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庐山

张蔚斌

<p class="ql-block">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北濒长江,东接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介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之间,长约25千米,宽约10千米,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断块山。这里留下了千古名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p> <p class="ql-block">其实李白还写了五言诗:</p><p class="ql-block">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p><p class="ql-block">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p><p class="ql-block">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p><p class="ql-block">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p><p class="ql-block">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p><p class="ql-block">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p><p class="ql-block">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p><p class="ql-block">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p><p class="ql-block">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p><p class="ql-block">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p><p class="ql-block">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p> <p class="ql-block">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被誉为“人文圣山”,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最为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北线是庐山最轻松的线路,第一站是如琴湖,是一个因湖面形状酷似小提琴而得名的人工湖。该湖建于1961年,利用西谷深洼地形,在拦天桥上端谷口筑坝而成。如琴湖的面积约为110000平方米,蓄水量达到1000000立方米,形成了一个浩浩荡荡又不失秀丽雅致的湖泊。湖中有一湖心岛,通过九曲桥与湖岸相连,岛上风景优美,环境幽雅。‌</p> <p class="ql-block">如琴湖不仅是一个美丽的湖泊,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湖畔有许多殖民时期的老建筑,这些建筑见证了历史的变化,成为了如琴湖畔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此外,如琴湖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着深厚的文化联系。白居易在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曾游览庐山,并在此地写下了著名的《‌大林寺桃花》,这里也因此被称为“白司马花径”。如琴湖的美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成为了庐山风景区的一个重要景点。</p> <p class="ql-block">花径位于庐山牯岭街西南方向2千米处,这里海拔高1035米,曾是庐山历史上的三大名寺(西林寺、东林寺、大林寺)之一的大林寺所在地。花径的大门旁书“花径”,两旁刻有“花开山寺,咏留诗人”的对联。在唐代,这里被人们誉为“匡庐第一境”,花径曾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咏《大林寺桃花》的地方。