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 梅州寻根记之四</p> 4月14日,星期天,不适宜探访寻根,就在梅州游览。<div> 梅州不大,景点也比较集中。在事先做攻略时,就计划好了这天的游览顺序:客天下--千佛塔--客家博物馆--泮坑风景区。这个顺序是根据路程远近和方便顺路来排列的。</div> 第一个选择“客天下”景区,是由于我们就住在“客天下”的小区之一。<div> 初知“客天下”,感觉是一个展示客家文化的特色景区;再知“客天下”,晓得了它还是一个很大的开发区。我们租住的民宿,就在“客天下”若干小区之一。从我们所在小区,到“客天下”景区,大约三、四公里。</div> 景区外观还是不错,但我们走进“游客服务中心”一看、一问,发现这里不仅是一个纯粹的人造景观,而且还主要是一个游乐园。客家文化内容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这样,我们就失去了兴趣。 看看这个入口大门,确实有“主题乐园”的味道。我们想的是体验客家文化,而不是游玩“客家”乐园。 虽然没有进去,还是在四周浏览一番。大门旁边的这棵大榕树根深叶茂,气势巍巍。我觉得对客家人而言,很有象征意义。 大榕树下,这个巨大的“根”字,既寄托了客家人的千年情怀,又暗和我们此行的主旨,故专门拍照留影。 第二站:千佛塔。上图为千佛塔寺院山门。<div> 千佛塔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塔高九层,巍峨壮观,具有典型的佛教建筑风格。千佛塔是为保护南汉文物千佛铁塔而发展起来的道场,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上内容下载自网络。)</div> 千佛塔寺院中轴线,最高的小山顶上就是千佛塔。 大殿供奉的弥勒佛。 “千佛宝殿”。 千佛塔。 这是塔内珍藏的南宋“千佛铁塔”。<br> 千佛铁塔建于南汉大宝八年(公元965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现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 铁塔分为七层,通高4.2米,呈四方形,塔底边长1.6米,为生铁铸成,每面铸有大小佛像250个,四面合计为一千佛,故名千佛塔。<br> 为保护铁塔,1991年12月3日在铁塔上方新建一座千佛塔,整个佛塔用花岗石筑砌而成,塔高九层36米,八角形,宏伟壮观。<br> 佛塔二至八层墙内镶嵌千尊汉白玉佛,九层供奉千尊鎏金铜佛,塔顶托起一座七层小石塔,形成塔中有塔,塔上有塔、铁佛、玉佛、金佛共容一塔的"三千佛塔"的艺术特色。<div> 整座宝塔建筑堪称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亦是梅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塔灯高照,称谓是"岭南明珠",前来朝礼者络绎不绝。(以上内容下载自网络。)<br></div> 塔围四周麻石基座上,铭刻了许多修建千佛塔的捐助者,其中有来自梅县的熊氏夫妇。 千佛塔合照留影。 千佛塔一景。 第三站:中国客家博物馆。这是当天的重头戏。<div> 在梅州这样一个地方,有一个冠之以“中国”的博物馆,且得到官方认可,可见梅州在整个客家族群中的位置。</div><div> 度娘是这样介绍的:中国客家博物馆是中国首家全面展示客家民系文化渊源与发展,系统收藏、整理、研究、展示客家历史文物与客家民俗文物的国家二级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馆区占地170.3亩,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由主馆客家博物馆、分馆黄遵宪纪念馆、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梅州华侨馆、梅州大学校长馆、梅州将军馆、梅州名人廉吏馆、客家匾额馆以及《客家文博》杂志社组成。</div> 在这个地方,肯定是要合影留念的。 中国客家博物馆达夫楼二楼设置了梅州名人廉吏馆,当天没有开门。 博物馆院内的一尊塑像“客家母亲”,表现了客家妇女的勤劳、坚韧和慈爱。 广场上有一座大型雕塑《誉满天下 心系客家》。这座雕塑作品有两组共十九个人物,左边为“走向世界”,右边为“回归家乡”。群像中间是由五个铜圈组成的“圆拱门”,象征着客家人分布五大洲。圆拱门前有一尊慈祥的老奶奶像,她似在送客,又像在期盼亲人归来。 这位老奶奶与我们外婆有几分神似,清虹春涛合影留念。 