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游2024---法国巴黎行(下)

yanzh

这张照片是2008年12月1日拍摄。拍摄位置是夏悠宫,正面对埃菲尔铁塔。今年正在准备奥运会,搭奥运会看台,不方便拍摄。 这张照片是2024年5月19日在塞纳河游船上拍摄。<div><b>景点---菲尔铁塔</b><br> 埃菲尔铁塔(法语:La Tour Eiffel;英语:Eiffel Tower)矗立在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是世界著名建筑,也是法国文化象征之一,巴黎城市地标之一,也是巴黎最高建筑物,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于1889年建成,得名于设计它的著名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 <br> 1880年法国刚刚摆脱普法战争中的耻辱,为了显示国力,1889年5月5日至11月6日,法国巴黎将再次举办世博会,主体是庆祝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1886年5月,法国政府决定在巴黎战神广场设计一座高塔。条件有二个:高塔能吸引参观者买票参观;世博会后能轻易拆除。</div> <div><b>景点---埃菲尔铁塔</b></div> 1889年5月15日,为给世界博览会开幕典礼剪彩,铁塔的设计师古斯塔夫·埃菲尔亲手将法国国旗升上铁塔的300米高空,由此,人们为了纪念他对法国和巴黎的这一贡献,特别还在塔下为他塑造了一座半身铜像。<br> 因为法国巴黎是浪漫之都,建筑物也都是低矮而且富有情调的,但是在市中心突然耸立起这个丑陋的、突兀的钢铁庞然大物,让巴黎市民很气愤,曾多次想拆除埃菲尔铁塔,认为它是影响巴黎市容,是巴黎最糟糕、最失败的建筑物,而现在却成了法国甚至是全世界最吸金的建筑地标,2011年约有698万人参观,在2010年累计参观人数已超过二亿五千万人,每年为巴黎带来15亿欧元的旅游收入。<br> 埃菲尔铁塔经历了百年风雨,但在经过上世纪80年代初的大修之后风采依旧,巍然屹立在塞纳河畔。它是全体法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 <div><b>景点---亚历山大三世桥</b></div> 公认为“巴黎最华丽的桥梁”!这座桥建于 1896 年至 1900 年之间,当年为纪念法俄同盟,以当时的俄罗斯统治者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名字命名。<br> 这座桥采用美术风格设计,其华丽的装饰,尤其是新艺术风格的灯和桥两侧的巨大镀金雕像,令人叹为观止。<br> <b>景点---巴黎大皇宫美术馆</b><div> 大皇宫是巴黎的著名建筑,以典雅的玻璃、金属穹顶、高大的廊柱以及丰富的雕饰而闻名。</div><div> 巴黎大皇宫(Grand Palais)位于巴黎香榭丽舍大道,是为了举办1900年世界博览会所兴建的。世博会后,其他建筑拆除,独留下巴黎大皇宫和埃菲尔铁塔这两座建筑作为法国及巴黎市的象征。</div> 巴黎大皇宫独立艺术家作品展于1884年在巴黎创办,每年在巴黎大皇宫举行,是法国最具历史意义的艺术展之一。众多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年轻时都曾在这里展出自己的作品,包括梵高、塞尚、雷诺阿、马蒂斯、达利、毕加索,他们当时还尚未闻名于世。 亚历山大三世桥左手边是巴黎大皇宫美术馆,右边是小皇宫博物馆。 <p class="ql-block"><b>景点---巴黎小皇宫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 小皇宫Parisian Artistic是位于法国巴黎第八区的一座著名建筑,位于温斯顿-邱吉尔大道和香榭丽舍大道的交叉处,与大皇宫博物馆隔街相望。它最初是为1900年的巴黎国际博览会而建立的,与大皇宫一同展现了“赞美巴黎之城,颂扬艺术之美”的主题。自1902年起,小皇宫作为巴黎市立美术馆对公众开放,成为巴黎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 小皇宫的建筑风格独特,由建筑师查尔斯·吉罗设计,其建筑群形呈规则梯形,四边的建筑围绕着一个半圆形的花园,花园外围装饰以华丽的列柱走廊,展现了Beaux-Arts风格的精致与典雅。