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瓦豪(Wachau)河谷是多瑙河中下游的一段,从梅尔克小镇到克里姆斯小镇,约三十公里。</p><p class="ql-block"> 哼着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其实是绿色甚至黄色的)领略迷人的两岸风光:穿行于一个个如画的村镇,参观最美的修道院,登上浪漫怀旧的城堡废墟,俯瞰漫山遍野的葡萄园……</p><p class="ql-block"> 因为是自驾游,我们没有乘坐游船。有得有失。得在于可以在小镇里闲逛,失在于无法从多瑙河的角度观赏岸上风光。</p> 梅尔克修道院 <p class="ql-block"> 梅尔克小镇,是瓦豪河谷自西向东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 梅尔克镇酒店,正对着镇口的公路,也是小镇的门户。</p><p class="ql-block"> 我们预定了这家酒店。</p> <p class="ql-block"> 入住顶层宽敞的阁楼,行装甫卸,即打开天窗,顿时惊叹:头顶露出梅尔克修道院的“冰山一角”。</p><p class="ql-block"> 太阳落山前,一抹余晖。</p><p class="ql-block"> 太阳落山后,灯光下,一片金黄。</p> <p class="ql-block"> 每到一个城镇,我都喜欢一早出去“扫街”,人少,光线好,自由。</p> <p class="ql-block"> 梅尔克镇从夜幕中醒来。</p> <p class="ql-block"> 这只猫咪不知是不是夜猫子,天亮了,它倒要睡了。</p><p class="ql-block"> 梅尔克好像与猫有缘。路边有提醒人们留心猫咪的警示牌,这家店面橱窗里满是猫咪形象,最有趣的是座椅上的猫咪图标,而猫咪好像知道这是自己的领地,打算在这里打个盹儿。当它注意到我这个外来物种时,一下子惊醒了,像是在防范,又像是在打招呼。</p> <p class="ql-block"> 日出时分,多瑙河的支流梅尔克河平静的水面上,倒映着修道院的两座尖塔。</p> <p class="ql-block"> 来到修道院的大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前的两座雕像,右面手捧修道院模型的是圣利奥波德,左面的是圣科罗曼。</p><p class="ql-block"> 根据梅尔克修道院的小册子,圣利奥波德是指巴奔堡王朝的君主利奥波德二世。梅尔克修道院所在的地方原来是巴奔堡家族利奥波德一世为自己修建的一座城堡,后来巴奔堡家族势力不断扩张,并迁都维也纳,1089年利奥波德二世就将这座城堡送给天主教本笃会建修道院,他也因此被封为圣人。看来教会封圣也是蛮讲实惠的,知恩图报。</p><p class="ql-block"> 圣科罗曼一身朝圣者的装束,风尘仆仆,显然是一个虔诚执著的教徒。</p> <p class="ql-block"> 进了大门,豁然开朗,修道院整体建筑展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梅尔克修道院(Stift Melk)是一座本笃会修道院。自1089年建立以来,它经历过战乱、衰退、改革的风风雨雨,多次毁坏与重建……</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修道院建筑属于典型的巴洛克风格,于十八世纪初由著名设计师雅格布·普兰道尔设计。1738年,才竣工的修道院遭遇大火受到重创。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修道院不断修缮,最近一次大型翻新装修加固工程完成于1995年。</p><p class="ql-block"> 这个修道院的颜色也很特别,是哈布斯堡王朝君主——玛丽亚·特蕾莎女皇最喜欢的颜色,故被称为“特蕾莎黄”。维也纳著名的美泉宫也是这个颜色。</p><p class="ql-block"> 特蕾莎女皇多次光临修道院,留下诸多痕迹。</p> <p class="ql-block"> 东立面是它的正门,顶端是独具特色的梅尔克十字架,山墙尖三角内有一段文字,据小册子介绍,意思是“荣誉只在十字架里”。</p><p class="ql-block"> 门洞两侧的基座上立着两尊塑像,分别是修道院教堂的主保圣人圣彼得和圣保禄。</p> <p class="ql-block"> 露台中央有修道院的徽章:蓝色背板上交叉着两把金钥匙,分别开启天堂和地狱之门。