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共读感悟分享会

致中和

读书历程 主持人:蒋芳老师 <p class="ql-block">《大学·中庸》共读已走过43天,截至今天共有大约500人报名参与,报名分了5个班,近60名的义工老师为大家服务。</p><p class="ql-block">每天清晨5.20,“早起的奇迹”一群人,在同一时间,翻开同一本书,读同样的字句,同频共振到《中庸》的智慧。正如早读《发愿文》所说,让古圣先贤的思想,进入到我们的生命里,灵魂里和价值观里。</p> 义工宣言 分享环节 立命班:胡云花老师 <p class="ql-block">我来自立命7组,非常激动、也很荣幸。</p><p class="ql-block">分享主题:我愿意。来自山东潍坊。在平台共读《了凡四训》收获太多,于是就报名《中庸》做义工,前25天一直处在一种蜕皮的状态。</p><p class="ql-block">在别人眼中我是学霸,工作方面是无敌类型。在亲密、亲子方面遇到了很多问题,于是辞职专注学习和家庭。但发现学得越多,跟家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先生觉得我越跑越远,却不知道如何将我拉回来。学的知识并没有解决我遇到的难题。</p><p class="ql-block">学习《了凡四训》后发现自己之前一直活在别人眼里,虽然表面非常阳光、开朗、积极,但是没有内驱力;才懂得原来心是如此重要,这么多年来自己活成一个个“空心人”。</p><p class="ql-block">共读《中庸》时发现自己不够真诚,太想解决的是自己的“问题”,没有真正的去对待我自己的心。</p><p class="ql-block">走进平台,发现这里宝藏太多,老师们的大爱让自己学到了很多,发现这里可以解决我的问题。学习《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时,发现原来生活是背道而驰。原来不知道正常生活是怎么样,后来发现生活原来可以如此轻松。</p><p class="ql-block">我也怀疑过,生活真的可以这么轻松、快乐吗?怎么可能这么简单?后面发现“道”就是生活的点点滴滴,你只要真诚去面对,“至诚如神”。共读《中庸》说实话,我虽然是一个学霸,但是我对传统文化了解的特别少,因为我看不懂也学不会,本能地去逃避。海燕老师告诉我做这些都是精神家园,反过来一定要将学的东西落实到生活中去。</p><p class="ql-block">过去的我老想在自己精神世界不愿意出来,读了中庸43天后,现在倍感珍惜,相信后面这些日子给我更多更深的感悟和收获。我愿意面对痛苦,我也愿意把心真的收回来,面对我的生活。</p><p class="ql-block">特别感恩平台的义工老师们,这个平台特别幸福,我找到了学习的榜样,我愿意跟大家在一起,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踏实、真诚地面对自己、面对生活、面对所有的人。</p> 立命班:林映文老师 <p class="ql-block">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读了3、4年却没有领悟其中的意思。但是我现在就觉得只要读到经典里边的一句话,就能回想起来好多事情。</p><p class="ql-block">人之初,性本善。人刚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善良的,是因为长大了受到身边杂七八乱的影响,胡吃海喝。就像一瓶矿泉水,滴了色素就被污染了。人也一样,刚开始就像清澈的矿泉水,随着周围乱七八糟的东西也被污染了。</p><p class="ql-block">爸爸帮我报名读书,每天五点起床,有的时候也卡点起,跟叔叔阿姨一起读《中庸》,坚持了一个43天。</p> 积善班:柏跃正老师 <p class="ql-block">我来自积善2组,感谢平台,给我这个机会。每一件事情的背后,都有一群无私的人在奉献,为各位老师的大爱点个赞,分享《中庸》的一些感悟和收获吧,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点利益。</p><p class="ql-block">何谓“诚”? 我们在正常的的工作、生活、家庭和社团中,任何人都希望幸福、快乐。其实痛苦、不如意才是快乐之母。我们希望快乐却逃避痛苦,可痛苦难以摆脱。所以迎接所有的不如意,敞开自己,直面接纳它,合理的消化它,这就是“诚”,即坦然面对,不虚构、不造假。商贸工作的业务员填写报表,工作加班很晚。自己玩笑调侃编写数据就好。业务员很认真地对我说不行,虚构需要记住数据,如果数据造假,前后对不上,无法汇报给领导。</p><p class="ql-block">“明”,明白通达。每个人内心都有良知,按照内心的良知去做,这就叫良知。小时候父辈说的天天心中有杆秤,那杆秤就是良知,就是做人做事的标准。比如说一个孩子掉井里了,第一印象就是马上想把他捞上来,这就是良知,假如我们按照我们心里深处良知去做,就叫“致良知”。致良知了,就能明白通达,合适的地方说合适的话,掌握合适的度。阳明先生说过人人都有良知,强盗也有羞耻之心,也有良知。</p><p class="ql-block">怎么去发现自己的良知?