它的对称布局使得建筑外观庄重而和谐,同时内部空间的设计也遵循对称原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p><p class="ql-block"> 如今,小皇宫是一座博物馆,收藏了众多19世纪巴黎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欣赏法国艺术精华的绝佳场所。</p><p class="ql-block"> 法国的设计从18世纪开始便一直被世界所仰慕,特别是建筑、服装、装饰、奢侈品设计等。巴黎街头的建筑、门店装饰、广告设计、本地女性的穿搭等等无不透露出浪漫艺术的气质,数代人的艺术熏陶所培育出的群体审美能力是世界其他地方很难见到的。</p> <div>  站在广场的中心,方尖碑下,西面是香榭丽舍田园大道,您可以一眼望到路尽头的凯旋门;左边是著名的国民议会大厦波旁宫(le Palais Bourbon);右边是法国海军总部、克里翁大饭店(l'Hotel Crillon)两栋著名大楼,在两栋大楼中间的是皇家路(Rue Royale),皇家路顶头是玛德莲大教堂(la Madeleine);背后是卢浮宫前面的杜伊勒里宫和杜伊勒里(Tuilerie)花园。<b><br></b></div><div> 由于2024-7-26要开奥运会,现在广场上搭建了很多临时看台及运动场所。</div><b>景点---巴黎协和广场</b><div> 协和广场原名为“路易十五广场”,中间铸造的路易十五的骑马雕像,显示着其在位时期的威势。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五(Louis XV)下令营建的广场是为了向世人展示他的集权统治以及皇权的至高无上,但在之后的法国大革命时期,它又被法国人民当作摧毁王权的舞台,在此上演了一出出 广为世人所知的人间悲剧。<br> 协和广场始建于1755年,由当时任职于路易十五宫廷的皇家建筑师雅克·昂日·卡布里耶(Jacques-Ange Gabriel)设计建造,工程历经二十年,于1775年完工。<br> 但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雕像被革命人民推倒,并改建了断头台,易名为“革命广场”。在1792到1794年间的恐怖统治时期,共和军曾在此广场处决了国王路易十六(Louis XVI)。<br> 在路易十六被处死一年多之后,1794年8月,为法国大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罗伯斯庇尔最终也被推上了协和广场的断头台。<br> 广场被重建时,为了纪念战争年代的结束,满足人民祈望和平的愿望,“革命广场”更名为“协和广场”。<br></div> 协和广场北面有两栋相同的建筑:东面的法国海军总部和西面的克里翁大饭店(l'Hotel Crillon)。1778年,成为高级酒店的巴黎克里翁饭店里,法国曾经与美国缔结法美同盟条约及通商友好条约,承认美国独立。克里翁饭店左边是美国驻法国大使馆,前后及左右边街道全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和法国警察,戒备森严。 协和广场北面东头的法国海军总部。这座大楼在二战期间,作为德军总部使用。图中左边是皇家路,皇家路尽头是玛德莲大教堂(la Madeleine)。 <div>这张照片是2008年12月1日拍摄。</div>皇家路及路尽头的玛德莲大教堂 <b>协和广场喷泉</b><br> 在1835至1840年之间,协和广场上又增设了两个场景宏大的喷泉,和一些装饰华丽的纪念碑。纪念碑以船首图案装饰,是巴黎城的象征。两个喷泉则是着意体现当时法国高超的航海及江河航运技术。实际上这两个喷泉只是罗马的圣彼得广场喷泉的仿制品,广场的北边是河神喷泉(La Fontaine des fleuves),广场的南边是海神喷泉(la fontaine des mers)。<br> 两侧各有一个三层喷水池,喷水池上有6个精美的青铜雕美人鱼,手中各抱一条鱼,从鱼嘴中喷出几米高的水柱,水花飞溅,宛若飘纱。<br> <div>这张照片是2008年12月1日拍摄</div><div>波尔多(BORDEAUX),法国西南部城市。