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川渝鄂湘黔滇游_19梵净山脚与乌江天险

古井无波

2023年3月23日,我在湖南湘西凤凰古城溜达。3月24日,按我的设想是到贵州铜仁江口县梵净山下等第二天早上再登梵净山,因120余公里路程,对老倌而言,路上别耽误,也要消磨小半天时光才行。用所余半天时间上下梵净山,哪怕借助缆车,对我而言,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天,天空乌云密布,上午我过铜仁市区,经碧江区坝黄镇坪茶村坪阳坳一带时,虽说偶有零星小雨会淋湿公路,却不妨碍见田园风光好而停车观景。 我下午二点过到达梵净山有缆车的东门停车场时,细雨纷纷不停,虽说山腰以下视线还可,往上就云遮雾罩,什么也看不到。我问停车场保安,现在上山看得到蘑菇石吗?他答,如此状况是无法看到。其劝我,今天时间也迟了些,就别再上。对我问,明天早晨天会不会放晴的问题。他说无法回答。 想想时间不早不晚,在天大的停车场里“干皮撩草”的,太过无聊,便上网搜索,见相距9公里有个景点,名“亚木沟风景区”,便决定到此一游。我心想若条件许可就在那里过夜,看明天的天气再确定是否上期盼已久的中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梵净山。 据记载,亚木沟在唐代以前名为“鬼谷”,又叫“隐龙沟”,后因源头处长出一株神树,其花常年飘香,十里可闻,能驱邪治病,食其果实,可使多年未育的夫妇得子,引得远近土民对其顶礼膜拜,取名为“亚木”,在古土家语里就是“树神”的意思,因而得名“亚木沟”,一直沿用至今。 亚木沟总长50公里,生态原始,物种丰富,清水常流,奇石各异,五彩缤纷,古木、清水、奇石和谐连缀在一起,在这条狭长曲折的谷里描摹出一幅百里画廊。 亚木沟自古就被誉为“贵州第一沟”。“贵州第一”源于古籍:唐《蛮志》有“行遍蛮境,未闻有如一也”的说法,而《思州府志》更有“亚木其神,莫可言传;其沟之妙,实甲黔境”的记载。 虽景区简介还有“在您在这里甘泉掬水,清流濯足,穿越原始森林时,不由会发出‘梵净归来不看山,亚木归来不看水’”之说。我这个云南大山里的人,却觉得这里,除那神话有些逗人外其余赞誉之辞都有些过分,特别是“亚木归来不看水”,真“夜郞”自夸得过分。 在我眼中,就是一条山青木秀涧溪悬溜泻鸣琴幽静之地。在云贵川大山里,这样的山箐太多太多。那天最令人难受的不是风景一般,也不是那些人造,或牵强附会的所谓景点,而是自进沟始,这细雨就没停过,害得拍照拿相机都不方便。 傍溪叠水顺景区石阶行得约两公里,到终点人工小瀑“亚木飞瀑”,走山溪另一边的石径回转,下午四点半出景区。景区外有兰花博览会,我看游客极少,都是爱好者在自娱自乐。转一阵实在无聊,停车场虽大,给我感觉并不好,于是又折返梵净山东门方向约两公里,到一家来时就看到,“窝窝”也有推荐名为“净山里·家民宿”的院里驻车。 不知何原因,这家民宿似乎在停业状态,只有两位看守人员在,一位是保安,一位我不知其身份。当我向身着保安服的男子询问能否在此驻车过夜时,保安让找另一幢楼内的年轻人问。终,经协商付费大概是三十元吧,在大院底的楼前过了一夜,虽卫生间稍远点,但经允许,我从大楼里引电为车上生活电瓶充了电。 还是一夜的雨,虽不大,却非常烦人,若是平时里,在山间看天地之间有漂浮的雨雾,雾在视线通透的天地间流动,会让普通的山色变成丹青水墨画景,极有诗意。如今,我为登梵净山而来,半山腰之上浓云密雾将山头峰巅严严实实地裹罩了起来,只有混沌一片,使人什么都看不见而非常失望,只能希望第二天能遂愿。 第二天大早,我见天气依然如昨天,就问那位年轻师傅,这天,能上山吗?他告诉,看着山下视线好,山上却无法看到山景,最好别上了,这大年龄辛苦到顶,却什么也看不到不划算。 无法,又查过当地天气预报,梵净山当天,明后几天都是有雨,气温还只有8度,想到在湖南张家界景区,天气同样如此,山下能观景,一上山,什么也看不到的难受,我只有听人劝。 趁天没下雨间隙,放飞好久没动过的无人机,想穿云破雾之后,云层之上,能拍到梵净山金顶与蘑菇石最好。可惜,天不随我愿,无人机不入云,还能远拍青山如黛,流云似水,近望公路蜿蜒田陌村舍之间,再升机子就隐入缥缈般的晨雾里,什么也看不到。无奈,只能放弃。 按导航顺路搜,从铜仁市的梵净山脚到遵义市余庆县大乌江镇,红军抢渡乌江纪念园的国道354上有一处景点为“提溪土司城”。