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6月11日,电视连续剧《海天雄鹰》在央视播出后,全国各地的原海空雄鹰团退役战友们纷纷进入追剧模式,边看边在战友群里讨论,海空雄鹰团的精神内核贯穿全剧始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战友们不时的在剧中找到熟悉的场景和人物,并触发内心深处的情愫,这种情愫不像爱情那般明显,也不似友情那样直白,而是一种淡淡的、难以言表的关怀和牵挂,让我们在平凡的日子里感受到不平凡的情感体验,让心灵得到滋养和慰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海空雄鹰团的第19任团长杨平今年74岁,是一位十分念旧的人,随着剧情,他不断想起自己的青春岁月,想起1969年在空军四航校毕业后和22名同学被时任副团长的高翔接到“海空雄鹰团”时的情景,他再次拨通了高老的电话,此时,已听不岀以往高翔特有的豪气和幽默,而是重复着“我想你们!赶紧来吧!再不来就见不着了!” 前一句带着命令,后一句带着祈求。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杨平立即联系居住在辽宁的海空雄鹰团部分空地勤战友,相约在该剧播放结束后去辽宁盖州看望老领导高翔。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考虑到高老的身体状况,杨平(图2)仅联系了七位战友前往。其中有居住在大连的老机械师谢道恭,曾是飞行员们最信得过的老机务(图5);还邀请了居住在秦皇岛的功臣飞行员祁全喜(图1),他俩都是高老夫妻非常熟悉的人。同时,作为杨平航校老同学,同师12团飞行员张书军(图3)也在应邀之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海空雄鹰团第一代子女们眼中,他们的父辈是海军第一代飞行员;1969来到团里的杨平、祁全喜、车文昌(图7)这一大批飞行员,是二代飞行员;而1978 ~1982来到团里的赵世铭(图4)、崔岩(图6)应该是三代飞行员;再往后飞苏30的、上航母的,就是新一代飞行员了。</span></p><p class="ql-block"> (高翔敬礼的照片摄于2018年,都说那是他标志性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高翔离休后定居海军青岛南京路干休所。2023年清明,在儿女护送下携老伴回辽宁老家,本计划当年秋天返回青岛,但因为在六月双双感染新冠病毒,高老的阿尔茨海默病有所加重,老伴白肺治愈后便卧床不起,滞留在老家已经15个月。期间,杨平师恩难忘,经常电话与前辈聊天以慰籍病中的高老,高老似乎在故乡找到了归属感而“乐不思蜀”。</span></p><p class="ql-block"> (照片是2023年春天刚回老家时所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杨平和祁全喜提前一天分别从北京和秦皇岛出发,与居住在沈阳的张书军、车文昌、赵世铭、崔岩会合。战友们把酒言欢畅叙往日时光感叹岁月如梭。杨平有言:回首往昔 逐梦海空比翼飞,重聚沈城 相拥畅叙战友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来之前,张书军特意查阅资料,了解到高翔祖上是满族正蓝旗人,金戈铁马,骁勇善战,被朝廷安置在盖州一带封地安家,高氏子孙世代在这儿居住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图片是盖州老城门,取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7月9日一早,谢道恭只身一人从大连出发,杨平一行七人从沈阳岀发,不到10点,三部车相继抵达高翔的家乡盖州高屯。最早到达的谢道恭见到高老后热泪盈眶,两手紧握无以言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两位相差12岁的空地勤战友用半生验证了他们当年常说的那句话:胜利在空中,保障在地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打离休后,每遇重大活动,为烘托气氛,高老都会穿上大红衣服,冬有大红羽绒服,春秋有大红毛衣和大红衬衫。不知老爸正缺夏日大红短袖的儿子好巧不巧的给父母买了大红短袖T恤而且在前一天刚寄到手。还有那顶写着“世界上最好的老爹”的棒球帽,儿子说虽然他并不是最好的爹,但还是付款买下了这顶帽子,老爷子也很有自知之明,说“我不是好爸爸”,但还是戴上了这顶帽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天公作美 雨后天晴盖州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战友集结 欢天喜地高屯情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七月九日前一天大雨倾盆,后一天酷暑难耐,九日这天阳光明媚气温是宜人的28度,难怪杨平感慨万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军人相见,除了握手拥抱,最隆重的是敬礼。二代、三代飞行员代表们面向老英雄列队致以崇高的军礼,老人回敬标准军礼。场面自然又挺震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年轻人总是擅长制造浪漫,不同于老一代人互相见面送点补品果蓝什么的,他们多喜欢用献花表达情感,这不仅是一种礼物,更是一种崇敬、关怀和祝福,同时象征着前辈的飞行生涯如鲜花般绚烂。