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静好·章堰古风拾遗

鸿运当头

<p class="ql-block">上海现在被世人称之为魔都,有些历史学家说它的历史仅有几百年,从一个小渔村发展起来,真的是这样吗?有时专家说的也别都信以为真。今天我就带大家寻访魔都的一个千年古村,位于青浦重固镇西北的章堰。据《松江府志》与《青浦县志》记载:章堰以章堰泾为市河,南经崧泽塘,穿越太浦河至松江,北达青龙江。</p> <p class="ql-block">依据考古发现,距今6000多年前,上海青浦县城东面的赵巷乡崧泽村和东北的重固乡福泉山,已经有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青浦得名于青龙江,即古吴淞江。上海的城市特点是以港兴贸,以贸兴市,上海的港口和对外贸易始于古青龙镇,唐宋时期这里已成为当时东南通商大邑,有“小杭州”之称。如今青龙江和青龙镇已不复存在,只留下青龙塔一座,它是上海古港口遗存的唯一标志性建筑。 章堰距离这里仅2公里之遥。</p> <p class="ql-block">北宋时期的青龙江,每逢雨季河水泛滥成灾,元丰二年(1079年),当时担任华亭(今松江)盐监的地方官员章楶为了确保盐运,对青龙江流域进行治理,将原先泛水而形成的冲击河滩平原,改造为市集。当地人把章楶兴修水利、筑堰堤坝的地方称之为“章堰”。</p> <p class="ql-block">这位盐监官员绝对不容小觑。章楶(1027年-1102年),字质夫。建宁军浦城县(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北宋名将、诗人。堪称文武双全。史料记载,“章楶一生,早以荫补官,三十九岁试礼部第一,文采风流,与东坡、许将等人诗酒过从。临老守边,多有战事,克敌制胜,功绩卓著,亦一时良将”。宋徽宗称赞他“才兼文武,学富古今。赤心百为,白首一节。”</p> <p class="ql-block">章堰古村不仅因为章楶的治水功绩而得名,还因为他的影响而繁荣起来。章楶在治理水利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使得章堰古村逐渐成为一个繁华的村落。他的治理措施不仅解决了当地的洪水问题,还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得章堰古村在北宋时期就已经是一个富饶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古时的章堰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宜人,水运交通发达,章堰遂由村落发展成集市,由集市发展到人烟稠密、商贩众多的市集。到明代,章堰已有店铺几百家,商业的繁荣,推动了章堰的经济文化发展,古桥、古庙、明清建筑风格的古厅堂、宅院也相继落成。至清乾隆年间,得益于商道之便,士绅商家纷纷迁居于此,时有居民200多户,有章家、李家、顾家、王家、袁家、沈家等20所厅堂。东西原有府城隍庙和县城隍庙各1座,每逢庙会,热闹非凡,并设新泾巡检司于此。</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期间,章堰因地处青东腹地,无日军驻扎,青东粮油都在此集散,农贸市场兴旺。故有“金章堰、银重固”之称。</p> <p class="ql-block">解放初,这里曾是章堰、堰西两乡人民政府驻地,1957年撤区并乡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转移到重固,从此章堰由于路陆交通闭塞,逐渐走向衰落,竟成为重固镇管辖的一个偏僻村落。</p> <p class="ql-block">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村里的年轻人纷纷离开祖居的村落向城市聚集,只有老年人故土难离,仍然留守着古村。</p><p class="ql-block">前些年我曾慕名拜访章堰古村,可是多少老宅子早已人去楼空,甚至章氏家族的祖宅也近乎废墟,仅部分外墙和结构尚存;寂静的老街早巳退去繁华,变得人烟稀少,偶尔可见老人和他身后的老狗在石板路上散步🚶🏻</p> <p class="ql-block">终于,2020年政府启动了章堰村保护性开发项目。工程结束后,我又来到这里,期待能倘徉在章堰的深巷老街间,沉醉于古朴醇厚的民风里;期待在皓月当空的夜晚,还是那一轮宋元的明月,映照着金泾桥的倒影……</p> <p class="ql-block">走进古村,迎面便是村东头横跨章堰泾上的古桥。