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自驾游2

wmm

<h3>出了山海关就来到了东北第一站辽宁辽中的葫芦岛。:葫芦岛是辽宁省的一个美丽的地级市,它同河北秦皇岛在一个海岸线上。这里有不少旅游景区。</h3> <h3>葫芦岛的兴城:葫芦岛兴城古城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老城区中心,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保存完好的主要建筑有四个城门楼子,钟楼,和牌坊以及文庙。还属于4A景区。</h3> <h3>牌坊</h3> <h3>街景</h3> <h3>借用地势和当地的人文风情打造的“葫芦小镇”也是4A景区。</h3> <h3>葫芦古镇,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港区,是一座承载着丰富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小镇。</h3> <h3>里边地方还挺大。</h3> <h3>式札的挺好。</h3> <h3>沿途的红海滩。</h3> <h3>沿途海岸,海湾,海湾桥及其它景观。</h3> <h3>打卡沈阳:说到沈阳人们自然想到故宫博物馆和张作霖和张学良故居。今天星期一博物馆都休馆只有先去大帅府。</h3> <h3>沈阳张学良旧居,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沈阳路文兴里,是一处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遗址,占地5.3万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不仅是张学良将军的官邸和私宅,也是东北地区规模庞大、保存完好的名人故居之一。旧居由张学良的祖父张作霖所建,始建于1914年,包括中院三进四合院、东院大青楼、小青楼、西院红楼群及院外建筑赵一荻故居、边业银行旧址等,是一组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建筑群。<br><br>旧居不仅展示了张学良将军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青帮弟子成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将领、政治家和商人的历程,还通过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画卷。大青楼是张作霖后期的办公地点,也是张作霖和张学良制定重大决策的政治中心,一楼东北角客厅因摆放汤毓麟送来的两只老虎标本而被称为“老虎厅”。<br><br>旧居内还设有张学良旧居陈列馆,展示了张学良及其家人的实物资料,以及同时期东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物品,藏品包括纸类、布类、瓷器、金属、皮革等多种类别,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收藏体系。此外,旧居还建立了沈阳金融博物馆,展示了东北金融发展史和货币制造过程。<br><br>沈阳张学良旧居不仅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场所,也是游客了解历史、感受文化的好去处。如果你对历史和文化感兴趣,那么沈阳张学良旧居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景点。</h3> <h3>这里也有叫“大帅府”“少帅府”的,门面不大。</h3> <h3>张作霖及各夫人的起居室。</h3> <h3>大青楼</h3> <h3>小青楼</h3> <h3>张闾英(张学良与于凤至之女)起居室。</h3> <h3>张学良珍藏室</h3> <h3>张学良与于凤至(第一任夫人)的卧室即起居室。</h3> <h3>张学良的办公室</h3> <h3>议会室</h3> <h3>老虎厅</h3> <h3>赵一荻故居去处。</h3> <h3>张学良晚年照片。</h3> <h3>到此引出一段插曲与大家分享。</h3> <h3>1990年,张学良终于被国民党释放。但是由于当时国民党并不允许张学良回大陆,于是思考再三,张学良决定去美国。他去美国的原因,一方面是想在美国养老,另一方面,他想去见一个人。<br><br>在一个阴雨连绵的上午,张学良拒绝了他人的搀扶,自己慢慢踱到一个墓碑前,他用手抚掉墓碑上的灰尘,久久沉默。<br>  张学良的女儿张闾瑛说:“她让我一定要跟你说,她一直在等你,生未共枕,死后同穴。”<br><br>张学良听了这句话后,泪如雨下,他说:“我来晚了,我来的太晚了。