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冰山理论巧妙化解父亲的愤怒

明月清风

<p class="ql-block">  【案例】张凯是一家私企的老板,事业风声水起。但他却有一个烦心事,就是家中的老父亲爱发酒疯。这不,今天他正和客户谈事情,铃声响起,姐姐在电话那头焦急地说:“不好了,老爸又发酒疯了,把家里新买的液晶彩电砸坏了,还骂人,110都来了,邻居打电话叫我去,我说了他几句,他大发雷霆,骂我们姐弟俩是不孝之子,早知道一生下来就扔掉去......”。张凯皱起眉头,他这个老爸,快70岁的人了,越来越不让人省心,爱酗酒,一喝多就把家里搞得鸡犬不宁,家里的碗都不知砸了多少套,110也不知来了多少次......</p><p class="ql-block"> 【案例分析】据张凯说,他小时候,父亲也喜欢喝酒,但喝完不发酒疯。父亲和他们姐弟俩的关系也不错,他们也很孝敬父亲,经常给他买吃的、穿的、用的,他什么也不缺。但好像自从父亲退休后,就越来越喜欢喝酒了,尤其前几年母亲去世后,就开始酗酒、砸东西、骂人,而且越来越严重,我们作为子女的,既不能责怪他,也不能教训他,该怎么办呢?</p><p class="ql-block">在心理学,有一个“冰山理论”或许可以派上用场。冰山理论是萨提亚中的一个概念,它将人的“自我”比喻成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在水面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萨提亚把个人的内在冰山分成了七个层次:即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p><p class="ql-block">从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张凯父亲有一个酿酒后破坏的行为,他的应对方式是指责。我们想想,当父亲破坏东西时,他的感受是什么?一定是非常愤怒。通过冰山理论,我们知道感受下面是一个人的观点,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观点,才会引发对应的情绪感受。那么,张凯父亲的观点是什么呢?我们不得而知,但通过他醉酒后骂孩子的话可以揣摸出,他觉得孩子们不孝顺。但邻居们反映,姐弟俩对父亲的赡养很慷慨,给父亲买了有电梯的江景房,还装修得很豪华,平时也总是买东西回家,那为什么父亲还认为孩子不孝顺呢?或许是父亲认为的孝顺和孩子们理解的孝顺不一样。观点下面是一个人的期待,也是他的需求。当一个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有不好的感受,同时,还会采取行动去满足自己的需求。父亲觉得孩子不孝,总是醉酒闹事,是不是父亲有什么需求得不到满足呢?张凯反思这些年他和姐姐对父亲的疏忽,虽然他花钱给父亲买了不少东西,但由于工作忙,都是由秘书或司机送去;姐姐平时要照顾自己的家庭,买了东西不是快递送货就是放下就走,一年到头也只有春节他俩和家人才到父亲那里坐坐,可见父亲平时多么孤独!他们以为给父亲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就算是孝顺了,但却没有看到父亲对被爱、被重视的渴望以及盼孩子们回家的期待。因为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父亲觉得孩子们不孝顺,也就常常借酒消愁,渐渐变成酗酒,在酒精的作用下,不自觉地有了行为和语言上的暴力,想以此引起孩子的注意。通过冰山理论的分析,张凯和姐姐意识到自己陪伴父亲的时间确实是少。</p><p class="ql-block">于是,他们商量,以后每周每人都要抽一天的时间陪父亲喝喝茶、吃吃饭;每到节假日两个人再忙都要带着家人一起回去看看,和父亲一起聚餐、出去游玩等。经过半年的尝试,父亲酗酒的次数越来越少,笑容也越来越多,也不闹事了,而且还交上了新的老伴,一家人其乐融融。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