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7月15日下午1点50时,我们到达培训教室并按已分好的组入坐。</p><p class="ql-block"> 两时准,主持人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开班仪式,介绍了各组PK的一些要领,细化讲解了评价机制。我们这次学习的宗旨是:在机制下自我约束,在约束中养成习惯,在习惯下成长能力,在成长后不忘感恩。</p> <p class="ql-block">组长宣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看,团队建设--达芬奇密码进行中,我们第三小组以45秒的好成绩位居小组第二,耶!</p> <p class="ql-block">下午的第一节课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 南师大教师素养发展与考评研究中心的孙家忠老师,虽已退休多年但仍孜孜不倦地深耕中国文化的研究,让我们一线老师习得恩泽。他以《厚土培根 讲好汉字故事,让语文教学引领文化自信》为主题,从“语文老师要担任‘文化自信’的重任;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载体;语文老师要有训诂的基本功;语文老师的责任。”这四个方面依次展开讲说的。</p> <p class="ql-block"> 孙老师对中国汉字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他结合了一些象形字、会意字引领着老师们去探究和解析中国汉字的渊源,讲得生动、有趣。</p> <p class="ql-block"> 比如老师讲到“习”字,甲骨文的写法就像一只小鸟在鸟巢里扇动翅膀,反复地练习飞翔,这个字的字理就是强调要不断实践,通过练习以获取技能。“祝”字呢?甲骨文的书写很像一个人跪在祭桌前向神灵祈祷,表达祝愿之意,反映了古人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祈祷与向往。</p><p class="ql-block"> 老师还运用了对比法教我们识记“杲、東、杳”这三个字,它们虽然都由“木”和“日”字组合而成,但因“日”字的位置不同而形象准确地表达出了字义,如“杲”表达日在树上照得明亮,“東”为太阳升起的地方,“杳”是太阳掉到树下没有踪影。</p><p class="ql-block"> 在老师的趣味解析中,我们感受到了这些汉字的创造是出自于造字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它们不仅是人们对当时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人们智慧的结晶,见证了历史的演进和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这节课中,我们深刻感受到追溯造字的源头不仅理解了汉字的意思,还能从中习得文字背后的文化,这也便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之所在。孙老师这样的引领意在希望我们回归课堂也如此为学生打开学习中国汉字的兴趣之门,其实,孙老师又何尝不是给在座的老师们打开了兴趣之门,潜移默化地把文化自信的种子又一次种在了我们的心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