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和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br><br> <h5>西风烈-保卫广昌</h5> 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h5>于都渡口-红军长征路线图</h5>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第一次,举世闻名的长征,本身就是一部惊心动魄的史诗。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一次伟大胜利,也是无私奉献、不畏艰险、永不言败的精神的胜利。 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春节我们开启了红色之旅: <h5>于都留影</h5> <h1><b>一、红色瑞金</b></h1> <h5>瑞金街景</h5> 瑞金是响誉中外的"红色故都"、 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瑞金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曾经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她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驰名中外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之一。"红都"这个光荣的称谓起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瑞金进行伟大革命实践和红色政权建设探索的光荣历史。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酝酿了近两年时间,并经过时任瑞金县委书记的邓小平同志精心筹备的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的叶坪隆重召开,大会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定都瑞金,瑞金随之更名为"瑞京",成为全国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大会还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等决议案,自此,我们党领导的红色政权正式以国家形态出现。 <h5>叶坪苏维埃一大会场</h5> <h5>苏维埃一大主席台</h5> <h5>苏维埃国家银行印签</h5> <h5>苏维埃货币</h5> <h5>政府会场</h5> <h5>叶坪红井</h5> <h5>红井雕塑群</h5> 1934年1月,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沙洲坝召开,由于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已经从上海迁到了瑞金,因此,"二苏大会"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临时"两个字就去掉了,正式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二苏大会"还通过了修改后的宪法大纲等决议案和关于国旗、国徽、军旗以及关于确定8月1日为建军节等决定。因此,瑞金作为赤色首都,也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发源地和初步的形成地,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八一"建军节的诞生地。 <h5>二苏大会址</h5> <h5>二苏大场景</h5> <h5>苏维埃国徽</h5> <h1><b>二、浴血广昌</b></h1> 红色苏区经历了五次反围剿斗争,广昌保卫战发生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第三阶段。国民党军当时集结11个师的兵力,兵分两路向中央苏区重镇门户广昌进攻,企图先占领广昌,打通中央苏区的北大门,进而攻占中央苏区首府瑞金。 <h5>红色苏维埃北大门-广昌</h5> <h5>广昌红军纪念广场</h5> 红军在广昌进行了无数的大小战斗,其中高虎脑战役规模最大,1934年7月至8月,彭德怀、杨尚昆指挥的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三场大规模激烈战斗,即大寨脑战斗、高虎脑战斗、万年亭战斗,范围包括赤水镇以南驿前镇以北100多平方公里,因三次战斗均在高虎脑境内,军史上统称为高虎脑战役。高虎脑战役红军指挥部旧址位于广昌县南部25公里至45公里之间。 <h5>高虎脑红军烈士纪念碑</h5> 高虎脑战役共歼敌500余人,为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的战略转移赢得了时间,是红军长征前的最后一场激战,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唯一取得全面胜利的战役。至今这一带仍保留有许多红军所挖堑壕、掩体工事遗迹及弹坑、红军标语。 <h5>红军露宿</h5> 红军在江西广昌地区筑垒阻击国民党军进攻,战斗时间持续了18天,红军采取处处设防、节节抵御的战法,但最终还是被迫放弃广昌。