</p> <p class="ql-block"> 来到梅尔克修道院最大的庭院——高级教士庭院,站在中轴线上向西望去,两边的建筑是全对称的。</p> <p class="ql-block"> 庭院四面墙的上方各有一幅壁画,分别代表天主教的四大美德,也称作四枢德:西墙是智慧(prudence),东墙是正义(justice),南墙是勇敢(fortitude),北墙是节制(temperance)。</p><p class="ql-block"> 梅尔克修道院把修炼四枢德的壁画高高地安放在庭院的顶端,可见其重视程度。</p><p class="ql-block"> 古老的修道院何以有这样现代风格的壁画?原来这些壁画是1988年在公开招标中脱颖而出的。作品色彩鲜艳,线条夸张,与修道院古老的建筑形成强烈对比。教会能够欣赏并接受这样风格的壁画,也不简单,可见其宽容、与时俱进的心态。</p> <p class="ql-block"> 进入修道院参观,由这座阶梯开始,这个阶梯通往皇帝的专用厅,故称“皇家阶梯”。</p><p class="ql-block"> 阶梯中央的花饰上雕刻着卡尔大帝六世的格言:“基于坚韧和果敢”。</p><p class="ql-block"> 这位卡尔大帝是梅尔克修道院的朋友,修道院正是在他统治时期受他的命令进行巴洛克式改造的。所以修道院给当朝皇帝在最显赫位置立一块“语录牌”,就像在门前为捐赠城堡的利奥波德立一座塑像一样,知恩图报,理所当然。</p> <p class="ql-block"> 进入皇家通道,便是博物馆,展出修道院的历史珍品,但不可拍照。我只是从修道院的小册子中翻拍这个珍贵的梅尔克十字架。</p> <p class="ql-block"> 在接下来的核心部分都禁止摄影,所以只能翻拍几张小册子中的画面。这是宴会厅。</p> <p class="ql-block"> 宴会厅的天庭湿壁画是非常精美的。上面这个画面中,雅典娜驾驭着两头狮子,可否理解为体现四枢德中的智慧和节制?雅典娜被看作是智慧的化身,她用缰绳套住狂奔的狮子,而缰绳则被看作节制的标志。</p><p class="ql-block"> 下面靠左的画面一定是表达四枢德中的勇敢,靠右的画面想必是表达正义——天使手中的天平与剑,是正义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这幅壁画包含的意义很明确:要以智慧和勇敢并重。勇敢要有节制,要有正义,这需要智慧。</p> <p class="ql-block"> 梅尔克修道院的图书馆与布拉格斯特拉霍夫修道院的图书馆有一拼,但人家是允许拍照不允许走进去,而梅尔克修道院图书馆是允许走进去却不允许拍照,不明白是什么道理。</p><p class="ql-block"> 我与图书馆的管理员——一位能说流利英语的女孩聊起来。她告诉我,这个图书馆藏书有10万册,还有一千多本九世纪至十五世纪的手稿,及其珍贵。</p><p class="ql-block"> “有人来看书吗?什么人能来看书呢?”</p><p class="ql-block"> “有啊,主要是这里的修士。每年都会有修士来此修道,现在有十几个。”</p><p class="ql-block"> 另外据修道院的小册子介绍,这里从十九世纪起就开办高级中学,二十世纪扩招女生,一直持续至今。</p> <p class="ql-block"> 从这个螺旋状的精致楼梯下楼,最后来到修道院的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 可惜,那天教堂在做弥撒,我们非但不能拍照,连进去也被禁止,只能再用小册子中的画面凑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这个教堂的穹顶是“世界上最美的穹顶”,我没有亲眼看见,故不予置评。</p> <p class="ql-block"> 这是从网上下载的画面,可见其穹顶湿壁画展现的是圣本笃升天的过程中,美德与恶魔的交战。</p> <p class="ql-block"> 结束参观回到庭院,见一支乐队正装集合在这里,好奇地上前打招呼。</p> <p class="ql-block"> 他们很乐意让我拍照,并很热情地回应我的好奇。我想知道他们在举行什么活动,但实在听不懂德语味很浓的英语。</p> <p class="ql-block"> 不一会儿,教堂里做弥撒的人们出来了,那都是镇子里的居民,男女老少都身穿传统服装,像过节一样。打头的是我们刚刚认识的梅尔克十字架,后面跟着手提花篮的小朋友,乐队吹吹打打,有一位女士领唱赞美歌,人人一脸虔诚,仪式感十足。</p><p class="ql-block"> 队伍浩浩荡荡出了修道院,往镇上巡游一周。后来我回到酒店时请教前台服务员,他告诉我今天是“基督圣体节”。