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时光清浅处,一步一安然。有时,不妨停下匆忙的脚步,回首来处,采撷旖旎盛夏的风情,以清欢愉悦之心,聚老友、忆往昔,且与时光共从容。</p> <p class="ql-block"> 甲辰龙年夏月,时至小暑,久雨初晴。在毕建辉主任盛情邀请下,原白家洼中学李友和老书记、李吉昌校长、龙桂图副校长等老领导和部分教师相聚故园母校,共叙牵念情长。</p> <p class="ql-block"> 再次踏上这条熟悉的街路,思绪如风。流年往事,一帧帧浮现。街两旁的商铺尚在,但大都换了招牌。老邻居相见不相识,小顽童辨不清是谁家的崽儿。当岁月打上时光的烙印,记忆里的清晰又变得模糊。</p> <p class="ql-block"> 学校对面,曾是医院旧址。后来被住户租买,门口改开商店,成了周边孩子的“天堂”。如今漂亮别致的门面墙还在,不知曾经那些攥着一角钱买“好吃的”的小孩子们都飞去了哪儿。</p> <p class="ql-block"> 学校门口标志墙。黄金三角的造型,呈现出自然的流线美。“BJW”的缩写照旧,不过是把“白家洼中学”的“中”字换成了“小”,让人联想起《红楼梦》中高鹗的续书。这些字以及甬路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标语都是当年王春材老师的墨宝,独特的“王体”很有设计感,至今让人称赞。</p> <p class="ql-block"> 学校主体办公教学楼,坐落在原中学食堂旧址。呈“山”形的二层砖混小楼,主调为绛紫色,端庄大气。窗明几净,设施齐全。可是目前全校仅有百余学生,生源逐年减少,将来学校的发展令人担忧。</p> <p class="ql-block"> 学校里的两栋平房之一,也是当年的九年一班教室。二十年前,我的“李家军”曾在这里奋斗,那时门前有大丛的黄刺玫花,香气馥郁。如今人去花除,破败的屋子堆放着杂物,令人唏嘘。</p> <p class="ql-block"> 这是后栋平房的西北角,我读书时代的排球场和女厕旧址,00年代初此处改建成教师办公室,如今被用做实验室等。墙外曾经的教师家属院,也早变卖给他人,门前当年的细柳树,如今葳蕤参天。</p> <p class="ql-block"> 操场还是当年的土操场,只是砌上了围墙,隔开了墙外绿油油的庄稼地,却依然望得见如黛的远山。操场也许久不使用,荒草蔓生。这样的景象,很像当年我们暑假开学后的样子,那时候开学的第一课就是:除草。西南角的男厕仍在,远望去门面可比当年奢华。厕所前有小型篮球场,应该是男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两位耄耋老人,是我们敬重的老领导和长辈。艰苦年代,是他们以师者的责任与爱心,传承着乡村教育的薪火。几十年兢兢业业,弦歌不辍。他们把毕生全部都奉献给了家乡的教育事业,家乡的父老也必将永记他们的恩德。</p> <p class="ql-block"> 如今两位老人虽满鬓霜丝,仍然情系故土。他们关切地询问每一个人的境况,询问学校发展的现状;他们也热烈地回忆起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谈话举止间,思维清晰、中气十足,精神矍铄,令人叹服。</p> <p class="ql-block"> 李校长和毕主任,既是几十年肝胆相照的老同事,又是情同手足的老邻居。在脚下这片热土上,他们读书,工作,成家,立业,他们熟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曾烙印下他们青春奋斗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 韶华如梦,岁月如刀。吕主任,当年一身白色西装,一口流利西洋语,胯下蓝色豪爵,可谓意气风发、风度翩翩;如今华发早生、回归质朴,更显聪敏睿智、成熟稳重的非凡气度。</p> <p class="ql-block"> 郑老师于老师, 这一对伉俪情深,从大学里相识相恋,到工作中相扶相助,几十年相濡以沫,风雨共度。如今他们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令人羡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里,曾留下了他们勤奋耕耘的身影;这里,也刻印下了他们踏实肯干的脚步。如今,他们桃李芬芳,名传四海,却依然心怀家乡,不忘来处!</p> <p class="ql-block"> 夏日炎炎,暑气渐盛。久别重逢,谈兴正浓。想起当年种树栽烤烟勤工助学的艰难,无限感慨;说起许多老同事退休后或随子女远赴他乡,或已故去多年,唏嘘不已。人生在世,百千艰难。奔波忙碌,到头来方知名利虚幻,健康是福。</p> <p class="ql-block"> 旧时学校的围墙、花坛等早被拆除,只有几棵老塔松仍在坚守故土。新移栽的垂柳纤细柔媚,难成气候。社会发展、时代革新,也在拷问着乡村教育的出路。</p> <p class="ql-block"> 过去的终将成为过去,谁也无法挽留。我们深情眷念的不是砖瓦草木,而是清贫岁月里人与人之间的那份坦诚,那些为事业同舟共济的全力以赴,那种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迎难而上永不服输的风骨!</p> <p class="ql-block"> 再次站在学校门口,与恩师合影留念。感谢老师在读书工作时期的谆谆教诲,感恩老师在工作生活上无私的提携扶助。作为学生和晚辈,愿以恩师为榜样,倍加勤奋努力,不负所望,成就梦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