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入伏是小暑后的第九天,也就是七月十五日,农历六月初十。</p> <p class="ql-block"> 与以往不同的是,身在长沙儿子家,儿媳妇是本地人,九岁的孙女也生在长沙,长在长沙,自以为当属长沙人,和她讲你的籍贯是山西,根在山西,理应是山西人,她不懂。不懂就不懂吧,大迁徙的时代,因为儿女,老年人大都过上了候鸟般的生活。自然,“起伏”的习俗只得入乡随俗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亲家母昨晚打电话过来,告知今日起伏(长沙人说法),要吃路边荆煨叫鸡(叫鸡指公鸡)。上网查询,方知路边荆煨鸡,是长沙人入伏常吃的一道菜。中药师认为,寒凉的中药材路边荆,能清热解毒,消炎杀菌,是治疗气管炎、咽喉炎、肠炎、胃炎的良药。还有疏通经络,加快血液循环、预防高血压的作用。哎吆,这么多功效,一定要学着做一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信息化时代,学什么都比较容易,打开抖音搜寻,找到相关视频,备好小母鸡(听说叫鸡是发物,有禁忌,选择母鸡)、路边荆、紫苏、老姜等食材,开始试做。先在砂锅里盛适量水,放入路边荆和紫苏,熬煮一个小时左右;再起锅烧油,放入姜片爆出香味,放入鸡块爆炒,三五分钟后放适量高度白酒继续翻炒,炒干鸡块中的水份,转中火放入调味品食盐,接着炒两三分钟;最后倒入提前用路边荆和紫苏熬制好的水,煨煮二十分钟出锅。这样,香喷喷的路边荆煨鸡就做好了,一家人,一人来一碗,爽口。</p> <p class="ql-block"> 仿佛记得小时候,入伏当天,老家的习俗是吃面条。用当年新打下的小麦磨出的面粉做出来的手擀面,配上当季自家种的新鲜蔬菜,清香可口,“饭”味“菜”味浓足,是现在的大鱼大肉比不了的。到了工作之地,又有种“头伏饺子,末伏面”的说法,所以近四十年,入伏当天总是要做顿饺子吃;二个就是用个大盆子,盛上大半盆水在烈日下曝晒,过会,用手试一试,温度适可就开始给小孩子擦身洗澡。此时,太阳的紫外线不仅消杀了水里的细菌,而且太阳的暖也驱散了夏日的暑气,可谓是经济、实惠、方便、健康的冲凉方法。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老祖宗留下的一些良方也渐渐消失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千里之外,入伏当日,中午吃孙女爱吃的玉米饺子,同了老家的“风”,晚上吃路边荆煨鸡,随了长沙的“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