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有一次的人生 . 回望 1(1955年—1989年—)

刘成春

<p class="ql-block">我的祖籍江西省安福县山庄乡荷溪石屋刘家。爷爷是晚清最后一科举人,走出了大山。抗战时,父亲中断复旦大学学业投笔从戎加入国民政府海军,朝鲜战争爆发后,从解放台湾准备转至新组建的武汉长江航运局任总调室副总调长。我出生在武汉民生路长航宿舍,读长航黄浦路幼儿园,再读长航洪益巷子弟小学,而后升到大兴路中学。十岁父亲因公去世,二十岁母亲因病去世,一个懂事但不太安份的小子,在邻家大哥的带领下野蛮生长,扒货车上北京下长沙串联、钓青蛙、渡长江……。1977年恢复高考新三届七栋双号有袁天雄、张昭建、潘平子、潘同高及我等多人先后考进大学,创造民生路长航宿舍的奇迹。衷心感谢大哥哥们有心及无意的引导。</p> <p class="ql-block">2024年清明时节雨纷纷,携全家人赴江西安福老家拜奠先祖刘遐公及爷爷泳溱,缅怀先辈时光如逝,岁月如梭,怀念那份无尽的亲情。美丽的家乡小山村,雨后的荷溪生气勃勃,水珠跳跃在溪流间,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让人恍惚在梦境之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爷爷刘泳溱,光绪癸卯科熊元锷榜第十九名举人,国立北京大学文科文学门首届甲等毕业,得称文学士。一直在学界从事汉语言的教学和研究。父母去世早,另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对上辈的事了解甚少。爷爷科榜也是今年清明时回家拜祖时才得知。</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刘士栻,曾用名:刘一,</p><p class="ql-block">(1916~1966)</p><p class="ql-block">一九三六年中日战争风潮愈演愈烈,父亲在上海国立交通大学读书,似当年许多热血青年毅然放弃学业,投笔从戎,赴江阴黄山港(原校址己改为港区)从军,完成从老百姓向军人的转变训练,以黄埔军校第十二期结业,转入军政部电雷学校,成为航海系第二期学员。电雷学校校长由蒋中正兼任,欧阳格任教育长负责实际事务,在战乱严酷环境之下,克服难以想像的困难,辗转多地完成了专业学习。1938年初毕业分配上中国第一支鱼雷快艇部队仼职,在武汉会战期间,父亲所在艇被日寇击沉。</p><p class="ql-block">母亲:李学光,江西南昌市人。</p><p class="ql-block">母亲小时侯父亲就去世了,孤儿寡母靠着南昌市射步亭一栋老房子收点房租,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母亲作为家中老大承担了很多责任,受俩小妹终身感激。</p> <p class="ql-block">2023年颁发的黄埔军校同学会会员证。按习总书记给黄埔军校百年贺信所希望的不忘先辈遗志,宏扬“爱国、革命”黄埔精神,努力做传承者、研究者、奋斗者!</p> <p class="ql-block">此结婚照是父亲的同乡、同学、战友、同事徐荣榮的儿子徐元2023年回赠与我,一段佳话。</p> <p class="ql-block">1955年我在汉口出生,在中山大道永真照像馆的全家福。看的出家人对成春的到来非常期待及衷心欢迎,父母亲工作顺利心情舒畅,洋溢着对未来的希望,欢天喜地情绪溢出画面,刘某人光辉形象首次留影存痕建档。</p> <p class="ql-block">1962年我第一次回老家南昌市与大姑小姑见面,与大姨小姨全家在一起,刚出生的小弟成俊母亲抱在怀里,我神气自信地站在母亲左侧。这是一次有深刻印象的回老家,一些的情景在我随后的梦境中多次反复出现,以至现在都能嗅到回忆老房子那特有的味道。住在木制结构上下二层一走动地板就吱嚓乱响一气母亲家老宅里面,在二楼昏暗的小房子里找到大哥幼时玩过的洋画,玻璃球等小玩物,那寻宝后得来的收获感,兴高彩烈令人难忘。</p> <p class="ql-block">在华中农学院当老师的二叔是我们家的骄傲,父辈中唯一的中共党员。在我人生经历需填写各式表格中最理直气壮填写的亲属栏。华农狮子山也是每年夏天放假时最想去的地方,从民生路坐一路电车到大东门,找上22路车开往狮子山,二叔家儿子刘成正以及一群半大子成天爬山,游泳,去果园,扛着櫈子抢位子看露天电影,幸福童年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父母亲和大哥与在华中农学院当老师的二叔(后排)合影。</p> <p class="ql-block">站在民生路长航宿舍最高处十六栋水箱上的我,滿怀希望,对未来充满信心。</p> <p class="ql-block">初中二年级,到咸宁五七干校学农劳动。大部分同学的左手臂上都有一个红色塑料<span style="font-size:18px;">棱形的《红哨兵》牌牌,代表先进份子。