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高铁”无忧</b></p><p class="ql-block"><b> 戴戍</b></p><p class="ql-block"> 孙子上小学一年级,因儿子儿媳忙于工作暂短离京,让我们去北京陪伴孙子。</p><p class="ql-block"> 夏季的一日上午,我和妻子从沈抚新区的绿地剑桥小区出发,半小时车程便到达沈阳站,乘坐10点50分,途经阜新,辽宁朝阳,承德,顺义,北京朝阳的G986次高铁到北京。</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去北京记不清多少次了,每次去都是开车,意在沿途就近观赏一些景点或去一些没去过的城市。这次没有开车,想感受一次乘坐高铁快捷惬意的滋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登上高铁列车,让我眼前一亮,那以乳白色为主色调铺展的车箱,融合了造型完美,比例适当的顶棚、贴顶灯、侧灯、行李架、车窗、坐椅,使车箱的整体效果简约不失现代感。我又向车箱的深处走近,水洗卫生间、洗漱间功能齐全,安排的位置恰到好处,车箱连接部还专有一地方留给旅客放置大件旅行箱。我抬头认真地环视整体车箱,感受着旅客宾至如归的心情。此时,那首低沉浑厚悠扬的萨克斯乐曲《回家》缠绵在车箱,让人宛若进入了超然雅致幽韵的境地。</p><p class="ql-block"> 我按着座位号,坐在宽敞柔软的座椅上,试了试,脚伸出的距离同腰部的折合度极为合谐,让人感觉舒适无比。</p><p class="ql-block"> 车在静静无声的状态下缓缓起动,几分钟的时间,立于车上过道门上方,小巧精致的电子屏幕便显示出:车箱外气温33.6度,车箱内空调调控温度26度,车速320公里/小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车在均速前行,从车窗往外看,在一段高速路上奔驶的一辆辆车,瞬间被高铁列车甩在身后。虽然高铁列车以飞似的速度行驶,但运行平稳的程度却超乎我的想像,只见座位前小餐桌上放着的,那溢满茶水的杯中水面连一丝的涟漪都没有,且从视觉上并未觉得车速太快,据列车乘务员介绍,高铁列车的车窗,使用了最新科技成果减速玻璃。</p><p class="ql-block"> 坐在车箱内的我,站起来前后瞅瞅,旅客们有的在看手机,有的在平板电脑上打游戏,有的手棒一本书,十分温馨安静。</p><p class="ql-block"> 车行一小时,到达阜新站,少数旅客下车,又有一些旅客站在站台上的每节车箱停车位置的标注线外,井然有序走进车箱。</p><p class="ql-block"> 车,继续朝目的地北京前行,穿过一个又一个隧道,便进入了广袤的大地,我欣慰地看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山水桥梁,绿油油的田野和树木。</p><p class="ql-block"> 置身此境,在高铁带来的速度与激情之中,我心潮起伏,对那载满了过往,在悠长岁月经历过的太多熟知的列车故事,不由自主在回望。</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初,我乘坐火车时的一幕幕情景,宛如昨日,浮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刚参加公安工作不久,因领导安排,与铁路公安的同行有了密切联糸,工作中常乘坐东北大站至北京的往返火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东北大站,有着百年的历史,它不仅是北方最大的铁路枢纽站,还是最大的客运站。 </p><p class="ql-block"> 七月的天气,酷暑难忍,地面像冒出火似的,车站广场人潮如海,紧张喧闹。上车的,下车的,送亲友的,火车站简直像个闹市。</p><p class="ql-block"> 站前广场上那些招揽下车旅客住宿的一排一排的人,手举小广告牌,堵在出站口。那些倒弄车票的“黄牛党”,神神秘秘混杂在人流中。广场避阴处,横七竖八地躺着一些衣衫褴褛的人,乞丐无处不在。车站入口处人头攒动,排起了长长等待进站的队伍,但因常常有人加塞,前后旅客和加塞人发生口角。入口处放行旅客进站时,只见携带大包小裹的旅客们蜂拥着往站台跑。车上有票号座位的心安理得轻松地坐着。车起动了,那些买站票的人还在四处寻找安身之处,整个车的每一个车箱都人满为患,人们相互拥挤着,甚至有的人绻缩到坐椅下。乘客想去一趟厕所,想打一杯开水,需高声喊着:“让一下,让一下”。不夸张地说,这些人是一寸一寸地走过密不透风人群的。车上有抽烟的,喝酒的,喝茶的,有吃各种味道小菜的,还有人身上散发出的汗水,这些混合的气味,浓浓地弥漫在车箱,车箱空气流通不畅,熏的人气短心慌。</p><p class="ql-block"> 车从东北大站始发,途经十余个站,站站停车,站站有人上车,却少见有人下车,到北京近十个小时,车上的人越来越多,中途上车的旅客一阵忙乱,车快开了人还没上完,于是个别人,就从车窗往车上爬。车上治安情况极为不好,乘警队三班长老郭同我说,每趟车上都会有七八个窃贼,他们专门在车上“扒窃”、“拎包”,还有一些“逃票”的人,畏畏缩缩,满车乱窜,躲避验票的乘务人员和警察。</p> <p class="ql-block"> 正当我陷入回忆四十年前乘坐火车的那番情景时,妻子扒拉了我一下:想啥呢?朝阳站到了哦。我对她边说,好快呀!边看着手表,从沈阳站始发到北京朝阳站,仅仅用去了三小时零十分钟。</p> <p class="ql-block"> 下了车,我站在站台上未动,禁不住,由衷感叹:今日之中国人扬眉吐气,彻底告别了外出或归家,舟车劳顿那无法摆脱的“痛苦”了。</p><p class="ql-block"> 快捷、舒适、安全。</p><p class="ql-block"> “高铁”无忧。</p><p class="ql-block"> 我用自豪和欣赏的目光,看着高速奔驶的列车,驶向北京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写于京郊《之间草堂》</b></p><p class="ql-block"><b> 二O二四年七月</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向未曾谋面的摄影师致谢!</p> <p class="ql-block">作者:戴戍,v信温故知心,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在藏蓝色警营从警三十余载。他,把拙者白天黑夜对着屏幕敲打出的一行行一页页文字,视为流淌岁月的感动,向友人倾诉的心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