生平无憾事,唯负此一人!”<br><br>那天,张学良在这个墓碑前坐了很久,在起身离开的时候,因为腿部缺血,他趔趄了一下。周围人抓紧扶住张学良,张学良走前,又深深地看了一眼墓碑,说:“他们都以为当年保住我性命的是宋美龄,但是,救我一命的是她,我愧对她太多了。”<br><br>躺在这个墓碑下的是谁?张学良为何对她有这样深的愧意呢?她当年又是怎样保住了张学良的命?<br>这个女人是张学良的结发妻子,于凤至。<br>  于凤至是天生的凤命。在于凤至还小的时候,她的父亲于文斗就找人算过命,于凤至是天生贵命,有惊无险、凤凰涅槃。<br><br>但是这样的命格,却因为嫁错了人而一生凄苦。<br><br>于凤至是张学良的妻子,两个人的婚事,是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一手操办的。<br><br>于文斗是张作霖的结义大哥,很是投缘,张作霖经常去于家作客。小时候的于凤至可爱聪颖,长大后的于凤至则温婉可人,张作霖对于于凤至很是喜爱。<br><br>张作霖从来没有想过张学良会拒绝,一方面他觉得张学良是自己的儿子,自己说什么张学良就该听什么,另一方面就是于凤至实在好看,张作霖可太了解自己的儿子了,好看的姑娘自然能进他的眼。<br><br>于凤之美不美?她确实美,她有一种古色古香的美,跟宋家三女比起来,丝毫不落下风,就算是爱新觉罗·溥杰,也对她赞不绝口,说她像是一朵雨过天晴后绽放的莲。<br><br>与张学良这样的出身相比,于凤至的出身也不差。张学良是东北贵公子,于凤至却是巨贾于文斗之女,二人门当户对。且于凤至还深受宋美龄母亲的喜爱,她的身份地位不亚于“宋氏三姐妹”。<br><br>而且张作霖很是了解自己的老朋友于文斗,于家家教好、身世清白,于凤至漂亮的同时还有智慧,张作霖觉得这是顶好的婚姻了,那个臭小子有什么理由能拒绝?<br><br>但张作霖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个花花公子,作为他的老朋友于文斗就更知道了。于文斗并不想自己的女儿嫁过去受委屈,对于于家的顾虑,张作霖再三表示,如果张学良娶了于凤至,自己绝对不会同意张学良娶二房。<br><br>有了张作霖的保证,于文斗的心放下了大半。于是两人决定让这两个孩子见一面,看看合不合眼缘。<br><br>张学良自诩新时代的年轻人,不愿意遵循老一套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于父亲的要求,他不情不愿地就去见了于凤至。<br><br>张学良一直知道父亲老朋友有个女儿,小时候见过几次,就再也没见过了。张学良从来不知道对方竟然是这样的好气质,好面容。除去长得好以外,于凤至还有自己的想法,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死板、墨守成规的贵家小姐。<br><br>而于凤至见到张学良也是颇为惊喜,张学良能被成为贵公子可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父亲是张作霖,张学良本身条件也是很好的。性格开朗幽默、身姿挺拔、仪表堂堂。<br><br>两个孩子都满意,婚礼自然也就正式举行了,两人正式结为夫妻。<br><br>婚后,张学良叫她“大姐”,是因为她的年龄,比他大了三年。<br><br>于凤至将家中的一切,都打理得很好,加上她天生的细心,让一家人都很满意。<br><br>不过,于凤至也意识到,张学良并没有把她当成自己的爱人,而是当成了自己的家人,只有敬重、相敬如宾,没有爱。<br><br>张学良结婚后,也没有改掉用情不专的毛病,但是于凤至从来没有因这件事跟张学良吵过。张学良曾经对着于凤至问道:“你都不会生气吗?”<br><br>于凤至摇摇头:“我大你三年,我是你的姐姐,我愿意宠着你。”于凤至总觉得张学良比自己小,还是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br><br>于凤至喜欢张学良,张学良也被于凤至的付出所打动,两个人之间虽然没有太多的爱情,不过出于对于凤至的敬重和承诺,张学良从来不会让其他女子影响到自己的家庭。<br><br>当于凤至生到四胎时,突然失血过多,奄奄一息,家人都觉得她可能挺不过这一关了,便提议将于凤至的外甥女许配给张学良,亲上加亲还能照顾她们的孩子。<br><br>但张学良却不乐意了:“如果我再找一个,岂不是逼着她去送死?我只要她。”后来,于凤至死里逃生,奇迹般的痊愈了,或许真的应了算命先生的话“有惊无险,凤凰涅槃”。对于张学良的话,她深深地刻到了心里。<br><br>真爱出现,一见钟情<br>虽然两个人一路走来,没有什么争吵,过得也是和和睦睦、相亲相爱,但是于凤至知道,张学良从来没有爱过自己。<br><br>1927年,有一次天津的蔡家举办寿宴,宴请了不少有头有脸的人物,赵四小姐也跟着姐姐去了蔡家的寿宴大厅。<br><br>那天夜里,张学良来到了天津,以他的身份自然也被邀请参加了舞会。