历史典故来至于唐朝元和十年间,白居易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任江州司马,曾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九日这天和庐山东林寺法寅大师及17位好友,从他新建好的遗爱诗草堂出发,一同到庐山顶山的大林寺游玩。</p> <p class="ql-block">当他们一行人,踏上大林寺地界时,就强烈的感觉到此处气候与山下截然不同。这个时候已到暮春时分,庐山下面的桃花都已凋谢,而此处的桃花却含苞欲放,仿佛又回到了早春二月的光景。白居易被眼前的春色深深的吸引住了。</p> <p class="ql-block">他感慨万千,像遇到知音一样,随口诵出七言绝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欣赏桃花兴致大发,随后又提笔留下了“花径”二字,此后人们将白居易当年赏桃花的地方叫做“白司马花径”。</p> <p class="ql-block">草地上有座伞状红顶的圆亭,这就是花径亭,在花径亭中的石刻板上刻有“花径”二字,相传是白居易手书。这是1929年(民国十八年)湖北汉阳人李风高游大林寺时发现的。李风高在此石刻迷失了一千多年之后,重新发现了它很高兴。于是他邀集在庐山上的社会贤达、名流集资捐款,在此建造了景白亭、花径亭,并补种了五百多棵桃树,再现了昔日的桃花胜景,亦使花径称为文人雅士的聚会之所。景白亭,系一尖顶方亭,坐东朝南,木石结构,铁瓦飞檐,亭前立陈三立撰《景白亭记》石碑,详细记述了建亭的始末。李凤高将名人咏叹结集,先后出版《花径留题》诗歌集两集,除收白居易、查慎行等人诗歌外,收入“今古留题”诗歌50首,词1首,共21位诗人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花径中还有白居易草堂陈列室。它建于1988年,完全按照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五架三间草堂,石阶挂柱竹编墙”的建筑形式复建,坐北朝南,木结构,草顶。它向有人展示了草堂的变迁经过。由著名的雕塑家王克庆于1996年雕刻成的2m多高的白居易塑像伫立在白居易草堂前。这座草堂占地65㎡,再现了竹篱茅舍风光好的诗境。草堂东面有一股瀑布,水悬一米余,灌入石渠中,水声如抚琴瑟。</p> <p class="ql-block">锦绣谷是由大林峰与天池山交汇而成。因四季红紫匝地,花团锦簇,故名锦绣。锦绣谷是因第四纪冰川作用,经过冰川的反复刻切,形成了一个平底陡壁的山谷。毛主席的七绝诗:“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所描写的就是锦绣谷景色。远处的山影就是83版电视剧西游记的取景地,你挑着担开始,师徒四人就在山上行走。</p> <p class="ql-block">位于锦绣谷中的天桥,其实有天无桥,也堪称庐山一奇。相传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败逃至此,在前临深壑,后有追兵的紧急关头,忽然从天降下一条金龙,横卧在深壑之上,化为一石桥,待朱元璋纵马过桥后,顿时乌云滚滚,雷声隆隆,天昏地暗,只见一道灼眼的蓝光将石桥击断。桥断后,云散日出,一切又恢复了原来的面貌,仍然是双崖对峙的绝涧。这当然是神话传说,其实这里原来是一处巨大的断层,峰高壑深,峭壁连片,山崖上有一块褐色巨石伸向深涧,远远望去似一断桥。大自然界的鬼斧神工与美丽动人的传说,相映生辉,将游人带入了神奇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天桥之奇,尚不在桥本身。桥临绝谷,绝谷之内,多峭壁峥壑,层层刻剥,如堆如砌,蔚为壮观。或如雄狮长啸,或似猛虎跳跃,或如捷猿攀登,或若仙翁盘坐。此时不断有云雾从谷底涌起,恰似银浪翻滚,跃上桥头,使人如入蓬莱仙境,顿生飘然欲仙之感。俄顷,一阵山风由北而来,吹散云雾,锦锈谷、天桥又一一显现,重放她的奇异风采。</p> <p class="ql-block">谷中不仅花奇,而且石怪,垒垒巨石,形态各异,奇峰怒拔,气象万千。有的如白发老翁,有的似跳出水面的青蛙,有的若搏斗的双狮、扬鬃撒足的野马、翱翔长空的雄鹰,还有的象观音对台梳妆。人们给这里的峰岩取了许多动人的名字,赋予它们优美的传说,牵动了无数游人的思绪。</p> <p class="ql-block">沿着修筑在绝壁悬崖的石阶来游览锦绣谷,惊险之余又有如画的风景。你会看到一座数十米高的孤石峰,“锦绣谷”三字石刻突岩,酷似猪头,人们又戏称“金岩峰”为“猪头峰。相传为朱元璋使者拜访周颠时所带的祭祀品,化成此峰。山峰下有一个洞,叫锦绣洞,洞中可容纳十多人,有石桌石凳供人休息;洞外有一股清泉,常年不断地流入洞中。</p> <p class="ql-block">好运石又称鹰嘴石,它是第四纪冰山运动的产物。位于锦绣谷的一条山道上,大家都去摸摸和转圈,好运常在。锦绣谷内美石很多,并且设有栈道,可以亲密欣赏和抚摸。