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俊中《江城颂》诗、画赏析

何苦呢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江城颂》殷俊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青山千古秀,江流白云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雄风吹三楚,黄鹤舞长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极目神州地,浩然渺无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朝霞捧红日,山河换新颜。</b></p> <p class="ql-block">  殷俊中,1936年7月出生于江西九江,于 1958 年考入武汉艺术师范学院(现为湖北省美术学院),毕业后即定居江城武汉,武汉汉剧院工作曾当任幻灯片、布景美术设计师,后调入武汉市群众艺术馆,负责美术组织创作历任创作辅导工作。被聘华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p><p class="ql-block"> 早年工作期间他与时任湖北省文联主席、中国作协名誉主席、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姚雪垠过从甚密,又通过姚老亲笔书信介绍,进京拜当代著名散文家、大诗人、中国诗歌学会会长臧克家为师。</p><p class="ql-block"> 步入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之风日盛,文坛画坛亦呈轻松之象,殷俊中先生遂创作出此诗此画。</p><p class="ql-block"> 此画描绘了黄鹤楼映衬下的江城武汉之壮丽景象,表现出其对江城武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与画中青山、钢城、江流、大桥、白云、雄风、铁塔、黄鹤、白帆、江轮、红日、霞光等元素构成了一幅宏大的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同时,诗中的“三楚”“神州”等词汇也表达了其作为一个书画家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整幅画和整首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富有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殷俊中《极目楚天》1984年秋创作定稿▲</b></p> <p class="ql-block">  在这幅画的创作前期一两年当中,殷俊中先生为了更好地呈现出画作的意境,翻阅了大量的历史书籍资料。当时,黄鹤搂尚处于筹建阶段,设计师是他的一位挚友。得知殷俊中先生计划创作一幅以黄鹤楼为题的《极目楚天》国画作品,作为向国庆 35 周年献礼时,这位设计师主动邀请他登上黄鹤楼的顶层,共同欣赏这座尚未完工的名楼。尽管当时的黄鹤楼只是主体框架结构刚刚封顶,但这并没有影响殷俊中先生的创作热情。他在脚手架中一待就是一整天,从各个角度观察黄鹤楼,观察光线的变化,思考如何将历史名城、名楼和一代代诗人的诗作场景意境融合在一起,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呈现在画作中。经过反复琢磨,他画出了十几幅草稿。最终,他成功地将诗、书、画与黄鹤楼融为一体,笔下的黄鹤楼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展现出极目远望云卷云舒的壮观景象。</p> 殷俊中书写的《江城颂》▲ <p class="ql-block">《江城颂》营造的意境特点:</p><p class="ql-block"> 宏伟壮观:通过“青山千古秀”“江流白云间”“雄风吹三楚”等描写,展现出江城的雄壮和辽阔。</p><p class="ql-block"> 神秘空灵:“黄鹤舞长天”一句,让人联想到黄鹤在天空中翱翔的神秘景象,增添了一种空灵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宏大浩渺:“极目神州地,浩然渺无边”表现出视野的宽广和江城的壮丽,给人以宏大浩渺之感。</p><p class="ql-block"> 赞美颂扬:整首诗以“山河换新颜”结尾,表达了对江城的赞美和颂扬之情,使意境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殷俊中同期创作的部分样稿之一▲</b></p> <p class="ql-block">  情感表达:这首诗《江城颂》主要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传达一种宏伟、壮观的情感,强调江城的壮丽和自然之美。</p><p class="ql-block"> 描写方式:《江城颂》的描写较为简洁明了,通过对山、江、风、鹤等自然元素的描写来展现江城的魅力。使读者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江城的美景。</p><p class="ql-block"> 节奏韵律:这首诗《江城颂》的韵律都比较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较为流畅。</p><p class="ql-block"> 语言风格:《江城颂》的语言较为古朴典雅,用词较为传统,有一种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江城的美丽和魅力,但在风格上更偏向于庄重、宏伟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武汉市书协主席万军先生八十年代书写并送给笔者汉裱立轴▲</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话外之音</span></p><p class="ql-block">黄鹤楼最著名的三首诗:</p><p class="ql-block"><b>《黄鹤楼》</b>:这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情景交融,意境深远。</p><p class="ql-block"><b>《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b>: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述了李白在烟花三月送别好友孟浩然至扬州的情景。诗中“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李白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和对友人此行的美好祝愿。</p><p class="ql-block"><b>《菩萨蛮·黄鹤楼》</b>:这是近代诗人毛泽东所作,与前两首古诗不同,这是一首现代词。词中“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梦苍苍,大江东去不复返。”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思考和感慨。</p><p class="ql-block"> 这三首诗不仅因其文学价值而著名,更因为它们与黄鹤楼这一历史建筑紧密相关,使得黄鹤楼的文化意义更加丰富和深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