就是在这个舞会上,二人一见倾心。<br><br>两个人在舞会上尽情的跳舞,张学良被赵一荻给迷住了,被这个翩翩起舞的女人给迷住了,从此二人就保持着联系,但是赵一荻也是贵门之女,家教不允许她对有妇之夫做出逾矩的事情,她有意跟张学良保持距离。<br><br>第二年六月份,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从北京前往奉天的列车,被日本人给炸了,张学良赶回奉天参加葬礼。<br><br>临走时,张学良向赵一荻表达了自己的心意,赵一荻看着眼前这个失去了父亲的少年,微红的眼睛中满是无助和慌张,赵一荻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矜持,以一个轻柔的香吻,表达了自己的心意。<br><br>但赵一荻的父亲是当时的交通部长,一门显贵怎会允许女儿做出这样丧德败行的丑事。他们逼迫赵一荻与这个有妇之夫断了联系,甚至将赵一荻锁在家中不允许外出。<br><br>但赵一荻当时整个人已经被张学良迷住了,她设法从家里逃出以后就去找张学良过起了同居的生活。<br><br>赵家知道了这件事,愤怒异常,直接登报断绝了父女关系,并在家祠族谱中直接去掉了赵一荻的名字。<br><br>于凤至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张作霖当时刚去世不久,各方势力蠢蠢欲动,此时张学良闹出来这种私德不休之事肯定会让人抓住把柄,于是于凤至安排赵一荻做了张学良的秘书。<br><br>她当时分身乏术,一方面张作霖去世,东北军权这个大饼谁都想啃一口,她要帮助张学良稳住并顺利交接兵权。另一方面,在自身感情方面,于凤至知道张学良此次是动了真感情了,她担心当年的承诺化为了泡影。<br><br>张学良也始终都记得结婚的时候对于凤至做出的承诺,他没有给赵一荻名分,也没有打算让赵一荻取代于凤至。<br><br>1930年,没有名分的赵一荻生了她和张学良的孩子——张闾琳。<br><br>西安事变,于凤至成为家中顶梁柱<br>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于凤至知道了这个消息顿时感觉如坠深渊。她知道张学良少年心性,但是从来不知道张学良竟是这样的大胆,但是同时于凤至也知道张学良这是为了国家,为了抗日。<br><br>但他绑了蒋介石这件事毕竟是掩盖不住的,于凤至知道这件事结束后,张学良会面对怎样的境况,最坏的结果就是被杀。<br><br>当时于凤至还在英国带着子女读书,她匆匆个孩子办理了停学手续,带着孩子回国了。<br><br>回国后她没有闲着,她知道了蒋介石没有被杀的消息,她知道以蒋介石的心性,张学良难逃一死。<br><br>于是她先找到了当年张作霖的老部下,说了张学良此次绑蒋介石的目的,就是为了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他是想为父亲报仇,是想为了整个民族。<br><br>在蒋介石方面,她找到了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她知道宋美龄与丈夫张学良有些交情,她求宋美龄能保住张学良的性命。于凤至提到了她与宋美龄的手帕之情,想以自己的面子求宋美龄救救张学良,宋美龄也只是说尽量。<br><br>最后,于凤至回到了张学良的住所,翻箱倒柜找到了当时蒋介石秘密传给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的电报,她紧紧地攥在手里,她知道当下,这就是能拿捏蒋介石的筹码。<br><br>1936年12月25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张学良准备送蒋介石回南京。这件事其实也触动了宋美龄,宋美龄知道,如果张学良想为了自己活命,肯定不会亲自送蒋介石。当时西安事变,各方蠢蠢欲动,准备趁机刺杀蒋介石。<br><br>张学良此举就是在说明,他要保护蒋介石,他的目的只是想让蒋介石答应抗日。<br><br>但张学良回去后,就被蒋介石抓了。<br><br>于凤至紧急赶到了南京,她为保张学良的三项准备此时就派上了用场,蒋介石当时果然想杀张学良。<br><br>外有东北张作霖的老部下给蒋介石施压,内有宋美龄的劝告,再加上于凤至手中的电报,于凤至跟蒋介石说,如果张学良活着,当年日本侵华时的“不抵抗”的锅张学良可以背,但如果张学良没了,这封电报会立即登报。<br><br>在这三方面的压力下,蒋介石没办法要了张学良的命,只能对张学良进行监押。<br><br>张学良的命保住了。<br><br>被关押的那段日子,于凤至自请去监狱陪伴张学良。从贵公子沦为阶下囚,张学良的心态可想而知,那段最煎熬、最漫长的时间,都是于凤至在旁安慰开导。<br><br>但连年的担忧、操劳再加上艰苦的牢狱生活,让于凤至本就不好的身体雪上加霜,1940年,于凤至换上了乳腺癌。<br><br>在身体剧烈疼痛的时候,于凤至想过,不然就这么走了吧。