广昌保卫战是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的一次重要防御战役,虽然毙伤俘敌共2626人,但自身却伤亡5093人,约占参战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广昌保卫战是红军历史上最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div>广昌保卫战后,红色苏区开始逐渐缩小,因此<b>广昌保卫战也是长征前夕的决战!</b></div> <h5>革命自有后来人</h5> <h1><b>三、于都-长征第一渡口</b></h1> 在百万大军的围剿下,红军决定开始战略转移。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红军总部从瑞金出发,向于都集结。<div>10月16日,中央红军各部队在于都河以北地区集结,从17日开始,中央红军主力及中央、军委机关共8.6万余人,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div> <h5>红军长征浮桥旧址</h5> <h5>长征渡口纪念公园雕塑</h5> <h5>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h5> 分布在于都城东门等10个渡口,当年送走了8.6万红军将士。当时,河上没有一座桥,于都人民搭浮桥,摆渡船,把红军送上了漫漫征程。 <h5>红四军军部旧址</h5> <h1><b>四、艰难的岁月</b><br><br></h1> <h5>长征路线图</h5> 长征,千辛万苦,艰苦卓绝!<div>长征是一次撤退,是从中央苏区撤退,是往哪里撤?最终撤到哪里?整个长征的过程根本就不知道往哪里撤,因为没地方可去。长征的最终目的地,先后确定了8次,每次改目的地都是被迫无奈。</div> 长征出发的时候,选定的目的地是湘西,目标是跟贺龙、萧克的二六军团会合-湘西是长征确立的<b>第一个目的地</b>。<br>湘江战役之后,发现这个目标无法实现,因为国民党反动派已经发现了我军的这个目标,按照这个目标在沿途布下了重重重兵,如果继续这样走下去,就会全军覆没。中央在黎平会议上确立了新的目的地,那就是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区-这是长征途中确立的<b>第二个目的地</b>。<br>在红军千难万难到达了遵义之后,发现在遵义仍然在敌人的包围圈之内,于是在著名的遵义会议上确定了新的目的地:北渡长江,会合四方面军,在川西北创建根据地。川西北是长征途中确立的<b>第三个目的地</b>。<br>遵义会议之后打的第一仗就是土城战役。土城战役失败,宣告了长征确定的第三个目的地川西北已没有实现的可能。于是,在一渡赤水之后的扎西会议上,确定了长征新的目的地:云贵川边,也就是在云南、贵州、四川交界的地方落脚。云贵川边是长征途中确立的<b>第四个目的地</b>。<br><br> 可是刚刚做出决定,敌人已从四面八方像潮水般的涌来,所以赶紧二渡赤水,甩开敌人,重新占领遵义城。这一次在遵义开会,又确立了新的目的地,那就是整个贵州,整个贵州是长征途中确立的<b>第五个目的地</b>。<br>这个决定实施的鲁班场战役失利,赤化整个贵州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了,于是又确立了新的目的地,还是到四川去跟四方面军会合,把川西北作为目的地。第二次把川西北作为目的地-这是长征途中确立的<b>第六个目的地</b>。<br>紧接着三度赤水,四渡赤水,再渡乌江,奇袭贵阳,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终于跟四方面军会合了,貌似好日子就要来了。可是张国焘跟中央闹分裂,于是目的地川西北泡汤了。<br>最后,党中央带着7000人的队伍继续往北,在俄界会议上确定的目的地是跟苏联交界的地方。这是长征途中确定的<b>第七个目的地。</b>跟苏联交界的地方,这个目的地甚至都没明确具体在哪儿,只是大体的方向。确定跟苏联交界的地方作为目的地,很明显有一个考虑,那就是万一打不赢就出国。<br>就这样向北走,后来是无意当中发现了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无意,不是提前计划好了的,是无意之间)。1935年9月,红军打下哈达铺,红一军团侦察连长梁兴初缴获了一些国民党的报纸。在报纸上,毛主席发现了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陕北匪患未除,剿控仍需努力”。这条消息报道了在陕北的安定、延长、保安、安塞、延川等县,有刘志丹的红26军在活动,还有徐海东的红25军在行动。陕北,这是长征途中确定的<b>第八个目的地</b>。<br><br> 一个月之后,终于到达了陕北。<div>这是长征的目的地吗?回答是:未必。</div><div>陕北待的下去吗?回答是:不确定。</div><div>因为陕北的徐海东的红25军是红四方面军的队伍,是张国焘指挥的队伍。张国焘正在跟中央闹分裂,徐海东的红25军会听从中央的指挥吗?他会不会也像他的上级张国焘那样,还准备跟党中央打起来呢?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红军马上要过冬了,可是既没有吃的,又没有穿的,怎么办?</div><div>毛主席亲自给徐海东写了一个便条儿,要问徐海东借2500块大洋。毛主席的便条是这样写的:海东同志,请你部借2500元给中央,以解决中央红军吃饭穿衣问题,此致敬礼。毛泽东1935年12月。<br>此时的红25军还剩7000块大洋的家底。徐海东说,留下两千,剩余的五千全部给中央。徐海东说:毛主席动口向我们借钱,说明党中央、中央红军比咱们还困难。我们就是不吃不穿,挨冻受饿,也要支援党中央,也要保证他们度过陕北的第一个冬天。