我自己遇到有些事过不去的时候,做了一个方法: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让自己清静下来。一直问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问自己是智慧,问别人是尊重。当你问别人的时候,心里是有一套东西在的。真正的智慧是内求,需要至诚的问。</p><p class="ql-block">至诚如神,只要你诚了,就明了,只要你明了,就像神一样的存在。至诚如神,神就是无所不能,神是可以知未来,通古今,夫妻诚明了,就明白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社会上、工作中也是一样,向内心深处良知不断的拷问,就按这个正确的结果去工作、去行事。</p> 谦德班:杜陈慧老师 <p class="ql-block">今天分享三点:1.我为什么来读书;2.读书目标;3.学习改变。</p><p class="ql-block">第一,为什么而读书。“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最近在思考为什么来读经典国学?学习后发现原来我是“困而知之”。</p><p class="ql-block"> 儿子休学,初中上了五年,休学两次,三年多没有去上学,儿子经常打游戏,生活作息没有规律,跟爸爸关系非常的僵硬。婆婆写信批评我,打电话数落我,孩子的姑姑也打电话教育我。每天活在煎熬中,请教汉英老师,在她的帮助下去年最后三个月冲刺,孩子通过自学考上了高中。作为一个母亲,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们没有做到未雨绸缪。那我亡羊补牢。降低学习目标:学习《大学·中庸》抱着每天能坚持早起和老师们一起共读,再而把古文读熟,知其意就满意。有益于人是善,有利于自己的是恶,生活中一点点小小的善意能带给人快乐。</p><p class="ql-block">第二,读书要有目标。从道德经开始来到平台学习,从《道德经》、《了凡四训》到《中庸》都制定小目标。</p><p class="ql-block">读《了凡四训》时,学习到“命自我作,福自己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出去买东西,遇到人也好,都道声“谢谢”,给别人送去微笑。在生活中利用一些小善意给别人带去快乐!</p><p class="ql-block">第三,通过学习家庭的改变。我终于做回了我自己。不是谁的妻子,不是谁的母亲,先做好自己,再做其他人的角色。先是敬其意,遇到事先内求,先找自己的原因。</p><p class="ql-block">先生只要一出门就要拥抱一下我,他就感觉一天的能量满满。以前想让他一起学习,他不愿意;现在只管我自己的学习成长,对先生不要求。前几天买早餐回来,却看到先生坐在桌边翻看我的《中庸》读本。当我对他没有要求的时候,反而引发他的好学心。</p><p class="ql-block">大儿子的变化:放假后,主动分享学校趣事,分享学习方面的事情,自己跟儿子请教历史。小儿子的变化 :小儿子教我要因材施教,不能用教哥哥的方法来教我。于是我遵循小儿子的本质,按照他的性格来进行因材施教。相信只要朝着我们的努力,相信每位老师都有满意的收获。</p> 明德班:高婷老师 <p class="ql-block">每天很早起床,非常珍惜晨读的机会。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安在当下,感知生命中的一切美好。</p><p class="ql-block">大家闪闪发光的托举才成就了我点点滴滴的进步,坦诚相待以最原始的状态共读,这一段经历值得用一生去记忆。所以把一起共读的老师们整理到了我的梦想相册里。</p><p class="ql-block">之前读过中庸,因为《让孩子成才的秘密》而接触平台,参与了慧眼读书之后,人生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只有安在当下的时候,才能够有所感知,才能够去看见自己、看见别人。才能够让我们体验到生命中的一些美好的事情。</p><p class="ql-block">一点点的去链接自己、链接大自然,感受到无穷的力量,看花花草草大树感觉无穷的力量,亲子关系越来越好,将“致中和”做为座佑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容易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我愿意做这件事情时候,会全身心地投入准备,想尽办法达成。</p><p class="ql-block">这段时间的共读的定位是融会贯通,知行合一,要把学的东西变成内在的能量,而不是学一堆字。与自然规律去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静下心来,安住当下,既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能看到自己的优点,调整自己,及时收回心。</p><p class="ql-block"> 观想古圣先贤端坐于我们心中,体会到读书的美好。与爱人两地分居,跟公婆一起生活。没学习之前,觉得自己特别委屈,不能够接纳家里人的情绪。读书后能量提升了,能够体会婆婆虽然身体不舒服,但仍然将家务都做好,感受到了家人的爱。