但是张学良却跟于凤至说:“你去美国治病吧,美国那边能治这个病,你别陪我烂在这里了。”<br><br>艰难生活两个人互相扶持鼓励,最终于凤至决定去美国治病。在临行前,她给赵一荻写信,希望她能来照顾张学良。<br><br>其实当时张学良被蒋介石关押已经世人皆知,其生活的困苦也可想而知。<br><br>赵一荻在外面带着儿子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当时赵一荻的儿子也才10岁,赵一荻要是借口想照顾儿子而不去照顾张学良谁也不会说什么。<br><br>但赵一荻知道自己有机会去照顾张学良后,就抓紧将儿子托付给好友,打点好一切之后,带着换洗衣物就奔赴了张学良的监狱。<br><br>那个监狱阴暗潮湿,赵一荻的生活似乎是在一瞬从天堂堕入地狱。但赵一荻没有抱怨,说这一切都是她自愿的。<br><br>张学良何等有幸,一辈子能遇到这两个女性。<br><br>于凤至在美国接受治疗,在最危急的时候,也只有她一个人。做完手术的她自己躺在异国冰冷冷的病床上,她想的不是自己,而是远在故乡的张学良和赵一荻。<br><br>在身体痊愈后,于凤至就收到了张学良的解除婚约的信件。其实当时张学良不解除婚约也不会有人说什么,但当时台湾开始实行一夫一妻制,再加上张学良信奉了耶稣教,他只能在于凤至和赵一荻之间做个选择。<br><br>最终张学良选择了赵一荻,于凤至知道这件事后,虽然悲痛万分,是也对这对情侣表示了祝贺。她知道赵一荻陪着张学良吃了多少苦,赵一荻也从来没有闹到自己面前过,甚至对自己一向尊敬,她知道赵一荻是个纯良的人。<br><br>于凤至决定放张学良自由,成全他们。<br><br>张学良也对此无比难过,他知道于凤至当年为自己付出了太多。直到1990年,张学良被释放的那一刻起,他就迫不及待踏上了去美国的飞机。<br><br>他还想见于凤至一面。但是于凤至早已去世,没有等到这一面。<br><br>张学良在于凤至的坟前痛哭,张学良说这一辈子亏欠于凤至太多,当年被蒋扣押,他知道于凤至在背后做了多少努力,背后救他一命的其实不是宋美龄,而是自己的发妻于凤至。</h3> <h3>边业银行旧址(现在的金融博物馆)是一座以金融展览为主题的博物馆,展示内容涵盖古今中外的货币和货币发展史。 该博物馆原为‌边业银行旧址,建于1930年,由德国设计师设计,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h3> <h3>大厅里看起来热闹非凡,你能认清那个是真人那个是塑像吗?</h3> <h3>地下金库。</h3> <h3>按顺序记录一下走过的行程。<br>  穿过沈阳中街“步行街”</h3> <h3>沈阳网红饺子店,擦肩而过😘</h3> <h3>打卡“刘老根大舞台”</h3> <h3>  下午来到清昭陵俗称北陵,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12号,是清太宗皇太极与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合葬陵寝。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至清顺治八年(1651年)初建完成。后经康熙、乾隆各帝的增建和改建,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古建筑群,是盛京三陵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帝王陵寝。<br>清昭陵的总体布局与单体建筑、装饰装修均是完整而又独具特色的,它既吸收了大量中原帝王陵寝文化,同时也保持了自身的民族特点,将汉、藏、蒙等建筑文化与满族建筑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了异于关内明、清各皇陵的独特风格,体现了早期丧葬理念逐渐汉化时的皇陵建筑形式与格局,揭示出特定历史阶段下文化交流的社会背景。<br>  1982年2月23日,清昭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中国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清昭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9年,清昭陵被中国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AAAA级景区称号</h3> <h3>陵前面的北陵公园。</h3> <h3>景美的照壁</h3> <h3>墓碑</h3> <h3>在城墙上看陵墓。</h3> <h3>布局</h3> <h3>陈列品。</h3> <h3>陵主人</h3> <h3>明天故宫打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