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家好,我是孙云晓。今天我们讲的课是青春期的同伴关系。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探讨。因为大家都会有一个发现,在青春期,特别是在中学时代,孩子出现一个什么变化?就是同伴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比亲子关系、师生关系都很重要。所以父母也非常的担心自己的孩子交的朋友不好,往往干涉,引出了很多的冲突麻烦。所以说我们必须关注青春期的这种同伴关系,按照心理学的研究,比方说北师大边教授,他们的一些分析可以看到是这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中学阶段,同伴关系代替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同伴关系成为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同伴交往促进了中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能够预测成年后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中学阶段同伴关系从小团体过渡到亲密朋友,相似性,互补性和临近性(临时性)是中学生选择同伴的主要原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父母需要理解孩子以自己的疏离,要尊重孩子的朋友,不要过度干涉孩子的交友。怎么看孩子的这种同伴交往现象?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span>社会学有个理论就是叫做群体社会化,他就讲青少年他有一个特点,他会习得这两种社会化本领,一个就是适用于家庭生活,一种适用于社会交往同伴的联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什么叫群体社会化?</span></p><p class="ql-block">就是当他结成了一个团体或者是一个亲密的朋友,几个人老在一起,这几个人就会出现一种相似性,而且大家的要干事都要一块干,要做什么事都要按照一样的想法、一样的行为,相互的约束。团体就慢慢形成,对人产生了一种塑造、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行为,甚至研究甚至发现了这种小团体的这种对群体社会化的影响超过了兄弟姐妹之间的差异,就孩子会因为有了这种同伴的交往,这种小团体或者是这样的来往之间产生了深刻的一种影响。</p><p class="ql-block">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为什么孩子进入青春期,特别是在中学阶段的时候,群体的影响有的时候会超过父母的影响、超过老师的影响,你比方说孩子有时候会有个什么特点?在父母面前宁死不屈,打死也不说,你让我不做我一定要做,这是宁死不屈的这么个劲头。在同伴面前就乖乖投降,他忍受不了自己被他的小团体抛弃、歧视这样一个状态。所以这是我们观察青春期孩子的社会性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视角。他到了这个时候,他都会选这一个团体,选择一些伙伴来这么做,所以父母会有些担心。父母的担心比方说担心孩子交了一些不好的朋友。因为我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我曾经和普卫教授主持中国城市独生子女的人格发展以及教育的研究,就发现了80%以上的父母对孩子交往是非常敏感的,比方说不能和学习不好的人交朋友,男孩子不能和女孩子交朋友,都非常的紧张。不能和品质不好的人交往,其中对孩子学习不好,不能和他交往,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准。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重要标准?父母很担心孩子跟他学习不好的同学在一起,影响到孩子的发展。所以他就特别阻止孩子的这种交往,这样的做法有没有道理?这是很多父母都碰到的一个困扰的问题。我非常理解父母和老师的一种心理。</p> <p class="ql-block">中国有句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担心孩子交友不慎,这个担心是非常理解的,也是非常正常的,但是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什么是影响孩子重要的发展?</p><p class="ql-block">不仅要学习好,他还要适应社会,他要发展自己的潜能,他要学会跟人合作,他要去提高自己的这个适应社会的一个各种技能和本领。所以说有时候这种互补性的选择是很正常的。</p><p class="ql-block">还有一种孩子的品质上,他确实是有些父母很关心这个问题,你也是可以考虑的。如果说这个孩子是不是真坏,比方说什么情况下确实是要注意,这孩子假如真的是属于比方说是一种偷窃,比方说是一种那种性的方面比较乱,比方说能够欺负女孩子或者是有性趣行为,这个就特别的注意。</p><p class="ql-block">有的孩子可能就是淘气一些,调皮淘气,喜欢打打闹闹。其实这样的孩子并没有品质上问题。</p><p class="ql-block">所以不适合交往的孩子,是极少数。所以对孩子的这种交往的时候,我们前面讲过一个观点,一个是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一个是讲到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效。