传说围绕着这个石头转圈就会给自己带来好运,转一圈可以带来官运,转两圈可以带来财运,转三圈可以带来桃花运。</p> <p class="ql-block">沿锦绣谷继续前行,穿过一个石洞。</p> <p class="ql-block">忽然好多摩崖题刻,此处便是谈判台。</p> <p class="ql-block">谈判台亦称访仙亭,原为朱元璋所建,后蒋介石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输资重建,1946年7至9月,美国特使马歇尔曾八上庐山调处国共谈判,商讨以长江为界,国共南北分治,以结束内战,其与蒋介石曾在此会晤。</p> <p class="ql-block">谈判台左前方的碎崖上,许多交错的碎石组成一只破船的形状。虽然有随时要掉下来感觉,却始终不见这处碎崖倒了。原来这此碎石块相互叠压,团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了股合力,原本松散个体变成了团结的整体,所以能在这山间耸立,这大概就是崖石刻“同舟共济”提字人所要希望吧!</p> <p class="ql-block">在“同舟共济”石刻的左前方,有一流泉挂在峭崖之上,泉水撞击崖底的石头,就会发出象木鱼的撞击声音。寺院中的各种乐器发出声音叫“梵音”,“梵音”本指天上的声音。闻梵音,烦恼轻。这个流泉就此得名“梵音泉”。</p> <p class="ql-block">过了谈判台,有观妙亭与不存在的竹林寺,原为朱元璋所建。</p> <p class="ql-block">民国刻石。位于仙人洞观妙亭后,悬崖之上,楷书阴刻横写,字径32厘米,款“周国华题”,款字径11厘米。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孙中山先生将“天下为公”一名言作为自己一生的行事准则。</p> <p class="ql-block">寒山可语就是在空山中说心里话,说错了也可以得到原谅的意思吧。</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便是仙人洞,该洞由砂崖构成,内外皆有泉。仙人洞进口处,为一圆形石门。门上方正中镌刻“仙人洞”三字。左右刻有对联:“仙踪渺黄鹤,人事忆白莲。”</p> <p class="ql-block">因岩洞似佛手,故名佛手岩,后因该洞奉吕祖,更名为仙人洞。洞壁内及周围石壁上有摩崖题刻多处,为江西省级重点文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入圆门便见一大巨石横卧山中,宛若一只大蟾蜍伸腿欲跃,人称“蟾蜍石”。石上有一株苍松,名石松。石松凌空展开两条绿臂,作拥抱态。其枝枝叶叶,密密层层,蓊蓊郁郁,生机盎然:其根须裸露,却能迎风挺立, 千百年不倒,充分显示了庐山松特有的坚强不屈的性格,堪称庐山匡山一奇景。</p> <p class="ql-block">松下石面镌刻有“纵览云飞”四个大字,传为清末民初诗人陈三立所书。</p> <p class="ql-block">石径小道逶迤而下。</p> <p class="ql-block">苍翠崖壁间一岩洞豁然中开,洞高达7米,深逾14米。洞壁冰岩麻皱,横斜错落,清晰地记载着它那漫长的岁月,这就是仙人洞。</p> <p class="ql-block">洞内有一石制殿阁纯阳殿。殿内立吕纯阳(洞宾)身背宝剑石的雕像。两旁有两副对联:“称师亦称祖,是道仍是儒”、“古洞千年灵异,岳阳三醉神仙”。</p> <p class="ql-block">洞穴最深处,有两道泉水沿石而降,滴入天然石窖中,叮咚有声,悦耳动听。这便是《后汉书》上记载的千年不竭的“一滴泉”。石窖外用石板石柱构成护栏。石柱上镌刻 “山高水滴千秋不断,石上清泉万古长流”的对联。泉水清澈晶莹,其味甘美。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比重大,凸出碗口不溢,镍币平置不沉。</p> <p class="ql-block">庐山御碑亭为石构歇山顶方亭,坐北朝南,边长5.88米,亭通高6米。亭中方形石藻井,中间刻成圆形双龙戏珠浮雕。亭柱镌有柱联,云“四辟云山九江,一亭烟雨万壑松”,亭四周用石板石柱间成一方形院落。</p> <p class="ql-block">据传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一名叫周颠的疯和尚行乞于南昌,口唱朱元璋“做皇帝定太平”。朱元璋欣喜,邀周颠随军同行。在横渡长江攻南京时,风雨大作,兵马受困。周颠立船头,向天呼叫,乃风平浪静。后僧辞归,朱问何往?僧答:“我乃庐山东林寺僧也”。朱元璋称帝南京,遣使寻找,不见,人答已于此乘白鹿升天。朱元璋遂命建亭立碑,以张其事。祖朱元璋命人所写所写《周颠仙人传》,故名御碑亭。</p> <p class="ql-block">正方门上方有一横额,上镌“御制"二子,左石两段装饰二龙首图案图案雕。