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i> </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i>内 容 提 要</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部份:一支队简史及相关大事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部分:一支队及各团军政主官名录(附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三部分:一支队主要辉煌业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回望军旅,岁月如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6年8月,基建工程第一支队(简称一支队)组建后,广大官兵牢记使命,转战南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在首战长钢、支援鞍钢、会战辽化、抢建深圳的艰巨任务中;在历次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的战斗中,始终坚持“十二字”方针,彰显出了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铁军威力和风采,为国家做出了历史性的重要贡献,为国家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3年5月,一支队集体转业组建为鞍钢建设公司,在承上启下的新征程上,广大转业官兵以赓续使命勇担当,再创建设新辉煌的新姿态,在为鞍钢旧貌换新颜,建设世界一流的“三大钢铁精品基地”中,在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排头兵、主力军作用,创造出多了个国内外施工建设奇迹和亮点,赢得了“这是一支不穿军装的队伍”,“鞍建就是标准”等赞誉,谱写出了军魂依旧,薪火相传的一曲曲的时代凯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一支队即将迎来第58个“八一建军节”之际,谨以此美篇再现一支队简史和相关大事记,旦愿能唤起大家对昔日军旅的难忘回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6年4月24日 由铁道兵十师副师长段金城、后勤部部长迟夲秀、铁道兵西南指挥部军务处处长罗景生组成的整编工作组进驻冶金工业部第四冶金建设公司(以下简称四冶),开始了解四冶组织机构设置和职工队伍构成等企业状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6年5月13日 分别从铁道兵十师、二师、五师、八师等部队抽调的304名连以上干部,开始到达四冶,等待参加整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6年5月20日 四冶成立包括铁道兵“三人小组”参加的整编工作临时党委,主要负责制订整编方案和整编工作的具体实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6年7月11日 首次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夲建设工程兵第一支队的名义发布命令,正式颁发《整编实施方案》,整编方案确定:编制序列实行支队、大队、区队、中队四级管理(区队以下实行“四四”编制);支队下辖一、二、三、四、五大队、一个医院和三个直属区队,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冶第二工程公司改编为一大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冶第一工程公司(含筑炉公司)改编为二大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冶第三工程公司改编为三大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冶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公司编为四大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冶生产企业工程公司改编为五大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冶职工医院改编为支队医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冶特种公司、机械化站、总仓库分建为由支队后勤部管辖的汽车区队、机械区队、修理区队、总库。</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i> </i></b><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i>一、坚实的步伐 光辉的岁月</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一 一支队历史变革与相关大事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6年8月1日 经中央军委批准,在四川江油县人民广场隆重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夲建设工程兵第一支队”命名授旗典礼。从此一支以“劳武结合,能工能战,以工为主”为建军方针的特殊兵种在四川江油诞生(图为命名授旗典礼会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命名授旗仪上同时分别授予各大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夲建设工程兵一大队、二大队、三大队、四大队、五大队番号和军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6年9月8日 冶金工业部(66)冶基字1837号文:从9月1日起,1支队启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字01部队”代号,所属1、2、3、4、5大队分别启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字001、002、003、004、005部队代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6年10月1日 中队以上单位对外通讯联络正式使用部队代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7年3月 中央军委指示,一支队归成都军区代管,尔后成都军区明确由绵阳军分区代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1年4月6日 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命令:一支队分期分批出川进入东北,接受新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1年4月22日 支队、2大队设防先遣组(20多人)到达鞍山,副支队长王攸仁担任组长、后勤部副部长鄢书全担任副组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1年4月28日 基建工程兵整编办公室授予1支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字020部队”新代号,所属1、2、3、4、5大队分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字第021、022、023、024、025部队新代号。