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奶奶~赵建婷

大龙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编者前言</b></h1> <b>本集美篇的主要内容是发表赵建婷同志的回忆文章《我的爷爷奶奶》。</b><br> <b>回忆文章中的奶奶是我的亲叔伯二姑</b>,姓名阎双叶;爷爷是我的二姑父,姓名赵银喜;文章中提到的老舅是我的父亲阎面换。二姑长我父亲9岁,他们是一个爷爷的孙女和孙子。<br> <b>作者赵建婷是我二姑的孙女</b>、亦即二姑的二子赵守明的长女。她出生在内蒙古河套平原,即现在的巴彦淖尔机场东,原来是一个土地盐碱化很严重的落后农村,小学中学都是在农村的学校完成学业的。后曾多次就读于内蒙古多所财经类学校,大专审计专业毕业。曾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市)农牧业系统的几个单位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并担任财务部门负责人,获得高级会计师职称和职务。<br> <b>编者第一次读《我的爷爷奶奶》</b>这篇回忆文章时,给我的感觉是:作者在文章中使用了朴实无华的地方语言,娓娓道来的真情实感,描述出了那个特殊年代家乡的社会环境和家庭境遇中的点点滴滴。她的文章对我还是有很大触动的。赵建婷作为一个长期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管理人员,能够写出这样真实感人、形象饱满的带有文学色彩的作品,还是一件很难能可贵、很不容易的事情。<br> <b>她在回忆文章中所叙述的真情实感使我也感同身受</b>,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与感慨。读了她的文章,使人感受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十分生动感人的,作品体现的主题思想是健康向上甚至是纯洁高尚的。比如:在奶奶身上体现出来的那种热爱共产党、热爱毛主席、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坚定信念;在祖孙之间反映出来的那种尊老爱幼、相互体贴入微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亲戚亲人之间包括兄弟姐妹之间映射出来的那种相互和谐共处、帮助支持、有福共享、有难同当的家庭伦理之道和优秀品质,都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div> <b>读了这篇文章,</b>使我联想到: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家庭更是社会的细胞,是整个社会和谐安定和发展进步的根基。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在经济上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今天,在当今社会上竟有兄弟姐妹骨肉同胞之间、因一点遗产继承纠纷而大打出手甚至对簿公堂的现象,那么,在政治思想以及社会家庭道德伦理方面,大力提倡和弘扬《我的爷爷奶奶》这篇回忆文章中体现出来的思想信念、传统美德、优秀品质,还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div> <b>我欣赏赞美《我的爷爷奶奶》这篇文章!</b><br> <b>我更愿意看到“爷爷奶奶”的精神境界、传统美德、优秀品质能够在全社会发扬光大!!</b></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 🌎🌺🌷🌻🌻 </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我的爷爷奶奶》原文</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作者:赵建婷</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我的童年</b></h1> <b>我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b>巴彦淖尔盟五原县民族公社永星大队第三生产小队,现在的地名叫五原县天吉泰镇毛家桥村。<div> <b>我家住在村子的最北边,</b>有两间低矮的、我四爹回家都得低头才能进去的土坯房。房后有一颗沙枣树,春天开花的时候有特别的香气、甜滋滋的味道沁入心脾。树上的果实等不到秋天成熟,青涩的沙枣就被小伙伴们摘的吃的差不多了。东边有条水渠叫毛家渠,小时候感觉很长、要流到北边很远的永星四队去。西边有一户韩姓邻居,家里孩子很多,已不记得有几个了,因为附近只有我们这两户人家,我和弟弟“东东”每天要去他们家转悠好几回。妈妈是村里的小学老师,去学校玩儿,又担心爷爷奶奶看不见我和弟弟会着急,所以很少去学校玩,再说我妈妈也不同意我们去。