</p><p class="ql-block">安住当下时,才能真正看见自己,看见别人,能够体验到生活的美好。去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去链接大自然,感受空气,感受阳光,感恩当下,感知生命的美好。</p> 亲民班:郝祁香老师 <p class="ql-block">中华吟诵,是古代读书人学习汉诗文的读书方法。以前没有“吟诵”这个词,只是叫“读书”或“唱书”。为了区别二十世纪初从西方引进的“朗读”“朗诵”方式,故改称之为“吟诵”。</p><p class="ql-block">经过一个多月的吟诵练习打磨,亲民4组的小伙伴们大多数从朗读方式转变为可以纯熟地用唐调吟诵《中庸》文本,而且对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对团队的融合度、凝聚力,对自身心力和自性智慧等方面都奇异的发生了质变的改善和提升。</p> <p class="ql-block">请观赏如下吟诵视频:</p> <p class="ql-block">由此看出,吟诵学习非常简单易学,而且功效奇特。只要我们付出一定努力,就一定会收到美妙的回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p> <p class="ql-block">中华吟诵对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意义。</p><p class="ql-block">小伙伴们,让我们一起加入经典吟诵的传承队伍中来吧!</p> 主持人:蒋芳老师 <p class="ql-block">接下来进入提问环节,有请现场的老师们向我们的引领者提问。</p><p class="ql-block">第一位,水木老师,博学多才,曾经是国内一家主流刊物的专栏作家。“专栏作家”这几个字听起来熟悉而遥远,但他就在我们身边。</p><p class="ql-block">第二位,此次《中庸》共读的领读人之一、立命班的李健老师,是一位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对此有深厚的造诣的老师。</p><p class="ql-block">答疑名额有限,把握机会哦!</p> 答疑环节 精选提问:海燕老师(积善班) <p class="ql-block">《中庸》较大的篇幅提倡“诚”,修行的路径是以“诚”为原点。这个“诚”与《大学》八纲目中的“诚意正心”有异曲同功之妙。但是《大学》修学的路径却从“格物致知”开始,由此到“诚意正心”达到“修身、齐家、平天下”的目标。</p><p class="ql-block">对于个人修身而言,是该从格物致知为原点,还是以诚为原点?</p> 答疑:水木老师 <p class="ql-block">圣贤的观点只要对我们的家庭有益处,对社会有益处,都对。”郢书燕说“原意是郢地人信中的误写,燕国人却为之解说。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p><p class="ql-block">在《中庸》里最关键的就是”诚“:诚则明,明则诚;物之终始,不诚无物。如果说修身,《大学》强调”诚意、正心“在前,所谓”诚其意者“,修身也是强调诚意,正心在前,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p><p class="ql-block">“诚其意者”,就是我们自己不骗自己,我们展现给别人的时候,努力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但有可能掩饰了一下我们的不足。《大学》里面就会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小人哪怕做到一些不好的事的时候,就会刻意地”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会努力的把做的不好事情不说出来,努力的说今天又做了多少功德,做了什么好事。这个时候就是不够诚意,所以修身它的关键还是”诚意正心",与《中庸》基本是相通。</p> 精选提问:陈慧老师 <p class="ql-block">大儿子进入学校状态特别好,跟老师之间、同学之间挺好,学习成绩也好。但是一到放假回来的时候,他就不想去上学,尤其是到期中期末一考试的时候,他都要去请假。</p><p class="ql-block">一个星期请3、4天假,不想去了,感觉自己学的不好,不想去考试。我不知道怎么样去鼓励来解决现在这个问题。</p> 答疑:水木老师 <p class="ql-block">做父母的相信孩子。无论什么时候回家来我们接纳他,我们相信他,我们给予一些支持。</p><p class="ql-block">也要从两个方面关注孩子不愿意去的原因:交友方面是否通畅?学习方面是否有信心?</p><p class="ql-block">其次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给孩子植入的梦想,如果他有相应的梦想的话,他就主动的会向前走,但是在建立梦想之前,先了解一下孩子的欲望。</p><p class="ql-block">梦想,它具备很多条件伟大、美好、无私。但是路一步一步走,“譬如行远必自耳,譬如登高必自卑。”