</p> <p class="ql-block">碑亭坐于月台之上,亭东南西三面开门,四角立方石柱,正脊两头饰鳌鱼张口吞脊中缀宝瓶,四角戗脊倒鱼起翘,铺作以浅阳刻三才升示之,卷云插拱出檐,南面中间刻有两边相向张口双龙的御制匾额,屋面石板上刻瓦楞及瓦当滴水。</p> <p class="ql-block">天池寺为庐山山顶最古老的寺院。东晋僧人慧持创立,旧名峰顶寺。宋朝更名天池院。明太祖赐名“天池护国寺”。明成祖敕“天池万寿寺”,明光宗又敕“天池妙吉禅寺”遂为匡庐首刹,后寺废。</p> <p class="ql-block">传说朱元璋派人往庐山竹林寺找周颠,至御碑亭西侧佛手岩,既不见人也不见寺,但闻钟梵之声,于是在崖上敕建访仙亭。找不到竹林寺,而传说中的寺址与天池山上的天池寺相近,便又敕令修缮扩充天池寺代替,御笔题额,大加赏赐,派高僧主持寺务。后来明成祖、明宣宗又赐寺额,因称三敕天池寺,此在庐山寺院中是独一无二的殊荣。现天池还在,但天池寺却早就没有了。</p> <p class="ql-block">卸碑亭西的天池山上有一方池,池中有泉水涌出,终年不涸,又称神泉。据说有时沸涌泛泡,山下即起层云。天池寺因寺前有天池而得名,为慧远法师之弟慧持所建。到了明代,天池寺地位特殊,每逢春秋,地方官要亲到天池躬祭。每年岁首元旦,庐山各寺僧人,也都要往天池寺敬香朝拜,并成为定例。天池寺在古代还有一奇异现象,号称“佛灯”。僧人们认为只有向菩萨虔诚地祷告时,佛灯才会出现。明代王守仁游天池寺,作《文殊台夜观佛灯诗》:“老夫高卧文殊台,柱杖夜撞青天开。撒落星辰满平野,山僧尽道佛灯来。”</p> <p class="ql-block">再向前就是龙首崖,龙首崖是观云雾的好地方。每当大雾袭来,深涧峡谷中,云雾升腾,龙首崖如遨游在茫茫云海之中。游客站在岩上,有如腾云驾雾,云游太空;也似乘龙探海,嬉戏波涛。不多时,浓雾散去,晴空艳阳,满目青翠,远处峡谷,河流、田野、农庄清晰可辩。</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陡峭的悬崖,崖顶有一棵苍松,苍树的树叶向两边,就像是巨龙的两只眼睛。游客若从悬崖左边一石亭观看,龙首崖悬壁峭立,一石横亘其上,恰似苍龙昂首。崖下扎根石隙的几棵虬松,宛如龙须,微风吹拂,恰似龙须飘飞。</p> <p class="ql-block">在龙首崖上凭栏俯瞰石涧峡谷,可见悬索桥似的彩虹横卧,狮子岩、方印岩、文殊岩、清凉岩、万丈梯等诸多景致,奇石累累,姿态万千。</p> <p class="ql-block">这个栏杆是非常好的观赏点。</p> <p class="ql-block">天地壮观。</p> <p class="ql-block">雄伟的山峰。</p> <p class="ql-block">山下的梯田。</p> <p class="ql-block">庐山有大量冰川地貌遗迹,这在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内是最重要的地质遗迹之一,包括角峰、冰川U形谷、悬谷、刃脊、冰坡及冰溜面、冰笕、冰坎、冰溢口、冰阶、冰川条痕石、冰桌、表皮构造、冲断构造、冰川压入构造、鼻山尾、羊背石、冰川漂砾等地质遗迹。</p> <p class="ql-block">冰川形成的怪石。</p> <p class="ql-block">庐山的中线景点包括庐山博物馆(芦林一号、芦林湖)、庐山会议旧址、美庐别墅、河西路442号别墅、庐山图书馆等处,这些地方都是对中国近代史具有重大影响的场所,留存了那个年代叱咤风云人物奋斗和生活的印记。此外,庐山恋影院每天从早到晚只放映《庐山恋》一部影片,使《庐山恋》创造了“放映场次最多”、“用坏拷贝最多”、“单片放映时间最长”等多项世界纪录,有评论认为《庐山恋》标志着一个思想和文艺新时代的开启。</p> <p class="ql-block">芦林湖位于庐山区海拔1040米的东谷芦林盆地。毛泽东生前曾多次在芦林湖中畅游。这里也是电影《庐山恋》中男女主人翁最后见面游泳相抱的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1993年在桥头建“毛泽东诗碑园”,以纪念其百年诞辰。碑上镌刻着毛泽东手迹《登庐山》、《题仙人洞》和古诗多首。</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诗词都在这里能找到,我又一块块碑文朗诵了一遍。</p> <p class="ql-block">庐林一号别墅的由来:1959年7月,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八中全会。这是毛泽东主席第一次上庐山,下榻在河东路180号别墅(美庐别墅)。会议期间,江西省委和庐山管理局党委的同志们觉得,在180别墅二楼会客室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显得地方太小,毛主席作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领袖,若是用蒋介石的旧别墅,在情感上也说不过去,便暗暗下定决心,要专门为毛主席修建一栋别墅,并选择好了地点- 芦林湖那幽静而神秘的湖畔。