<br> <b>我是1965年出生的</b>,1973年9月至1978年7月上小学时,就在家乡永星大队办的小学读完的。妈妈总是带着高年级的学生去很远的村子里参加劳动,有时候一走就是好几天,晚上也不回来。爸爸那时已经在离家有十几里远的四分滩水稻实验站工作,每天晚上也不回家,急匆匆回来一趟又急匆匆的走了。那时候,我和弟弟每天就跟着爷爷奶奶,爷爷牙不好咬不动烙饼,就泡着水吃,还说水泡着好吃,我当时想不明白那黏糊糊的有啥好吃的。长大以后才明白是因为他心爱的孙子爱吃。我们在爷爷奶奶的疼爱下快乐长大,独享着无与伦比的慈爱和温情。<br> <b>爷爷奶奶住在2间土坯房的东房里</b>,小小的窗户还是用麻纸糊的,天气不好的时候家里显得非常昏暗。爷爷夏天睡在东炕的北墙边,冬天会睡在南墙边窗户下,紧挨着锅台近点暖和一些。在我的记忆中,爷爷老是咳嗽,有时咳得气都喘不上来。爷爷躺的时候多,我和东东每天都会爬在炕沿上和爷爷说话,爷爷常常用痩弱的手抚摸着我俩的头和小手,眼睛小小的、弯弯的、满脸慈爱的端详着我们。奶奶是一个大忙人,她种粮种菜喂猪养鸡一大堆家务活要干,还有我和东东俩个“小跟班”要吃要喝的,奶奶辛苦的无以言表。<br> <b>我住在2间土坯房的西房里</b>,炕也在西边,好像有一个小的红色的木头柜,妈妈说这个木头柜有一半是用泥做的,我和东东只有天黑了睡觉的时候才回我家,平时都在爷爷奶奶的房子里。我们的院子里有奶奶的鸡窝、猪窝、羊圈(不记得有羊,但圈在),还有用土坯垒的很矮很小的凉房、2个粮仓,以及炎热的夏天在外面做饭垒的泥灶台,好像没有围墙和大门。到了寒暑假,大爹家的孩子:大哥建刚、大姐建萍、还有弟弟四清,总会回来一个。那时,爷爷奶奶就更是显得特别高兴,爷爷也会坐起来看看这个、看看那个。遇上逢年过节,住在外地的大爹、四爹、二姑、三姑会带上家里人回家来看望爷爷奶奶(三爹在集宁当兵,因军务在身,不常回来),时间虽然短暂、却非常热闹红火,他们走了以后,我和弟弟会感到很失落!<br> <b>贫困在六七十年代家家如此</b>,感到很苦很难;但是在爷爷奶奶的关爱下,我们又感到很幸福!</div><div><b> 照片展示</b><b>:</b></div><div> <font color="#39b54a">(<b style="">备注:</b><b style="">本集美篇的照片图片在下,文字说明在上)</b></font><b><br></b></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爷爷奶奶的老屋子</b></h3><div>(这是爷爷奶奶在农村住了30多年老房子的西侧,我和东东都是在这间西房出生长大的)<b><br></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老家的沙枣树</b></div><div>(爷爷奶奶的老房子后边的沙枣树长得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似乎预示着爷爷奶奶的子孙后代也一定会繁衍生息、兴旺发达)</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我的爷爷</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font-size: 17px;"> 我的爷爷,姓名赵银喜</b><span style="font-size: 17px;">,生于1911年10月1日,病逝于1975年6月5日,享年65虚岁。我的奶奶,姓名阎双叶,生于1913年12月18日,病逝于1996年7月6日,享年84虚岁,奶奶比爷爷在世时间长21年1个月零1天。</span></h1> <b>爷爷和奶奶他们的出生地</b>都在内蒙古伊克昭盟达拉特旗境内。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爷爷是一名长工,靠卖苦力为生,奶奶曾是童养媳,俩家应该住的不远,知根知底的。爷爷奶奶啥时候结婚成家,我们至今一直无法确认准确的时间。他们生育了4个儿子3个女儿。长女是大姑赵蛆女、长子是大爹赵守业、次子是父亲赵守明,都是解放前出生在伊盟达拉特旗伙房圪台(五大仓)。<br> <b>他们住的那个地方经常干旱少雨,</b>土山很多,平地极少,是典型的黄土高坡,靠天雨吃饭的地方。再加上在解放前,那一带曾长期处于兵荒马乱的动荡地区,生活更是艰难,闹饥荒是常有的事。爷爷奶奶辛苦劳作,一家人还是没吃没喝,稍有空闲爷爷还要出去打猎,如野兔子和黄鼠狼之类的,拼命想让一家人能够活下来。但是实在是太难了,那些年饿死人也太多了,实在是没有办法。<br> <b>大约是1946年,爷爷</b>打听到奶奶的亲叔伯弟弟-阎面换老舅到了后套,也就是现在的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民族乡永星大队开荒种地,经过多年的努力,家里有了磨坊、油坊、豆腐坊,吃得饱穿得暖,生活过的还可以。爷爷就赶紧一个人步行到后套来看看实情,他也想给他的孩子们一个安定的有吃有喝的家。<br><div> <b>爷爷来到后套,见到了我的老舅。</b>老舅热情接待了我的爷爷,鼓励爷爷举家来后套谋生,爷爷奶奶可以先在老舅家帮工,共同生活打拼。老舅的话给爷爷吃了一颗定心丸,让年轻的爷爷对贫困的生活又燃起了新的希望。