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次远离大城市的暑热,来到了清爽的大同。</p> <p class="ql-block">说到旅居康养,主要是指这次入住了大同398康养中心。之所以称为“398”,是指公元398年,北魏王朝在大同建都,398由此成为大同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一个坐标点。</p><p class="ql-block">据考证,在北魏平城时代,中国第一部养老法律《存留养亲》在大同颁布实施;中国第一座官办养老机构“别坊”的建设决定在大同形成。</p> <p class="ql-block">入住后给每个人戴上了测量手环。</p> <p class="ql-block">控制中心可随时监控每个人的心率和血氧量等。</p> <p class="ql-block">标准间。</p> <p class="ql-block">地理环境也不错。</p> <p class="ql-block">30多年前曾来过大同一次,那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对当时的城市面貌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只是一说到大同,一是著名的煤都,二就是云岗石窟了。这次来,发现已经是天翻地覆,面貌全新,完全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对于云冈石窟,最早也是通过新闻报道说周恩来总理陪同外宾前来参观才知道的。据报道,1973年,法国总统蓬皮杜应邀访华,指名要求参观云冈石窟。9月15日,周恩来总理陪同蓬皮杜总统参观了云冈石窟,并提出三年维修保护云冈石窟的明确指示,对云冈石窟的保护起到极大作用。</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原名灵岩寺、石佛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州山南麓,是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前的礼佛大道。</p> <p class="ql-block">礼佛大道两侧的神柱造型为塔状四棱形,其设想题材来源于云冈第9、10窟的“大象驮塔”雕刻。</p> <p class="ql-block">神柱高8.73米,由下而上依次为须弥座、力士、白象、柱体的完美组合,造型高耸、精致亘绝,凝成为石雕极品。柱体的四个立面分为12层,上部的10层为佛龛状,每个佛龛内都有雕刻精美的佛像,佛像神态各异,整根神柱重量为51.6吨。</p> <p class="ql-block">灵岩寺。</p> <p class="ql-block">两面相对的伞形皇家礼佛浮雕墙。这组正面相对的浮雕墙总体呈圆弧状,长约20米、高约4米,画面构图完美,雕刻细致,以高浮雕的形式生动表现了北魏皇家盛大的帝后礼佛图。</p> <p class="ql-block">造像塔,高达5层,每层有主佛像,四面12尊。连同塔柱、佛龛周围的小佛像,数以百计,堪称同类石雕塔中的极品。</p> <p class="ql-block">古道车辙。</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的开凿始于北魏时期,北魏皇始三年(398年),北魏皇帝拓跋珪将都城从盛乐迁至平城(今大同市),武州山成为盛乐与平城之间的交通要冲。文成帝即位以后,令沙门统昙曜主持复法大业。在文成帝的支持下,昙曜选择了钟灵毓秀的武州山,“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云冈的大部分洞窟在北魏迁都洛阳前完工,但是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北魏正光年间(520~525年)。云冈石窟的开凿历时约150年,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9000余尊,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分为东、中、西三区一字排列,东部4窟,中部9窟,西部32窟。由于现在的石窟景区入口设置在东部,因而游客很自然的都是从东往西,从第1窟、第2窟开始至第20窟……第45窟的顺序游览的。</p> <p class="ql-block">第1—第13窟为中期石窟,是云冈石窟雕凿的鼎盛阶段。</p> <p class="ql-block">东面中期的洞窟,有许多都是未完工的,而且可能是由于石质不同,长期风化已磨糊不清。未完工的民间洞窟,则较小且风化严重。</p> <p class="ql-block">据专家考证,云冈石窟的大窟前当初均有窟檐,但多数因战争或其它因素毁坏,现仅存的窟檐建筑为清代以后建造。第5、6窟是一组双窟,窟檐建于清代的顺治八年(1651年),这组建筑朱红柱栏、琉璃瓦顶、巍峨挺拔、气势非凡,是五间四层的绕廊木构楼阁。</p> <p class="ql-block">中期(5-14)的洞窟建于昙曜五窟后、北魏迁都洛阳前,造像和洞窟已向宫殿式转变,鲜艳华丽、精美细腻。</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七窟(西来第一佛洞)。</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八窟(佛籁洞)。</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九窟(阿閦佛洞)。