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艺苑相知树:丹青圃 夕阳篇《园丁画家陈明谋》(下)</b><br>福建有线电视综艺台录制视频(全长15分19秒)</h3><h3><br></h3><h3> 1994年福建有线电视综艺台为先父录制了专题视频:丹青圃 夕阳篇《园丁画家陈明谋》,由于篇幅较大,无法直接上传美篇。现分为上下两集,各三段视频,穿插文字图片介绍,分享各位美友亲们!希望大家能喜欢。<br><br><br></h3> (图:水粉水彩画捞小海、井边、积肥、送肥,速写人物,木刻女民兵、木刻鲁迅在厦门) <h3> 陈明谋自幼生活在福建戴云山中一座景色清幽、翠竹环抱的小山村。所以他对竹子有着特殊的感情,每每提笔作画,他总是忘不了那眼中的竹、心中的竹和笔中的竹。他说:“画竹主要是要有所感而发,作画就是这样,画竹更是这样。因为竹子除了它的性格是直的,色彩又是常绿的,但竿的心是虚的,即虚心,竹节是一节一节的,它的竿是圆的,即使一百节,一直到末了细细的还是空心的。空心表示虚心,虚心是文人最提倡的。”<br>(陈明谋谈画竹采访视频)</h3> <h3> 人们在评论画时总说:画是无言的诗。的确,画家在艺术生活的道路上总是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正如古人所说的:立象以尽意( 《周易》 )。<br> 陈明谋爱竹、画竹,除了竹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外,更重要的是他具有竹的性格、竹的人生。他性格耿直、为人谦逊、追求执着,他画竹是用竹的像表达自己的意志,所以他画的竹总是风格特异、别具风采,就像清代画竹圣手郑板桥说的那样:“画到情魂飘没处,更无真象有真情。” (清 郑燮《绝句二十一首·黄慎》) <br> 陈明谋画竹以墨当色,浓淡相宜,轻重中显示出竹的高低远近,他着笔简练流畅,一气呵成,使胸中的竹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br> (图:雨露风晴试写来、祝贺十二大闭幕、满纸春风拂面来、竹报平安)</h3> <h3> 人们从明谋的画中除了能感受到竹的性格特点外,还能从他那形态各异的画中感受到生机盎然的春、葱郁劲秀的夏、妖艳妩媚的秋、历寒不凋的冬。<br><br> 陈明谋的绘画成就除了他自身努力外,还得益于他的老伴的理解和支持。他老伴也是我省一位知名画家,几十年来,两人相依相助,共渡春秋。如今老两口作画配合默契,你磨墨我挥豪,我作画你展纸,你写竹我绘兰,珠联璧合,巧夺天工。<br>(陈明谋郑蔚青合作绘画视频)</h3> <h3>(片首国画回望)<br> 今天,鹤发童颜、神采奕奕的陈明谋老先生,还在循着他年轻时就抱定不移的初衷:用心、用手、用笔去实践着“天物·思想·美化”<font color="#167efb">( 鲁迅先生曾经指出:“故美术者,有三要素:一曰天物,二曰思想,三曰美化。”见《拟播布美术意见书》)</font>三者合而为一的理想艺术境界,用他那不停的画笔绘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生活画卷!<font color="#167efb">( 晚唐诗论家司空图的名言,见于《二十四诗品·含蓄》,意思是说,诗歌的含蓄是以具体的形象表现思想感情,无须用抽象的语言加以任何说明。这是对诗歌要求含蓄的一种精巧的阐释,强调诗歌的艺术形象,讲究诗歌要发人兴味。)</font><br>(陈明谋画竹视频)<br><br> <b>[陈欢、陈笑晴依视频整理记录]</b></h3> <h3>编导 唐朝 沈岚<br>撰稿 唐朝<br>摄像 唐朝<br>制作 嘉琪<br>制片 沈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