于是,爷爷在面临天寒地冻、忍饥挨饿的情况下,来回全凭两条腿,又急急忙忙赶回伊盟达旗,和奶奶商量以后,准备立马举家搬迁去后套谋生。但是,面对一贫如洗的家,食不果腹的三个孩子,俩个大人,爷爷奶奶一愁莫展。那时大姑赵蛆女13周岁,大爹赵守业7周岁,父亲赵守明3周岁,爷爷奶奶卖掉破旧的房子,买了一头牛 ,准备赶着牛车,拉着孩子和家里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生活用品去后套生活。可是路上吃的粮食没有,钱更没有,该怎么走呢?反复权衡思量,做出来了他们最艰难的一个决定:就是把最懂事的大女儿赵蛆女留在达旗树林召,给一户王姓家的大儿子王福牛做童养媳。大姑哭的天昏地暗,可全家都能活下来是当时唯一的选择。就这样,用大姑换来了3斗糜米和一点钱,爷爷奶奶极其悲伤痛苦的踏上了去后套的路。在这一路上,需要用两天的时间去讨饭,一天的时间来赶路,这样一共走了半个多月,才来到了后套的老舅家。每当我父亲说起这件悲伤的事情时,我总是听的眼泪忍不住的要掉下来,爷爷父爱的伟大,奶奶母爱的温暖,在我的心中久久激荡着难以平静。我的爷爷为了改变贫困的生活,敢于孤注一掷”拖家带口来后套谋生活,需要有多么强大的勇气呀?我记忆中的爷爷和善勤劳,话不多,从不发脾气,对共产党充满无限深情的一个人,现在才体会到爷爷是一位敢闯敢干有思想有远见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没有爷爷敢闯敢干重视教育,我们赵家哪能有今天安逸的生活!<br> <b>爷爷奶奶到了后套后,老舅一家人给了爷爷奶奶一家人极大的帮助</b>,他们两家不但暂时住在一起,而且还一起吃饭,一起干活,一家人的生活总算安定下来了。我的三爹赵守荣、二姑赵秀花、四爹赵守勤、三姑赵秀峰,都是来了后套后才出生的。我的大爹赵守业也在老舅的关心资助下读了私塾,大爹是个聪明活泼好学、踏实肯干又钻研的好孩子,学习成绩很好。1955年他到了晏江县(如今的五原县塔尔湖镇)当了县里的通信员,终于有了工作,这让我的爷爷奶奶无比欣慰和自豪。每当想起或提起这段经历时,我的父亲常说,老舅是我们赵家的大恩人,在老舅的倾力资助下,让我们赵家在那个艰难的年代生存下来,又送大爹去私塾学习,点亮了我们赵家的未来和希望。因此,老舅成为父亲最尊敬崇拜的人。<br> <b>我小得时候,也很爱去老舅家串门,</b>和叔叔家的妹妹翠翠、翠花玩儿,老舅老妗看见我和东东来了,都会露出高兴的笑容。在那个年代,家家的生活都很艰辛,大人们都有做不完的营生,笑容也不多。老舅家吃肉的时候都会给我生病的爷爷留一碗。我至今还记得,远远的看见一个大个子的老太太向爷爷家方向走来,那一定是我的老妗来给我生病的爷爷送好吃的来了,为的是给爷爷增加点营养,希望他的病快点好起来。我和东东总是赶紧叫奶奶来看,这个画面牢牢的种在我的脑海里,久久难以忘怀,随着我的年龄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怀念儿时的那些家人和亲人。</div><div> <b>照片展示:</b></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的爷爷和奶奶1</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的爷爷和奶奶2</b></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勤劳善良的爷爷</b></div><div>(我们在爷爷奶奶的疼爱下快乐长大,独享着无与伦比的慈爱和温情)</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积劳成疾的爷爷</b></div><div>(爷爷是一个苦难的农民,长得慈眉善目,眼睛小小的、弯弯的,常常会摸着我和弟弟的头和小手,满脸慈爱的端详着我们)</div>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三)我的奶奶</b></h1><p class="ql-block"><b> 我的奶奶平时很少出远门</b>,只在家的附近忙她的“自留地”里的小麦、玉米、土豆等蔬菜和猪鸡等,对孩子们来说、在她的嘴里冒出来的都是那句口头语“老命儿”。尽管生活非常贫困,奶奶的性格却极端的乐观,好像她不知疲倦,也没有多少烦恼事!</p><p class="ql-block"><b> 我的大姑在来后套时留在了达旗</b>,奶奶虽然很是牵挂、但好像她没去达旗看看她的大女儿生活的啥样?只有她的大女儿领着女婿和孩子,好辛苦的来后套看她和爷爷。令人感到很欣慰的是,我的大姑从小懂事乖巧还漂亮,虽说是童养媳,婆家没有虐待她,她养育了2男5女7个孩子,个个精明强干,都是孝子。虽然在那个年代大姑也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但晚年儿孙绕膝很是幸福,归宿很好。奶奶的姐姐在巴盟临河县八一乡,大老姨领着她的孙子,步行走几十里路来永星三队看奶奶。还有三老舅也是从伊盟梁外好远的老家来看爷爷奶奶。