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日匆匆去一个“古城”不叫城而叫“村”的地儿瞅瞅…</p> <p class="ql-block"> 周村,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於陵邑,自古商业发达,明朝嘉靖年间已有“周村店”称谓,其间发展成为中国北方的重要商镇开始走向繁荣。</p><p class="ql-block"> 1775年,乾隆皇帝南巡时御赐周村为“天下第一村”,1904年周村与省府济南、潍县(今潍坊)同时被清政府批准为自开之商埠后,商业更加繁荣。</p> <p class="ql-block"> 周村是闻名的:一城一饼一码头。</p><p class="ql-block"> 一城,古城不叫城,叫“村”。</p><p class="ql-block"> 一饼,周村烧饼,因产于淄博周村区而得名,其源于汉代,成于晚清,是山东省名优特产之一。</p><p class="ql-block"> 一码头,中国四大旱码头之一,明末清初,中国古老城镇周村作为商业名镇,与中国南方的佛山、景德镇、朱仙镇称四大旱码头。</p> <p class="ql-block"> 二十年前一部电影《活着》就让大家认识了周村,而近些年在此取景拍摄的一系列影视剧如《大染坊》、《闯关东》、《旱码头》让周村古商城更是声名鹊起。</p> <p class="ql-block"> 大街形成于宋元时期,明末清初最为繁盛,大街由丝市街、银子市街、绸市街等至朔易门,全长1300多米。</p><p class="ql-block"> 至清朝后期,章丘旧军孟氏“八大祥号”先后这里营业,远近富商巨贾竟相云集,清光绪三十年,周村辟为商埠后,近如青岛、济南,远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的商号,都与这里发生频繁的生意往来,大街商业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谚云:“大街不大,日进斗金”。</p> <p class="ql-block"> 我都到这儿了,怎还没遇见你?</p> <p class="ql-block"> 中国最早的大清邮电局。</p> <p class="ql-block"> 大清邮局旧址:淄博邮政的发端始于周村1900年5月,清政府在周村设立大清邮局,开办国内外邮政业务,是山东当时少有的几个邮局之一。</p><p class="ql-block"> 早于周村开埠(1904年)四年,为周村商业繁荣和发展提供了邮政通信服务。</p> <p class="ql-block"> 旧时磨剪子嘞戗菜刀的吆喝声,是由磨刀师傅手中使用的一个极具特色的响器叫做"惊闺"所发出的。</p><p class="ql-block"> 现如今,只要是“真师傅”必须先学会“发声”再学磨刀。</p><p class="ql-block"> 差点被这师傅的突然一声吆喝给吓着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都说好了的,你在哪呢…</p> <p class="ql-block"> 听说很多游客都在这馆里用餐。</p> <p class="ql-block"> 缅甸玛瑙石,估计挺贵吧。</p> <p class="ql-block"> 对泥塑故事不感兴趣,倒是二楼的“绣楼”让人遐思…</p> <p class="ql-block"> 街上很多人力车,坐着逛一圈应该挺惬意。</p> <p class="ql-block"> 历史名牌要保存,瑞蚨祥、同仁堂,一万年要保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毛泽东文选》摘要</span></p> <p class="ql-block"> 瑞蚨祥,“东方商人”孟洛川开办的绸缎庄,一直以为瑞蚨祥就是北京的,其实北京瑞蚨祥只是周村瑞蚨祥的分店。</p><p class="ql-block"> 孟洛川字雒川是亚圣孟子第69代孙,他做商人和发财的原则是:以礼待客,才能以名得利;以德盛金,方能雄踞天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道光元年瑞蚨祥(当时叫万蚨祥)在周树大街挂牌,一八三五年它的第一家分号瑞蚨祥绸布店在济南落户,一八七六年,二十出头的掌门人孟洛川投资八万两白银,在北京大栅栏创立瑞蚨祥绸布店。</p> <p class="ql-block"> 这座欧式风格的水刷石建筑是英美烟草公司的旧址。</p><p class="ql-block"> 1904年周村自行开埠,外资企业纷纷入驻,英美烟草公司也在大街中段开业,主要经营:地球、大连珠、刀牌等烟草品种。</p> <p class="ql-block"> 最抢眼的是烧饼店,周村烧饼的特点:圆形黄色,薄如纸片,以薄、香、酥、脆著称。</p><p class="ql-block"> 清末皇室曾屡次调贡周村烧饼,这也让周村烧饼名满天下。</p> <p class="ql-block"> 听说周村烧饼是基于一位名叫郭云龙师傅的发展,才最终形成了如今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 记住,一定要吃刚出炉的呦!</p> <p class="ql-block"> “今日无税”碑,顺治年间,太子太保李化熙辞官回乡侍奉老母,临行时顺治帝问他有什么要求,李化熙言家乡赋税沉重,请求皇上下旨优惠一下,顺治帝沉思片刻说:朕赐爱卿一道手谕,免除爱卿家乡一日税款,以示皇恩。</p><p class="ql-block"> 李化熙回家后认为免一日之税没多大意义,据说后经“碧霞元君”点化,李化熙让地方官把皇帝圣旨刻在石碑上,竖立在大街北首,这样不论哪一天人们去看,都是“今日无税”。</p> <p class="ql-block"> 大德通票号,是1884年山西(乔家大院)著名商人乔致庸在周村开设的票号,“大德通票号”是当年乔致庸亲笔书写的。大门两旁有对联:自古勤俭能增富,从来集腋可成裘。</p> <p class="ql-block"> 杨家大院,电视剧《旱码头》主人公杨瑞卿的府邸。</p> <p class="ql-block"> 大染房是创办于清道光年间的东来生绸布庄的旧址,其经营模式与电视剧《大染坊》类似,业务主要是将收购来的丝绸、坯布进行整理染色加工,然后批发出去。</p> <p class="ql-block"> 清光绪年间,资金达三万两白银,先后到济南、天津、北京等地开设分号。抗日战争中停业。</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大染坊》主人公“陈六子”的作坊,分前后两个大院,生产车间在后院。</p> <p class="ql-block"> 周村因丝绸而闻名,在两千年的历史中,与苏杭丝绸并美神州。</p> <p class="ql-block"> 缫丝是制丝过程的一个主要工序。将蚕茧抽出蚕丝的工艺称为缫丝。一根生丝一般由七、八粒茧合成。一个蚕茧能抽出1千多米丝。缫丝技术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p> <p class="ql-block"> 元代《王祯农书》记载:脚踏缫丝车出现在宋代,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缫丝机具的新成就。</p> <p class="ql-block"> 这“纺娘”…</p> <p class="ql-block"> 逛玩了半日,想当年那免税的高官、那青年才俊的状元郎,那些我们知道或不知道的。</p><p class="ql-block"> 今日识得那一碑“今日无税”和那一片“周村烧饼”—足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