</p> 精选提问:晨曦老师 <p class="ql-block">是否可以跳过《中庸》,直接学习《道德经》呢?</p> 答疑:水木老师 <p class="ql-block">《道德经》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我们用文字无以言表天地的大规律。所谓的“道”,指天地之间运行的大规律,所以才会说“顺道者昌,逆道(天)者亡”。可以把它称 为“道”、“天”,“诚”,也可以称为规律或者真理。所以“执古之道,御今之有”,古代的那些道在今天依然适用。</p><p class="ql-block">《道德经》、《中庸》、《大学》历经2000多年,智慧依然没有泯灭。我们知道秦始皇伟大,秦始皇的商法现在还有吗?汉朝刘邦伟大,刘邦的约法三章现在能直接应用吗?《中庸》里也说,夏国的政策齐国应用不了。《道德经》、《大学》、《中庸》几千年都没有变,因为它是真理、规律。如果自己有偏好,毫无疑问,因为喜悦才能继续向前,跳过《大学》、《中庸》直接读《道德经》绝对没有问题。</p><p class="ql-block">第二个问题,也可以不跳过去。道家描述的是同一个规律,道家擅长和儒家所擅长的不同,他们并架齐驱,或许我们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来印证他,来帮助我们理解。读《大学》、《中庸》并不妨碍《道德经》。包容并蓄,兼取各方,“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先博学,再一门深入,达到融会贯通。</p> 精选提问:王银萍老师 <p class="ql-block">怎么让高中孩子也喜欢上读经典呢?</p> 答疑:李健老师 <p class="ql-block">妈妈先做好自己,在家庭中成为孩子的榜样,成为他的一种力量,成为他一种精神支柱。孩子慢慢会跟进来一起读经典的。</p> 精选提问:左元福老师 <p class="ql-block">家庭问题,老婆变化挺大,父母变化不大,各有各的道理,处理起来特别难,父母、老婆都不能得罪。老婆、老爸都很强势。请问这种问题应该怎么解决?</p> 答疑:李健老师 <p class="ql-block">有三块福田。</p><p class="ql-block">第一块就是父母,播种好父母这块福田,很多小事、小障碍都可以过去。父母无需去改变他,因为父母生活在那个年代,有他们的思维模式,顺着父母,教顺父母,多去鼓励父母,多去赞美。</p><p class="ql-block">第二块就是妻子,多去赞美,多去送礼物,在父母那边说妻子的好,在妻子这边说父母的好,假如要给父母送礼物,请让妻子去送。</p><p class="ql-block">我们的父母生活在那个年代没有吃、没有穿、也没有接触中华文化。让父母在物质上得到满足,让他们欢喜、快乐,产生愉快的心里。</p><p class="ql-block">第三块就是爸爸,父爱如山,爸爸是家庭的支柱,有时候父亲太执著,我们无法改变,只能用自己的这颗孝心和诚心去感动他,中庸之道就是真诚,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买一些好酒、好烟送给父亲。</p><p class="ql-block">我们不要求父母会照顾我们,我们人人都是平等的,我们都在这个空间中,每一个人都有他享受自由、快乐的点。作为儿子去调和他的时候就去满足他的一些小小的愿望,他说什么就顺着他。有道理,就可以缓解媳妇和父母之间的关系。</p> 感恩致辞 <p class="ql-block">我们的会议到此结束!</p><p class="ql-block">让我们以今天分享学习的收获,🌈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喜乐,民族已然复兴。也以此祝福各位老师家庭幸福、平安吉祥!</p><p class="ql-block">祝福我们福慧成长家园全体义工以及学员老师们福慧无量、所愿皆成、奇迹不断、利益万方!</p><p class="ql-block">再次的感谢今天晚上到会的各位义工老师:播控老师、速记老师、时控老师、气氛组的老师,以及在会场筹备期间献计献策献力的老师,感谢你们!</p> 全家福 本期领读天使 <p class="ql-block">⛳统筹:顾娟娟老师</p><p class="ql-block">⛳资料收集:李健老师、顾娟娟老师</p><p class="ql-block">⛳海报:熊冬梅老师</p><p class="ql-block">⛳视频:王晓艳老师</p><p class="ql-block">⛳播控:李海燕老师</p><p class="ql-block">⛳时控:陶书欣老师</p><p class="ql-block">⛳氛围:刘萍老师、张兰芳老师</p><p class="ql-block">⛳速记:高爱英老师、戴雪华老师、卢景芝老师、吴海燕老师</p><p class="ql-block">⛳美图:姚淑芬老师</p><p class="ql-block">⛳美篇:寇寇老师、高婷老师</p> <p class="ql-block">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精彩内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