</p> <p class="ql-block"> 我跟随游城的队伍往外走,在修道院出口处看到这尊木质雕塑。</p><p class="ql-block"> 这是圣科罗曼,就是在大门口的两个圣人雕塑之一。他手持朝圣者的手杖,一身朝圣者的装束,旁边有个牌子,简单介绍:</p><p class="ql-block"> “科洛曼是一位爱尔兰国王的儿子,他在前往耶路撒冷朝圣的途中,在维也纳北部小镇斯托克劳附近被当地人误认为是间谍。在忍受了痛苦折磨之后,他最终被吊死在一棵老树上。据传说,那棵老树很快就长出了新叶并开花。</p><p class="ql-block"> 1014年,巴奔堡家族将科洛曼的遗体转移到他们在梅尔克的城堡,葬在教堂,并将他尊为圣人。科罗曼由此成为奥地利的第一位守护神。</p><p class="ql-block"> 巴奔堡王朝之所以将这个偏见的牺牲者尊为圣人,乃是对仇外心理发出的警告。”</p><p class="ql-block"> 读完这段文字,我久久地咀嚼着其中的精髓,尤其是warning against xenophobia(对仇外心理的警告)的含义,进而对修道院、对修道的意义有了多一层的思考和理解,不再只是停留在欣赏华丽的巴洛克建筑、高雅的“特蕾莎黄”。</p> 施皮茨 <p class="ql-block"> 告别梅尔克,开过多瑙河,前往对岸的小镇施皮茨(Spitz)。</p> <p class="ql-block"> 远远看去,施皮茨漂亮的屋顶和山坡上绿油油的葡萄梯田构成它典型的画面。这个山坡被人们称为“千桶山”,因为这里每年能给酒农带来上千桶上等葡萄酒(相当于5.7万公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座城堡废墟(Ruine Hinterhaus)高高地悬在施皮茨的头顶,像是小镇的守护神。</p><p class="ql-block"> 游客中心的服务员告诉我,登上去可以俯瞰多瑙河和施皮茨。但我有些犹豫,担心登高会很累。她却说,二十分钟就能登上去,不难。</p><p class="ql-block"> 好吧,上!我和老婆咬咬牙,准备一试。</p> <p class="ql-block"> 沿着这样一条没有栏杆没有石阶的小山路,走走停停,看看拍拍,渐渐地,多瑙河被踩在脚下、摄入手机……</p> <p class="ql-block"> 一艘大型游船开过来,给多瑙河增添了灵动感。可以想像,船上的解说员正在向游客介绍我们身边的这座城堡废墟:它大约建于十三到十四世纪,原本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城堡,毁于十七世纪与土耳其的战争……</p> <p class="ql-block"> 再登高些,对岸大片大片的葡萄园清晰地呈现出眼前,与多瑙河平行,像是波澜起伏的葡萄河。</p> <p class="ql-block"> 我们越爬越高,终于看到此岸的脚下也是一条葡萄的长河。</p><p class="ql-block"> 瓦豪河谷葡萄种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凯尔特人居住的时代。中世纪时,葡萄种植的传统一度被废弃,但到文艺复兴时期,随之葡萄酒酿造业的兴起,葡萄获得新生。那时瓦豪地区几十个修道院都有自己的葡萄园,其中一些修道院还有自己的酿酒作坊。</p><p class="ql-block"> 瓦豪河谷的斜坡梯田上种植的葡萄酿造了独具奥地利特色的优质干白葡萄酒。</p> <p class="ql-block"> 终于,我们登上了城堡。</p><p class="ql-block"> 都说城堡废墟俯瞰瓦豪河谷很壮观,身临其境,果然,多瑙河,施皮茨,葡萄园……都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都说城堡废墟是思古怀旧的好去处,身临其境,果然,石壁是凝固的历史,多瑙河是流动的光阴……</p> <p class="ql-block"> 都说城堡废墟还很浪漫,身临其境,果然……</p> <p class="ql-block"> 还有人说城堡废墟不是一般的浪漫,身临其境,果然……</p> 杜恩施泰因 <p class="ql-block"> 瓦豪河谷的另一个热门小镇是杜恩施泰因(Dürnstein)。蓝白相间的科亚赫伦修道院(Choe-herrenstift),是它的标志性景观。我们没有乘船从河上走,所以只从这个角度观赏它。</p> <p class="ql-block"> 杜恩施泰因紧靠着多瑙河,河边大片的葡萄园,仿佛一直延伸到对岸。</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当然,凡是出葡萄的地方,都出葡萄酒,都是满街酒馆。