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在那道风景里一一买菜随笔

昏昏道人

<p class="ql-block">当街上传来一声吆喝声:丢下一块豆腐咧!我先就咋都不明白?明明还有一车豆腐,咋能说丢下一块豆腐咧。后来才知道这吆喝声是一种广告词的喊声。这吆喝里包含了行商技巧和做人的道理。</p><p class="ql-block">如今的城村,虽说冰箱是普通存在的时代,架不住天天都得张嘴吃饭,每天吃饭就得每天买菜。</p><p class="ql-block">买菜,跟商贩打交道,是个技术活,也是个“看人”的学问活儿吧!</p> <p class="ql-block">过去,我最烦的是去买菜。面对家人的要求,在满街满摊各色各样的菜品中,选买适合自己做饭的菜品,的确是让人犯难的事情,讲究时是吃啥饭,才买啥配菜。一街两行的摊子,两道无数的菜品,挑来拣去,仍不令人满意。可是民以食为天,最烦的事也要硬着头皮去做呀。后来,有人告诉我:卖菜的不怕挑,百人挑完剩下的照样售完。其巧就再于买菜人的心里不同,一车菜往往是挑完卖完,所以,我的经验是: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买自己爱吃的菜,挑家人兼顾的爱好。</p> <p class="ql-block">乡村过去把“称称”叫“志称”,我不知道这是为啥?</p><p class="ql-block">买菜最令人纠结的是:超市称公平,不会用称别你,但价位高,有时甚至有用“手段”处理过的菜,却令人不大放心。小贩们虽菜可随便挑而且也新鲜,但往往称不够数,短斤少两严重,而且你因称不够找他,他却笑着说:“哈,十称九不同,天地良心,咱绝对不会,咱就主打一个便宜”。过去,菜市场有过工商所设置的公平称,可以在此复称,也给菜贩们一个震摄,现在却看不到了?</p><p class="ql-block">我买青菜时,一般不去超市和菜贩子那里买,而直接去城壕摆摊的菜农处买。我并不是说超市和菜贩的菜不够新鲜,也不是他们缺斤少两,而是对辛勤劳动从土地上获得成果的农人有一种特殊感情,也许是我自小出生在农村,曾劳作过田地里的缘故吧。其实咱家里祖辈就是农民,成年背日头的在地里劳作,尔后轻轻哼着:秦腔家在陕西韓城县,一边近夕阳而归的一种回味吧!</p> <p class="ql-block">论买菜,买水果,我是外行,理论上懂得,实际却做不到。大楼上曾经有个同事,买东西人谓一把好手,只是太过幕饢,有一次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单位领导让买点水果招待,可她去了一个多小时,跑了五个地方还未买回来,检查的领导早都走了。遂派了三个人去催,她却在摊子上挑来检去,拿不定主意。这不是细心,而是买情投入,思絮专注,习惯于买自己称心的,把给公家买东西当成给自家买了,有人比喻说:“哦人实称,碗大的西瓜,一扎厚的皮,实透咧”!但买回来的水果却是最好吃最甜的!看来她必是个生意精而又厚称的人啊。</p><p class="ql-block">男人买菜毕竟粗糙,不管货比三家的家训。往往,看见喜欢的菜就买,也不问价格,显得大度。近菜摊,夸步仰视、手指起处、便喊声过秤(多数人是先问价)、交钱,就完事。当然,有时也懒得用手拾菜,听由卖菜人随便拿一把。谁知回到家里才发现中间夹杂一些发黄的菜,婆娘怒声:“连个菜也买逑不了?光能吃”?男人心想,小事一桩,只不过太相信别人了。但是,转念想想种菜人的艰辛,又懒得生气。至于菜少斤短两,或多收了几分钱,从不计较,也从不在乎。总是口头一句:“发财也不在哦一半担银子吧”?。但,偶尔,男人也会凑近秤前认认真真看一看,装模作样说:称称好!不然折了你的称杆,砸你摊子?吓唬一下摊主。哎!这必是自欺欺人的作派吧。</p><p class="ql-block">有时男人也会幽默一下,先说菜不好!