</p><p class="ql-block">我们来看一看这个一些研究的成果,用事实来说话。谈到孩子的交往群体社会化这个问题,同伴的关系,我们就148名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调查,我们调查了全国的十大青年科学家、十大全国优秀辅导员、十大青年各个方面的领军人物。在我们这个调查之后,我在主编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收到一份沉甸甸的一个调查报告,115名死刑犯的童年一个溯源调查就是这些很年轻的人就判了死刑,他们的童年是什么样子,这个报告发了之后,后来把这两个群体,一个是全国的杰出青年,一个是死刑犯青年。这两个选题做对比,就发现了同伴交往中的问题。<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就这里面他们的差别什么?一个是价值观、道德品质和习惯的这种差异,交友的态度。</span></p><p class="ql-block">这些杰出青年他都是属于这种是有明确的是非标准,爱憎分明,所以说他们就是属于对于自己要求很严格,非常关心同伴,比方说一起做了好的事情,老师表扬时候,只要这80%以上的接受信念说表扬全体同学就可以了,表扬我们这几个同学就可以,不要单独表扬我自己,并不突出自己,而且非常重视,都是友谊。有困难的时候主动的去帮助,有了荣誉的时候优先别人,他是这样的这样的一种品质、原则。而且就在一起就属于一定是属于这种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比方说班里出现了这种不良的这种风气,敢于站出来和不良风气斗争,不允许欺负别人,不允许这种不公正的现象,是非鲜明的一种表现。还有劳动,就什么都不难。</p><p class="ql-block">死囚犯他的童年就完全是相反,是非颠倒、荣辱不分、好吃懒做、好逸恶劳。比方说打、抢、偷,亡命冲霸、游手好闲,平时亡命冲霸在这样的一种价值观,这样的一种生活,而且这些死刑犯其中有30%就当过少年犯,以前还有在少年时代因为有少年犯的这样的经历。</p><p class="ql-block">80%都有一些违法犯罪方面的一些记录。所以说可以看到什么样的一个少年时代是影响到后来的人生的发展。这个当中就有一个择优的问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所以这样就给我们一个什么启发?我们要看到青少年没有同伴群体的交往,他很难长大,很难适应社会。</span></p><p class="ql-block">所以说我们要怎么做?第一我们我们给出策略,第一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同伴,以价值观引领体现。什么意思?孩子交什么样的朋友,我们要理解和尊重,跟孩子经常聊一聊你的朋友。对孩子的朋友要采取一种欢迎的态度,有的时候父母你比方说你不了解孩子的朋友,那你可以首先要欢迎,比方你的孩子可以带着朋友到你的家里来,是不是?有的家庭以隐私为理由,我们家隐私不能让别人来看见,或者我们家装修的非常的奢华,我们也不能让别人来看见。所以说对孩子带朋友到家里来都是一种拒绝态度,其实这样是一个不明智的。</p><p class="ql-block">我跟你说,孩子有一种特点特别喜欢到好朋友家里去,好朋友家里是非常有魅力的,所以说要推动、欢迎。</p><p class="ql-block">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个经验就是孟子创造的经验,叫做一色而教,有时候他发现了说这个孩子就到了别人家里会变得非常乖,非常的听话,要适应环境。我跟你说一个中国独生子女教育当中的一个现象,就看看我们怎么尊重孩子同伴。我在主编少年儿童眼前杂志的时候推广一个经验叫薛心荷快乐家园。北京三个妈妈就发现了,孩子上幼儿园大班了那三个女孩关系非常好,都是独生女。1到周五告别,第二天不见面,这三个女孩手拉着手不愿意分开,妈妈看了也很感动,后来就建议,那个时候还没有双休日,说星期天的时候,你们3个人到我们家里来,在我们家里过一天,3个孩子都非常开心。结果第二天在家里过一天,一块儿吃饭、一块儿玩儿、一块儿学习、一块儿游戏,睡觉过得非常开心。后来他们就经常这么做,就发现这种方式就让孩子变得非常阳光。这说明什么?独生子女特别需要友谊,需要一个家庭的兄弟姐妹这样的一种关系的链接。他们的3个妈妈后来就请我参加他们的活动,让我给他们起个名字。我当时就讲,我说一个孩子是1颗星星,汇合在一起其实就是一个星星河,星星河是快乐的和星星河的大家园,建议你们就叫星河、快乐家园,后来就用这样的名字,新星河快乐家园。所以这样的经验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发?当他是小孩子,小孩子也需要就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所以我跟父母一个什么建议?独生子女的父母们联合起来一起群制度,这就是创造了一种很好的一种交换的交流关系。后来我们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也发展了这样一个项目,在山村创办了新兴河快乐农庄。就说在农村,很多跟很多村民、村委会建立的合作关系。</p><p class="ql-block">比方说有很多的家的村民愿意接待城里面的孩子,城里来的孩子在那要住一两天,说我们磨豆腐、各种农活,很开心。我当时在设计的方案的时候我就有一个建议,我说一定是至少3个孩子住在一个村民家里。他们说为什么三个?我说这个很有意思,两个孩子一个孩子很孤独,两个孩子打架了以后,你不理我,我不理你,僵局很难打破。3个孩子就很好,三国演义使孩子的智慧就会就会激发出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所以这种实际如果发展一点,所以我们就讲到了我们的第二种方法、第二个策略就是创造机遇。