<br></div><b>协和广场城市雕塑</b><div> 在广场的四面八方分别矗立著八个代表19世纪法国最大的八个城市的雕像,西北是鲁昂、布雷斯特,东北是里尔、斯特拉斯堡,西南是波尔多、南特,东南是马赛、里昂。<b><br></b></div> <div>这张照片是2008年12月1日拍摄。</div><div>南特(NANTES),法国西南部,第六大城市。<b><br></b></div><b>协和广场城市雕塑</b><br> 在广场的四面八方分别矗立著八个代表19世纪法国最大的八个城市的雕像,西北是鲁昂、布雷斯特,东北是里尔、斯特拉斯堡,西南是波尔多、南特,东南是马赛、里昂。 <p class="ql-block"><b>景点---协和广场方尖碑</b></p><p class="ql-block"> 广场正中心矗立着一座高23米,有3400多年历史的埃及方尖碑,这是1831年由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赠送给法国的,碑身的古文字记载着古埃及拉美西斯法老的事迹。当初运输这块23米高,230吨重,由一块完整的巨形玫瑰色花岗岩雕琢而成的方尖碑,可谓是大费周折。从埃及卢克索到法国巴黎一路的千难万险千波万折可以成就一篇空前绝后的英雄史诗。最终,这座方尖碑在经历了两年半的海上航行之后于1836年十月运抵法国。路易-菲利普把这座方尖碑当作他在保皇派和共和党之间政治中立的象征标志立在了协和广场上。这座方尖碑在三千多年前被雕成后一直与它的孪生兄弟 ——另一块一模一样的尖碑一起一左一右的守护在埃及卢克索的底比斯神庙的大门两侧。 碑身纵向刻有三行古埃及象形文字,记述了拉美西斯二世及拉美西斯三世法老的故事。人们在安置方尖碑时还开发出了它的另一个功用:它成为了一个巨形日晷的晷针,而协和广场则成了“晷面”。每天随着日移地转,方尖碑在协和广场上一分一秒默默地投下时间,时间又一点一滴静静地凝集成历史。</p> <p class="ql-block"><i><u>从协和广场向西望去,就是香榭丽舍大道,头上就是凯旋门。</u></i></p><p class="ql-block"><b>景点---香榭丽舍大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香榭丽舍大道(法语:Avenue des Champs - Elysées),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商业繁华区,香榭丽舍大道位于卢浮宫与新凯旋门连心中轴线上,又被称为凯旋大道,是世界三大繁华中心大街之一,也被人们称作世界十大魅力步行街。她横贯首都巴黎的东西主干道,全长1800米,最宽处约120米,为双向八车道,东起协和广场,西至戴高乐广场(又称星形广场),东段以自然风光为主;两侧是平坦的英氏草坪,恬静安宁;西段是高级商业区,世界名牌、服装店、香水店都集中在这里,火树银花、雍容华贵。因此这里被称为“世界上美丽的大街”。每年七月十四号的法国国庆大阅兵都在这条大道上举行。许多关于18、19世纪的小说,例如亚历山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亚历山大·仲马的《茶花女》、奥诺雷·德·巴尔扎克的《高老头》等作品都对香榭丽舍大道的繁华做了描写,香榭丽舍大道也成为文学作品中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娱乐天堂。</p> <p class="ql-block"><b>马利的骏马</b></p><p class="ql-block"> 矗立于香榭丽舍田园大道入口处,由雕塑家库斯图(Coustou)最初为太阳王路易十四位于马利乐华的离宫花园所雕造。太阳王路易十四决定在位于巴黎西边十五公里的马利乐华小城为自己兴建一座比凡尔塞宫更为隐秘的离宫,设计师在广阔的离宫花园里建造了众多华美的喷泉水池与雕塑。1794年这座雕像被从马利乐华的宫廷花园里运送到巴黎,而后被安放在协和广场上。现在矗立在广场上的这座雕像是复制品,真品则保藏在卢浮宫里。</p> <p class="ql-block"><b>景点---波旁宫,</b>法国国民议会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波旁宫为法国国民议会(Assemblee Nationale)所在地,坐落在塞纳河南岸。它的正面面对着「大学之道」(Rue Universite),后面面对着协和大桥与协和广场,是具有260多年历史的古典建筑,由意大利设计师Lorenzo Giardini所设计。