遇到“王婆卖瓜”式摊主,就故意说:你这黄瓜怎么是绿色的?你喊的黄瓜?这是为啥?弄得摊主张口结舌难以回答,从气场上先赢得一筹!</p><p class="ql-block">有时候,明明是贩子的菜,“王婆”还要滔滔不绝地自夸:“菜是自家种的,没上过化肥的,鸡是自养的,蛋是自己下的”时,旁边的人便诧异惊讶。过后,也随之开心地笑起来。</p><p class="ql-block">买菜并不是高深的学问,其实关键是看人?在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善良的菜摊。每天清晨,他都会提前去批发市场,挑选好新鲜的蔬菜,然后将它们拉回来,摆放在自己的摊位上出售。</p><p class="ql-block">她就是人称”河南担”的外乡人,谁也不知道他姓甚名谁?只叫她“河南担”。</p><p class="ql-block">天刚麻麻亮,东小巷的菜摊早就开张了,菜带着凌晨新鲜的露水与雾气,人带着辛劳的喜阅!早上六点,隔窗听见‘河南担’三轮车的嘟嘟声,知道巷口早市开张。不一会,菜摊上围满了买夫,把个窄窄的巷口塞得满满当当的,买菜的人三个一堆,五个一群的在路边拥着排队。这时,突然嘈唠一声喊:”河南蛋!我看你娃是不想在城壕里混咧?’这一声比城管还顶用,河南蛋一见东韦老田忙陪上笑脸,说:”你歪?你歪?我服咧……”。知道是管市场的老田。大家听了都笑了,夸河南担学长安话,地道!</p><p class="ql-block">这时,有人却轻轻叹息着狠狠的说:‘今年的菜价又涨咧!日子没法过了?”……。</p> <p class="ql-block">这会儿,喜欢挑刺的那婆娘又来了,她看着菜摊的乱劲皱起了眉头,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掰了几个黄瓜把把子,然后就喊:"喂?我说河南蛋,你这卖逑的啥菜些,看着不新鲜啊,你能不能给我来一些新鲜的蔬菜?" 大妈态度傲慢地说道。</p><p class="ql-block">河南担知道自己贩回的蔬菜都是新鲜的,看见那婆娘的作为,也听说了这个婆娘平时就有点难缠惹不起。但为了不影响生意,便向那婆娘耳语道:"你老人家,我这给您藏了些特别新鲜的蔬菜,不过咱可说好?价格可能贵些,“下面”专门给您留的。"</p><p class="ql-block">婆娘看着河南担只说不割,摆出一副不信任的表情,悟出了话中有话,说:"怕是忽悠人的吧?你一贯奸商?再哄我,把你称弄“长苗”咧!"</p><p class="ql-block">河南担无奈地摇摇头,心想,给你“下面”的逑!你这是想砸我摊子吧?河南担说着一边重新整理摊位,一边摇头叹气。旁边有几个东韦人看不下去了,纷纷指责那婆娘:“你得是跟老田学的瞎瞎毛病,老田人家是这一片皇上呢!但你不能倚老卖老,也欺负人家老实。”婆娘一看不好引起了坐地虎的众怒了,说声:“老娘不买咧?“上面”“下面”的都不要咧?留着自己用些”!红着脸屁股一扭一扭的走了……。自此,街上平静了许多。</p><p class="ql-block">韦曲有史以来,就自有“铲路”人呀!每遇不平事,就有红脖子涨脸的韦曲人出手摆平,遇见客商,一直保持着公平交易的传统,不欺客商的风气一直发扬着,伤和气的事韦曲人不干!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城壕街打那以后,商摊和买夫,人和人之间,和谐共处的氛围也就越处越浓……。</p><p class="ql-block">其实,卖菜的和买菜者都是生活的追求者,意识上既对立而又统一的矛盾中过程着他们的日子,承然,自古卖者比买者精,这是无疑的了。但买者中也不乏有人在不断研究买菜的人情计巧和购买策略呢!</p><p class="ql-block">但愿韦曲和时代都醉在这道生活的风景里而快乐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