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现在的八一广场地域为南昌顺化门外的护城河和湿地,到清朝光绪年间(1875—1908),清政府在湿地开辟出训练新兵的大校场。1911年,国民革命军于大校场集结,推翻了清王朝政府在江西的统治。民国二年(1912年)10月28日孙中山先生亲临大校场(今八一广场),检阅了李烈钧部的江西革命军。</p>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南昌人民政府在城建工程中,对原有的广场进行扩充拓展,并正式命名为“人民广场”,广场作为南昌的中心地位得以确定。1977年8月1日建军50周年,人民广场更名为“八一广场”。 2017年,正值八一南昌起义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八一广场又一次进行了提升改造。焕然一新的八一广场,集标志性、休闲性、开放性为一体,不仅是南昌市的城市新地标,更是英雄城的“城市客厅”和“文化之魂”。 <p class="ql-block">早在建国初期,政府部门就筹备修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后因各种原因没有动工。直到1977年8月1日,为纪念八一南昌起义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50周年,省、市政府决定在广场南端,原江西省博物馆前,破土兴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同时,对原广场进行大整修,人民广场正式更名为“八一广场”。</p> 1950年7月,朱德同志为筹建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题词: 1979年1月8日,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建成,塔为长方体,总高45.5米。成为英雄城南昌八一广场上的标志性建筑。<div><br></div><div>2001-2004年,在中共南昌市委和市政府的主持下,实施大规模的扩建改造工程,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被提高了8.1米即为53.6米。<br></div>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正北面是叶剑英元帅题写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九个铜胎鎏金大字,下方石碑浮雕“1927.8.1”,浮雕下嵌花岗石碑"八一南昌起义简介暨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重修记"。其他三面是"宣布起义"、"攻打敌营"、"欢呼胜利"三幅大型花岗石浮雕。塔身两侧各有一片翼墙,嵌有青松和万年青环抱的中国工农红军旗徽浮雕。塔顶由直立的花岗石雕"汉阳造"步枪和用红色花岗石拼贴的八一军旗组成。整个塔身庄严,肃穆。 ▲"宣布起义" ▲"攻打敌营" ▲"欢呼胜利" ▲塔顶为"汉阳造"步枪和八一军旗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前是八一金水河,河长120米,宽14米。河上架设有两座金水桥,桥长5米。 ▲八一金水河 ▲站在八一大道西侧看向八一广场 站在八一纪念塔高处,环顾四周,清晰记得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八一广场的模样。那时的广场呈长方形,由四大块草坪组成。南面是江西省博物馆(1999年搬离此地,并拆除成为现广场最南端);北面是主席台(现已拆除,成为万达广场);西南方向是邮电大楼与服务大楼隔孺子路相望。服务大楼里照相馆、饭馆、理发馆、浴室等一应俱全,名符其实服务大楼;东南方向是江西画报社等一众建筑;东面是第四交通路(现更名为北京西路,江西省政府大院在路北,路南有机械厅、冶金厅等省直机关);东北方向是八一礼堂(原省府礼堂,我曾在那里参加过大会看过电影看过戏,现在已不复存在,成了武商大楼);西北方向是百货大楼和新华书店隔中山路相望,这两幢建筑还在;西面之前可能是广场主席台,1968年10月修建了“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馆”,简称“万岁馆”。记得当年全民参加修建万岁馆,我也跟着学校来参加过几次劳动。现在万岁馆外观依旧,1992年起更名为江西省展览中心至今,现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家住在冶金厅宿舍,距离人民广场不远。那年头家里有空调的不多,夏日晚饭后附近的居民会拿着草席到广场草坪纳凉,我和小伙伴来逛过好几次,记忆犹新。 ▲上世纪末的八一广场。八一纪念塔后面的江西省博物馆还在,草地上休闲的人们(图片来自网络) ▲1999年前的江西省博物馆(图片来自网络) ▲前方这片树林是当年江西省博物馆所在。 ▲广场正北面(画面右前方)是当年的主席台(图片来自网络) ▲如今广场正北面的主席台已拆除,建起了万达广场。 ▲西南方向服务大楼和电信大楼隔孺子路相望已经六、七十年了。 ▲东南方向的江西画报社还在老地方,楼好像扩建了。 ▲东北方向原来八一礼堂的地方现在是武商大楼 。 ▲西北方向的百货大楼和新华书店,隔中山路相望也有六、七十年了。 ▲广场西面是江西省展览中心,现在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上世纪末八一广场全貌。可以看见纪念塔南面(画面左侧)江西省博物馆还在;西面那片水域是八一公园-百花洲,远处是江西人民的母亲河赣江。(图片来自网络) ▲现如今的八一广场全貌(图片来自网络) ▲站在万达广场门口看向八一广场,拍摄于甲辰龙年春节。 ▲走八一大道地下通道去往八一广场,画面右手边是八一大道。(拍摄于20230501) ▲五一劳动节人不少。(拍摄于20230501) ▲拍摄于甲辰龙年春节 ▲拍摄于甲辰龙年春节 广场中心设置了高高的升旗台。这里是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授旗仪式和升国旗仪式的地方。 升旗台北侧,一方高大的汉白玉镌刻着江泽民的亲笔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突出了南昌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历史地位。升旗台的南侧,与之相对称的汉白玉镌刻着毛泽东手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映了井冈山道路对于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升旗台南侧汉白玉镌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拍摄于20230501) 由升旗台往北的中轴线上,铺设了一条49米长4.9米宽,由透明玻璃构成的步行道。步行道下面用三十二块汉白玉的精美镌刻,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伟大成长史,时间从1927年8月1日八一南昌起义至2003年“神舟”五号升天,全文八千余字,堪称一幅雄浑壮观的军史碑廊。 ▲八一军史石刻大事记。远处升旗台北侧镌刻“军旗升起的地方”。拍摄于甲辰龙年春节。 ▲沿中轴线往南是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拍摄于20230501) ▲广场上的人们(拍摄于20230501) ▲位于八一广场西南方向电信大楼前的“八一大道”路牌(拍摄于20240216)。 2018年3月,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b>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