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脚下的千年古镇——罗目古镇

灰太郎穷游

在风景秀丽的峨眉山脚下,有一座鲜为人知的古镇,这就是罗目古镇。 罗目古镇又名青龙场,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 ,始建于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 古时候,这里是与峨眉、绥山平级的一个县,属古嘉州(即现在的乐山)辖地。 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撤县改镇,并入峨眉县,成为宋代著名的峨眉五镇之一。 罗目古镇地处二峨山下,相传二峨山的开发年代比现峨眉山(大峨山)还要早,所以这里早在商周时就有人居住。 相传这里是明清时期茶马古道从平原进入山区的第一站,所以至今还保持着不少传统的手工艺和传统风味小吃。 罗目是通往大小凉山、西昌、云南的要道口,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集镇,更是茶马古道从成都平原进入山区的第一站。 千百年来,沿线商贾云集于此,把嘉定绸、峨眉茶、食盐、烟草、白蜡等物质文明的产物,传递给西部每一个翘首眺望的村落,让艺术、宗教、风俗等精神文明之花一路绽放。 小镇依旧古风犹存,保留了古民居的风韵。 穿过古镇的任何一条街巷,都可看见一幢幢穿榫斗梁,雕龙画凤的古旧木板房。 临街的木板房,往往是上槽板的铺面,铺面侧面开门,通过长长的甬道,进去后是小天井四合院,一家祖孙三代或几家人同居一个天井之下。 雕花的门楣,木格条的窗棂。 阶前的苔藓,墙上爬满的青藤,这一切仿佛都向人们默默地讲述着远久的故事。 古镇不大,包括有顺河街、万埝路(纵向、横向)、半边街,正街、下街等几条主要街道。 古镇的老街道中,火神庙街、正街和红庙街是主要街道。走进竖有“罗目古镇”石牌的街口,就是红庙街。街上有很多保有古镇原貌的商铺,玻璃的柜台,简陋的货架,仿佛回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竹制品的商铺,摆满了各种竹编制品。 正街上有很多小吃店、杂货店,里面售卖着各种特色食品。 罗目供销社照相馆也摇身变成了“算命处”。 在正街上,有一座小楼,名曰“民国青楼”,位于正街60、62号,建于中华民国。小楼坐西朝东,为单体、单檐、木结构两层楼建筑,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穿斗式梁架,素面台基。 相传此楼为民国青楼旧址,二楼房屋可取之处在其凭栏一望的“美人靠”。 火神庙街上有一个四合院,这里是名人故居“金满成故居”。 金满成(1900.3.18-1971.1.22),文学翻译家;出生于罗目镇,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幼年和青年时期。1919年同陈毅赴法国勤工俭学,同居一室,相交甚密。 金满成故居位于罗目镇的火神庙街15号,为复式四合院建筑,占地500余平方米。 “金满成故居”题字系陈毅手书集字,以纪念金满成与陈毅元帅之间持续一生的深情厚谊。 踏过斑驳的高门槛,古朴犹存的故居呈现眼前,看着这些风物,思绪已飘向远方,一个罗目古镇名人,曾演绎过怎样的不朽传奇。 金满成自1924年开始一直以文学翻译为世人所知。 1925年毕业于中法大学法文系,曾任《新民报》、《新蜀报》主编。1937年组织成立了重庆市文化界救国联合会,任主席。 抗战胜利后,曾任安南西贡《远东日报》编辑及翻译。 建国后,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译。 翻译了《红白合》、《剥削者》、《金钱》等著作。 创作了处女集《我的女朋友们》和大量的长篇短篇小说,如《爱与血》《林娟娟》《黄娟幼妇》《女孩儿们》《友人之妻》《爱欲》和《动摇的心》等。 金满成夫人陈凤兮为复旦大学才女,曾经任何香凝的秘书。 沿半边街前行,修得很漂亮的“溪古别院”是一家养老机构,环境很优美。 似乎每个小镇都有一条名为“半边街”的街道,罗目的半边街看上去不是很繁华,这或许是这里的商铺都搬到镇上新街的缘故。 街上的很多房屋,似乎很久都没有人居住,留下的只是空空的街巷。 偶尔看到有人居住的房屋,也大多是当地老年人在这里安度晚年。 在半边街上,有一家铁匠铺。“呼隆”拉响的风箱和砧板上“叮叮当当”的敲击声,给寂静的小镇平添了些许悦耳的音符。清脆的打铁声,烧铁、拉风箱、落锤,一气呵成的熟练动作彰示着小小铁匠铺多年的默契。 袁家铁匠铺已经流传70多年了,铁器成品既有与传统生产方式相配套的农具,如犁、耙、锄、镐、镰等,也有部分生活用品,如菜刀、锅铲、刨刀、剪刀等。这些带着乡村质感的手工制作,五部体现着乡村匠人聪明睿智、别具匠心的手艺和工匠精神。 走到半边街的尽头,就来到临江河。站在河边向远处眺望,一座高高的山峰映入眼帘,这就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地——峨眉山。晴朗的日子里,隐约可以看到山顶上的建筑物。 临江河依峨山蜿蜒,恰似一条青龙。 半边街的侧面就是万埝街(纵向),顺着小巷沿清澈的流水向前,就来到了古镇的深处。 位于万埝街100-108号的杨家大院,建于中华民国,它的主人曾是盐商。小院坐南向北,四合院布局,有正房、前房和左右厢房组成,前房明间设有戏台。 万埝街上的张文源祖屋,也是一栋保留建筑。张文源,1942年8月生于罗目镇。1960年参军到康定军分区,1964年调回成都军区,并创作了名为《翻身的农奴》在全军美展上获奖。 万埝街的房屋大多都有人居住,两边的房舍都被修葺一新。 有的房舍还被装饰得很有情趣。 沿街前行,再穿过周巷子,就来到背街。 背街也是一条比较宽的街巷,街上有很多售卖小吃的商铺。 在背街57号旁,有一个用卵石砌成,用石灰通体内外粉饰而成的消防专用池,称为“太平池”。该池建于1936年,由当时的慈善会出资十二个大洋修建。池子总长5.9米,总宽2.9米,深1.5米,储水量14.1立方米。 背街的侧面是杨巷子,这里有一家青龙武馆,成立于2016年,是乐山市武术协会指定的武术培训基地。 古镇有很多小吃,最好吃的要数“豆腐脑”。 街上随处都可以看到卖豆腐脑的小吃店,豆腐脑是这里的早餐,每家店铺都有很多当地人在那里津津有味地吃着。 这里的豆腐脑, 以嫩滑细腻的豆腐脑为主料,配以地道的四川辣椒油和很多种配料,口感丰富多样。 一锅熬得很稠的豆粉糊糊,一碗嫩豆花倒进去,用大铁勺打碎、搅匀,盛一碗,加进酱油、味精、花椒粉、辣椒油、姜蒜汁、花生米、酥黄豆、葱花,呈现多元化的口味,确实很好吃。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使劲搅拌哦! 古镇罗目,以“古”著称的古山、古景、古人、古事、古风、古物,以及传统名食,分布于全镇古街古巷14处的古俗民风之中,让来到这里的旅游者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