赵世铭和崔岩到海空雄鹰团时,高老已经把接力棒传给了下一代,是杨平这一代飞行员带出的徒弟,杨平说的对:崇尚英雄 叱诧海空铸军魂,拜访前辈 庚续血脉师徒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战友们很重视高屯之行,离开部队多年,退休的退休、转业的转业,穿军装显然已不合适宜,但空军和海军的体能训练服还是可以满足当前统一着装要求的。为此,杨平还特意将海空雄鹰团的团徽,在网上加工成贴纸,临时贴在胸前,增强仪式感,同时以壮当年雄鹰军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军人相聚必唱军歌,首选歌曲当然是那首真正属于飞行部队的歌曲《我爱祖国的蓝天》。一群昔日(30后40后50后60后)蓝天卫士和家属代表,即兴高歌《我爱祖国的蓝天》,唱的虽不专业但抒发的是心里珍藏了一辈子的真挚情感,寂静的高屯上空盘旋着他们深情的歌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车文昌的妻子高淑和,虽年逾古稀但仍能看出她当年美丽的容颜,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嫁给空军飞行学院的毕业生,重要的不是高颜值和高学历,而是理想、爱情和坚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海天雄鹰》电视剧中有一段衣副司令在飞行员婚礼上的台词,大家深以为然,说出了飞行员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做别人的妻子可以被宠着惯着,对自己的丈夫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可是选择嫁给军人,要让你们受委屈了,一旦我们有任务,军嫂就要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生活,一个人当爹又当妈,累活自己干,病了自己扛,有了委屈自己消化,特别是飞行员,一旦有任务,情绪很关键,你们跟丈夫吵架的权利都没有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高淑和回忆到部队休假,星期天被高老叫去吃饭,高老掌橱,用刚学会的烹饪手艺给小两口做了一锅美味的小鸡炖蘑菇,当时祁全喜和车文昌住一间飞行宿舍,借光噌了一顿至今难忘的晚餐,他回忆说松蘑沙子多,高老不惜时间一个一个清洗。如今已是退休的大学教授高淑和亲热的称呼高翔为“老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祁全喜昵称大祁,他拿着茅台对高老说:我知道您一生三大爱好:喝酒、集邮和飞行,你不是说过吗,对手在空中是手下败将,落地喝酒同样是手下败将……高老接过茅台欣然一笑。殊不知高老这两年戒了白酒和啤酒,偶尔为了陪客人才喝一点葡萄酒。他这一辈子不仅对敌人杀伐果断,对烟酒也是说戒就戒绝不恋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巧克力蛋糕被认为是“幸福食品”,能调节情绪,带来好心情。张书军作为12团战友的代表衷心祝高老永葆当年的精气神。高老对书军说,我1954年从空军到海军时,是先到12团的,和叶文林、朱兴泰、贾武一个中队,1955年调入十团,和佟允庆、刘华春、陈达良一个中队,每每说起战友他就泪眼朦胧,因为他当年的中队就剩下他一人了。</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地勤老战友谢道恭给高老带来海参和茅台,听到祝你“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的祝福时,他大笑:活那么长不就成精了,不能都是我的!谢道恭是个重情重义的汉子,离开十团后走上独五大队领导岗位,转业后一有机会就去青岛看望高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杨平在家翻出影集找到自己与妻子赵华1995年与高老的合影,那时高老应邀回部队,西装革履,昂首挺立。时隔26年,标志性的笑容一如往昔,却巳垂垂老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从得知杨平要带队到家里来,每逢有客人登门,高翔老爷子就朝客人身后张望,嘴里念叨:杨平呢?弄得客人莫名其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女儿告诉他杨平一行到达的日子后,他就失望的说“等不及了,我要死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说到底还是杨平最懂高老的心,毕竟曾是高老带飞过的高徒。他送给伴随高老二十年的歼六飞机模型,是最好的精神补品,比他带来的同仁堂冬虫夏草更能让高老延年益寿,福禄安康!模型上红色数字是高翔当年击落美机时的代号,杨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网上买来数字贴粘上去,就向喷上去的一样,底坐上也贴上了海空雄鹰团团徽。两个字:完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海天雄鹰》电视剧中王德顺饰演的角色原型是高翔,战友们在微信聊天中说演员显然是模仿高翔的气质去演的,气场十足。但我们海空雄鹰团出来的人感觉他表演的成份高了,只是表皮,没有抓住精髓,抓住老一辈飞行员那种自然流露出来的真实和不造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知道战友们要来高屯,高老将自己收藏的空战纪念邮折挨个写上来人的名字并签上自己的名字,包括因病没有成行的英雄飞行员康仕俊在内,一共八个纪念邮折。