1960年年底中央决定将于1961年夏在庐山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江西省委得知这个消息后,加快了修建别墅的“秘密行动”。</p> <p class="ql-block">将璇玑玉衡视为一种古代的天文仪器,可能是用来观测天体的仪器,如浑天仪的一部分。这种仪器被用来精确测量和记录天体的位置和运动。此外,璇玑玉衡也被借指天文学,古人将天文学称为“璇玑之学”。在历史文献中,璇玑玉衡还用来比喻朝政大权,如“璿衡”指代国家政治权力。</p> <p class="ql-block">芦林一号别墅占地面积1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1960年由武汉中南设计院设计,1961年春季开始动工建造,第一期工程(主体工程)竣工于1961年7月(第二期工程未施工)。建筑物是石块与钢筋水泥整体浇制相结合的结构,主体为“四合院”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同志休息室与毛泽东同志卧室在南大门西侧。这里仍然陈列着床、沙发、躺椅、办公桌、衣柜、立柱台灯等原物。隔一个卫生间,便是他的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门口的小水池。</p> <p class="ql-block">庐山美庐是庐山别墅的优秀代表。位于海拔1174米的庐山西谷区南处。是国内极少的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共同居住过的房屋。美庐别墅内所展示的的内容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为“美庐”留存物品;二为国民政府要员们在“夏都”政治活动的历史照片及历史物品;三是牯岭历史及20世纪30年代所拍摄的庐山名胜照片等。</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警卫室。</p> <p class="ql-block">这幢别墅,始建于1903年,由英国兰诺兹勋爵建造,1922年转让给巴莉女士。巴莉女士与宋美龄私人感情颇深,1933年夏,巴莉女士将此幢别墅让给蒋介石夫妇居住,1934年巴莉女士将这幢别墅作为礼物,赠送给宋美龄。从此,宋美龄成为了这栋别墅的主人。这幢别墅,前临长冲河,背依大月山,坐落的位置,形如安乐椅。蒋介石很喜欢这里的环境,视为风水宝地。在他的眼中,“背山面水”正符合中国风水学说所推崇的格局。蒋介石夫妇很喜欢这里的恬静、秀美,而宋美龄名字中也有一个“美”字,于是将这幢别墅命名为“美庐”。从此,神秘的面纱便形影不离,将这幢别墅整整笼罩了半个世纪。</p> <p class="ql-block">庐山会议旧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兴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曾是蒋介石在庐山创办军官训练团的三大建筑之一,解放后改名为“人民剧院”。</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曾在这里召开过三次会议,分别为:1959年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均在此召开。</p> <p class="ql-block">庐山会议旧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牯岭东谷长冲河畔、掷笔峰麓的火莲院。这座建筑原名庐山大礼堂,为传习学舍会议礼堂。旧址为国民党中央党部所建,耗资二十万元,大门前的海拔是1007米,国民党中央党部委托“华中公司”工程师高观四设计。1937年6月24日,“中央社”电称:庐山大礼堂,“为宫殿式,复琉璃瓦,内分二层,上作膳厅,上为礼堂,可容数千百人,并可放映电影”。</p> <p class="ql-block">旧址仅门面有中国宫殿的风格的意蕴,主体结构、装饰还是西方建筑精神。它又是一栋纵向对称的精品。它的平面图的前部的横向矩形与礼堂部分的纵向矩形的结合。占地面积约830平方米。它的门首的中国民族风格醒目地表现在蓝色的琉璃瓦的披檐及檐下它的一楼中间也有三个圆拱形的大门,两旁均有八角形的窗子。这是一种民族风格。二楼的中部,一排长方形窗子。窗户之间有圆柱,有石斗,楼座。礼堂前面是休息厅。</p> <p class="ql-block">1962年,中央于北京召开会议,参会人数总计7113人。彼时会议的重点,便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商议新经济政策。一直回乡走访考察的彭老总,特别在会议开始之前提笔再写一封“万字信”性格火爆的彭老总,在提笔写下这封信件的时候,语气格外柔和。自打搬进吴家花园之后,彭老总每日的生活开始变得清闲。