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客家博物馆”主馆外观。 博物馆开宗明义,说明客家来自中原,并有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和执着。 梅州以“世界客家之都”自诩,梅州的客家人也确实遍布全世界。 在客家人姓氏墙上,找到了“熊”姓。 这一部分中特别说明,“清政府实行“湖广填四川”政策时,大量粤闽赣客家人口迁往四川盆地,成为客家形成发展史上的第四次大迁移。梅州迁出人口较多,成为外地客家的祖地之一。” 这里专门介绍了,川中客家的迁徙路线及主要来源。 这里着重介绍了梅州“熊氏”的来源。<div> 由于我们重庆陶家岩熊氏先祖入川的时间、路线,与梅州客家人入川迁徙的时间、路线高度重合,因此,我们一脉很有可能是梅州客家人后裔。</div> 博物馆内有当年“湖广填四川”时民众迁徙场景的大型雕塑,熊涛在认真观看 梅州客家人村落模型。<div> 客家人对于当地人而言,都是“外来者”,加之时有战乱、且盗寇横行,因此客家人大都群聚而居,从而形成大规模的围屋,进而形成粤北闽西一带的土楼。</div><div> 参观“中国客家博物馆”,不仅让我们能够比较详细地了解客家人的渊源、发展,客家文化的特色、传承;而且在潜意识中感觉,我们这一脉或许与梅州客家人,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div><div> 在这里,我似乎感到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牵扯,我的内心深处仿佛有一个声音在说:我们的根可能就在这里!在这里!</div> 中午,当然要品尝梅州当地的客家菜,于是选择了这家“金苑酒家”。 这个餐厅在当地还是有一点名气的。 我们去的时候,已过了饭点。但服务员还是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 也是由服务员推荐的客家特色菜,确实很有特色,并且物美价廉。<div> </div><div> 饭后,一查地图,这里离网上记录的“广东熊氏宗亲联谊会”很近。而那里是我们这次寻根首先想要拜访的地方,周末可能会吃“闭门羹”,我们想没关系,就当先来认认门,以便明天登门。</div><div> 按照网上的地址过去,步行也就十来分钟。穿街过巷,信步而往。来到目的地,只见在大街旁的小巷中,一幢很有年代感的小楼。两层一底,底面积大约5、60平米。铁门半掩,里面传来麻将声。走近一看,几位大爷大妈正在娱乐。看者不像是“联谊会”的办公场所,于是小声询问,答曰:“早就搬家了,不知搬到哪里。”</div><div> 寻根之旅的第一目标不知所踪,让我们有些怅然。不过一想,既然搬家,必有去处;闲人不知,当可再寻。于是暂且释然,还是继续当天的游览行程吧。</div> 然后,我们去了梅州近郊的泮坑风景区。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div> 度娘这样评价的这里:梅州泮坑风景区面积9平方千米,山幽水雅,堂奥纵深,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汇聚黄沙嶂、清凉山、高观音等高山流水,容水160万立方米的泮坑明湖(泮坑水库),水色青润如玉,游人可饱览山色湖光。有全长3000米,由30段长廊和30个各具特色的凉亭组成的"客家文化长廊",游人可欣赏浏览代表客家文化精髓的诗文图画和客家谜语、谚语等,使游人对客家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有始建于明代的"三山国王庙",乡人通称为"泮坑公王庙"。"泮坑公王保外乡"声名远播,吸引了不少海内外善男信女前来烧香祈福,自建庙以来,一直香火不断。有"岭南第一才子"宋湘所书的雄浑磊落、飘逸洒脱的摩崖石刻"灵镇山河"。有相传为白莲仙女沐浴时遗下的裙带所化的如淡云轻烟、飘逸曼妙的瀑布。</div> 景区相峙两山,层峦高耸,林木蓊郁,山花烂漫,满眼锦绣;山谷之中溪流清澈,怪石乱离,藤蔓缠络,景致清幽。 由于这里紧靠市区,因此也成为梅州市民周末假日休闲游玩的好地方。 廊桥蜿蜒,映水凌波,宛如画卷。 那天正是周日,很多梅州人是一家一家的来此游玩,尤其是年轻夫妇带着孩子在水边捞小鱼、蝌蚪。 看,这就是他们的“战利品”!<div> </div><div> 后来(也就是第二天),我们才知道,泮坑风景区所在的泮坑村也是梅州熊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这里的当地居民80%以上都姓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