这座半圆形大厦规模雄伟,北门12根大圆石柱组成的宽阔柱廊,承托着一个三角形横楣,上面饰以通体浮雕,柱廊下的30级台阶两侧有6尊雕像。它是1722年为路易十四的女儿波旁公爵夫人建的,由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1789年以后,波旁宫差不多一直是法国最高立法机构的所在地。它被看作是法国法律的象征。1830年起用作国民议会,拿破仑当皇帝时把它临塞纳河一面改成柱式门面,以便与河对岸雅典风格的玛德莲教堂遥相呼应。波旁宫内部设施也很豪华,只是议会辩论厅相对朴素,像一间扇形阶梯教室,比想象中的小,议员座位也没有扶手。有些议会辩论是允许民众旁听的,只需事先订座,这里毕竟是表达民意的地方。</p> <b>波旁宫、波旁宫广场和协和桥</b> <div><b>景点---玛德莲教堂</b></div> 玛德莲教堂(La Madeleine)位于巴黎8条主要大道交会处的玛德莲广场(Place de la Madeleine),加上巨大庄严的外观,成为巴黎最知名的建筑代表之一。<div> 教堂建筑设计有希腊神殿风格,外观引人注目地由系列成排的科林斯大圆柱(共有52根,高20米)所环绕支撑,形成谨严大方的柱廊。正面顶着三角型山墙,山墙浮雕里描绘着“最后审判”图。</div><div> 从教堂朝向皇家路(Rue Royale)方向,协和广场、塞纳河及对岸的国会大厦一览无遗,是欣赏巴黎街景设计的焦点之一。 <br><div> 玛德莲教堂建于1764年,但它好像没有真正完工过,一直到今天还在修。回溯历史,路易十五五岁一登基就生大病,痊愈后就决定建教堂谢神,1764年定基后,换了数位建筑师,直到拿破仑为夸耀法国陆军的荣耀,在1824年才终于完成了教堂。教堂建筑设计有希腊神殿风格,充满庄严、肃穆的气氛,教堂唯一的光线来源是来自3个小圆顶的自然采光,让内部精致、镀金的细腻装饰在灰蒙中更添美感。<div> 当年拿破仑曾打算把这里作为他新婚典礼的地方,却因婚约解除未能举行而成为了永久的遗憾。</div></div></div> <div>这张照片是2008年12月1日拍摄。</div><b>景点---巴黎圣母院</b><div> 巴黎圣母院(法语: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 ,正式名称为巴黎圣母主教座堂,又名巴黎圣母院大教堂,位于法兰西共和国首都巴黎市中心城区,地处塞纳河中央西堤岛上,与巴黎市政厅和卢浮宫隔河相望,为哥特式基督教教堂建筑;始建于1163年3月24日(罗马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四年) ,是基督教支派天主教巴黎总教区主教座堂、法国首都最悠久和最具象征意义的纪念碑之一、欧洲最著名的哥特式大教堂之一、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和世界遗产之一,法国及欧洲文学文化地标建筑。<br> 巴黎圣母院平面为长形马蹄哥特式拉丁十字形制,总长约127米,总宽约48米,总高达96米 ,总建筑面积达550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达6000平方米;西立面置有两座钟塔,高约69米;内部共有五个纵舱,包括一个中舱与两侧各两个的翼舱,十字的顶部是祭坛,十字长翼是圣母院长方形主殿;东端是圣坛,后为半圆形的外墙,横厅两个尽段都有开门,旁置小塔;圣坛外有标志性尖塔,高96米。 </div> 这张照片是2008年12月1日拍摄。<br><b>景点---巴黎圣母院</b><div> 巴黎圣母院是世界上第一座完全意义上的哥特式教堂,建筑本体的雕刻艺术和绘画艺术及堂内珍藏的大量艺术珍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蜚声中外的世界声誉,是法国巴黎的象征,世界主流宗教基督教圣地。<br> 1862年,巴黎圣母院被法国历史古迹委员会列入法国遗产纪念碑清单。1991年,巴黎圣母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b><br></b></div><div> 西立面为巴黎圣母院主立面及正门,建造时采用了欧洲传统的“和谐立面”部分,即对称的三面立面,呈立方形,上下分为三层,宽43.5米,高45米,有塔楼高69米,内置青铜钟;底部设有三个入口,中为最后审判之门,左为圣母门,右为圣安娜之门,门上装饰有许多圣经人物;上部为国王画廊、圣母画廊,设有露台,露台中心为直径9.6米的玫瑰花环。 <br></div> 这张照片是2008年12月1日拍摄。<br><b>景点---巴黎圣母院</b><div><b> </b>最后审判之门</div> 这张照片是2008年12月1日拍摄。<br><b>景点---巴黎圣母院</b><div>左为圣母门,门上装饰有许多圣经人物。<b><br></b></div> 这张照片是2008年12月1日拍摄。<br><b>景点---巴黎圣母院</b><div>右为圣安娜之门,门上装饰有许多圣经人物;<b><br></b></div>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2008年12月1日拍摄。</p><p class="ql-block"><b>景点---巴黎圣母院</b></p><p class="ql-block"> 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创作有巴黎圣母院同名长篇小说,对圣母院写有诗意的描绘,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ト赛女郎埃斯梅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2008年12月1日拍摄。</p><p class="ql-block"><b>景点---巴黎圣母院</b></p> 这张照片是2008年12月1日拍摄。<br><b>景点---巴黎圣母院</b>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2008年12月1日拍摄。</p><p class="ql-block"><b>景点---巴黎圣母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9年4月15日,维修中的巴黎圣母院起火,火灾原因是钟楼的部分电路系统故障,大火导致标志性尖顶倒塌,三分之二的屋顶被毁,整座建筑损毁严重,圣母院主体结构保存完好,暂停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计划2024年12月8日重新开放。</p> 这张照片是2008年12月1日拍摄。<br><b>景点---巴黎圣母院</b> <p class="ql-block"><b>景点---巴黎荣军院</b></p><p class="ql-block"> 荣军院(L'hôtel des Invalides),巴黎荣军院又名“巴黎伤残老军人院”。它是法兰西“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的建筑。1670年2月24日路易十四下令兴建一座用来安置他的军队中伤残军人的建筑,从此荣军院“应旨而生”。现如今,这座荣军院依旧行使着它初建时收容安置伤残军人的功能。它同时也是多个博物馆的所在之地。</p><p class="ql-block"> 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荣军院作为射箭、田径、公路自行车比赛场馆使用。 </p><p class="ql-block"> 荣军院位于巴黎七区塞纳河左岸,正对亚历山大三世桥。</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2008年12月1日拍摄。</p><p class="ql-block"><b>景点---巴黎荣军院</b></p><p class="ql-block"> 巴黎荣军院 Invalides高110米,是路易十四在1676年建成的,原为法兰西军事学院的一部分,现在为法国军事展览馆。荣军院的大门前蹲着好几门古代大炮。</p> 这张照片是2008年12月1日拍摄。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2008年12月1日拍摄。</p><p class="ql-block"><b>拿破仑陵墓</b></p><p class="ql-block"> 巴黎荣军院最吸引游人目光的,还要属荣军院中的法兰西帝国第一位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的陵墓了。 