平日里彭老总一有时间,边会从身后书柜上取下哲学、思想类书籍,充实自己的理论基础,提升自己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信件之中,彭老总除开回忆起过去南征北战的过往,同毛主席分享自己走访乡间的见闻外。落款之际彭老总再三犹豫之后,还是决定写了两位“风云人物”的名字,柯庆施、康生。</p> <p class="ql-block">错落有致、建筑畸形的幢幢别墅,浮沉在波峰浪谷中,那深红色的、青绿的铁皮屋顶,像朵朵鲜艳的蘑菇,散落在青苍的山谷里,静谧和空灵,冷色和暖色,竟是如此美妙地融合在一起。 庐山近代别墅群的建筑风格,产生出特有的风韵。</p> <p class="ql-block">每一座别墅,都是单体建筑,建筑的格局、式样、风格,注入了原别墅主人所在国籍的本土文化的影子,别墅主人审美趣味和爱好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别墅单体追求阴凉地势,使得别墅处于自然的随意状态,但正是这种随意状态,却造成了一种有机的自然生长的群体环境关系,产生了浑然一体而又生气勃勃的景致。</p> <p class="ql-block">位于牯岭中三路中段的美国教堂,是美国牧师在牯岭从事传教活动的场所,以它粗犷的风格,在庐山众多别墅中独树一帜。教堂掩映在一排银杏树中,颇有“哥特”式建筑的味道,但它又格外细心地删除了哥特建筑风格中无法与庐山自然融为一体的部分。教堂的墙体以粗糙的石块堆砌而成,突出的扶墙有如苍劲有力的骨骼,野性十足,仿佛追求一种自由而粗犷的气质,就连石块的凹入和凸出都充满一种极富韵律的节奏之感。这幢始建于1910年的建筑,原来叫做“耶稣升天教堂”,它坐落在牯岭别墅群的中心位置。当时,生活在牯岭的西方基督教信徒们,每个礼拜,都能从这里传出的教堂音乐中找到一份心灵的安宁。这份安宁在二十世纪初的西方世界显得弥足珍贵,因为这个时候,他们自己的国家,正燃烧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而生活在牯岭的西方人,却在这个世外桃源,正享受着生活的舒适和山野的情趣。</p> <p class="ql-block">老别墅酒吧。</p> <p class="ql-block">美国别墅。</p> <p class="ql-block">黄龙寺,旧名鹿野禅林,于明代万历年间,由当时著名高僧了堂和尚(号彻空)创建。因靠近黄龙潭而得名.黄龙寺面对天王峰,背枕玉屏峰,座北朝南,群山环抱,松杉碧绕,静中显幽,宜于焚修。耸立于寺前的三宝树(婆罗宝树),传为晋代高僧昙诜手植,寺门横匾黄龙寺三个大字,系清代 黄龙寺,旧名鹿野禅林,于明代万历年间,由当时著名高僧了堂和尚(号彻空)创建。因靠近黄龙潭而得名.黄龙寺面对天王峰,背枕玉屏峰,座北朝南,群山环抱,松杉碧绕,静中显幽,宜于焚修。</p> <p class="ql-block">耸立于寺前的“三宝树(婆罗宝树),传为晋代高僧昙诜手植,寺门横匾“黄龙寺三个大字,系清代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手书。原寺仿宫殿建筑,雄伟壮观,中轴线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毗庐阁,阁中藏有溜金毗卢佛像,绕殿有应真铜士、锦袱、牙千、云涌、藏意等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三宝树因三株特殊古树而得名。其中两棵为柳杉,一棵为银杏。此处浓荫蔽日,绿浪连天,三棵参天古树凌空耸立,二棵柳杉,各高40余米,有600余年的历史。一棵为银杏,形同宝塔,高约30米。因这三树在黄龙寺山门前,有“庙堂之宝”的称誉,故名“三宝树”,三树凌空,高约四十米,粗约四人合抱。。据树下巨岩上所刻“婆罗宝树, 僧昙诜手杆”十字来看,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昙诜为大林寺创始人,东林寺高僧慧远的弟子。银杏名为“白果”,为第四纪冰川的遗留植物,有“活化石”之称,因为祖辈植树,孙辈才能结果,故名“公孙果”。</p> <p class="ql-block">相传神宗皇帝在黄龙寺设临时行宫,想用三树桩天然贺桌举行宴会,命百匠砍锯。百名匠怎么砍也没用,锯拉不进,皇帝发怒下旨要杀工匠,众工匠只得转树哭泣。三宝树感动开口教长匠如何砍锯自己,从匠为之感动,认为树有情,人岂可无义。众匠抱着宁死不伐三树之心,皇帝获悉,赞赏树有情人有义勇,收回圣命。“三宝树”从此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殿内大石突起,叩之有声,称之为“龙眼石。 明万年14年(1586年),神宗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后(肃皇后),虔信佛教敕赐黄龙寺旧刻藏经539函,继刻藏经41函410卷,罗汉书18轴,及唐代铜质佛头一尊和铭文简书《富春山图》二帧,均为元代至正年间珍品,“精雅生动,笔意高古。