在五七干校学农主要劳作内容是茶园修剪,一边修剪茶枝残叶,一边唱《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全场样板戏,连鼓带锣过门唱段一点不漏,那是一个绝!全班男生住一个大房子,吃忆苦饭,时常组织爬山,打着红旗走进大山深处访贫问苦。</span></p> <p class="ql-block">(1973~1979)</p><p class="ql-block">受家庭成份影响,初中毕业升高中无望,校方可能觉得内疚,协助办了一个病残生留城名额。到居委会报到,去派出所帮整理户籍资料,晚上参加宿舍大院的值班守夜……表现不错,居委会的老太太对我十分同情,找关系介绍到长航基建处当泥瓦小工,每月有36元工钱。1975年招工进武汉液压阀厂(武汉最好的合作制工厂之一),能写会画的我,从能上能下的“干部”半年后调进办公室成了工会宣传干事,办专栏,油印液压小报、分发电影票……。下班后,继续与一群喜欢画画的小伙伴陈建民、陈禄寿、王心耀、桂美武、王祥林、郭正善、宋克静、田挥、陈顺安、范汉成等一起上江堤写生,去侯船室速写头像,晚上到小伙伴家画静物,石膏。在文革混乱中,过的充实及惬意。1977年恢复高考时,相互鼓励一起复习,都先后考上了美院。</p> <p class="ql-block">高考前的我,对未来一切未知,但充滿信心。小伙伴中陈绿寿七七年考取了中央工艺美院,王心耀七八年考取了武汉师范学院,王祥林、范汉成考取了湖艺……</p> <p class="ql-block">七九年二月二十六日完成的考前静物作业。原作寄交报考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p> <p class="ql-block">七九年五月四日青年节完成的考前带手人物作业,原作寄交报考学院—湖北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p> <p class="ql-block">在汉口中山公园游玩的小伙伴们。</p> <p class="ql-block">与陈顺安等小伙伴登上江汉关大楼石狮像前,现在是国保文物禁区,再也别想上去了。</p> <p class="ql-block">2019年4月昔日汉口民生路的小玩伴们,今日二级教授艺界大佬,欢聚汉口江滩,吃大碗土菜,喝陈年老酒,品异国红茶,话童趣今生……转钟尽兴而归。</p><p class="ql-block">沿桌左起:王心耀、刘成春、余熙、高呜峰、李瑞洪、范汉中、王祥林、郭正善、范汉成、陈顺安、宋克静。</p> <p class="ql-block">(1979~1983)</p><p class="ql-block">作为湖北艺术学院美术分部(1985年改为湖北美术学院)文革后首届中国画专业入校,在邵声朗、罗潘、乐建文、梁培浩等老师的教授下,开始了四年中国画系统专业的学习,特别邵声朗先生对我班倾注极大的心血,为我们在艺术品性追求上打下非常好的基础。毕业创作选了辛亥革命为题材,从此走上了历史画创作的道路,那是后话。</p> <p class="ql-block">国画班全班同学在湖艺后面凤凰山上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大一工笔课堂作业《老校工》</p> <p class="ql-block">大一工笔课堂作业《朝鲜少女》</p> <p class="ql-block">大三写意人物课堂作业《老汉》</p> <p class="ql-block">1980年长沙爱晚亭,从左起:王振杰(进修生)、王军、邵声朗老师、刘子建、陈英、我、桂美武</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桂美武、吕墩墩、我、王军,后排左起胡智勇、韩云清、陈英、方少华(油画班)刘子建、罗彬</p> <p class="ql-block">应湖美中国画系主任叶军邀请,七九级国画班全班作为首届毕业生返校参加建院100周年庆典活动。向校系两级赠送我班集体回忆文集《湖北美术学院七九级国画班 —四年.记忆》。</p> <p class="ql-block">1981年暑假也就是大三即将开始,由长航创作室陈作丁老前辈的女儿湖艺师范班的陈玲以及我初中同班同学李宪牵头联系湖艺多名学生上长航江轮佈置头等舱和接待厅。我们住进二等舱,在有空调接待厅画画,那年代有电扇就十分土豪了,空调基本没见过,更别说享用了。我毕竟是中国画专业,而且刚上过山水课,装俵手艺我班刘子建非常厉害,在他的指导下一般装俵不在话下,我理所当然成为主力。船上来了一群外国人,认真看我们俵托在墙面上的画,选中了我的一幅山水画提出多少钱购卖,我们那见过这阵式,几人商量后,连说送给你,老外很高兴,拿出一大把中澳纪念章给我们每一个人别上,陪同的中国人告诉我们,此老外是澳大利亚驻中国大使。