</p><p class="ql-block"><b> 我长大后才明白:</b>奶奶为何几乎不出远门,一是,放心不下她经营的庄稼和生病的爷爷;二是,他的孩子长大一个离开她一个,团聚总是很短暂,她要守着那个家,等着她的孩子们回来!1975年6月5日,我的爷爷去世了,随后我的四爹也结婚了,我的奶奶这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她那个居住了近30年的老屋子,跟着四爹来到巴盟临河县城居住生活。</p><p class="ql-block"><b> 到了城里以后,</b>奶奶依然和在农村时一样,天天背诵着毛主席语录,唱着《东方红》这首歌:东方红 ,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奶奶从农村唱到城市,从身强力壮的中年唱到了病老体衰的暮年,唱到了她有时认不得他的子孙后代挚爱家人时。我们姊妹们在一起时,总是不由自主非常怀念的说起这些事,奶奶虽然是目不识丁,但她却把爱党爱国这种大爱种在了我们幼小的心灵中,让它生根发芽长大。她也记得她儿女孙子的每一个生日,她叫我们全家和她身边的每一个人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当好人做好事,学雷锋,不忘本.......,她逢人就夸奖共产党好,毛主席好,夸她的子孙后代好,从不说为了儿孙她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难。我的奶奶是这个世界上最善良、单纯和纯粹的人,心灵最纯洁高尚的人,在她的心目中,这个世界上都是好人,没有一个坏人,她从不相信会有坏人。奶奶是我们心中的偶像,我们却一直没有找到那个更恰当的文字、把我们心中的奶奶完整真实贴切的表达出来!她的思想境界我们到今天都达不到她的高度!</p><p class="ql-block"><b> 照片展示:</b></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奶奶晚年生活照</b></div><div>(我的奶奶逢人就夸奖共产党好,毛主席好,夸她的子孙后代好,从不说为了儿孙她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难。奶奶是这个世界上最善良、单纯和纯粹的人,心灵最纯洁高尚的人)</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饱经风霜的奶奶</b></div><div>(奶奶一生勤劳节俭,尽管生活非常贫困,她的性格却极端的乐观,好像她不知疲倦,也没有多少烦恼事)</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奶奶在农村老房子留影</b></div><div>(我的爷爷去世了,我的四爹也结婚了,我的奶奶这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她那个居住了近30年的老屋子,跟着四爹来到巴盟临河县城居住生活)</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奶奶在四爹家的院子里留影</b></div><div>(奶奶天天背诵着毛主席语录,唱着《东方红》这首歌,从农村唱到城市,从身强力壮的中年唱到了病老体衰的暮年;她把爱党爱国这种大爱种在了我们幼小的心灵中,她的思想境界我们到今天也达不到她的高度!)</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奶奶爱听《东方红》歌曲</b></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四)我的亲人</b></h1><p class="ql-block"><b> 我小的时候,知道爷爷身体不好</b>,老是咳嗽,不能干活,只有在躺着的时候他的咳嗽才会好一点儿,我不知道是啥病。只要是一看见爸爸妈妈着急买药或请赤脚医生给爷爷看病,我就紧张的不敢睡觉。我七八岁的时候才知道爷爷的病是肺气肿,应该是他早年孩子多,收入低,辛苦劳作掏空了爷爷的身体,积劳成疾才得了这个可怕的病。从那时起,我对肺气肿这个病充满恐惧,一直到今天。</p><p class="ql-block"><b> 我的老舅,深得我们赵家人的尊敬和敬仰</b>,他也是我们永星大队乃至民族乡里一位威望极高的智慧老人。父亲至今还记得,1975年5月端午节中午,老舅端着一盆酥鸡又来看望我的爷爷。爷爷那时身体已经很弱了,看见老舅来了,别提他有多高兴了,脸色马上也红润起来,赶紧让父亲拿酒给老舅喝。老舅坐在炕上,一边喝着包头二锅头,一边和爷爷、父亲和四爹拉起家常话。那天是老舅在奶奶家停留时间最长的一次。</p><p class="ql-block"><b> 一个月后的6月5日</b>,我的爷爷安详的永远离开他牵挂的人。那年我10岁了,还在永星大队学校读小学,我当时哭的撕心裂肺,大人们说别哭了,你爷爷去天堂了,不疼不痛享福去了。我当时天真的在想,天堂真好呀!那怎么不早点去呢?</p><p class="ql-block"><b> 爷爷去世的时候,</b>已经是夏天了。奶奶有一天让我在一个麻纸糊成的大信封上写上了爷爷的名字,说过节时要给爷爷送点“钱”。我那时会写得字还不多,就歪歪扭扭的写上“赵迎喜收”4个字。到奶奶去世时,家里人写爷爷的名字,我才发现我把爷爷的名字写错了,中间字是“银”不是“迎”。