法兰西帝国的始皇帝拿破仑一世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Bonaparte)和他的两个兄弟约瑟夫·波拿巴(JosephBonaparte)及日侯姆·波拿巴(JéromeBonaparte)一起被安葬在荣军院中。另外许多君主制时期参加过法国大革命的将领,也有不少被安葬在荣军院中。其中最著名的首数法国国歌<马赛曲>的作者胡日·德·里斯勒。</p><p class="ql-block"> 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在滑铁卢战败后,又被放逐到南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死在狱中。</p><p class="ql-block"> 他在遗嘱中写道:“我愿我的身体躺在塞纳河畔,躺在我如此热爱过的法国人民中间。”后来,路易·菲力浦国王满足了他的遗愿,于1840年12月15日在隆重地仪式中把拿破仑的遗骸运回巴黎,存放到荣军院。这也就是说,在死了19年之后,拿破仑才葬到了他想永远安息的地方。 </p> 这张照片是2008年12月1日拍摄。<br><b>拿破仑陵墓</b><div> 拿破仑墓安置在墓堂地穴中央,四周有12根石柱,分别饰以浮雕,代表一次次光辉战役。遗骸放在六层棺椁之中,从里向外,第一层是白铁棺,第二层是桃花心木,第三、四层均为铅制棺,第五层是乌檀木,第六层是橡木棺。然后,还有一层外棺,用从俄罗斯运来的红斑岩凿成,表现曲线凹入,多少有点像拿破仑生前常戴的船形军帽。墓室上层建成环形楼台,人们站在上面可以向下瞻仰他的棺椁。<br>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道夫·希特勒(AdolfHitler)将拿破仑一世的儿子弗朗索瓦·波拿巴的骨灰做为“礼物”送给了法国,并下葬到荣军院中拿破仑墓中,让其父子二人永远相伴。<b><br></b></div> 这张照片是2008年12月1日拍摄。 这张照片是2008年12月1日拍摄。<div><b>景点---圣心教堂</b></div><div> 圣心教堂(Basilique du Sacré Coeur)位于巴黎的蒙马特高地(Butte de Montmartre)。教堂建筑风格独特,既似罗马式,又似拜占庭式。它始建于1876年,于1919年落成,是由全法国的忠实信徒捐款兴建的。 </div> <b>景点---圣心教堂</b><div> 它洁白的大圆顶具有罗马式与拜占庭式相结合的别致风格。大圆顶四周为四座小圆顶,很具有中东情调。教堂后部有一座高84米的方型钟楼,里面有一只世界最大的萨瓦钟,重19吨,是世界上最大的钟之一。教堂正面是三个拱形大门,大圆顶两侧有两尊骑马塑像:法国国王圣·路易和民族女英雄圣女贞德。<b><br></b></div> <b>景点---圣心教堂</b><div> 位于巴黎的蒙马特高地(Butte de Montmartre)至高点海拔129米的山丘之上,挺立着这座宏伟的建筑,因相对高度较高,圣心教堂让所有的参观者都有高山仰止的感觉。从圣心教堂所在的山丘往巴黎市中心看,巴黎的千年历史尽收眼底。这里是艾菲尔铁塔之后巴黎的第二个至高点。从艾菲尔铁塔上您看到的是辉煌的巴黎,从这里俯视下去的巴黎则是一个平实的巴黎。</div> 教堂里面有许多浮雕、壁画和马赛克镶嵌画。 教堂后部有一座高84米的方型钟楼,里面有一只世界最大的萨瓦钟,重19吨,是世界上最大的钟之一。 <p class="ql-block">  这里颇具吸引力的地方是教堂背后的蒙马特广场,它是巴黎最有艺术特色的地方。不知从何时开始,这里成了露天大画室,很多年轻画家在此写生。</p> 巴黎红磨坊,位于巴黎圣心教堂下面的蒙马特区,附近是巴黎红灯区。 <b>景点---巴黎歌剧院</b><div> 巴黎歌剧院(法语:Opéra de Paris),又称为加尼叶歌剧院(法语:Opéra Garnier),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拥有2200个座位的歌剧院,总面积11237平方米。歌剧院是由查尔斯·加尼叶于1861年设计的,是折衷主义代表作,其建筑将古希腊罗马式柱廊、巴洛克等几种建筑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规模宏大,精美细致,金碧辉煌,被誉为是一座绘画、大理石和金饰交相辉映的剧院,给人以极大的享受。