返校后我们还通过信,让英语老师帮助读信及写回信,搞得老师有点激动,让我珍惜这段友谊,我辜负了英语老师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大二在长阳上创作课,站在后面中间的是邵声朗老师。师道尊严看不到了,回归本尊!</p> <p class="ql-block">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张家界林场的埧子上与邵声朗老师在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毕业三十年时全班同学再访长阳清江</p> <p class="ql-block">1983年春季毕业创作时教室中的我</p> 毕业创作《血盟》 <p class="ql-block">毕业创作《我以我血荐轩辕》</p> <p class="ql-block">湖北艺术学院八三年毕业学生合影</p><p class="ql-block">第一排左起:</p><p class="ql-block">柯锡安,何立,林伟,马琳,夏子仪,陈英,王白焦,韩云清,石景华,周丽娅,罗彬,刘子建,胡智勇,王军,桂美武,刘成春</p><p class="ql-block">第三排左起:</p><p class="ql-block">吴国全,吴小中,陈次光,刘速元,周乙陶,夏金钟,仇帝,度正一,李明,吕墩墩,郭正善,王模平,熊天祥,周向林,肖丰,尹维新(辅导员)</p><p class="ql-block">第四排左起:</p><p class="ql-block">谢东虹,胡朝阳,陈建刚,宋叶中,洪序光,王鹤林,张导曦,兰颖,刘清世,洪新发,吴天宇,周杰,方少华,蒋小刚,袁建生</p> <p class="ql-block">(1983~1989)</p><p class="ql-block">毕业分配到总参通信指挥学院宣传处任副连职宣传干事。1983年是全军第三次(第一次是延安时期,第二次是建国之初)大规模接收青年知识分子入伍。我荣幸成为湖北艺术学院历史上的唯一分配到军队服役的应届毕业生。入院后,担任地方大学生班长,在一个半月的训练中完成从老百姓、军人、干部的转变。回机关后,组织全院美术书法摄影展览,请省市美协老师来院指导,活动组织有声有色有品,受到领导和学员好评及欢迎。</p> <p class="ql-block">通院干部处报到,办理入伍手续,按专业将我们分配各部门及教研室。去军需处领服装,穿上65式一颗红星二面红旗,四个兜的绿军服,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军人。不久,安排我们12位特招通院工作的地方大学生组成十三班,到黄陂滠口教学区并入8305地方大学毕业生学员队代训二个月,完成从地方生到军人的转变。指定我担任十三班副班长,班长由职业军人担任。训练安排紧凑而辛苦,每天都是新科目,站军姿、走正步、手、步枪射击、投掷手榴弹、按图找点……累并快乐着。十三班因己分配各教研室,教研室主任们希望尽快进入工作状态,有些都己排了课,在主任们的要求下,代训科目在第四十五天提前结束,各自回部门报到,开始我们的军校工作生活。</p><p class="ql-block"> 作为二十八岁半的大龄青年,回宣传处后,即向政治部打报告申请结婚,部里走完程序即批准了我的请求并准了婚假。旅行结婚是我们那个时代的时髦,我和乔乔计划到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江南等地一游。11月5号全家聚在一起为我们祝福,饭后,我俩提着行李包乘公交车直奔江边十五码头,十三班的战友安学(少将、南部战区副参谋长)田长霖(大校、通院医院院长)赶到码头为我俩送行,随着清脆解缆的哨声,东方红江轮轻轻的驶离码头,向江南驶去,向我俩的四十年携手共进驶去……</p> <p class="ql-block">在通院宣传处文化组担任美术摄影干事,多次组织地方文艺界来院内开展活动。</p> <p class="ql-block">1983年冬在支援地方开挖黄孝河治理工程时,组织通院首届美术书法摄影院展,专题创作的纸本水墨《机场河上》。</p> <p class="ql-block">1984年在通院第二届美术书法摄影展,创作的兼工带写作品《中秋月》</p> <p class="ql-block">1989年春在通院创作的年画《太阳升起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作为地方大学毕业生,地道武汉人,由通院承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论辩演讲邀请赛工作中,负责军地协调如鱼得水,沟通便捷,双方信任,取得成绩,赛后推荐为第七届武汉市青联委员。</p> <p class="ql-block">五队毕业三十三年之季,全队110名同志有92名战友从各地再回武汉通院相聚。由我设计的通信学院8305地方大学生队(黄陂一期)毕业三十三年纪念册。