好多年以后,爷爷奶奶的亡灵要迁入临河西郊陵园时,墓碑上爷爷的名字又写成“赵迎喜”,我问父亲:爷爷名字究竟是哪个字,是“银”还是“迎”?父亲才说,刻墓碑的师傅刻错了,迁坟后下葬立碑时才发现名字刻错了,音是对的,字是错的,没办法只能这样了。父亲好久还在很遗憾很纠结的念叨:怎么能错了呢?我想爷爷可能是喜欢这个名字吧,是让我们赵家的后代喜气洋洋的去“迎”接更美好的生活吧!</p><p class="ql-block"><b> 刻在我骨头里对爷爷奶奶的思念</b>,伴随着我长大、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和孙子,从未淡化过,却日渐清晰。血浓于水的亲情,才让人有了念想,有了牵挂,有了感恩。</p><p class="ql-block"><b> 照片展示:</b></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的老舅</b></div><div>(我的父亲常说,老舅是我们赵家的大恩人,让我们赵家在那个艰难的年代生存下来,又送大爹去私塾学习,点亮了我们赵家的未来和希望......老舅深得我们赵家人的尊敬和敬仰)</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的老妗</b></div><div>(老舅家吃肉的时候都会给我生病的爷爷留一碗.....我至今还记得,我的老妗来给我生病的爷爷送好吃的来了......这个画面牢牢的种在我的脑海里,久久难以忘怀)</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的父亲</b></div><div>(这是2021年巴市农牧局颁发老党员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时的留影。我的父亲常给我们讲爷爷奶奶过去的事情,我总是听的眼泪忍不住的要掉下来,爷爷父爱的伟大,奶奶母爱的温暖,在我的心中久久激荡着难以平静)</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的父亲和母亲</b></div><div>(爸爸妈妈相濡以沫同甘共苦60多年,我还是第一次见他们这么亲密的合影)</div>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五)我的大家庭</b></h1><p class="ql-block"><b> 我的爷爷奶奶这个大家庭,是一个人丁兴旺,和睦幸福的大家庭。</b>截至2023年底,爷爷奶奶的子孙后代已经发展繁衍到135人,其中:子女辈15人,孙子外孙辈有50人,重孙子重外孙辈有48人,曾孙子曾外孙子22人。在爷爷奶奶的后代中,我的大爹和二姑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p><p class="ql-block"><b> 关于我的大爹。</b>我的姨姨常说,婷婷的大爹可“能”了,拿起一片树叶就能吹出小曲儿来,啥也会,是一个有本事有能耐的人。她们真的说的很对,大爹撑起来我们赵家的一片天。大爹大妈是我们赵家的大功臣,永远是只有付出不求回报,他俩对弟弟妹妹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装在他们的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上,倾尽全力帮助他们,也让我们后代成为心怀感恩,团结上进,努力进取的人,自强不息,孝敬长辈,报答社会的人。</p><p class="ql-block"><b> 我再特别说说我的二姑赵秀花。</b>在爷爷奶奶的孩子中,她是唯一现在还在农村拥有土地的人。二姑中学毕业后,去大爹家照看侄女赵建萍,当时大爹把她的工作安排到了杭锦后旗麻袋厂,户口已落在了大爹家户口本上,也算拥有了那个年代人人羡慕的城市户口。可是三爹赵守荣已到了成家的年龄,在五原县委上班,后来又当兵参军 、看上了当妇女干部的刘兰芝三妈。可爷爷奶奶哪有钱给三爹娶媳妇儿,就将老实听话的二姑许配给邻村当农民的韩四才,也就是我后来的二姑父。他人老实又勤快,肯吃苦,话不多又善良,还是共产党员,是一个值得托付一生的人。听话的二姑同意了父母给她选择的婚姻,就在农村当了农民。现在她有4个女儿1个儿子,是一个幸福的妈妈。孩子们孝顺又团结,虽然二姑夫因先天性心脏病英年早逝,二姑早已随儿女来临河生活,如意而安康!</p><p class="ql-block"><b> 有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也托爷爷奶奶的护佑,我们这个大家庭真是欣欣向荣,一代更比一代强。</b>我非常自豪地说:我们的爷爷奶奶从一穷二白 、一无所有,到现在我们这个大家庭是五原县民族乡永星大队唯一一户整体走出农村,生活小康的大家庭。在爷爷奶奶的后代中,有做官为民的公务员,也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还有人民教师、企业高管、警察、法官、律师、医护人员、个体老板等等,遍布各行各业。