上述部队移防辽宁新区后即刻使用新代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1年5月4日 2、3大队由四川江油开始分别移防鞍山、夲溪,成为一支队首批进入辽宁地区的部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1年5月8日 沈阳军区首长召集一支队设防先遣组开会明确:1支队进驻辽宁地区后,医疗分别由中国人民解放军201、231医院(辽阳、本溪)负责;后勤供应由总后二分部负责;住房由部队自行建设解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1年7月28日 根据国家建委整编办公室指示:2支队15大队归1支队代管,同时成立“1支队本溪指挥所”,指挥所由1支队司令部参谋长罗景生负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1年8月3日 接沈阳军区参加抗洪抢险指示:驻防鞍山的1支队2、5大队先后派出6个区队3042人、汽车70多台次参加辽阳唐马寨、穆家和海城温香、牛庄等地发生的5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的抗洪抢险,历时近10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1年11月13日 将河南淮滨农场移交给2支队,1支队同时接收驻本溪64军191、192师农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2年1月 接上级命令:1、成建制将1支队3大队和4大队的一个区队与1支队代管的2支队15大队同时划归3支队;2、奉沈阳军区通知:1支队的党团、行政管理、训练等工作受39军领导(代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2年3月20日~4月7日 1大队机关及1、2、4区队;4大队机关、直属分队及1、2、3区队;后勤部直属队从四川江油分别移防至辽阳弓长岭安平镇和鞍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2年6月19日 由一支队组新建三个专业中队(包括汽车、机械、修理)共351人调归三支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2年12月28日 江油长城特殊钢厂后续未完工程移交给冶金工业部第五冶金建设公司,一支队从该厂全部撤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3年3月4日 各大队训练队正式列入部队编制序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4年8月15日 沈阳军区决定:驻东北地区的基建工程兵部队统一归沈阳军区工程兵代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 辽南地区发生7.3级地震后,一支队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先后抽调40个连队4000余名指战员和80多台车辆,以及60多名医务人员投入抗震抢险救灾,抢修抢建。同时支队党委决定部队立即停止春节探亲休假,全力以赴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历时近两个月。(图为连夜抢修加固的海城铁路大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5年5月 在召开的全军第三届体育运动会上,总参、总政、总后三总部联合授予全军61个“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一大队修理中队名列其中,该中队副指导员高新读特邀赴京接受颁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6年5月1日 支队教导队更名为“七·二一战士大学”,王攸仁副支队长兼校长,陈松林兼政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6年7月28日 唐山、丰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支队医院外科主任樊宝厚等6名同志组成的医疗队奔赴抢险第一线,在2支队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投入了紧张的救护工作。同时1支队医院在鞍山收治唐山灾区转来危重伤病员51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8年2月26日~3月5日 支队长牛利民参加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8年7月 将金结区队、预制区队成建制从5大队调出,作为支队直属区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8年 4月28日 4大队1、6、11中队成建制调归8支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8年7月1日 1支队正式启用“中国人民解放军00019部队”五位码新代号,所属1、2、4、5大队分别启用“中国人民解放军00011、00012、00014、00015部队”五位码新代号,并同时启用新代号印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9年6月 根据国务院关于兵役制的决定国发[1978]75号文件,1支队首次从超期服役的优秀战士中选留志愿兵1428人(其中一级志愿兵597人,二级志愿兵788人,三级志愿兵43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9年12月22日 1大队1区队从鞍山启程去深圳,成为首批进驻深圳特区参加深圳特区建设的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0年1月19日 1支队、1大队两级深圳指挥所正式成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0年8月1日 根据基建工程兵(1980)建务字第155号文件《关于将大队、区队、中队番号改为团、营、连的通知》,授予原1、2、4、5大队为1、2、4、5团番号并启用新的番号印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0年8月25日 支队党委决定:自10月1日起,1支队深圳指挥所和1团深圳指挥所合并,撤销1团深圳指挥所,对内统称为“1支队深圳指挥所”,对外称“中国人民解放军00019部队深圳指挥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0年10月4日 36支队移交1支队的两个建制连队,从原部队驻地直接进入深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1年8月28日 2支队19团4连调入1支队后,授予第7连编制番号,归属深圳建筑2营序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1年10月28日 1支队下发《关于组建深圳指挥所医院的通知》,并明确深圳指挥所医院为营级单位,隶属深圳指挥所领导;编制床位20张,定员30人,要求11月20日前组建完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1年12月17日 支队决定:将1、2、5团训练队合并到支队教导队。