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本书,他从2011年写到2020年。与书中的一众晚熟的人相映,这也算是极度晚熟亦口味极佳的果吧。</p><p class="ql-block"> 书中,作者以一个“听故事”和“讲故事”的人的角度,重新回归。仍是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以自己亲身经历却鲜为人知的故事为主线,有喜有悲,有荒诞有现实,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一众人的生活图景,挖掘并深刻揭示了他们生存的困境和人生终极的向往。用十二个故事,成就了诺奖之后的“莫言式新思考”。</p> <b>莫言说:世界上的事就是这样,无论多么高的山,也有鸟飞过去;无论多么密的网,也有鱼钻过去。</b> “真正的发小”蒋二,大抵便是这部作品名字的由来吧。小时脑子曾经出现过一点儿问题,村里人都把他当傻瓜看待。上学五年,勉强升到三年级,老师见了他就头疼。但后来,曾经傻里傻气的蒋二,越活越明白,越活越大胆,越活越成熟。“我”获奖后,蒋二借着机会在“我”旧居旁摆摊卖书、卖土特产,买了“我”旧居西边那块扔满垃圾的洼地,填平建设摊位出租而发了财,摇身一变为高密东北乡地龙文化公司的老总。儿时其他伙伴单雄飞、常林,少不更事,但熟了,且到了顶点,早早就谢了。单雄飞不似当初意气,变得近乎“娘炮”;常林更是因为会被别人嘲笑的“屁”,而喝百草枯丧命。只有蒋二灵魂开窍,渐入佳境。故事的结尾,蒋二凌晨打来电话,企图用莫言的关系疏通展览馆因非法用地将被强拆一事。莫言淡淡地回了一句:“继续晚熟吧。”意犹未尽又意味深长。<br> 莫言说蒋二晚熟,文中蒋二也对“我”说,大哥,你也是属于“晚熟”的品种。的确,莫言1955年出生在山东省高密县河涯乡平安庄,童年辍学,在农村劳动7年,放牛、割草、种高粱、种棉花、割麦、推车、挖河等样样都干过。1973年,作为农民合同工到高密县第五棉油厂工作。1976年参军,曾任战士、班长、教员、干事等职。1978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981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展露文学天赋。2012年10月,57岁时,成为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br> “晚熟”的莫言,像鸟一样飞过高山,像鱼一样挣脱了命运的网。<br> 有句话说,优秀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br> 所有看似悄然而至的辉煌如同成熟的果实,不只缘于时间的馈赠,更在于辛勤的耕耘。 <b>莫言说:真正可怕的坏人还不是那些知道自己坏的人,而是那些不知道自己坏反而认为自己很正确、很好的人。</b> <p class="ql-block">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气势在小说家高超的控场技巧支配下,为主要人物的出场铺垫开先声夺人的冲击力。《红唇绿嘴》中覃桂英的出场当真如此响亮且骇人,大姐的恼怒,父亲的颤抖,更给这个人物增添了无从掩饰的畏惧。</p><p class="ql-block"> 出生时长了6个脚趾头的她,其实是有些自卑的。干农活时,老师无意间说了她几句,她却认定老师是在嘲讽她。老师好心帮她做了切除多余脚趾的手术,终还是被年少的她记恨上,特殊时期因遭她批斗而丢了性命。她敏锐地嗅到了斗争规则,利用演讲特长赢得群众的簇拥,领导的赏识,一路高歌猛进。互联网时代,她看穿了网络传播的本质,运用直播、录像、拍照等手段,使用微信、公众号、水军等各种途径,编织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信息传播到每个人面前,以“为弱小者争取利益,为受迫害者鸣不平”为名,实际从中渔利,不仅成就了“网络红人”的外显,还带来源源不尽的“业务”。诚然,她的成长,她所谓的成功与她的非凡才智和能力密不可分。可惜,她打着维护弱者、伸张正义的幌子,歪曲事实,制造谣言,赚取不义之财。覃桂英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人物,她所谓的帮助弱者,捍卫公平正义,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先来实行,她人性里的恶,终究造成她惨淡收场的人生结局。</p><p class="ql-block"> 除了覃桂英的冷酷与自私,还有金希普的伪装与欺骗,表弟秋生的自大和目中无人。