</p><p class="ql-block"> 十四年前我来过这里,在此过夜,拍摄了夜色中的这个小酒馆,三两知己小酌,修道院钟楼魔幻得很。</p><p class="ql-block"> 这次正赶上“基督圣体节”,小镇上铺满枝叶,人流不断,几乎个个都在喝酒,或者正赶来喝酒……也很魔幻。</p> <p class="ql-block"> 这家酒馆我也是故地重游。左边的画面是当年拍的,只有酒瓶不见人;右边的画面是这次拍的,酒瓶架子依旧,但已经是新瓶换旧瓶,最大的不同是人满为患。</p> <p class="ql-block"> 我在拍摄喝酒场面时无意中拍到这样一个画面:拿着酒瓶的女士正在把手伸进男士的衣袋,不知道在搜什么,而男士“挺搜不动气”。</p><p class="ql-block"> 同时无意间拍到周围的人,似乎在惊讶地注视着这一幕。</p><p class="ql-block"> 这里面隐藏着什么故事吗?不晓得。只是觉得有趣。</p> <p class="ql-block"> 来瓦豪河谷,不喝酒是说不过去的。这家的杏子酒很诱人。我要开车,不敢喝,老婆喝了一杯,笑眯眯的,马上决定买一瓶,让我带到酒店喝。</p> <p class="ql-block"> 据说十八世纪开明的女皇玛丽亚·特蕾莎当政时期,农民的课税得到减免。她的儿子约瑟夫二世在1784年还颁令允许酒农们在家里销售当年酿成的新酒,于是“新酒酒店”遍布奥地利。如今,“新酒酒店”依然是奥地利人的最爱,外来游客也必须光顾打卡。瓦豪河谷的酒以雷司令白葡萄酒最为出名,不同的酒庄、不同的小镇、不同的农户,都有不同的牌子,但是不是“新酒”,外来人如果不是内行“酒鬼”,搞不清楚的。</p><p class="ql-block"> 在买了一瓶杏子酒后,又胡乱买了一瓶白葡萄酒,到维也纳还了车,痛痛快快喝一顿吧。</p> <p class="ql-block"> 杜恩施泰因的店招都很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 这个店招不仅有特色,还有故事。</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家名叫“吟游诗人布朗德尔”的酒店。店招中的这个人物就是吟游诗人布朗德尔。我在酒店门前发现一块牌子,上面有关于吟游诗人布朗德尔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 十二世纪领导十字军东征的英国国王理查一世(也被称为“狮心王理查”),对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五世曾经出言不逊,结下梁子,结果,在1192年9月理查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回国途经奥地利时,被利奥波德五世活捉,监禁在杜恩施泰因山顶的这个城堡里,无人知晓。</p> <p class="ql-block"> 狮心王理查的宫廷歌手布朗德尔四处行吟,打探主人的消息。他从一个城堡游荡到另一个城堡,唱着一首只有他和狮心王理查两人知道的歌。有一天,他精疲力竭地靠在杜恩施泰因城堡陡峭的城墙上,第一千次吟唱这一首歌:</p><p class="ql-block"> “哦,国王,你听到我了吗,你的布朗德尔?</p><p class="ql-block"> 当我漫步在这座塔旁时,我轻轻地奏响我的琴弦”。</p><p class="ql-block"> 突然,他隐约听到上面城堡里传来他君主的声音:“布朗德尔!哦!布朗德尔!真的是你吗?”</p><p class="ql-block"> 布朗德尔毫不迟疑,火速赶回英国。英国人立即向奥地利交付巨额赎金,救出狮心王理查。</p><p class="ql-block"> 这个故事传颂的是英国吟游诗人布朗德尔对君主的忠诚,却也反衬了利奥波德五世的不堪。奥地利人对此津津乐道,也不顾忌“胳膊向外拐”,心好大。</p><p class="ql-block"> 看来瓦豪河谷的城堡,一个比一个传奇、浪漫。</p> <p class="ql-block"> 多瑙河对岸,在横亘的浓云下,横亘的山梁上,横亘着格特维格修道院(Stift Göttweig),它也是一个著名的酒庄,一定也有传奇,也很浪漫。</p><p class="ql-block"> 但是天空随即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我们躲在车里等待放晴,却未能如愿,最后不得不告别瓦豪河谷,干脆一脚油门直接开到维也纳,喝酒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