毛主席和党中央从徐海东那里要借2500块大洋,而徐海东是给了5000块,而且是他们的大部分家底,解了毛主席和党中央在经济上的燃眉之急。徐海东对党中央的忠诚,让中央终于能够定下心来在陕北站住脚,于是陕北这个长征途中确定的第八个目的地才真正的成为了目的地。</div> <h1><b>五、红军长征起止时间和地点及路线图的详细信息:</b></h1> 1. 长征的起止时间和地点<br>红军长征的时间起点和终点是1934年10月10日-1936年10月22日和瑞金—延安。在这段时间里,红军长征历经了11个省,行程长达二万五千里。<br> 2. 长征的主要路线<br>红军长征的主要路线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来看:<br>突破敌四道防线: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四道封锁线。<br>强渡乌江:红军随后强渡乌江,继续向西前进。<br>占领遵义:红军占领遵义后,进行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成功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br>巧渡金沙江:红军巧渡金沙江,成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br>强渡大渡河:红军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了雪山,走过了草地。<br>到达陕北吴起镇:红军最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完成会师。<br>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br> 瑞金沙洲坝-苏维埃中央政府所在地 3. 各路红军的具体路线<br>除了上述主要路线外,各路红军还有其特定的长征路线:<br>红一方面军:自1934年10月11日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7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省级行政区,行程约二万五千里。<br>红二方面军:自1935年11月19日至1936年10月22日,历时11个月,途经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陕西8省级行政区,行程约一万六千里。<br>红四方面军:自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历时18个月,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4省级行政区,行程共八千余里。<br>红二十五军:自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历时10个月,途经河南、湖北、甘肃、陕西4省级行政区,行程近万里,<b>率先到达陕北根据地</b>。<br> 瑞金沙洲坝-苏维埃中央政府所在地 <h1><b>六、人民不会忘记</b></h1> <h5>毛泽东在红四军</h5> 中央红军的发展历程:最初南昌起义部队是2万人,最后打的只剩下800人,同时秋收暴动的5000人,打的只剩下1000人。朱毛在井冈山会师,红军开始逐步壮大。<div>第四次反围剿结束时,中央红军发展到顶峰时期的12万人。</div><div>长征之初的时候只剩下8.6万人,湘江战役之后只剩下3万人。跟四方面军汇合的时候只有1万人,到达陕北的时候只有7000人。</div> <h5>叶坪红井</h5> <h5>瑞金沙洲坝-苏维埃中央政府所在地</h5> 瑞金沙洲坝-苏维埃中央政府所在地 长征的终点是陕北,长征的胜利使得我党和人民军队得到迅速的发展,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的时候,我党所领导的正规军有127万人。<div><br></div> 瑞金沙洲坝-苏维埃中央政府所在地 瑞金沙洲坝-苏维埃中央政府所在地 1921年建党<div>1927年建军</div><div>1934年长征</div><div>1949年建国</div><div>十五年梦幻般的变化和发展,来自长征的胜利!</div> 瑞金沙洲坝-苏维埃中央政府所在地 瑞金沙洲坝-苏维埃中央政府所在地 瑞金沙洲坝-苏维埃中央政府所在地 徐海东对党中央的忠诚,使得中央红军终于在陕北结束长征。共和国也给了徐海东最崇高的荣誉,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列第二位),在共和国将帅中仅次于十大元帅与粟裕大将。 <h5>高虎脑烈士纪念碑-张震题词</h5> <h5>高虎脑烈士纪念碑-刘志坚题词</h5> <h5>叶坪-红军街</h5> <p class="ql-block"><b>长征,坚苦卓绝!</b></p><p class="ql-block"><b>长征,苏维埃走出了一条生路!</b></p><p class="ql-block"><b>长征,八万六千人用生命点燃的星星之火!</b></p><p class="ql-block"><b>长征,走向了伟大的共和国!</b></p> <h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h5> <h5><b>共和国从这里走来</b></h5> <h1><b>向长征致敬!!!</b></h1><h1><b>向先烈致敬!!!</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