</p><p class="ql-block"> <b>我们永远会记得爷爷奶奶的教导</b>: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永远会教育子孙后代爱党爱国爱家,永远要努力进取,自强不息,为更美好的生活而奋发图强,为祖国的繁荣强大而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 <b>我爱我的爷爷奶奶!</b></p><p class="ql-block"> <b>我爱我们赵家这个大家庭每一个成员!!</b></p><p class="ql-block"> <b>我能够成为爷爷奶奶的后代很荣耀很幸福!!!</b></p><p class="ql-block"><b> 2024年6月27日于巴彦淖尔市</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照片展示:</b></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奶奶参加的全家福</b></div><div>(我的爷爷奶奶这个大家庭,是一个人丁兴旺,和睦幸福的大家庭;也是五原县民族乡永星大队唯一一户整体走出农村,生活小康的大家庭。这是1986年春节期间,三爹赵守荣一家回临河过春节,去临河服务楼照相馆留下的珍贵照片,也是奶奶的儿女及孙子、外甥们人员最全的一次,遗憾大姑赵蛆女一家不在临河没有参加。<b>前二排中间坐者是奶奶</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姑赵蛆女晚年生活照</b></div><div>(我的大姑在来后套时留在了达旗,给人家当了童养媳,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但令人感到很欣慰的是,婆家没有虐待她,她养育了7个孩子,个个精明强干,都是孝子。大姑晚年儿孙绕膝很是幸福,归宿很好)</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姑赵蛆女全家福</b></div><div>(摄于2014年1月2日,大姑与五个子女家的大合影、缺二女儿与四女儿全家。<b>前左4是大姑</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爹赵守业与弟弟侄子留影</b></div><div>(这是大爹与父亲、四爹,四爹儿子赵建强去宁夏看望爷爷的姐姐亲人时的合影。我的大爹撑起来我们赵家的一片天。大爹大妈是我们赵家的大功臣,永远是只有付出不求回报,他俩对弟弟妹妹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倾尽全力帮助他们)</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爹赵守业全家福</b></div><div>(可能摄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b>中排右是大爹、左是大妈</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父母亲的全家福</b></div><div>(摄于2021年元旦,前排左2是爸爸,右2是妈妈,后排右1是作者赵建婷)</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爹赵守荣全家福</b></div><div>(可能摄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b>三爹和三妈刘兰芝</b>与两个孩子的合影)</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姑赵秀花全家福</b></div><div>(可能摄于2010年前后,<b>二姑赵秀花</b>和她5个子女的合影)</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爹赵守勤幸福照</b></div><div>(可能摄于2010年前后,<b>四爹四妈</b>与子女孙辈的合影)</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姑赵秀峰全家福</b></div><div>(摄于2024年春节期间,前排左2是三姑,右2是三姑父)</div>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全文完)</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 🌎🌺🌷🌻🌻 </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三、作者赵建婷简介</b></h1><p class="ql-block"><b> 赵建婷,</b>1965年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五原县民族公社永星大队第三生产小队,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高级会计师职称。