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小关爷庙诹忆

小楫轻舟

<p class="ql-block">  我的故乡兴济镇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老街 ,它贯穿了无数条闾阎里巷,呈南北长东西窄地形,横跨运河的大桥沟通了东西的通衢大道。大道西来与老街相接处成一丁字形路途分野。此处路东就坐落一尊小关爷庙。小庙规模不大,自地面往上只有三尺庙台。以上庙高与开间、进深均在二尺多。好像这家民居在建房时就留了这个庙址,在我的印象中这座小庙就像在墙上挖出来的一个洞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虽然庙不大,但门面装修的很别致,呈阁楼状,楹柱、门楣、探檐,两扇镂空阁门可自行开闭,内有关爷塑像,冠绿头巾,着绿袍,端坐中间。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五绺长髯,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左有关平捧印,右有周仓举刀,周仓豹头环眼,项下蓄虬须,世纪五十年代末,那时阁门的油漆已剥落,塑像上布满灰尘、蛛网,依稀还辨认出塑像上的颜色。几年后“文革”兴起,关爷也遭灭顶之灾。造反派将关爷请出了庙堂,砸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为何在此地建一个关帝庙呢?是否与“风水”有关?还是有其他不为人知的秘密?站在旧址上往西看,自运河下来往东的大道直冲老街道东的民宅,此地又是兴济镇中心繁华去处,街道两旁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南来北往、东奔西去的车马行人,那是必经之路,尤其是这条西来的大道,风水学上名称“箭道”,是最忌讳的。对有敬畏观念的百姓来说宁可舍弃几分地界也要建一座小庙以保平安。所以人们托关帝之威名秉赤心佑民之圣意,修了这座小关爷庙(建庙时间已无考),从此小关爷庙就成为兴济镇的一个显赫地标,但如今已不复存在了,已经永远地烙印在人们的记忆中了。可是居住在小镇上的人们至今依然这样称呼此地为“小关爷庙”,代代相传。在小关爷庙的西北隅还有一火神庙,建此庙与小关爷庙有异曲同功之意,因一条“箭道”自南而北直沖庙门,为禳解禁忌保一方黎庶,又建了这座火神庙。</p><p class="ql-block"> 难怪俄国著名剧作家果戈理说:“当诗歌和传说都缄默的时候,只有建筑在说话。” 将这些不曾言语者说的“话”集合起来就是文化传承,我的故乡兴济镇过去就有许多这样的古建筑,至今让我魂牵梦绕。</p><p class="ql-block"> (根据李宝珺先生亲述整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特别鸣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聆听李宝珺先生的讲述中,可以感觉到他清晰的记忆和对小关爷庙深沉的爱。在他儿时的记忆里,兴济镇古朴、幽静、雅致,街坊邻居互帮互助,茶余饭后共话家常,街头巷尾总是一派喜乐祥和的景象。也因此使他不厌其烦地去回忆、去辑录,成为兴济文化传承的得力加持者。感荷之心,铭以致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楫轻舟</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1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