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青色的城</p><p class="ql-block"> 呼和浩特又称为青城,是因为其蒙古语名称意为“青色的城”。 这一名称源于其蒙古语词汇的构成,其中“呼和”意味着“蓝色”或“青色”,“浩特”则表示城市或城郭。这种命名反映了该地区自然环境的特征,尤其是城市北依的大青山,其青色给城市命名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此外,历史上的呼和浩特城墙使用青色砖块建造,进一步加深了这一名称的文化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香格里拉酒店。</p> <p class="ql-block">内蒙古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契丹文。</p> <p class="ql-block">昭君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头曼单于</p><p class="ql-block"> 意指“统万”,是史书明确记載的第一位匈奴族的统治者。匈奴部落联盟在他的率领下迅速崛起,开始了最初的扩张和发展,其势力范围在阴山至河套以北地带。</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和亲文化馆。</p> <p class="ql-block">昭君出塞</p><p class="ql-block">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故事,讲述了汉朝宫女王昭君自愿请求出塞和亲,促进汉匈两族团结友好的事迹。王昭君,原名嫱,字昭君,是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生于公元前54年左右。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朝请求和亲,汉元帝决定挑选宫女赐予他。王昭君因不满画工的贪污行为,未被汉元帝重视,最终被选中出塞。她冒着塞外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来到匈奴地域,被封为“宁胡阏氏”(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王昭君的出塞结束了汉与匈奴长达150年的征战,为汉王朝赢得了半个多世纪的安定,对汉匈两族人民友好亲善与团结作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公元1204年4月16日,铁木真与汪古部结为“安答”,兄弟之意,铁木真将自己的三女儿阿刺海别吉嫁给汪古部阿刺兀思的长子不颜音班。</p> <p class="ql-block"> 孝庄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2月27日),名布木布泰,蒙古科尔沁人,清太宗之妃,一生培育、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布木布泰于1688年1月27日去世,享年75岁。</p> <p class="ql-block">昭君墓</p><p class="ql-block"> 又称“青冢”,蒙古语称“特木尔乌尔虎”,意为“铁垒”。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畔的一处重要历史遗址。这处墓地与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朝明妃王昭君紧密相关,始建于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形状如覆斗,底面积约为13000平方米,高约33米,墓体上有亭,墓体周围存放石碑8通,墓体前从北至南依次有“墓表”“和亲铜像”“神道及石像生”“青冢牌坊”“昭君石雕像”“董必武题词。昭君墓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而且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清真大寺</p><p class="ql-block">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通道南街28号,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是呼和浩特市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清真寺。呼和浩特清真大寺占地面积约4000多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阿拉坦汗,他出生于1508年,是成吉思汗第17世孙。也被称为俺答汗,是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因其在蒙古地区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以及蒙汉藏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中的贡献而闻名。他的铜像高大气派,端坐在莲花宝座上,基座四周环绕着数不清的奔跑的骏马,基座正面刻有一串蒙文以及四个汉字——“阿拉坦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阿拉坦汗铜像不仅是对这位历史人物的纪念,也是对呼和浩特乃至内蒙古多元文化融合的象征。呼和浩特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阿拉坦汗的故事和他的铜像成为了这里文化交流与民族和谐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 大召蒙古语称伊克召,意为大庙,汉语称无量寺,是呼和洁特最早兴建的南嘛教(黄教)格鲁派寺院。 </p><p class="ql-block"> 大召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领阿拉坦汗、俺答汗于万历七年 (1579年)主持创建,1580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艺术“三绝”</p><p class="ql-block"> 银佛、龙雕、璧画。大召寺艺术“三绝”是重要的历史文物,具有极高的工艺水平和文物价值。</p> <p class="ql-block"> 壁画中的大象、猴子、兔子、鸟的寓意主要体现了佛教文化中的和睦尊老爱幼、和平相处的主题,象征和谐、吉祥称为“和睦四瑞”。</p> <p class="ql-block">蒙古族文化特色街景。</p> <p class="ql-block">慈灯寺</p><p class="ql-block"> 慈灯寺是一处藏传佛教寺院。雍正十年,清廷赐名“慈灯寺”。寺院整体布局为金刚界曼陀罗坛城。“慈灯寺”俗称为“五塔寺”,蒙语名为“塔奔·斯普日嘎”。“五塔寺”,原名金刚座舍利宝塔,建于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由塔基、金刚座、塔顶三部分组成,塔顶是由五座舍利玲珑小塔构成因塔座上有五座方形舍利塔,故名为“五塔寺”。塔高约16米,塔身均以琉璃砖砌成,塔身下层是用三种文字刻写的金刚经经文,上层则为数以千计的鎏金小佛,刻工精巧,玲珑秀丽 。佛像多达1560尊。</p> <p class="ql-block">四大天王雕像。</p> <p class="ql-block">千面鎏金小佛像。</p> <p class="ql-block"> “五塔寺”中最有价值的当属紧靠北墙的蒙文天文图石刻,天文图直径144.5厘米,天球圆面以北天极为圆心,画出二十八宿赤经位置的经线,还有五个同心圆,由里向外为天北极圈、夏至圈、天赤道圈、冬至圈、天南极圈。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用蒙古文标注的一幅天文图,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p> <p class="ql-block">六道轮回图。</p><p class="ql-block"> 六道轮回图在藏区各寺院重大宗教仪式上和原来的噶度政府官员升迁时以及民间婚丧娶嫁时,都要悬挂及用来举扬开道,它被认为有吉祥避邪、降妖伏魔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六道轮回图上方是文殊、四臂观音、金刚手三尊,藏语称为“日松贡布”,代表智慧、救度苦难、平安吉祥。中央为一大轮,外转是十二生肖,中央是九宫和八卦。用十二地支配属相来纪年,以十天干和五行相配,体现了中原文化与藏文化的交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