莫言老师说:奇的背后,是坏和病态。</p> <b>周国平说:一个人要获得幸福,就必须既不太聪明,也不太傻,这种介于聪明和傻之间的状态叫做生活的智慧。</b> <p class="ql-block"> 上小学三年级时,莫言写了一篇轰动全县的作文——《地主的眼神》,文中这样描写地主“周半顷”:“这老地主看似低眉顺眼,但只要偶尔一抬头,就有两道阴森森的光芒,从他的黄眼珠子里射出。”</p><p class="ql-block"> 这个地主就是孙敬贤,他不但精明,而且还非常阴险狡猾,他的眼神,似乎总能透露出些什么。莫言本来用的是真名,但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改成了“周半顷”。老师把这篇作文,贴在学校门前的黑板报上,惹得村里人都来围观。虽然未用真名,但村里的人心里都清楚。</p><p class="ql-block"> 莫言因为小,只能以半个劳动力,与妇女老头们一起参与生产队劳动,而正值壮年的孙敬贤,却装病混在这群人中。年少的莫言因为能力和体力的原因,留下的麦茬太高,麦捆太乱,地上的麦穗多,被贫协主任训斥。而孙敬贤割的麦穗却整齐贴地,地上几乎没有落下的麦穗,但贫协主任不但没有夸奖他,还说他是装病,对着狡辩的孙敬贤就是胸膛一拳。关于眼神的描写,便来源于这一拳之后的“愤恨”,和这愤恨的背后的“精明”“算计”“不甘”还有“浮夸”。</p><p class="ql-block"> 孙敬贤置地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他家虽然土地多,但粮食产出并不多。莫言爷爷买的地靠村靠水近,看似吃了亏,实则受益良多,因方便耕作和灌溉,虽然没有孙敬贤家的地多,但粮食产出不比他家的少。地多产少的孙敬贤成了地主,地少产多的莫言爷爷却是实打实的贫农,更成了精于算计的老地主至死没有释怀的心病。</p><p class="ql-block"> <b>莫言老师写道:</b></p><p class="ql-block"> 真正的强大不是忘记,而是接受。接受分道扬镳,接受世事无常,接受孤独挫败,接受突如其来的无力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困惑,不安,焦虑和遗憾,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成为更完美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真正的强大不是对抗,而是允许发生。允许遗憾,愚蠢,丑恶,虚伪,允许付出没有回报。当你允许这一切之后,你会逐渐变成一个柔软放松舒展的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写在最后</b>:</p> <p class="ql-block"> 同期读完台湾作家金惟纯先生的《人生只有一件事》,自序中的一个小故事印象颇深:一只小蚂蚁在沙漠里赶路,遇到一位师父。师父问他:“为何匆匆?”,小蚂蚁说:“我要去朝圣。”师父哈哈大笑说:“圣城那么远,你走得那么慢,生命又那么短,怎么可能到圣城?”小蚂蚁说:“没关系,只要能死在朝圣的路上,我就无比幸福!”</p><p class="ql-block"> 蚂蚁的幸福在于,认定它的人生只需完成这样一件事,关乎信仰,关乎幸福,并不在乎过程甚至目标是否达成。</p><p class="ql-block"> 而当下的我们,最大的不幸却在于,想要的太多,做得却太少太少。</p><p class="ql-block"> 安德鲁.加德这样描述:一个人应当一次只想一件东西,并持之以恒,这样便有希望得到它。但我却什么都想,结果是什么也找不着。每次我都发现,当一个所追求的东西唾手可得时,我却正在追求别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金惟纯老师早年担任中国台湾第一大报主笔,被李敖先生誉为新闻界第一才子,马英九先生称为值得相交的好友。创办的中国台湾商业周刊,发展为台湾最大的传媒集团。在人生巅峰时,因为迷茫和困沌,无意间闯进一趟生命探寻之旅, 于是,开始学习如何面对自我矛盾,重新学习人生到底该“怎么活”!至此,致力于人生修炼,出版畅销书《人生只有一件事》《人生总会有答案》,创办一件事学习中心,并主讲一件事系列工作坊,立志提升人的心性品质,提升对于幸福的感知力与创造力。</p><p class="ql-block"> 安安静静地做成了蚂蚁,坚定的坚持,单纯的幸福,只为成长,一心朝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