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公元760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公元761年春天,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他的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狂夫》)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因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而又被称做杜工部。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携家带口告别成都,两年后经三峡流落荆、湘等地。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倾毁不存。唐朝大历年间(766年11月-779年12月),草堂的大部分被时任四川节度使崔宁的小妾(浣花夫人)任氏族据为私宅。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意在“思其人而成其处”,使之得以保存。宋代又重建,并绘杜甫像于壁间,始成祠宇。此后草堂屡兴屡废,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入川,草堂毁于兵火。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朝均对成都草堂进行了重建和修缮。民国后期,地方军阀混战,草堂成为军队马厩和伤病者医疗的病院,这段时期对杜甫草堂的破坏很大,祠宇门窗、亭台水榭均被拆毁,所悬挂楹联匾额损失殆尽,多被官兵取下当柴禾烧了;工部祠内的杜甫塑像遭到风吹雨淋,不得已,草堂寺的僧人给雕像戴上斗笠。1952年,杜甫草堂又经全面整修后,正式对外开放。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草堂完整保留着清代嘉庆重建时的格局,总面积近300亩。</p> <p class="ql-block">大雅堂原是草堂寺的大雄宝殿,2002年正式开放。门上匾额“大雅堂”三个字是集的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字。大雅堂内陈列着迄今为止国内最大面积的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和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馆内的基本陈列《诗圣著千秋》,获第五届“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最佳创意奖。</p> <p class="ql-block">含翠轩</p> <p class="ql-block">屈原投江</p> <p class="ql-block">李杜堂是杜甫草堂博物馆南门中轴线的第三重建筑,展厅匾额“李杜堂”三字取自北宋苏轼书法集字。据杜甫草堂博物馆展陈设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李白与杜甫——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主题展聚焦李杜千古友谊,以李白和杜甫家世、求学、理想、仕宦等人生经历和诗歌创作为主线进行展览叙事,集中展示馆藏铜镜、陶瓷器、古籍、书画等精品文物51件(套),以图文展板、书画文物、艺术场景、互动装置、多媒体等丰富多彩的展示手段充分展现“李杜友谊”的产生、“诗仙”“诗圣”至尊地位的确立以及二人诗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黄庭坚</p> <p class="ql-block">父子</p> <p class="ql-block">千年银杏树</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50年代后期,依据当时地形地貌,调整为适合兰花的养护管理区域。上世纪60年代,朱德元帅分四次赠送了草堂一些兰草,主要是江浙一带兰花和一些热带兰,如墨兰、兜兰等,并且亲自示范修理和栽植这些兰花,讲解养植技术与兰花知识。兰园是成都兰草品种数量最多的地方。园内小桥流水,曲廊绕亭,郁郁青青的兰花点缀其间,素雅恬静。</p> <p class="ql-block">白鹭洲里有很多白鹭,在浣花溪边渡步</p> <p class="ql-block">浣花溪公园标志性建筑~大鼎“涌泉”,以青铜鼎为构件,四周雕刻革命诗歌,全国首个椭圆形青铜鼎。大鼎最大直径6米,高4米,重7吨。在鼎的四周,有虎头龙身的雕塑围绕,鼎身上则雕刻着“小龙纹”。而支撑大鼎的四根柱子则为立方体,高9米。水从底部抽到鼎的顶部,装满大鼎后将自行溢出,并顺着雕塑流下,象征中国诗歌“源远流长”,中国诗人“文思泉涌”。</p> <p class="ql-block">浣花溪畔绿荫浓</p> <p class="ql-block">这条通道墙面上有很多文人墨客诗作拓本。</p> <p class="ql-block">茅草屋</p> <p class="ql-block">杜甫</p> <p class="ql-block">听秋轩</p> <p class="ql-block">岸边</p> <p class="ql-block">位于浣花溪公园内的诗歌大道上中国诗人雕塑</p> <p class="ql-block">白鹭洲</p> <p class="ql-block">草堂书院照壁</p> <p class="ql-block">大雅堂</p> <p class="ql-block">盆景园内有1999年建成的“杜诗书法木刻廊”,陈列着百余件杜诗书法木刻作品,是从馆藏数千件历代名人手书杜诗真迹中挑选出,用楠木镌刻而成,颇具观赏价值,其诗歌、书法、用材、工艺有“四绝”之称。</p> <p class="ql-block">新诗小径碑刻</p> <p class="ql-block">兰园</p> <p class="ql-block">这条小路两侧石头上刻录着杜甫的诗</p> <p class="ql-block">窗棂</p> <p class="ql-block">水榭</p> <p class="ql-block">少陵碑亭是杜甫草堂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是一座以茅草作顶的亭子,内树有一石碑,镌刻“少陵草堂”四个大字,笔力浑厚,笔姿秀润,是果亲王允礼所书。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果亲王送达赖进藏,经过成都,特拜谒草堂,留下此手迹。此景点是杜甫草堂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是茅屋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杜甫</p> <p class="ql-block">唐亭台遗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