是拿破仑三世典型的建筑之一。<br><br></div> 巴黎歌剧院附近街道。 这张照片是2008年12月1日拍摄。<div><b>景点---先贤寺</b></div><div> 先贤祠,其法文名Panthéon,源于希腊语,最初的含义是“所有的神”。这类的建筑,通常以供奉诸神而著称。例如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人修筑的雅典巴特农神庙(Parthenon),便是供奉着这世上所有的神灵。类似的建筑,意大利也有一所,也即我们所熟知的“万神殿”。<b><br></b></div><div> 大门正面,门楣上镌刻着几个大字,“伟大人物,祖国感恩”;下面的柱廊是表现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浮雕。</div> 这张照片是2008年12月1日拍摄。<br><b>景点---先贤寺</b><div> 先贤祠(Le Panthéon)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时代建成的圣·热内维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归国有脱离宗教后,改为埋葬“伟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间,它又归还教会。先贤祠中的艺术装饰非常美观,其穹顶上的大型壁画是名画家安托万·格罗特创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后,绘画的主题改变,先贤祠具有了“纯粹的爱国与民族”特性。</div><div> 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维克多·雨果、爱弥尔·左拉、马塞兰·贝托洛、让·饶勒斯、柏辽兹、安德烈·马尔罗、居里夫妇和大仲马等。</div><div> 截至2018年六月,共有72位对法兰西做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其中仅有11位政治家。<b><br></b></div> <b>景点---巴黎奥赛博物馆</b><div> 奥赛博物馆是一家国立博物馆,位于塞纳河左岸,与卢浮宫和杜伊勒里花园隔河相望。博物馆坐落在建筑师维克多·拉鲁(Victor Laloux)为 1900 年万国博览会设计修建的火车站中,馆内主要陈列 1848 年至 1914 年间创作的西方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装饰品、摄影作品、建筑设计图在内的精彩藏品,显示出一个现实主义、印象主义、象征主义、分离主义、画意摄影主义等流派大师辈出的时代所具有的令人难以置信的艺术创造力。<br> 奥赛博物馆是由废弃多年不用的奥赛火车站改建而成,1986年底建成开馆。改建后的博物馆长140米、宽40米、高32米,馆顶使用了3.5万平方米的玻璃天棚。博物馆实用面积5.7万多平方米,共拥有展厅或陈列室80个,展览面积4.7万平方米,其中长期展厅1.6万平方米。<br></div> <b>景点---巴黎奥赛博物馆</b><div> 奥赛博物馆,这座被称为“欧洲最美的博物馆”的艺术宫殿,与卢浮宫、蓬皮杜中心一道被称为巴黎三大艺术博物馆。馆内主要陈列1848年至1914年间创作的西方艺术作品,聚集了法国近代文化艺术的精华,填补了法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上从古代艺术到现代艺术之间的空白,使奥赛博物馆成成为联结古代艺术殿堂卢浮宫和现代艺术殿堂蓬皮杜中心的中间过渡。<b><br></b></div> <b>景点---法兰西学院</b><div> 法兰西学院(Institut de France)成立于1795年10月25日,是法国独具一格、世界闻名、群英荟萃、举足轻重的学术机构。河对面是著名的卢浮宫。<br> 法兰西学院下设五个学术院:法兰西学术院,成立于1635年;法兰西铭文与美文学院,成立于1663年,即后来的法兰西文学院;法兰西科学院,成立于1666年;法兰西美术院,成立于1816年,是成立于1648年的绘画和雕塑学术院、成立于1669年的音乐学术院和成立于1671年的建筑学术院的组合;法兰西人文院(法兰西人文科学院),成立于1795年, 1803年被取消,1832年得以恢复。