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故乡与她》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作者:陈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b><b style="font-size:22px;">退休入桂,远离我倾注了韶华的青藏高原。拣尽寒枝不肯栖,终在北海找到颐养天年之所。南风熏我醉,海浪催人睡;野鹤闲云影,乡关何处寻?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一个柳絮飘飞,满眼才情的日子,驱车回夏都,自嘲来避暑,实则是梳理一下郁结了三四年的乡情。终于回到了心心念念的西宁。这座承载着我无数回忆的城市,每一处角落都散发着熟悉又亲切的气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走在西宁的大街小巷,那种久违的归属感就像一股暖流,瞬间流遍全身。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仿佛在跟我诉说着过去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就在我沉浸在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中时,我偶然遇到了一位令人敬佩的女性企业家。说起来也是缘分,当时正与老友叙旧,恰遇一身静气、满眼亲和的苏晓莉。人世间就有这么奇妙的事儿,有些人你本不相识,却能一见如故。更让我没想到的是,她的故事竞是如此精彩。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帮助妇女姐妹脱贫致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苏晓莉小时候家里穷。也是因为贫困,她一直在寻找改变自己、改变家乡的机会。1999年,苏晓莉做起了服装生意,凭着勤劳和诚信把服装生意做得风生水起。2012年的一天,苏晓莉路过西宁一处景区,看见游客围着小店购买藏族工艺品,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土族盘绣花样独特,工艺精湛,但当地妇女绣花多是用来打发时间,绣品也多是自己和家人使用,从来不知道变成商品,为啥要守着好手艺“吃穷饭”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苏晓莉花了几个月时间,到互助土族自治县的东沟、丹麻等乡镇深入了解盘绣情况。凭着一股子韧劲,走访了100多个村子的几千个农户,找到了几位志同道合、对盘绣很有想法的妇女,要带她们一起做盘绣赚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15年,她成立了刺绣公司,确定了以土族盘绣为基础盘,研发新产品,在刺绣中呈现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元素,的发展思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公司刚成立,一个贫困村的支书登门找到她,希望她收下村里几个不会盘绣的藏族老乡。其中叫东国兰,家住松多藏族乡,一针一线地开始跟苏晓莉学盘绣。她最早绣出来的几幅绣品质量不过关,卖不出去。为了鼓励她,苏晓莉都按价收了下来。经过刻苦练习,东国兰很快成了盘绣的能手。她第一次领到2000多元的工资时,激动得跳起藏舞,不多久,东国兰的年收入超过了30000元,一举脱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筑梦乡村,就业车间点亮希望之光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苏晓莉心怀喜悦,随着公司规模的日益壮大,她终于有能力为更多人点亮生活的希望。米金花,作为公司的业务精英,盘绣技艺娴熟且速度非凡。然而,命运的打击却突然降临,她的丈夫因脑出血导致半身不遂,失去了劳动能力,治病费用更是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不得不辞去工作回家照顾丈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米金花愁眉不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得知米金花的困境后,苏晓莉深知,必须找到一种方法,让米金花既能照顾家人,又能获得稳定的收入。于是,她决定在米金花所在的村庄设立一个车间。这样,米金花就可以在家门口工作,既能照顾丈夫,又能赚取生活费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当米金花听到这个提议时,她感动地说:“你的想法很好,但我哪里有钱来办车间呢?”苏晓莉坚定地说:“办车间的费用我来出,亏了是我的,赚了我们一起分享。”这番话让米金花感动得泪流满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首个扶贫车间取得了成功。公司陆续在多个乡镇村庄设立了生产基地和车间,并为绣娘们提供了免费的技术培训和原材料。这一举措不仅让家门口的扶贫车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更吸引了众多80后、90后女孩回到家乡学习盘绣技艺。在绣娘们的巧手下,土族盘绣作品“太阳花”绽放在民族服饰、笔记本、背包、手机套等旅游礼品上,散发出独特的光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如今,苏晓莉在互助县的多个村庄建立了刺绣基地和扶贫车间,越来越多的当地妇女通过手工盘绣增加了收入,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她不仅带领妇女姐妹们过上了富足充实的生活,还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青绣传承,绽放现代化之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0年,苏晓莉进一步扩展了业务版图,建设了占地8000平方米的厂房,并成立了青绣数字化总部经济。这一举措不仅增加了十多个就业岗位,还带动了460余户贫困绣娘年均增收2万元。在苏晓莉的基地里,“三多”成为鲜明特色:一是留守妇女多,有上千名留守妇女在此务工;二是高龄乡亲多,他们经过统一培训后优先进入基地工作,实现了“赚钱顾家”两不误;三是贫困姐妹们收入多,人均年收入可达两到三万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脱贫攻坚和就业帮扶的道路上,苏晓莉深刻认识到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性。她不断思考如何立足青绣产业,激发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实现持续稳定增收。为此,她积极尝试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联合青海大学等高校共同开发新产品。在借鉴苏绣、蜀绣、粤绣等工艺特点的基础上,她将青绣传统元素融入时尚潮流之中,成功推出了200多款“现代绣品”。这些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商场,还远销日韩和东南亚等海外地区,逐步树立了以青绣为代表的青海高原民族文化产业品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如今,“青绣”正朝着成为全省农村牧区群众增收的持久产业、阳光产业和幸福产业的目标迈进。苏晓莉带领团队与时俱进地设立了“青海青绣数字化总部”,创新设计“产品研发、技能培训、展销数据分析”等多个模块,形成了初具规模、多方联动的青绣文化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已累计带动青绣工坊40家、入驻青绣企业140家、青绣传承人301人,年产值达到1.25亿元,辐射带动10余万村民就业增收,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苏晓莉还积极推动青绣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她带领团队参加国际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让青绣这一独特的手工艺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她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爱上了青绣,为青绣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她的团队已经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集体。她们不仅在青绣产业内取得了显著成绩,还在社会公益事业上展现了高度责任感和大爱精神。她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担当、创新、卓越”的企业精神,成为了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榜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苏晓莉的创业经历让我不禁对她肃然起敬。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能有这样一位坚守传统、勇于创新并带领众多人就业的企业家确实难得。经过岁月的洗礼和市场的考验苏晓莉逐渐成长为青海省刺绣行业协会会长、青绣数字化总部经济负责人以及青海高原青绣产业运营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她带领青海各族妇女用青绣致富奔小康的故事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是对乡村振兴的有力实践。作为一个外柔内刚的企业家和青海省政协委员、海东市人大代表,她的荣誉众多,从中国当代诚信企业家到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杰出人物,从三八红旗手到全国高级国礼艺术家不胜枚举。而我更看重她荣获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金砖国家女性创新大赛“木兰奖”,这是对她在乡村振兴领域突出贡献的极高肯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时间就是成长,岁月如同变革。回望来时路,距离我已有一段距离了。不知是什么时刻,一颗种子在心中生根萌芽,慢慢地开枝散叶,撑起一片天,投下一片荫凉,造福一方人,衬着风景,留下一段记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次回到西宁,能遇到这样一位优秀的女性,让我对青海有了一种新的眷恋,也让我对故乡的未来充满了深深的期待。</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