调整时间自12月31日起至1982年元月中旬结束。教导队下设三个分队:第1分队为干部分队;第2分队为瓦工、架工、油漆、防水专业训练分队;第3分队为木工、钢筋工、混凝土工专业训练分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2年4月1日 廖德华等457名义务兵战士改为志愿兵,成为1支队第二批志愿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2年10月4日至7日 支队召开连以上军政干部会议,传达贯彻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撤销基建工程兵的决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2年11月12日 基建工程兵下发(1982)建计字第103号《关于部队调动的通知》,通知中明确:1、在原基建工程兵第1支队深圳指挥所的基础上,组建成“基建工程兵冶金指挥部深圳临时指挥所”,对1支队驻深圳的部队实行统一指挥;2、从1982年12月30日止,原深圳1支队部队与1支队停止隶属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2年12月 遵照国务院、中央军委(1982)30、23号文件决定和兵种、冶金指挥部的指示精神,1支队两个建制连和七个临时组建的连队共1395人,分别于12月15日、18日从鞍山出发移防深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2年12月30日 1支队与1支队驻深部队正式停止隶属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3年3月19日 部队撤销改编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确定企业编制、部队编制调整、债权债务及资产清理、离退休干部安置、善后工作组组建等)基本完成,并正式向冶金工业部、冶金指挥部递交《部队撤销改编工作情况报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3年5月5日 奉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一支队集体转业组建为鞍钢建公司(属鞍钢二级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 改编后企业的编制序列分别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县团级单位5个,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团改编为鞍钢建设公司第一土建工程公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团改编为鞍钢建设公司第二土建工程公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五团改编为鞍钢建设公司第三土建工程公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团改编为鞍钢建设公司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公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支队医院改编为鞍钢建设公司职工医院(各团所属卫生队就近划归鞍钢医疗机构管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非县团级单位1个,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支队教导队改编为鞍钢建设公司技工学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3)科级单位6个,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金结营改编为鞍钢建设公司金属结构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预制营改编为鞍钢建设公司混凝土预制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修理营改编为鞍钢建设公司机械设备修理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汽车营改编为鞍钢建设公司汽车运输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机械营改编为鞍钢建设公司机械化土方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总仓库(包括木材加工连、勤务连)改编为鞍钢建设公司总仓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改编后企业的人员构成状况分别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按照国务院劳动人事部核定的劳动指标,一支队集体转业人员为5889人,其中:干部1176人;战士4278人(包括志愿兵1238人)、工改兵114人、随军职工321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注:支队警通连成建制撤销,其中收发及话务划归建设公司行政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i>二、珍贵的照片 难忘的记忆</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一让我们永远怀念引领一支队砥砺前行的老首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请点击后观看)。</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i><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三、闪光的数据 辉煌的业绩</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一回顾一支队为国家做出的主要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建设项目 硕果累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支队组建后,始终坚持“十二字方针”。在首战四川江油长城特钢的施工建设中,以愚公移山的毅力,充分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劈山造地建厂的拓荒牛精神,在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长城特钢建设;在挥师北上大打鞍钢矿山、钢铁翻身仗中,充分发挥基建工程兵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独特优势,为缓解高炉“等米下锅”,钢铁生产长期徘徊的局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参与会战辽化的建设中,以敢为人先,另辟蹊径,敢闯敢试的魄力,创造了辽化404塔采用整体安装一次成功的世界奇迹,吊装和焊接均受到了法国专家和辽化会战指挥部的高度赞扬;在挥师南下深圳特区的建设中,以时不我待,过五关斩六将的气魄,迅速拉开了深圳特区建设的序幕,成为了功不可没的深圳特区建设的先行者、拓荒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据统计,一支队自组建后,累计完成重点施工项目57项,竣工房屋建筑面积达170多万平方米,项目涉及矿山、炼铁、炼钢、轧钢、电力、化工、交通以及市政与民用等诸多建设领域,这些项目的建成,为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2、综合效益,稳步前行。