车到达时,溜达一圈才发现这所谓的“土司城”是利用历史曾经存在过的提溪长官司所在地遗留下的几处残迹,全新打造的“特色村落”。 只可惜,愿望是好的,现实有些残酷,整个景区里,就我一个游客,穿公路边的提溪土司城牌坊,是个全部关门闭户底商上宅的幢幢小楼围成的土司广场。广场前有两通石碑,一是“提溪土司城简介”,二为今人所撰《提溪赋》。 土司广场后,正中为刻有“提溪土司城”字样的景观石,后两侧左右各竖立一根题着我不识的金字篆体楹联乌木柱。 再后,拾阶而上,大约就是原土司城遗留下来的高约3米,厚约1米土石围墙真迹,如今这段寨墙被改造成水体景观。 离提溪土司城后,行进约一小时,在公路左边岔路口见有人造石的寨门通往山下,上方书有红色“乡愁平寨”四字,左侧山边立石碑书有“平寨赋”。有提溪土司城的前车之鉴,我就在路边打个卡,完全无兴致进入一观。 中午时分,车到石阡县城,满街的狗肉馆与羊肉馆,那些天我正有些感冒症状,哪敢吃燥火之物,好容易见一家狗肉馆售卖牛肉,停车解决午饭。饭后,觉得馆子的清汤牛肉火锅合口味,有些像昆明的牛肉味,又请老板另加一份由我打包带车上。 在途中我被贵州遵义余庆县印把山,还有龙溪镇油菜花的奇山与油菜花田园风光吸引,在这两处停留过好一阵拍照。 傍晚五点,我终于到达今日目的地,红军抢渡乌江纪念园。这里环境极好,纪念园后公路外有卫生间,有正式停车场,只是当天来人太少,一整夜,就一男一女乘坐同辆SUV床车相陪过夜,说老实话,虽相互无交流,但有个车相陪,我相信,他们同样心思,在这大山之上的荒郊野外会增加些安全感。 来之前,我以为红军抢渡乌江就只有一个渡口,导航也只显示余庆县大乌江镇回龙场渡口,到了方知,当年红军突破乌江的战斗,是从江界河渡口、龙溪回龙场渡口和岩坑渡口三个地方同时打响的,三个地方的强渡都取得了成功。 <p class="ql-block">  我到达的渡口是其中之一的大乌江镇红渡村,位于以回龙桥为中心,上至构皮滩,下到沙水湾,长约15公里,面积为28平方公里的景区之中的,回龙桥与大乌江特大桥之间的红军长征纪念园,其是最具代表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游览点。我在这里的一晚一早,徒步沿江边,走当年红军经过的小道到过高耸山腰的大乌江大桥下拍天险,也曾走江边公路抵廻龙大桥上观两岸风景,全程来去约两公里。</p> 回龙场景区位于大乌江回龙渡口,两岸山势刀劈斧削,江水湍急,人称乌江天堑。当年有“横走天下路,难过乌江渡”的说法。1935年1月1日,中央红军从乌江南岸以仅有的一艘船强渡乌江,奋勇击溃了驻守北岸的侯之担部队,成功地渡过乌江,顺利地召开遵义会议,从而揭开了中国革命历史的新篇章。 1934年12月30日,红第1军团、第9军团当日到达白塘、白泥、龙溪一线。1935年1月1日,红1军团军团部及红15师移驻龙溪,红九军团驻余庆县城。同日,红1师派出工兵部队进入乌江边境,为强渡乌江做准备。 由红1团团长杨得志、政委黎林、参谋长胡发坚负责强渡乌江天险的任务。下午6时,红1团2营2连连长熊尚林率领30多名突出队员强渡乌江成功,率先突破敌人的乌江防线。红军占领回龙场渡口后,一面在回龙渡口用火力侦察对岸守敌的火力点,一面派员在南岸寻找渡船,为部队作渡江准备。 红1师1团过江后,红1师分别在回龙场新、老渡口用木船和竹筏来回拉渡,1月4日上午11时红1、9军团全部渡过乌江,突破了敌人的乌江防线。过江后,迅速进占箐口、敖溪、龙家、松烟一带,打开了进占遵义的通道。 如今,由于构皮滩大型水电站的兴建,该遗址已成为一片高山狭湖。据资料,我所见 “廻龙场红军抢渡乌江战斗遗址”碑已经被搬迁升高过位置才是。我的猜测江边有乌江石碑为证:“乌江石因产在乌江而得名,雄奇险秀的乌江,造就了无数精美绝伦的奇石。该石重达16.8吨,为寒武纪时期石灰岩。2004年12月,构皮滩水电站大江截流,由廻龙场渡口江底挖出,其形如狮身人面,剑指蓝天;又如凯旋之手、龙王宝座,为当年红军突破乌江点赞。” 不过再怎么山河变迁,当年的急流险滩如今是高峡平湖,如今我来此,依然能在思绪中“望”到那些遥远的故事,感受当年红军佯攻、主攻、强渡、偷渡、强架浮桥大胜顽敌的英雄壮举。 下一步,我的目标是沿着红军当年的前进路线,前往遵义会议旧址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