</span></p><p class="ql-block">让孩子与阳光少年一般创造机遇,让孩子与阳光少年一般。这个是什么意思?就是为了让孩子一定要走出孤独,一定要有朋友,你要创造一种机遇,儿童有儿童的方式,春少年有青少年的方式。青少年方式比方说有夏令营、有民宿。外国的学生到中国的学生家里来住当时他们按照习惯是女孩住女家,男孩住男孩家,这样更方便一点,家里要有个单独的房间,外国来的学生有单独的房间居住,女儿就是很积极自己把自己房间倒出来,天天陪着孩子出去玩儿、参观、一块儿吃饭,先后有三个日本女孩都在我们家里,这是一种学校组织的或者一个社会机构组织的活动。</p><p class="ql-block">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我记得我在少年儿童研究大师上,我们发表了一个妈妈的文章,也特别有心意,这脑洞大开怎么促进孩子同伴交往?这个妈妈也喜欢上,说她的老公在加拿大工作,在那有业务。因为时间比较长,他带着女儿也去了,妈妈有点不情愿。但到那以后一家人团聚,觉得很孤独,没想到有一天邻居的小哥俩在敲门,小胡同里两个男孩子都中学生,说我们来商量商量,借你们家的女儿用一用。哪有这种事儿?有时候我们家要出去玩,希望借一个邻居的孩子一起,因为我们家没有女孩儿,我想借你们家的女儿去。妈妈听糊涂了,哪还有借孩子?就说他们都不在家,等我回来再说。一会儿小格兰又来了,这是拿了一个合同,借孩子的合同说我们家什么时候到,去哪里去旅行,几号到几号多长时间借你们家的女儿去,我们家来保证她的安全。而且还会付给你们家一定的费用,你看这孩子还有租金,妈妈听了以后觉得不了,我这孩子哪能像东西一样的借来借去的,后来就妈妈还是说我现在定不了,再找他们回来商量商量。</p> <p class="ql-block">老公和女儿回来之后,妈妈一说这个事儿,女儿说不愿意去,我不喜欢我不愿意,体验体验是吧,爸爸就说这个事儿在欧美国家很流行,就说借着孩子去旅行是一个正常的事情,是少年学会交往的一个方式。一般来说这么近,孩子要签个协议或者合同是非常严格的,法律效力的,这一个是比较安全的,还可以的。老公同意,女儿也同意,妈妈就觉得同意了。结果女儿被借了之后,妈妈就睡不好觉,我担心小个子都是虎头虎脑子都是少年人,都是蓬勃的少年,这个女儿那么小,和这个年龄差不多也没有问题。</p><p class="ql-block">两天女儿回来了,下车那女儿还和两个小哥俩还拥抱告别一下,很开心。所以你这个方法就是发现这个孩子去旅行这个方式还真是不错,你看这就是国际社会的一种促进青少年特别是少年人要学会交往的一种方式了。你看他家里两个男孩,他缺少姐姐妹妹的体验,就特意借女孩,而且是中国女孩。</p><p class="ql-block">所以通过这种方式之后,她妈妈就想通了,结果她的女儿就后来被人家借了好多次,后来她就慢慢就习惯了,她也借别人的孩子。</p><p class="ql-block">我们虽然没有这种的仪式,但是我们有的时候发现出去旅行的时候两家或者三家一起旅行,特别是家里都有青春期孩子的在一块儿旅行就特别有意思。</p><p class="ql-block">我们那一次去女儿可能那个时候那孩子到高一,我们两家结伴去游长江,那家的这小伙子是黑黑的瘦瘦的,但是运动,游泳、打球都很棒,我女儿运动就弱一点。所以说这一路上就发现有趣。所以说独生子女家庭他的特点、他的教育资源太少了,孩子实际上是在兄弟姐妹中找他的,好比这个孩子像病人,兄弟姐妹像护士,父母像医生,你看病人经常是跟护士在一起,就兄弟姐妹在一起。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时候,相互之间给他的很多的激励,也是一个也是监督、也是激励,非常需要。</p><p class="ql-block">独生子女家庭没有了这种心理,有大量的独生子女家庭,现在两个孩子也并不够,你看家长两个小哥俩打小就进一个女孩,是不是?所以这就是创造机会。除了创造这样的机会,还有一个就创造一种什么机会?这是一个借着孩子去旅行是一种方式,参加夏令营、各种训练营,甚至是一种社团活动,都是一种创作的一种这样的这样的方式。</p><p class="ql-block">当然还有一种就是兄弟姐妹,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资源,你比方说表兄妹,你比方说现在这个家族影响,像我们这代人,感受特别深刻的一个问题,98岁老母亲去世了,老父亲在几年前去世了,我发现一个家庭父母在的时候是以父母为中心,父母去世了,这个家庭家族很有本性,就是以兄弟姐妹为中心。</p><p class="ql-block">我今年是回山东青岛跟哥哥、妹妹全家团聚。我就发现父母去世之后,家庭的重心是兄弟姐妹之间的恋情,非常难忘,非常的亲情。当我发了朋友圈之后,就引起几万朋友的点赞阅读关注这个事情,因为他独生子女的这些哪来的兄弟姐妹,其实我们在想这个问题,我们是创作机会,其实独生子女的父母不一定是独生子女,他还有一些亲戚关系,所以我觉得亲戚这个关系也要链接起来。</p><p class="ql-block">所以这样的话你像我女儿是独生女,还有好多表哥、表妹、表姐,这也要保持联系。总得来说,要让孩子以后不要建立一种孤单的生活,他应该有一种这样的一种很好的联系。所以说孩子一定是在同伴中长大的,在儿童期依恋父母是正常的。他到了青春期,他一定离不开同伴。所以说父母和老师要支持孩子的同伴交往,学会交往知识,学会在交往中获得友谊的积极的成长的力量,这对个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要让他有朋友,有终身难忘的朋友。所以在青春期教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一定要让他用良好的同伴关系,这样才会有利于他的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