江南的古村、古镇都是依水而筑,石桥便是这里历史和文化的载体,章堰历史上有关桥梁的描述是“内四、外四、周十二”,这样算来应有20余座古桥散落周边。</p><p class="ql-block">兆昌桥,章堰“内四”桥之一。始建于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宣统二年(1910年)重修。桥两侧有楹联,东侧为:澄波西流迎新旭,紫气东来启云端;西侧为:人湮盛处香湮盛,德泽深时福泽深。它是古村标志性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如今我们看到的兆昌桥是2013年由镇政府出资复建的,修旧如旧,仍然是单跨平梁的原貌。站在兆昌桥上眺望,可以看到章堰村像一个沉静的古装女子,朴拙又优雅。</p> <p class="ql-block">过了兆昌桥就是章堰城隍庙,前几年来,小庙虽香火缭绕,但还比较破旧,现在今非昔比,看看这大门就知道了!</p><p class="ql-block">章堰城隍庙与章楶之间有着深厚的渊源。这里原为章氏家族香火院,也叫庄敏公庙,这里的“庄敏”正是章楶的谥号,始建何时已无考。 它是章氏家族为祭祀章楶疏浚青龙江的功绩而设立的,得到村民的敬重,之后章家把庙捐给了百姓,改名城隍庙,香火延绵不断。</p> <p class="ql-block">至清朝嘉庆、光绪年间,这座小庙经过不断地修缮和扩建,有资料记载,庙坐北朝南,门有三重,外为大门,旁有石狮一对,内为仪门,左有土地堂,右有财神祠,中为大堂,供坐堂城隍,抱柱上有对联曰:“居念奸邪凭尔烧香无益,存心正直见我不拜无妨。”后为寝宫,供出堂城隍,并有戏台看楼,边有金湄道院,规模颇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目前,章堰城隍庙占地面积为2600多平方,道观建筑包括山门、城隍大殿、夫人殿、观音殿等,建筑面积合计近850平方,到古村参观的人都会在此驻足。古庙继续着它的历史传承和纪念先祖的史命。</p> <p class="ql-block">沿着城隍庙红色的围墙往村里走,走上古村的石板路,世俗暄嚣悄然逝去,思古悠情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章堰章氏家族的老宅。据说章楶在元丰年间任华亭盐监,因喜爱青龙(今上海青浦)风土,遂定居于此。根据历史资料和传说,章楶在章堰的故宅规模极大,其中设有阅读、写作的书斋,取名“思堂”,是他文学创作、思考以及接待友人的重要地方。“思堂”二字,表达了主人深思熟虑、审慎行事的处世方式,正所谓“临事而惧,好谋而成”。</p><p class="ql-block">章楶曾邀好友苏轼来思堂小住,期间东坡先生为这座新屋题写了《思堂记》,它是苏轼的一篇具有独特立意和深刻哲理的散文作品。青浦县志记载了这段千古佳话,我们也可以在《东坡全集》里觅得全文。近千年过去,当年的思堂早已不复存在,而《思堂记》则留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章氏老宅已经是座网红建筑。一栋从破败青砖老宅“生长”出来的白色新屋,玻璃与残砖、混凝土与晚清老墙、金属材料与木结构,多种组合、拼接、对比、承前启后,形成一个浑然天成的整体。它就是章堰村文化馆,是座曾入围“2020世界十大博物馆及文化中心”榜单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文化馆由三个展厅组成,分别是当代、传统、未来,又分别以“生长、生存、新生”的设计理念,将新老建筑有机组合,采用园林式布局和回游动线,完美融合了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功能的需求,小小古村拥有着世界级的文化展厅。</p> <p class="ql-block">村史馆浓缩着一个村庄的过往,记录着一个村庄的现在,寄托着一个村庄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多少村民重归故里,在这里寻找记忆中的老家,重温失去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多少参观者在此品味古村的前世今生,展望古村的美好未来。</p> <p class="ql-block">走出文化馆,再回首,老宅建筑记载的历史脉络和留存的乡土气息一览无遗,真的为章堰村的改造赞叹!</p> <p class="ql-block">汇福桥建于清乾隆年间,也是章堰内四桥之一,章堰人习惯称之为王家石桥。</p><p class="ql-block">汇福桥是一座传统的三板石梁桥,采用花岗石材质。它位于古村交通要道,是村民生活劳动的重要保障。