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嫣诗词选》序

紫罗兰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颜嫣诗词选》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韩成武</b></p><p class="ql-block"> 颜嫣是河北大学中文系1996届毕业生。就读期间,我给她所在的班讲授唐代文学和诗词格律与习作课,曾布置作业:每人写一首七绝。多数学生勉强凑成,少数较为认真,颜嫣却写了10首,用隶体书写,工工整整。这引起我的注意。审阅时也格外仔细。这10首七绝大多合乎格律,而且显示出作者精于体察事物、敏感、富于想象力。这些,是一个诗作者所不可缺少的素质。我于是写了一篇详细的评语。颜嫣后来对我说,这评语坚定了她写诗的信心。从那时起,她未尝放弃作诗,由绝句而律诗,由律诗而词篇。间或投稿,见于报刊者已有数十首。日前,她把数十年所作诗词加以精选、归类,编辑成册,求我作序。我虽年事已高,面对弟子心血凝成的文字岂能推辞? </p><p class="ql-block"> 颜嫣的绝句多为写景抒情之作。作者长于因情取景,即根据抒情需要,选择有表现力的景物,使情与景融,物我合一。这符合传统诗艺的法门。对于青年作者来说,能入此门,实属不易;而对于旧体诗人来说,仅入此门,便是一般的水平了。因为旧体诗也有个“抒情性格”方面的要求。既入此门,还要成为门中之人的独特的一个,其风神面貌有异于他人;古往今来,诗人们追求的也正是“抒情性格”的独特性。我感到欣慰的是,颜嫣具有这种自觉性,并写出一批独具个性的作品来。请看下面这首题为《秋风》的七绝:“午夜琴声绕镜台,喧然鼓镲撞天开。谁家乐队欢如此,原是秋风动地来。”古来以“秋风”入题的诗篇,汗牛充栋,但读来阅去,多是悲秋的老调。自从宋玉发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之叹息,千古文人竞相呼应,很少有人跳出窠臼。颜嫣则闻秋风而动豪兴,发奇想。秋风起时声音较低,故以“琴声”为喻,继而大响,又以“鼓镲”作比,由“绕琴台”到“撞天开”,写出秋风的由弱到强和声势的浩大。但这在作者的心目中,不过是乐队演奏的欢快乐曲而已。读了这首诗,我怦然心动,感到一种生命的伟力涌动于字里行间,感到一颗倔傲顽强的心灵搏动于萧萧秋气里。这就是诗歌美学范畴所强调的抒情个性。像这类颂秋的诗,为数不少。这类作品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作者的想象力。下面这首《龙潭秋望》是由视觉引发想象的:“秋日群峰似笔尖,龙潭作砚气尤酣。连天碧水清香墨,匝地黄花锦绣䇳。”山作笔,潭作砚,水为墨,地为笺。秋日龙潭的风物,居然为她备好了文房四宝。这纯然是诗人眼中的世界,同时,也使人感到她作为一个女性诗人所具有的超常的艺术视野和开阔胸襟。这也表现了她的独特的抒情性格。她在《秋夜抒怀》中写道:“风拳击碎湖中月,雨脚踢残院角花。人在中秋心正热,三更伏案写年华。”作者在歌唱超绝自然的生命力,用属于自己的歌喉吟诵独特的心声。 </p><p class="ql-block">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道:“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这几句话道出了唐人七绝的诗体特征。究其原因,是由于唐代七绝每每入乐,用于演唱。唐人七绝这种诗体特征以其名篇对后世影响深远。颜嫣七绝大致具有这个特征。例如《苹果花二首》:“四瓣皆无脂粉掸,清清白白出天然。不输绿萼梅之气,敢比昆仑白雪莲。”“宵永夜深仍未眠,花心脉脉对婵娟。何时结出平安果,万里神州人月圆。”第一首歌唱苹果花摒弃脂粉的自然美,其丽质敢同绿萼梅、白雪莲抗衡,寓意明显。第二首借用苹果蕴含的平安之思,写出疫情深重时期的举国心愿,具有时代岁月感。组诗深合“语近情遥”、“使人神远”之旨趣。 </p><p class="ql-block"> 颜嫣还工于律诗创作。律诗比起绝句,增加了对仗的美学要求。律诗的中间两联是两组对仗。其技术层面是要求关键位置上相对应的字之词性相同、平仄相反。其艺术层面是要求对仗种类多样、语言生动、表达顺畅。