明神宗还为此颁发“护藏敕,诏令工部拨专款修建“赐经亭,并新题“护藏及“圣母印施藏经赞。黄龙寺因此在当时而名声大震,“客为看书至,寺以伏龙传,便是对文人雅士毕至,香客游人如涌的具体描绘。</p> <p class="ql-block">在江西九江庐山三宝树风景区,有着匡庐瀑布群中以秀美纤柔为其特色的两个瀑布,黄龙潭瀑布和乌龙潭瀑布。两潭相邻,各有千秋。大雨初过,隆隆不尽的闷雷回荡在密林之中。结构乌龙潭原由三个大小不一的潭渊组成,古书中记载:“乌龙潭凡三潭,中、上两潭皆高数十百丈,下潭稍平夷。”至今,只见一潭。潭水分五股从巨石隙缝中飞扬而下,短而有力,象是一把银锻的竖琴,在日夜拨动着琴弦。</p> <p class="ql-block">从黄龙潭瀑布向下走上几百米,然后再向西北方向溯另一小溪上行,不一会儿就可到达乌龙潭瀑布。只见瀑布从几块巨石中夺路冲出,分成三股,只有数米高,然而姿态十分优美。那一股股水流,跌落水中,发出婉转悠扬的乐音;那乌龙潭水,清澈透明,惹人喜爱。游人至此,不禁会体会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含意。</p> <p class="ql-block">黄龙潭瀑布是不太会受到阳光照射的,因此,潭边瀑下之石块崖壁上,青苔遍布,把小涧打扮得一片绿色,衬托着飞流而下的雪白透明的瀑布,更使黄龙潭显得格外幽静、深秀和清凉。另外,黄龙潭瀑布旁边还有一些石刻。</p> <p class="ql-block">龙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宋代南康军守李亦的篆体"龙"字,字高丈余,是秀峰石刻中最大的一个字。龙潭的“龙”字,潭以龙字得名,龙以潭飞天。一遇到山洪暴发,水漫龙字。古有诗曰:山瀑两道泻,飞出双白龙。而在平时,潭里则可以划着小船,悠闲荡漾。“庐山”两字气势厚重,布局匀称,是由宋代南康守朱端章所写。据说在整个庐山石刻中,只有秀峰这里刻有“庐山”二字。“山”字的每竖,均可容一人卧睡。</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拦河大坝。该大坝始建于1956年,1958年开始发电,是‌新中国水电的活化石。它的建设彻底改变了原来庐山顶上夜晚漆黑的面貌,结束了庐山靠柴油发电的历史,成为亚洲水头最高的水电站之一。大坝的建设过程中,苏联专家参与了设计和建设,使其具有明显的苏式风格。1956年开始施工,到1957年年底建成,这个工程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显得尤为先进。庐山水电站的建成为庐山的历史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见证了共和国水利建设的风风雨雨,成为庐山厚重历史文化的精彩一页。</p> <p class="ql-block">庐山悬索桥,当地人又称铁索桥,坐落在神龙宫地带,横跨于将军河面,悬空险秀,为庐山添一景。此桥,1993年修。它的建成,既沟通他游览路线,又为提供观赏铁船峰和石门创造了最佳观景点,可谓一举两得。桥以四根铁管对应相参,再在上端并架铁索连接两岩高立钢盘水泥柱,斜拉组合吊力,加铺预制板面,牢固安全。登临桥上四顾神龙宫境。清幽雅然,铁船峰姿显示清晰,而传说中所讲帆船坠化巅上的轮廓历历映目,两峰并立有若门框之构成石门,溪流通过石门泻涧之声激昂悦耳,横生妙处。</p> <p class="ql-block">五老峰为庐山主峰,地处庐山东南侧,海拔1436米,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俨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们便把这原出一山的五个山峰统称为“五老峰”。</p> <p class="ql-block">李白曾多次登五老峰,并留下诗文:“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览结,吾将此地巢云松。”意指:庐山五老峰的峭拔秀丽,登上此峰可俯视山下美景。</p> <p class="ql-block">如果换做今天的我,再拍照一定比这个角度把握的更好。</p> <p class="ql-block">远远望去,连绵起伏的峰峦化成了“宽广的额头、深遂的眼睛、笔挺的鼻子、微笑着的嘴、饱满的下巴、颈部的喉结和军装上庄重的领徽”,像极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因此五老峰因此又被称为“领袖峰”。</p> <p class="ql-block">古代研经传道的五老,在史话被称为天神或天尊,在星象卦说之中,他们分别是青灵始老天尊,代表东方、木、青色;丹灵真老天尊,代表南方、火、红色;黄灵元老天尊,代表中方、土、黄色;浩灵素老天尊,代表西方、金、白色;一灵玄老天尊,代表北方、水、黑色。五老祠所祭的正是这五老天神。