<br> 前身是路易十三的宰相黎世留于1634年所建立的学术院。1635年国王下令改为法兰西学术院,成为独立机构。除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停办了一段时间外。如今是象征着法国荣誉的学术机构。原位于卢浮宫,后迁入塞纳河对岸位于巴黎中央的孔蒂王宫(Palais de Conti)。<br></div><div> 法兰西学院前面的桥叫艺术桥,以前是巴黎著名的“爱情锁桥”。有许多人在艺术桥的两侧加一把情侣锁,然后把钥匙扔进塞纳河,代表一种永远不会破裂的关系。因为锁太多导致太重,现在巴黎政府禁止上锁的行为。</div> <b>景点---巴黎自由女神像</b><div> 塞纳河上的自由女神雕像位于法国巴黎,‌坐落在塞纳河中狭长的人工小岛天鹅岛西南端。‌这座雕像面对西方,‌以对照位于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像。‌它是美国人民回赠给法国人民的一件礼物,‌见证了法美两国走向独立的历史。‌<br> 塞纳河上的自由女神雕像与纽约的自由女神像有所不同,‌纽约的自由女神像是法国赠送的,‌而巴黎的这座雕像则是美国人民回赠给法国人民的礼物。‌这座雕像的高度为2.85米,‌与纽约的自由女神像相比,‌它的尺寸要小得多,‌但同样象征着自由和独立的精神。‌<br></div> 美丽的塞纳河。 这张照片是2008年12月2日参观时拍摄。<div><b>巴黎大学</b></div><div> 巴黎大学(法:Université Paris,英:University of Paris),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坐落在法国首都巴黎,创建于1200年,后于1968年因法国学生革命,巴黎大学被拆分成13所独立大学为:巴黎第1至第13大学。<br> 巴黎大学分别在1200年和1215年获得法王腓力二世和教宗英诺森三世的官方认可,1257年,巴黎大学的索邦学院成立,从此,索邦(Sorbonne)也成为巴黎大学的代称。 <br> 2006年以来,法国政府实行高等教育改革,实施了卓越大学计划,建立“高等教育与研究集群”,提高办学效率和国际化水平:索邦大学继承了巴黎第四和第六大学,沿用了索邦的名号;巴黎西岱大学继承了巴黎第五和第七大学,并整合了巴黎地球物理学院;巴黎文理研究大学继承了巴黎第九大学,并整合了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巴黎高等矿业学院等院所 ;巴黎萨克雷大学继承了巴黎第11大学(原巴黎大学理学院),并整合了巴黎萨克雷高等师范学校、巴黎中央理工-高等电力学院、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等所。<b><br></b></div> <div><b>参观巴黎国际大学城</b></div><div> 2024-5-20早上10点,到达高等学府林立、文化气息浓郁的巴黎拉丁区,位于14区的巴黎国际大学城,这里是在法留学生心仪的国际宿舍区。2023年,“中国之家”在此落成揭幕。这座又名“和园”的中国宿舍楼为大学城首次注入中国建筑艺术元素,打开一扇体味中国“和”文化的轩窗。 </div> <b>参观巴黎国际大学城 </b> <div> 面对大学城正门的小广场一侧,矗立着一座人物雕像,纪念的是大学城创始人安德烈·奥拿拉。上世纪20年代,法国政治家奥拿拉和工业家埃米尔·德奇·德拉默尔特商议在拉丁区以南修建一片花园住宅,为各国贫困学生提供居所。<br> 议案通过后,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宿舍楼拔地而起。如今,大学城拥有40余座以各国国名命名的宿舍楼,共约6000间宿舍,每年接待1.2万名留学生和访问学者。</div> 参观完巴黎国际大学城后,乘车前往瑞士。在法国第戎南面的勃艮第地区的科尔维特高尔夫酒店(Golf Hotel Colvert)住下。 酒店的高尔夫球场 酒店附近法国农舍。法国农村给我们的印象是非常干净,也很富裕。 酒店附近法国农舍 <p class="ql-block">酒店附近农民种植的大片小麦。</p> 酒店附近法国农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