</p> <p class="ql-block">(1985~1986)</p><p class="ql-block">为纪念长征胜利五十周年总参谋部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美术作品展览,组织总参系统美术爱好者在北京八一射击队基地举办首届美术创作培训班,集中创作四十五天。参政文化部李静部长非常重视,多次邀请高虹,刘大为等老师讲课、看稿、指导。我创作的《曙光》大胆用朱砂色勾勒,再染色,强调了曙光感。中国美术馆展览非常成功,总部首长打算成立总参美术创作组,李静部长升迁,此事就没下文了。新晋部长对文学兴趣浓厚成立文学组,将莫言调入,成就了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p> <p class="ql-block">创作班大咖云集,有李呈修(中国美协理事、山水画家)、尚辉(美术杂志主编、理论家)、邢俊勤(军博专业画家、油画家)、郑作良(中国美术馆典藏部主任、版画家)聂为斌(省文联纪检组长)等。</p> <p class="ql-block">我为总参谋部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美术馆为纪</span>念长征胜利五十周年在创作的八尺大画《曙光》,大胆用朱砂色勾勒,再染色,强调了曙光感,题字李呈修。</p> <p class="ql-block">为总参谋部在中国美术馆主办的《纪念南疆对越自卫反击胜利书画展》创作的三联工笔画《我.我.我》</p> <p class="ql-block">1984年参加通信部在北京主办首届通信兵美术书法摄影展六尺写意人物画《水》,获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为总参谋部在中国美术馆《纪念长征胜利五十周年》展览创作的现代观念剪贴作品《兵》,后期成为《黑红系列》最初稿。</p> <p class="ql-block">(1985~1986)</p><p class="ql-block">在八五文化思潮中,湖北美术界活跃地走在全国的前列。由李国俊,沈冬、王心耀等组织举办湖北青年美术节,各具个性风格的展览在武汉遍地漫延。由我联络组织湖北驻军和军事院校的《直线方块美展》在主展区青少年宫圆房子参展,入展作品水准差异很大,入展方式作品自选,谢绝评审,各自装俵装框与八五思潮是高度契合一致。她的参入被誉为新时期军民共建新形式,也是八五思潮中唯一的军队群体参与,意义不可低估。展板由总后武汉基地指挥部俱乐部毛干事提供,二辆军车,十几青年军人,冲进青少年宫圆房子佈展,装架上板挂画速度神速,半天佈展完毕,惊呆了其它展点佈展小伙伴。我展出《黑红系列》十幅。展后,成立了武汉青年美协第一分会驻军分会。</p> <p class="ql-block">我设计的湖北青年艺术节驻汉部队、军事院校《直线方块画展》招贴展板</p> <p class="ql-block">观看指导《直线方块画展》的领导和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1986年)</p><p class="ql-block">参展《直线方块画展》的《黑红系列》是我八五思潮中的创作一批作品。工筆绢本。突出红黑的生命宿性来反映士兵、武器以及我对军人、战争的思考。作品最初构想是在中国美术馆参加总参美展《兵》(综合材料制作)的延续。高名潞等著《中国当代美术史》中是这样评价:“创作观念与新潮美术大体一致,其中以刘成春的《黑红系列》最为典型。系列之一以一幅巨大的中国地图为背景,用五个战士的背影形象的剪贴作为画面的主体。在展览中,作者热情邀请观众中的军人参与创作——也在画上留下姓名。”</p> 参展作品《黑红系列之一》 参展作品《黑红系列之二》 参展作品《黑红系列之三》 参展作品《黑红系列之四》 参展作品《黑红系列之五》 参展作品《黑红系列之六》 <p class="ql-block">《黑红系列》1987年入选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全国纪念建军六十周年美展。</p> <p class="ql-block">我与郑作良</p> <p class="ql-block">《黑红系列》入选2003年在北京炎黄艺术馆第五届全国工笔画展并收藏。</p> <p class="ql-block">(1986年)</p><p class="ql-block">武汉青年美协驻军分会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在通院政治部会议室举行成立大会。参加有武汉部队、湖北省军区、海军工程学院、空军雷达学院、二炮指挥学院、军事经济学院、总后武汉基地指挥部、通信指挥学院等驻军单位,通院政委胡贵友少将、政治部副主任罗学友、省美协鲁慕迅、聂干因,市美协中流,青年美协李国俊、沈冬、王心耀,市团委、武汉青联等地方单位,以及长江日报余熙、长江开发报等新闻单位以及美术界傅勇、王振杰等与会,共同见证和祝贺驻军分会的成立。驻军分会的成立得益于当初宽松的军地之间的交流环境以及部队与地方相融的共同愿望。会上我被选为驻军分会执行主席。