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关心、人民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为进一步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辅导、干预处置的四位一体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稳步提升中西部心理教师、班主任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干预能力。励耕计划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充分发挥医学专家力量,通过医教协同的方式,为广大教师赋能。 <b>工作坊一 《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干预》</b> 2024年7月14日上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昆明理工大学精神病学教研室主任钟静玫开展了《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干预》专题讲座。 钟主任从专业医者的角度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干预进行了细致阐述。本次工作坊活动由四川省乐山市实验中学干士老师主持。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工作坊一内容摘要</b></div> <b>一、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现状</b> 钟主任介绍了心理健康、精神健康的定义,提到了精神健康到精神健康问题是一个连续谱,目前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现状严峻。作为心育工作者在儿童青少年处于失衡状态时要做到早期识别、早期干预。 <b>二、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b> 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个体是否发展为精神障碍取决于二者之间动态的交互作用。遗传因素包括母孕产前因素、颅脑损伤等,这些因素会导致儿童青少年脑发育不良,从而产生精神障碍。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父母的素质、人格、言行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b>三、儿童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b> 儿童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包括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焦虑障碍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等。<br> 抑郁障碍的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双相情感障碍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包括分离焦虑障碍、选择性缄默症、社交焦虑障碍、特定恐怖障碍、惊恐障碍、广场恐怖症、广泛性焦虑障碍。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是指在没有自杀意图的情况下,故意地、自残地伤害自己的身体,典型表现为切割、抓挠或撞击身体等,其目的不被社会认可。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工作坊二 《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b></h3> 下午,钟主任继续围绕《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开展专题讲座。她针对青少年心理危机和青少年自杀风险与干预进行了专业阐述,结合具体案例,指导参训教师形成从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危机干预——预防危机的全闭环管理。本次工作坊活动由湖南省湘潭江声实验学校张熔锋老师主持。<br><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工作坊二内容摘要</b></h3> <b>一、青少年心理危机</b> 钟主任介绍了心理危机的类型,心理危机包括情境性危机、发展性危机和存在性危机。她还详细介绍了急性应急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等临床表现、影响因素及识别干预方法。 <b>二、青少年自杀风险与干预</b> 自杀是自我伤害的一种,属于自我暴力行为,指的是有意识、自愿采取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和想法。自杀行为分为自杀意念、自杀姿态、自杀未遂、自杀死亡。自杀行为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存在一定的区别。<br> 自杀行为的干预流程包括: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危机干预——预防危机。 最后,钟主任希望老师们通过今日知识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危机识别、干预能力,并能将知识理解贯通,学以致用,让学生们在心育工作者的帮助下,健康成长。 通过今天的学习,所有参训教师一致认为,钟主任不仅颜值高,而且学问高、站位高,并纷纷表示我们将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中,积极推进学校心育工作发展,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愿每个孩子都能向阳花开!<br>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三期励耕计划心理健康教师培训4班第2组<br>图文、摄影:张梅、田蓉<br><h3>校稿:张熔锋、贺娟、朱宏</h3></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