</b><span style="font-size:22px;">随着部队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完成建筑安装工程产值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不断攀升;工程成本较低率从1974年开始到1983年部队撤消,连续9年无亏损,成本降低率从1974年的0.91%最高达9.64%;工程质量优良率不仅从1974年开始大幅提升,而且还创省部级全优工程5项。到部队撤消时,一支队不仅没吃国家补贴和开支国防经费,而且还向国家累计上交了1000多万元的利润,向新企业移交了固定资产(净值)5298万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3、大搞革新,助推发展。</b><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支队自组建以来,紧紧围绕工程设计图纸会审、改进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提高工效,深入持久地开展技术革新、技术革命活动。据统计,一支队在18年中,先后提合理化建议,修改重大设计,创新发明,推广新技术、新工艺达3000多项;自制小型施工工具达600多项,节省投资和降低成本达2600多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重大创新成果奖4项,其中:获全国科学大会二等奖两项;获冶金部科技成果三等奖一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图为一支队自主研发,自行制造的170多台用于施工现场二次运输的机动小翻斗车,为提高工效,减轻劳动強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4、抢险救灾,担当使命。</b><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历次抢险救灾中,一支队指战员发扬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以灾为令,快速反应,英勇顽强,抢险救灾,先后出色地完成了1971年海城、1974年辽阳弓长岭抗洪抢险和1975年海城、1976年唐山抗震救灾、抢修抢建等任务,彰显出基建工程兵在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中“一旦有事,好处无穷”的独特优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图为1975年海城地震后,连夜抢修加固的海城铁路大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5、育干带兵,行稳致远。</b><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部队的大熔炉里,一支队培养造就和输出了一批又一批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技术精湛的优秀人才和技术骨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在干部养方面。始终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加强部队全面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是采取对在职干部继续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政策理论教育,不断强化岗位综合履职能力,不断补齐短板;二是采取岗位发现人才,培养选拔干部;三是采取开办短训班、中专班、选送工农兵大学生等途径培养干部。据统计到部队撤销前共从义务兵战士中选拔干部2555人,为改善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促进部队行稳致远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支队教导队从1973年开始先后培训了两期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图预算员培训班和五期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管理与技术培训班,这些学员经过系统培训后,成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中坚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图为第二批专业技术培训班学员毕业合影照,第二排左三牛利民支队长、左四王攸仁副支队长参加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在战士培养方面。 据统计一支队先后征收义务兵14批,共计43446名,一批又一批新新兵入伍后,始终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差什么练什么”的基本原则,强化全员参与岗位学技术、岗位练技术的要求,大部分义务兵战士达到了支队提出的“一年学会,两年熟练”的要求。一支队先后有1800多名义务兵战士被评选为志愿兵。这些高素质技能人才为部队全面发展,提高部队战斗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为国家输送和留下了宝贵的财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图为老同志正在向新战士传授操作技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6、服从大局,外援扩编。</b><span style="font-size:22px;">为了进一步适应国家国防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从1971年下半年开始,1支队为满足基建工程兵部队扩编的需要,从服从大局出发,先后于1971年12月为组建三支队,将1支队所属的3大队、4大队2区队、后勤部新组建的汽车运输、机械作业、修理三个专业中队一并调给3支队。于1978年为扩建8支队,又先后调出3个建制连队和一批技术骨干。同时还先后向其他兄弟支队输出了数量不等的专业工种技术骨干,为基建工程兵部队的发展状大做出了重要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纵观一支队在贯彻落实基建工程兵“十二字”方针过程中所走过的18年历程,既是一部具有鲜明特点、独特优势、丰碑屹立的历史,也是一部充满时代特征、永不褪色的历史,愿一支队军旗永远飘扬,军魂永驻!</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