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三伏养生正当时

钦州济生堂

<p>炎炎夏日,三伏天如约而至,今天是7月15日,正式进入三伏天了。这是一年里气温最高,也是最潮湿闷热的日子。此时,火热浮于天地,阴气伏于地下。对于体虚人群,阴阳偏颇之人是一道“坎”。</p> <p>三伏天是天地阳气最旺盛,阳气最正的时候,也正是温补阳气,驱寒散邪,改善体质的好时机,</p><p>那要怎么做呢?</p><p>建议三伏天泡个三伏药浴,轻轻松松入伏夏,在我国,药浴历史很悠久,《五十二病方》中就有汽浴法、熏浴法的记载。中医《黄帝内经》里也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的说法。三伏天人体阳气旺盛,湿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选用像杜仲、肉桂、干姜这类具有温阳作用,黄芪、太子参等补气,和五味子、当归、等补血生津的药材科学配伍泡药浴,也能更好地发挥药浴扶阳驱寒的作用,还能为秋冬储备阳气。而且无论是阴虚、阳虚还是气虚的人,都适合泡。家庭版“温泉”不仅能消除疲惫,药物也能更好地透过皮肤来吸收,不会给脾胃增加负担。脾胃是“后天之本”,是身体运化的关键。</p><p><br></p> <p>夏天为什么会热?那是因为冬天封藏在地下的阳热之气都浮在地面上了,地面上的气温当然高。</p><p>这时候地底下呢?是一片阴寒的。农村这时候的井水就是冰冰凉的,用来冰镇西瓜的。相反冬天的时候呢?地面上越冷,地底下阳热封藏的越深。人呢?与天地相应一到冬天,外面冷,气血都往里走,内热;一到夏天,外面热,气血都跑到体表排汗,留给体内五脏六腑一片阴寒;这就是为什么老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因为冬天郁热在内,我们要吃萝卜通气泄腑,夏天寒在内,我们要吃生姜温中。所以越是天热,我们身体脏腑反而越寒反而阳气不足,我们门诊上看到的舌头越淡,越寒湿。</p> <p>阳气不足在上焦的人:容易出现反复上呼吸道感染、鼻流清涕、怕冷、怕风,包括肩颈痛。</p><p>阳气不足在中焦:出现大便不成形,一天拉2-3次,吃点冷的就腹泻或腹痛,脾虚流口水,腰腹这里的肉松软肥胖;</p><p>阳气不足在下焦:出现腰酸、腰凉、下肢冷、痛经、尿频、尿清而长等等肾阳不足的情况。</p><p>这时候怎么补阳呢?可以吃些姜,晒晒背,艾灸,三伏贴,泡浴、泡脚等等一些补阳的方法。</p> <p>但回归本质,在三伏天里我们还是要少做那些“伤阳”的事,改掉那些伤阳的习惯。</p><p>比如:一,水果虽好,但是要适当吃。</p><p>很多人夏天没胃口吃饭,就会拿水果当代餐,《黄帝内经》就说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p><p>吃水果只是一种助益,不能占据五谷的主位,否则脾胃和阳气都会在不知不觉中过度消耗。</p> <p>二,过度运动,导致阳气耗散</p><p>我们要记住动能生阳,动也能耗阳,适量运动是可以升发阳气,但是过度运动也会导致阳气过度发散,耗伤阳气。尤其是晚上游泳,夜跑,健身房撸铁。三伏天里,气随汗泄,运动后大量出汗也会影响阳气潜藏,导致肾阳受损,如果无法避免,像户外工作人员,天天暴汗,可以喝些酸梅汤、生脉饮、竹蔗茅根汤补补津液</p> <p>三,晚睡,阳气不藏</p><p>中医认为最佳的睡眠时间是晚上9点,最晚最晚11点一定要睡了,而且睡眠也是阳入于阴的一个过程,晚睡直接会导致阳气无法潜藏,是非常伤阳气的。</p> <p>四,出汗后不要短袖短裤马上进很冷的空调间,不要马上洗冷水澡。</p><p>适当吹空调,我肯定是赞同的,可以消暑消夏,太热了也伤津耗气。</p><p>事情坏就坏在方式方法上。</p><p>如果短袖短裤,大汗淋漓,肌肤腠理都打开着,然后一下子进入温度太低空调环境,那么这时候空调的风寒湿邪就会直中我们,特别是阳虚气虚的人,这时候马上就感冒了,长期以往这个肯定是伤阳的。</p> <p>所以啊,在空调,冷饮,水果泛滥的如今,夏天头等大事已经不是防中暑了,而是要防寒,要注重保暖防风,尤其是阳虚气虚之人。三伏天虽然很多人都很难熬,但还是要查漏补缺,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把握好调理体质的好时机。</p><p>顺应天地,保持一颗安然的心,然后向阳而生,让阳光灿烂而不炙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