小桥很短,走叁步两步就过桥了,也许早间桥下有潺潺流水,但今日已不见河水流淌,所以游人不经意间就会错过它。2020年汇福桥得到加固和整修,阳光下古桥的石板熠熠生辉,煞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往村西走,是一片新翻修的商业街,这里应该就是古村昔日商贸繁华地段,现在是一片寂静。</p> <p class="ql-block">在商业街的北面,有一处江南民居建筑🏘️原来是家精品酒店,大堂是遗存的章堰褚家的厅堂。门口挂着店名:今章雅堰,好风雅的名字👍</p><p class="ql-block">老屋虽旧,风韵犹存,耳边仿佛回荡起章楶在此与大文豪苏轼的诗词唱和。元丰四年,章楶创作了《水龙吟•杨花词》。在这首词中,他通过对杨花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词中“轻飞乱舞,点画青林。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等句,生动描绘了杨花的轻盈、美丽与哀愁。很难想像这位疆场上的大将军,竟能写出如此柔美哀怨的文字!</p><p class="ql-block">苏轼收到章楶的《水龙吟•杨花词》后,深感其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于是决定次韵一首以表敬意。在《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中,苏轼不仅巧妙地运用了章楶的词韵,更在情感上与之相呼应,表达了对章楶的深深理解和同情。</p> <p class="ql-block">一条流淌千年的章堰泾穿村而过,宛如一片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街一景都可以诉说一个个故事,一段段历史。走在这里,你会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细细品味。岁月如此静好,作为后人又怎能完全领会两位诗人当时的心境呢?</p> <p class="ql-block">村西头矗立着又一座古桥——金泾桥。光绪版青浦县志云:“章伯颜于金湄建观月堂,堂前有金泾桥。”相传章伯颜在元朝做官告老还乡后,在章堰当起了寓公。他在河边建起了一座名为观月堂的厅堂,门口便是跨越章堰泾的金泾桥。他常于金泾桥上赏月,抬头明月当空,低头河中倒影,还喜邀约文人墨客,在此饮酒吟诗,故此桥又名观月桥。</p> <p class="ql-block">资料还记载:金泾桥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这一时间点标志着它的诞生。宣统时期(1909-1911年),金泾桥经历了重修,使其得以保存至今,这自然也是章堰内四桥之一。</p><p class="ql-block">照片上的金泾桥是2020年重修后的景观,这座古老的石拱桥,静静地横臣在古村的碧波之上,见证着岁月的流转和历史的变迁。桥身由坚固的青石砌成,石缝间长满了青苔,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桥栏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虽然历经风霜,但仍依稀可见,透露着古代工匠的巧思与匠心。金泾桥造型优美,与周围民居、街市相映成景,特别是在夕阳里,余晖将金泾桥映照得如诗如画。桥下的河水在夕阳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与桥名相映成趣。桥上的游人渐渐稀少,让我享受着魔都这份难得的宁静与安逸。</p> <p class="ql-block">修复的古村仍然保持着过去的格局,即河南居住河西街市。跨过金泾桥,这里就是村民聚居的地方,如今过去的残垣断壁已拆除,变身为江南特色的别墅小区,区内亭台楼阁有些奢华,可惜暂时没有村民入住。</p> <p class="ql-block">我在“章堰客厅”的门口,偶遇村民母子二人。老母亲年事已高,只能靠轮椅🧑‍🦽代步,年过半百的儿子推着老人来村里溜达,他们是土生土长的章堰人,村里改造动迁时,他们没有选择去重固定居,而是仍然住在附近。老太太每天让儿子带她在村子里转一圈,看看老宅地的新房,过过古桥、走走石板路,再去城隍庙拜拜菩萨,上一支清香……</p><p class="ql-block">看着他们远去的身影,我知道章堰古村的故事还会延续……</p> <p class="ql-block">请跟我来,带您去看看苏东坡住过的上海古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