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杂谈

龙剑新

<p class="ql-block">  文化的范围很广很泛,从琴书诗画到饮食谈吐再到宗教信仰,无不显示其内心的成长过程。</p>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的行为是其其文化素养的体现,也决定了他人对其的褒贬。无论是正三七还是倒三七,进入中年以后,自我修正的机会还有,但是大多数毅力和自觉不够了。不是认为自己不够完美,而是认为其他人的不懂自己。因为善于检讨自己的人不多,从客观上来说也属于一种自信的表现,当然,盲目自信也会使自己在追求完美的歧途上越走越远。 </p><p class="ql-block"> 当今社会是个全员浮躁的社会,更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状态,官场之人看不起草根,专家学者满嘴喷粪,连高手在民间的俗语似乎也不记得了。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六岁女孩写书法,比起刘晓庆不知好了多少倍,但小女孩的书法就被认定为写字,而刘晓庆的写字就成了很多狗屁专家吹捧的书法大炒特炒。说穿了吹捧者只是借名人之人气蹭点热度而已。</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的行为表现体现出了他的文化修养,其文化修养的基础是与其阅历相关的。八十年代的伤痕文学就体现了大多数文人的压抑,而当今很多过得顺风顺水的人无论是发表的东西还是谈话聊天,基本上都是赞美之词。而那些社会底层的呐喊很可能被认定为不知感恩。岂知,这正是社会等级分化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当然,谈到文化就不得不说它不是一套公式,任何一个文人的作品就像一个厨师做出来的菜肴,有人拍案叫绝,有人嗤之以鼻,有人觉得可口,有人又嫌辣又叫咸。其实,这都很正常,因为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都不相同,犹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p><p class="ql-block"> 至于文化帽子就更不值得大惊小怪了,书法大家范增身兼数职,本来已到封笔之年,但因为在传统书法道路上已经很难蹭到更大的流量,就别出心裁搞出一个吼书,怪书让大众大跌眼镜,骂声如雷,实在得不偿失。</p><p class="ql-block"> 其实,你善于言情就写你的言情,善于文史就钻研文史,做自己顺手的符合自己心路的东西何乐而不为?不需要得到所有人的赞叹,那怕你是玩了一辈子文笔的也不会得到大众热爱人民币那种感觉。因为你的作品只代表了你的历程表现。</p><p class="ql-block"> 从古至今,喜欢琴棋书画的人都不是为了扬名立万,而只是自己沉迷其中而已,很多最后成为经典,也只是当时真情流露使然。何况,琴棋书画确实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搞活动,拿来锻炼自己难能可贵,若一笔下去就希望得到众人称赞,你还是算了吧。梦迟早会醒的。</p><p class="ql-block">(图片均来自百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