</p> <p class="ql-block">由此而知五老山,是五老携《河图》《洛书》藏经授典的隐身之所,研卦修行,传经布道的地方,是易学文化创元时期的传播之地,河洛文化的摇篮之地。此乃五老山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最辛苦的第三条线就是含鄱口,位于东南部含鄱岭的一个山口,海拔1286米。此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湖,三座山峰连在一起犹如一只张开的巨口,有欲饮鄱阳之水,而得名于含鄱口。含鄱口也是中国九大观日出地之一,最佳地为含鄱亭。登上含鄱亭,极目四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三叠泉古人称“匡庐瀑布”,誉为“庐山第一奇观”。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涧水汇合,从大月山流出,经过五老峰背,由北崖悬口注入大盘石上,又飞泻到二级大盘石,再喷洒至三级盘石,形成三叠,故名;势如奔马,声若洪钟,总落差155米。古人描绘曰:“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石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极为壮观,撼人魂魄。</p> <p class="ql-block">庐山恋电影中,这个瀑布下的大石头旁边有很多戏份,这也是一眼认出庐山的标志性静物。上两周看新闻有旅游者瀑布滑下来,万幸没有砸在巨石上。</p> <p class="ql-block">上下台阶有五千多级,对现在的年龄来说已经是一种考验了,膝盖估计已经不容许再下去了。</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水道和泥石流走过一样,留下大量碎石,应该也是冰川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植物园创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位于庐山东谷大月山和含鄱岭之间,是中国第一座高山植物园。创始人为中国著名的植物学家胡先骕、秦仁昌、陈封怀等教授。植物园位于1000—1320米的海拔高山上,四周环山,年平均气温11.4℃,年平均雾日193天,年均降雨量1800—20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9.7%,是著名的科研和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八月二十日,在中国植物学会成立一周年之际,庐山森林植物园(庐山植物园前身)在庐山含鄱口山谷中成立。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十月,因日寇入侵植物园被迫南迁云南,在丽江建立“庐山森林植物园丽江工作站”,继续开展植物资源调查,标本采集及优良花卉、珍稀苗木繁育等工作。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八月一日陈封怀教授奉恩师胡先骕之命,回到庐山,开展了园区恢复、重建等工作,恢复标本室和温室,建立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展览区,对植物园的布局重新规划。1950年,根据国家统筹安排,庐园被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接管。1954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p> <p class="ql-block">牯岭镇地形成因是断裂隙起的断块山,周围断层颇多,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要特征,形成一系列谷岭地貌;南部和西北部则为一系列断层崖,形成高峻的山峰。现在都牯岭镇,隶属于江西省庐山市,位于江西省北部,庐山山腰,东为大月山,南为汉阳峰,西为铁船峰,北临剪刀峡。总面积为104.1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牯岭镇户籍人口为22156人,是庐山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这里吃喝是没有问题的。</p> <p class="ql-block">当年卖礼品的小姑娘,现在看也要奔四十了。</p> <p class="ql-block">庐山的云雾,这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由来吧。</p> <p class="ql-block">转眼游庐山已近十八年,准备去二刷,拍一些好的照片和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