</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十窟(毗卢佛洞)。</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十一窟(接引佛洞)。</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十二窟(离垢地菩萨洞)。</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十三窟(文殊菩萨洞)。</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十五窟(万佛洞)。</p> <p class="ql-block">第1—第13窟为中期石窟,是云冈石窟雕凿的鼎盛阶段。这一时期(471-494年),是北魏迁洛以前的孝文时期,是北魏最稳定、最兴盛的时期,云冈石窟是集中了全国的优秀人才,以其国力为保证,进而雕凿出更为繁华精美的云冈石窟大窟大像。</p> <p class="ql-block">中期石窟也是积极于改革创新的时期,掀起了佛教石窟艺术中国化的过程。这个时期的石窟,它所呈现的内容繁复、雕饰精美的雕刻艺术特点大异于早期石窟,雕刻造型追求工整华丽,从洞窟形制到雕刻内容和风格均有明显的汉化特征。</p> <p class="ql-block">早期(16-20窟)的石窟,又称“昙曜五窟”,五尊大佛分别隐喻五位北魏皇帝,人佛合一。</p> <p class="ql-block">位于中部、编号第16-20的石窟是最早期开凿的,由北朝时的高僧昙曜负责开凿,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昙曜五窟”,这一时期的佛造像高大,面相丰圆,高鼻深目,双肩齐挺,显示出一种劲健、浑厚、质朴的造型作风,有着北魏鲜卑族强悍健壮的民族特色。昙曜五窟的主佛像都是北魏皇帝,因为当年昙曜高僧凿山开窟之时,文成帝“令如帝身”,以宣扬“皇帝及当今如来”的政治宣传,创造了“人神合一”的雕像。因此从16到20窟就对应了北魏五位皇帝。</p> <p class="ql-block">他们面相半圆,深目高鼻,眉眼细长,蓄八字须,两肩齐挺,肩宽体壮,右袒或通肩服装,具有浓厚的西方风格,强烈地反映出国家集权色彩,表现出佛教对王权的依赖性,佛教徒们忠君礼佛、拜佛如同礼皇帝。</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十六窟(立佛洞)。道武帝:拓跋珪——(开国皇帝太祖)。十六窟主像为释迦立佛,高13.5米,波纹状发髻,清秀俊逸。佛像身穿褒衣博带式袈裟,胸前结带下垂,属北魏太和年间推行汉化时的服制。</p> <p class="ql-block">第十七窟(弥勒三尊洞)。明元帝:拓跋嗣——(二代皇帝太宗)。十七窟的主像是菩萨装的交脚弥勒,高15.6米,头戴宝冠,胸佩蛇饰及短璎珞,臂着钏,斜披络腋,束腰收腹,下穿羊肠长裙,狮子座,具有浓郁的异域情调。</p> <p class="ql-block">第十八窟(立三佛洞)。拓跋焘——(三代皇帝世祖)。十八窟造像的原型是太武帝拓跋焘,要知道这位皇帝是灭佛的,杀了很多佛门弟子。基于此史实,在造像上就反映出来了。主像身披千佛袈裟,安详沉静地站立在二佛之中。释迦立像暗示了曾经灭过佛的太武帝拓跋焘,从面部表情露出一种忏悔的神态。</p> <p class="ql-block">第十九窟(宝生佛洞)。景穆帝:拓跋晃——(四代皇帝景穆帝,儿子文成帝追谥)。北魏太武帝废佛教,导致北魏国内佛教衰落,很多僧人都还俗了,但昙曜法师依然严格持戒,即使太子亲自劝也依然不放弃信仰,当时很多人都非常敬重。灭佛诏书下达后,拓跋晃屡次劝谏却未得听从,只得设法保全很多和尚不被杀害。不久拓跋晃因遭陷害使东宫大批官员被杀,忧虑而死,时年仅二十四岁。追谥为景穆太子,葬于金陵。其子文成帝拓跋浚即位,追尊为景穆皇帝,庙号恭宗。</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二十窟(白佛爷洞)。文成帝:拓跋濬——露天大佛。</p> <p class="ql-block">第20窟露天大佛,常作为云冈石窟标志,主像高达13.7米,是云冈石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被誉为“云冈石窟的外交官”。</p> <p class="ql-block">晚期(剩余)的石窟,建于北魏迁都洛阳后,多为民间石窟,呈蜂窝状镶嵌在山崖上,因地势而开凿,简约明炼。</p><p class="ql-block">北魏迁都洛阳后(494年),云冈石窟大规模的开凿活动虽然停止了,但凿窟造像之风在中下层阶层蔓延起来,亲贵、中下层官吏以及邑人信众充分利用平城旧有的技艺在云冈开凿了大量的中小型洞窟,这种小窟小龛的镌建一直延续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平城作为北都仍是北魏佛教要地。这时大窟减少,中、小型窟龛从东往西布满崖面。主要分布在第20窟以西,还包括第4窟、14窟、15窟和11窟以西崖面上的小龛,约有200余座中小型洞窟。</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家授权开凿的石窟,反映了北魏王朝的政治雄心。与我国诸多石窟寺比较,云冈石窟最具西来样式,即胡风胡韵最为浓郁。其中既有印度、中西亚艺术元素,也有希腊、罗马建筑造型、装饰纹样、像貌特征等等,反映出与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渊源关系,这在中华艺术宝库中是独一无二的,对后世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