因为阿尔茨海默病,他的书写能力严重下降,八个名字,分三次才完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高翔老人赠给大家的纪念邮折,幸而封面上的“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是2015年写的,若是放到现在恐怕难以完成。疾病已经摧毁了他原本丰富的语言、幽默的谈吐和流畅的书写能力,唯有对部队对战友的感情在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杨平当年受老领导的影响,也是收藏爱好者,八十年代也曾是高翔为首的四师集邮小组成员之一。1998年,在高老的建议下,杨平积极配合,与路桥邮政联系,岀品了路桥区第一枚纪念封,杨平说首发当天,他生平第一次签名签的手都麻木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高老的主导,创意,坚持,和杨平的心血制作的台州地区第一封,海空雄鹰团第一封。遗憾的是除了封笺设计,师徒两位的大名都没印上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项阿姨卧床一年,尽管坐不起来,但和老伴同时在9日穿上红T恤,欢迎这些当年她眼里年轻英俊的少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项阿姨那时只有40多岁,曾给予这些远离父母的小飞行员母亲般的关怀。现在老人两耳已经完全失聪,但杨平仍然感慨地对老人说,也像是对自己说出肺腑之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杨平讲起过去的飞行和生活趣事,希望唤起高老失去的记忆,但高老只是笑而不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93岁的高翔老爷子与我们相处六个小时中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据他女儿说,因为药物的副作用,他嗜睡的时间比较多,不是倒着睡就是坐着睡,睁眼的时间从来没有持续超过两小时,显然他这是用精神的力量把药物作用压下去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高屯的午餐,杨平没有满足高老尽地主之谊的愿望,自己做东,在王家小馆宴请老领导、老战友、老同学、老部下。以茶代酒,吃东北小吃小鸡炖蘑菇,品本地特产茧蛹。杨平说他第一次吃茧蛹,高老之所以肝肾没毛病,也许与多年吃这玩意儿有关,这种高蛋白对肝肾功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愉快的氛围下,杨平向高老转达了他的老战友马铭贤的问候,如果不是身体原因,马老肯定要与杨平一起到高屯来的,之前二位老人打视频电话,高老力邀马老到自己老家来,电话里不无得意的说:“啥也别说,你来就行了!”无奈马老的两条大长腿不给力,遭到儿女的严厉阻拦。同时被儿女阻拦前往辽宁的还有康仕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高老的同期战友所剩无几,所以十分珍惜,几年前他就说过,不管谁走都不告别,咱们天上还能再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杨平说关注高翔老英雄的战友们希望了解高老晚年生活的情况,叮嘱大家拍一些照片以回馈战友们的关心,实事求是的说高老晚年在老家居住的条件比干休所舒适很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高老之前已经吩咐家人为战友们准备好客房,有两个标间和一间三口之家双炕房,厨房家务什齐全,可自己做饭.还有一间宽敞的会客厅供战友们一起饮茶聊天。但杨平考虑到一旦住下会打乱高老原有的生活节奏,牵扯高老一家人太多的精力,所以决定当天各自返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午后三点,我们告别高老和他的家人。高老一直站在门囗目送我们,嘴里喃喃地说道:“都走了,都走了……”眼神中满是失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高老的家门口,战友们向高老致以最后的敬礼。这次拜访高老和他的老伴项姨,比较圆满和快乐。老爷子神采奕奕,精神矍铄,老太太仍是一副慈祥可亲的模样,谈吐清晰,话语真诚高尚。遗憾的是,我们陪伴他们的时间太少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杨平望着前辈依依不舍的眼神和面容,作为高老的爱徒和高徒,深知高老的内心所想,难以言表。他不断地向师傅敬礼,又迟迟不肯转身,因为这一转身,又不知何时再能如此相见,前辈的心又会怎样的难受……岁月无虞,来日可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1954年建立海军航空兵第四师第10团(《海天雄鹰》剧中所说的101团),到1965年被国防部授予“海空雄鹰团”称号的11年中,第一代飞行员们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击落敌机10架,击伤敌机5架。二代飞行员们从文革时期训练低谷中走出,重新恢复战斗力,成为甲类团。第一位在航空母舰辽宁号起降的飞行员戴明盟是从“海空雄鹰团”走出的新一代飞行员。“海空雄鹰团”的雄鹰精神体现在战斗力上,如同接力一般是经过几代人的薪火相传才成就辉煌的,希望铁血铸成的精神生生不息永存于我的部队我的团,让海空雄鹰战旗永远在蓝天飘扬!</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