我不否认这种技法的运用需要几分运气,一旦运用有效,那就是必然。</p><p class="ql-block"> 追求无中生有,必须善于发现擅长运用。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需要有意识的自我强化,这里不谈这个。</p><p class="ql-block"> 无中生有不是生编硬造,而是尊重客观存在,尊重特定的不同历史时期对事物的评价,秉一颗平常心,重捋事实。信访,讲究的是有话好好说,有理慢慢讲。依据的是律法,讲的是理,兼容情,这是我对信访的认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我们不用关注弦,要无中生有,只要心中有弦就赢了一半。</p><p class="ql-block"> 我对无中生有,也是在摸索阶段,总感觉有好多东西说不出,也没吃透。到公司了,指上且休,容后再述,愿同行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