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游记(三)

梦回唐朝

<h3><br>  <br>​ 第四站:西园寺<br>  西园寺始建于元代,是千年古刹。最初名为归元寺,到明代嘉靖末期,太仆寺卿徐泰时把已经衰落的归元寺 改建成宅园,名为西园。但其子徐溶舍西园为寺,并于明崇祯八年请律宗第21代祖师茂林律师住持,寺院从此成为律宗道场,改名戒幢律寺。由于寺院曾是著名的徐氏园林,因而也称为“西园寺”。所以,整个西园寺是由佛殿区和园林区组成,既有佛殿高大庄严的特点,又有园林优美雅致的风格。<br>  西园寺比寒山寺要大得多,门票也比寒山寺便宜得多。寒山寺的景贵在精致,却显得有些逼仄、拥挤;西园寺却是气势恢宏,严整肃穆。<br>  西园寺有深黄色的照壁,上有灰色的筒状琉璃瓦,正脊中央是二龙戏珠。照壁后面便是流淌不息的上塘河,河上并列两座拱桥,一为德福桥,一为智慧桥,倒映水中,宛若双虹卧波。过了桥,是御赐牌楼,彰显皇家贵气。御赐牌楼之后才是山门殿。进入山门殿后,顿感眼界开阔,一条笔直的朝拜路遥遥通向天王殿,路两边绿草如茵,树木茂盛,掩映在丛林中钟楼与鼓楼东西相对而立,皆是黛瓦黄墙、飞檐翘角。<br> 牌坊、山门、天王殿以及天王殿后面的观音殿、五百罗汉堂、大雄宝殿都在主轴线上。整个佛殿区大体是严整的对称布局,彰显庄严肃穆气象。<br> 因对佛教知识知之甚少,所以佛殿区并未细细观赏。只是顺着回廊,穿过角门,便到了园林区。<br> 整个园子,景象宏大,气度非凡。以碧绿的湖水为重心,浩浩泱泱,岸边依是茂密的树林,绿意盎然。湖水的绿与树木的绿连成一片,绿得令人心醉。湖中心有一座六角亭,重檐翘角,石板步道贯穿六角亭,与湖岸相连,把湖水分成两块区域,北部水域有湖心小岛,南部水域较为空旷,环湖布置假山、亭台、廊道等。<br>  最妙的是,湖心岛上古树参天,遮天蔽日,竟有低垂的枝干从湖面一直探过这面的岸边,树下是石桌石凳,恍若蓬莱仙境。再看那古树俨然有了仙风道骨,好像随时能化为须发皆白的老神仙,于石桌前悠然对弈。<br>  南部水域开阔,时有假山亭台倒映水中,美不胜收。最令人难忘的是,沿着湖水一直向南,眼前是一堵高墙,墙下是一座小巧的假山,以为前面无路可走,没想到回廊尽头有个小角门,从小角门出去又是一处幽静的庭院,常建诗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就这样蹦出来了。<br>  西园寺有两种事物特别出名,一是猫,二是素面。寺里有许多猫,据说都是流浪猫。想来这些猫应该是颇具慧根,选择寺庙这样祥和安宁的地方来作为安身立命之所。许是浸染了佛寺的灵气,许是见惯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这些猫都不怕人,要么蹲坐在长廊下听雨,姿态端庄中又有些许妖娆;要么卧在蒲团上闭目养神,神态安详从容;要么伏在廊柱上看来来往往的人,任由人们的镜头咔咔闪过,丝毫不惊慌。<br>​ 小仙女心心念念的是西园寺的素面,观景倒是其次,吃一碗素面才是此行目的。素面馆就在寺庙里,素面有观音面、吉祥面、如意面三种,我们点了观音面。食客早排成了一条长龙,偌大的店里坐得满满的人,只能坐到外面棚子里吃。刚吃到一半,雨毫无征兆地就来了,打在棚顶,噼啪作响。小仙女戏称:听着雨声,吃着素面,倒也有一番情趣。想想,的确难忘。面又细又滑,整齐地码在碗里,浇头里有笋片、面筋、香菇,面筋是用油炸成虚虚的片状,看着像鸡胸肉,吃起来也有种鸡肉的味道,整个汤汁清而不油,口味偏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