武钢成立第二分会,主席傅勇。俩兄弟分会多次组织交流活动。</p> <p class="ql-block">武汉市青年美协換届大会,由王心耀接替沈冬担任新一届主席。</p> <p class="ql-block">1989年省美协、市青联、省市青年美协“十佳”青年美术家评选颁奖大会在民众乐园举行。前排左起有奖杯沈冬、王心耀、吕唯唯、徐勇民、李邦耀、陈禄寿、黄亚莉、肖丰;</p><p class="ql-block">后排有周韶华、张善平、徐建、贺非白、李国俊、尚扬、皮道坚等人;</p><p class="ql-block">后排左一郭正善、左21王祥林、左23宋克静;右一刘成春、右6范汉成、右21杨国辛</p> <p class="ql-block">授予优秀青年美术家称号证书</p> 授衔标准像 <p class="ql-block">(1983~1989)</p><p class="ql-block">我进解放公园路38号通院时,王心耀、高呜峰在解放公园路上十八中职业美校当老师,桂美武在对面解放大道上二轻局设计室、李宏在美术出版社美编都与通院非常近,当年只有我成了家,通院43号院八栋一楼我的小家就是我们聚餐,斗地主、谈艺术、吹牛的乐园。后王心耀调到《幸福》杂志当美编,高呜峰调到武汉画院专业画家,桂美武调到美术出版社,我们的友谊一直在延续。画《幸福杂志》插图,美术社的连环画,邀何波、王心耀画通院办公楼大幅油画……赚点散碎银子蛮快乐。</p> 插图作品 <p class="ql-block">湖北少儿出社出版十六开精品连环画《画说近代中国》,我承担其中“辛亥革命结束千年帝制 民主共和开辟历史纪元”部分</p> <p class="ql-block">(1983—)</p><p class="ql-block">我的小家。夫人姓郭名庆桥,汉阳钟家村人,江汉桥通车之日出生,名有时代印迹,在家行四,上有哥姐,下有弟弟,不知怎么养出了公主范。读书行,时遇不济;人聪明,玩股票赚钱。依政策生养一独生子刘力,大学毕业时亡命一踏脚,超过线28分通过天下第一难的司法考,现如今也成了全国知名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奔财务自由愿景而去;小孙子骁宇给生活添乐趣,即将小学四年级了……</p> <p class="ql-block">1982年冬季在东湖与乔乔谈恋爱</p> <p class="ql-block">1994年春季抽到一组拍摄结婚照的大奖,我与乔乔补拍的结婚照,第一张西装照。</p> <p class="ql-block">1985年冬季儿子刘力出生后在汉阳龟山电视塔的一家三口照,那时电视塔可登上塔。</p> <p class="ql-block">2019年夏季在爱沙尼亚的首都塔林,一座世界文化遗产中世纪风貌的古城。古城宣传语为“一生一世一塔林”。在古城观景台上不同种族肤色的人们在“我们一起共度好时光”下合框留影,留存一生一世的美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2019年夏季,斯德哥尔摩的梅拉伦湖畔,湖边的市政厅它是一座庞大的红砖建筑物,每年诺贝尔奖颁发之后,国王和王后都要在宴会厅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举行隆重盛大的宴会。</p> <p class="ql-block">2019年8月,在祖国最北端北极村……</p> <p class="ql-block">锤爷从出生后,随我们先后抵达中越、中朝、中俄、中蒙等边界巡视,宣示主权,誓死保卫。</p> <p class="ql-block">2016年乔乔六十岁时的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1989年我申请转业并批准,人生后半段即将开启。</p><p class="ql-block">中央军委颁发的退役军官证</p> <p class="ql-block">(1955~1989)</p><p class="ql-block">人生的上半场。起手抓了一把烂牌,然甩得兴高采烈,庆幸总有人引导、帮助,在无望之时有发奋之实。特别感谢邓公,改变了我命运的走向,让我有机会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以初中学历考进大学,那年我24岁半。大学四年,自觉、努力,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毕业分配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学院,与一众军人坐在政治部会议室开会时常有恍然如梦的不真实感。</p> <p class="ql-block">谢谢各位亲朋好友的关注和点赞,《仅有一次的人生.回望1》人生上半场简记如上,人生​下半场择日得闲再述,“静”请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