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寻找青岛美术史上的失踪者 一本书引出的光荣与梦想 <p class="ql-block">日照丁氏家族</p> 南禅宗的顿悟理论 <p class="ql-block">六祖名字由来,据史料记载,六祖 慧能,俗姓卢。生于唐贞观13年,原籍北京房山。父,卢行韬,曾任唐太宗的监察御史,后因得罪朝廷而多次被贬,最后贬谪(zhe)到岭南新兴县为百姓。惠能是父母老来得的独子,既无兄弟,也无姐妹,出世三岁就死了父亲。“惠能”这个名字据说是他父亲请一个过门乞食的和尚给起的。父问和尚何以名为“惠能”?和尚说:“惠能者,即上惠下能也。上惠,以法惠众生;下能,能作佛事。”父亲即合掌致谢:“阿弥陀佛。”</p> <p class="ql-block">唐代僧人,俗姓卢,原籍范阳(今北京市)。唐初,其父被贬往南海新州(今属广东),遂生于此。三岁丧父,稍长即以砍柴为生养活老母。一日卖柴时听人诵《金刚经》而有所悟,遂北赴黄梅参拜五祖。大师与他交谈,知其根性大利,于是安排在磨房舂米兼做杂役以掩人耳目。后大师为选法嗣,令众弟子作偈。上座师神秀先作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惠能听后,请人代笔作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偈深得五祖赞许,密授禅法衣钵。为免遭他人加害,惠能躲入山林混迹猎人群中一十六载。后至韶州(今广东韶关)曹溪宝林寺,弘扬顿悟之法。唐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李显诏请他入京,谢绝未赴。713年在新州国恩寺圆寂,谥号“大鉴禅师”。门下弟子将其顿悟之理辑为《六祖法宝坛经》,后来禅宗发展成为佛教第一大宗派。</p> 袁荣叟小考 <p class="ql-block">字道冲,浙江桐庐人。</p> 千目庐钩沉 <p class="ql-block">赵孝陆</p><p class="ql-block">古人做学问讲究师承,薪火相传也是士子神圣的责任,镜夫先生在胶州法伟堂《历代四不朽传》稿本上的题跋就记载了这样一段学术道统的传承。尤其是提到夫子遗教时流露出的焦虑,让人怦然心动。</p><p class="ql-block">“此胶州法伟堂先生著述稿本也,先生著作甚富,因无子,身后皆散佚,此书亦不全,盖赵孝陆夫子受业于先生,先生受业于诸城臧升潍,臧受业于曲阜孔要(xun)轩、桂未谷。经史家法渊源有自朴学,授受不绝如线,夫子尝言,承前继后,在尔一身。每思及遗教,悚然而惧也。乙酉(1945)秋九月十七日向学谨志,时年五十三岁。”(8)</p><p class="ql-block">镜夫先生古人做学问讲究师承,薪火相传也是士子神圣的责任,镜夫先生在胶州法伟堂《历代四不朽传》稿本上的题跋就记载了这样一段学术道统的传承。尤其是提到夫子遗教时流露出的焦虑,让人怦然心动。</p><p class="ql-block">“此胶州法伟堂先生著述稿本也,先生著作甚富,因无子,身后皆散佚,此书亦不全,盖赵孝陆夫子受业于先生,先生受业于诸城臧升潍,臧受业于曲阜孔要(xun)轩、桂未谷。经史家法渊源有自朴学,授受不绝如线,夫子尝言,承前继后,在尔一身。每思及遗教,悚然而惧也。乙酉(1945)秋九月十七日向学谨志,时年五十三岁。”(8)</p> <p class="ql-block">关于和康生的关系:张镜夫的祖父张锡祺和康生的曾祖父张鸿义是亲兄弟,按辈分,康生应该叫张镜夫为叔。辛亥后,张镜夫和其弟培祥、其侄康生来青岛求学,是否相约同来不很清楚,但在青期间过往一定是有的。1924年,康生去上海求学,就是从张镜夫家中去码头乘船的,赵曾先生的母亲当时在楼上亲眼看着康生、孟超还有一个姓祝的诸城人三人一起离开平原路8号的。后来,康生的原配夫人和其子女来青,就住在离张镜夫很近的观海一路,得到了张镜夫不少帮助。</p> <p class="ql-block">让人有些感伤的是镜夫先生的《忆夫子》组诗:</p><p class="ql-block">不信一为别,千秋无见期。每忆遗编托,愧痛泪沾衣。知己可生死,交谊廿年深。倾尽平生泪,难酬昔日思。擅站文星落,铭旌暮雨残,无子井宪孟,今古漫同观。</p><p class="ql-block">授经仅一录,所传惭非人,休题名山事,遗珠已成尘。(20)</p><p class="ql-block">这是我第一次读镜夫先生的诗,該诗不知写于何年,诗里所说的夫子是指赵孝陆先生。赵孝陆(1875-1939),名录绩,是青岛民国时期的又一位名士。山东安丘人,清光绪三十年进士。其父蕙哇,曾任清内阁中书、民政部主事,堂叔葵畦、堂弟录绰皆为中国近代著名藏书家。孝陆工诗词,有《丁丑秋词》《謨閣词集》传世。赵墓原在青岛万国公墓,毁于“文革”。</p><p class="ql-block">从诗中看,他们之间的交际很深,孝陆先生似乎对镜夫先生有知遇之恩,镜夫先生对于所托之事有愧疚之心,从字面看,好像和“遗编”有关,但具体是什么事,则无从得知了。</p> 我这一百年
—一个抗战老兵的口述历史 永远的孟老师 <p class="ql-block">《笨鸥日记》《放庐日记》《孟昭鸿笔记四种》</p> 红丝砚 <p class="ql-block">雕砚大师,刘克唐</p> <p class="ql-block">红底黄丝最优,黄底红丝稍逊,</p><p class="ql-block">灰红干燥有灰黄色回旋花纹,质地松软,易吸水,则不易用来雕砚</p> 青帮杂谈之青岛 <p class="ql-block">张古乐</p> 匡源与泺源书院 <p class="ql-block">雍正十一年(1733年)新,扩,改建23所省会书院。白雪书院——泺源书院(城内明代都指挥司旧址,今泉城路原省统计局)——1901年,山东大学堂(全国最早的省办大学堂)</p><p class="ql-block">——1904迁入济南杆石桥(现山东省实验中学)改为山东高等学堂——1911改为山东高等学校。</p><p class="ql-block">——泺源书院旧址,改为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p><p class="ql-block"><br></p> “避谤”
青岛的大总统 <p class="ql-block">《晚清簃诗汇》有赵孝陆与友人乘车同游四方公园观荷及崂山景色记录。</p><p class="ql-block">“听道长韩太初弹琴,与道士马贤静谈玄并刻石以记”</p> 寄叟的青岛岁月 一代硕彦
青潍蜚声 <p class="ql-block">1904年(光绪三十年)庄陔兰同榜进士,陈蜚声。潍县人,与收藏家陈介祺同宗,辛亥革命后,迁居安丘傅戈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