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汽车在中国出现的比西方晚,但是交通法规的制定中国不一定落后于西方。而贡献这一文献证据的不是什么一线、二线的城市,而是连三线城市都够不上的一个山区县城——陕西略阳。</p> <p class="ql-block"> 处在秦岭山中的洛阳县城,县城东边的灵岩寺内存放着这样一块石刻,南宋时期镌刻的《仪制令》,距今有1000多年,是我国至今有据可查、最早的交通法令。</p> <p class="ql-block"> 为了宣传这一贡献,提醒人们注意交通,当地政府把它重新镌刻在一块大石头上,并耸立在嘉陵江桥头通往灵岩寺的大道旁边。全碑字数不多,简简单单就12个字。别看它字数少,但他可给当时南来北往的行人,东来西去的车马行为做出了明确的规犯。</p> <p class="ql-block"> “贱避貴,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意思是:当地的人,要给外来的贵宾让路;年轻的,要给年长的让路;负轻的,要给负重的让路;办完事要离去的,要给要办事才来的让道。</p> <p class="ql-block"> 别小看始于唐而盛于宋的这部交通法规,一个“让”字,它可展现了当时的一个县域经济的繁荣景象,也展示了一个县域人们文明的精神风貌。更为我们现代交通法规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当然,这部法规终归是封建时代的产物,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特别是“贱避貴”的思想,在交通方面把人划分为三六九等,势必剥夺了人们平等使用道路权的公平性,这一点在现代人们的思想上确实应该剔除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