阅读颜嫣律诗,可知其技术层面无误,艺术层面力求完美。她写律诗用平水韵。这是一道难关。自元朝起北方语音发生重大变化;“平分阴阳,入派三声”了。入声字消失,这对于北方人用平水韵写旧体诗构成极大不便。以我自身的体验 来说,无论教学、科研、创作,每天都要接触入声字,至今也不能说把入声字完全记住。颜嫣是保定人,可以想见她在这个方面下了多少工夫。难得的是,她在诗中使用入声字能够做到造句顺畅,表意清晰。据我所知,在河北境内,使用平水韵作诗能够达到如此纯熟地步者并不多见。颜嫣对于律诗的对仗写作是用心的,出现许多工对,例如“倒影青罗带,流波碧府绸”(《五律.游小七孔桥之梦幻野烟浮》),“落笔佳人思,飞声君子逑”,“朝云飘渺渺,暮雨落悠悠”(《五律·游小七孔桥之惬意卧兰舟》)。又如“雾动轻丝缕,风吹软绉绸”,“黄鹂歌婉转,白鹭舞娉婷”,“浮岚云袅袅,倒影月荧荧”,“鸟歇洲头看,鱼游水底听”(以上例句见五律组诗《平湖春色》)如此等等,皆工丽婉美,怡人视听。又能作流水对,在表意的流程中实现对仗,例如“携带清凉意,驱除闷热情”(《七月初八》), “一声惊腊月,千里动春潮”(《元旦东堤见闻之湖鸟》),是因果关 系的流水对;“虽然芽点点,却是韵泠泠”(《平湖春色》),“声音些许儿时味,面目似无春日颜”(《六一儿童节时组诗.一》),是转折关系的流水对;“初如冰镜碎,后似雪枝摇”(《元旦东堤见闻之复兴桥》),“踏落晶莹露,留成明亮诗”(《国庆节时兄妹乐之乐在草原》),是顺承关系的流水对。这些流水对都属于复句形式,如能更进一步,创作单句形式的流水对,则更为完美。此外,作者还自创了一种姓名对,《六一班同学相聚六一》写道:“今天六一人相聚,就在当年六一班。竹雨兰云梅瑞雪,秦田赵水李青山。声音些许儿时味,面目似无春日颜。倒是童心犹未泯,狂歌劲舞不思还。”作者自注:“颔联中都是人名。”这种对仗新颖别致,将同学聚会的热闹场面宣泄出来。</p><p class="ql-block"> 颜嫣长于对仗艺术,她有充足的才力和学力可供驱遣。她的律诗了中间两联对仗,还每每出现仗,甚至四联全部对仗。例如《五律·游小七孔桥之汗漫荡孤舟》:“绿雾轻轻绕,青溪缓缓流。空灵听百鸟,汗漫荡孤舟。上下随云走,纵横共浪游。晨昏山隐隐,晴雨景悠悠。”四联对仗,皆工稳耐读。我国古代,杜甫是将对仗数量富态化的诗人,以其五律来说,在625首诗中,三联对仗者334首,四联对仗者45首(见韩成武等《杜诗诗体学研究》第22页)。颜嫣阅读大量杜诗,受其影响是明显的。此外,她还写有排律(见《杜甫》、《杜甫快乐时》)。排律除首尾两联不用对仗,中间无论多少联都必须对仗,所以这种诗体更能显示对仗能力。</p><p class="ql-block"> 作者于律绝、律诗之外,还创作了大量词篇。这些词作题材内容同样比较广阔,感情似更加豪迈,语言更具时代性,口语入词较为多见。我并非认为口语越多词便越好,关键在于“恰到好处”。限于篇幅,不再详谈。</p><p class="ql-block"> 颜嫣具有诗人敏于观察、富于联想、词源富足、执着坚守之特征。今后,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适当涉猎一些诗歌理论,以促使感性的升华,加强理性的自觉。注意,我这里只是说“适当”、“涉猎”、“一些”而已,不必投入大量时间研读深奥的理论著作。不,那不是诗人的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〇二四年五月 </p><p class="ql-block"> 写于河北大学紫园寓所 </p> <p class="ql-block">附:</p><p class="ql-block"> 韩成武老师,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河北省书画诗词研究院院士。致力于唐代文学研究,在杜诗研究上有建树。出版专著15部,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获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出版的个人诗词选集《守拙斋诗稿》,获河北文艺振兴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