</p><p class="ql-block"><b> 1965年—1978年,</b>在家乡度过她的童年并就读于永星大队小学;后随父母在巴盟头道桥原种场黄河中学学习,中学毕业。</p><p class="ql-block"><b> 1981—1989年,</b>曾经先后就读毕业于内蒙古临河农业干部培训学校农学专业、内蒙古巴盟财贸学校会计专业、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审计专业。</p><p class="ql-block"> <b>1980年7月参加工作,</b>曾经先后在内蒙古农业系统巴彦淖尔盟果树场、水产管理站、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农业项目办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并担任财务部门负责人。</p><p class="ql-block"> <b>在工作期间,她曾多次荣获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市)农牧业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业务标兵等光荣称号。</b></p><p class="ql-block"><b> 她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大家庭和小家庭。</b></p><p class="ql-block"> <b>照片展示:</b></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赵建婷职业照</b></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赵建婷童年时</b></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与父母和弟弟唯一全家福合影</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可能摄于1970年前后)</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赵建婷与父母</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台湾阿里山合影</b></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赵建婷小家庭全家福</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赵建婷夫妇与儿子儿媳孙子的合影)</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赵建婷在办公室的工作照</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赵建婷的休闲旅游照</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赵建婷夫妇旅游合影</b></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赵建婷与小孙子在一起</b></div>(您瞧瞧,她的小孙子非常聪明伶俐、天真烂漫,她把小孙子视作心肝宝贝。受到她的感染,我也非常喜欢她这个可爱的小孙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本美篇编辑者阎培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left;">(2012年11月8日,摄于天津市<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二工人文化宫,华北地质勘查局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巴黎铁塔留影</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于2000年3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内蒙古乌梁素海留影</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于2017年7月)</h3> <b>祝愿所有赵氏家族人丁兴旺,事业发达,家庭幸福,健康快乐!!!<br> 祝愿看到本美篇的所有人士,吉祥如意,幸福快乐,健康长寿!!!<br> 祝愿我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兴旺发达,国强民富,繁荣昌盛!!!</b><br>(本美篇目前属于未完成作品。)<br><br><h1><b>照片和图片:绝大多数是赵建婷提供<br></b><b>文字及编辑:大龙</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