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前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4年至193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军事围剿,实现战略转移北上抗日,击退上百万追兵阻敌,征服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纵横十余省,长驱数万里,终于在以会宁为中心的甘肃中部地区胜利会师。这是长征胜利的标志,是革命力量大团结的典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北上抗日战略实现和民族抗战的前进阵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是全面展陈各路红军长征历史的纪念馆。旨在通过红军长征精神的全面展示,教育和启迪后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的长征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本段文字摘自馆内介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甘肃会宁县有一座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纪念馆门前广场上有一座纪念碑和一座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了长征,此后第二、第四方面军及红二十五军相继开始了长征。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部队终于在会宁这里会师,宣告了国民党对红军围剿的失败,宣示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就是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馆内详细记载着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以及红二十五军各自长征的艰难历程,所以篇幅很大,照片多达200张,就算这样也有遗漏,敬请朋友们谅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进入纪念馆,迎面九位策划领导了三军会师的革命前辈塑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他们从左至右依次是:任弼时、贺龙、彭德怀、朱德、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刘伯承、徐向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背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我东北三省,虎视眈眈地窥视整个中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向全国发出了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号召,提出停止内战、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广泛动员和组织抗日救亡运动。然而,国民党蒋介石统治集团置民族危亡于不顾,顽固坚持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集数十万大军,于1933年9月对中央红军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艰苦的长征和北上战略转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七、红十军团率先以抗日先遣队名义北上。此后,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六军团,也相继撤出鄂豫皖、川陕、湘鄂川黔等根据地,踏上了长征的征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印模(复制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朱德用过的铜币(31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05年从会宁县王文汉家征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8.6万余人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图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经过的于都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一道封锁线上的地点之———江西古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4年10月21日,中央红军按照中革军委的命令,从江西省于都西南的王母渡、新田之间向守敌发起进攻,至25日全部渡过了信丰河,突破了国民党军设置的第一道封锁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二道封锁线上的地点之———广东城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1月8日在湖南汝城以南的天马山至广东城口之间通过第二道封锁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三道封锁线之一——湖南宜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5日在湖南郴县、良田等地通过第三道封锁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黎平会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贵州省黎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肯定了毛泽东转兵贵州的正确主张。图为黎平会议旧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抢渡乌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4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在猴场召开会议,决定红军抢渡乌江,攻占遵义。1935年1月,中央红军胜利突破乌江天险,进入到贵州北部地区。图为抢渡乌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激战娄山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为执行攻占遵义的计划,红军于1935年1月9日占领了遵义的北大门——娄山关。图为娄山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攻占遵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5年1月,中央红军攻占遵义,控制了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为召开遵义会议创造了有利条件。图为遵义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参加遵义会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下排是参加遵义会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毛泽东 朱德 陈云 周恩来 洛甫(张闻天) 博 古(秦邦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王稼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邓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刘少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凯丰(何克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邓小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刘伯承(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李富春(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林彪(红一军团军团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聂荣臻(红一军团政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彭德怀(红三军团军团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杨尚昆(红三军团政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李卓然(红五军团政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李德(共产国际军事顾问)伍修权(翻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3月中旬,中共中央在贵州鸭溪、苟坝一带,根据毛泽东提议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以周恩来为团长,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在战争环境中,这是中央最重要的领导机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央关于对敌人五次围剿总结的决议》电文(复制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四渡赤水与南渡乌江要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告全体红色战士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5年2月16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在二渡赤水途中发布《告全体红色战士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革军委发布的长征命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9军团部分干部合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央红军主力渡过金沙江后,扼阻国民党“追剿”军的红9军团也在川东以西地区渡过金沙江。图为红9军团部分干部合影(后排左五为军长罗炳辉,前排左三为军团政委何长工)</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强渡大渡河十八勇士名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孙继先 红1师红1团1营营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赖秋发 战斗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熊尚林 红1师红1团1营第2连连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曾先吉 战斗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罗会明 第2排排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郭世苍 第4班班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刘长发 第3班班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张成球 第4班副班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张表克 第3班副班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萧桂兰 战斗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张桂成 战斗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朱祥云 战斗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萧汗尧 战斗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谢良明 战斗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王华停 战斗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丁流民 战斗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廖洪山 战斗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陈万清 战斗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宁夏与强渡大渡河的勇士们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老红军陈国钧用过的皮质手枪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军铜质马尾手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革军委通报表彰的飞夺泸定桥战斗英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九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廖大珠 王海云 李友林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刘金山 刘梓华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赵长发 杨田铭 云贵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夹金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自然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过二十多座雪山,大多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白雪皑皑。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翻越了位于四川省、海拔4500多米的第一座雪山——夹金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军皮质文件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军蓑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梦笔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二座大雪山,位于卓克基乡南与小金县交界处,呈东西走向,山势平缓,最低山口海拔3900米,最高峰海拔4470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老红军何志汉穿过的牛蹄窝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军棉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甘肃迭部县俄界(即高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5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在甘肃省迭部县的俄界(即高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会议决定红军继续北上,经过游击战争,打通国际的联系,整顿和休养兵力,扩大红军队伍,首先在与苏联接近的地方创建一个根据地,将来向东发展的计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腊子口小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9月17日,红军占领腊子口,攻破最后一道天险,打开了红军北进甘肃的大门,宣告了蒋介石妄图凭借天险堵截红军企图的又一次破产。图为腊子口小桥—红军攻打腊子口时,曾在这里发生激烈的战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国民党军碉堡遗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时,推毁的国民党军碉堡遗迹,打开了红军北上的通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一方面军设在哈达铺的司令部住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5年9月18日,中共中央率领红一、红三军团和军委纵队到达甘肃岷县以南的哈达铺(今属宕昌县)。根据从当地找到的报纸上获悉的陕北红军和根据地仍然存在的情况,毛泽东提出到陕北去。图为红一方面军设在哈达铺的司令部住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哈达铺关帝庙——红一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会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直属纵队在哈达铺正式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图为红一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会址——哈达铺关帝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榜罗镇会议旧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5年9月27日,陕甘支队占领通渭县榜罗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此召开会议,正式决定前往陕北,保卫和扩大根据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陕甘支队到达会宁侯家川、党家岘杨崖集、青江驿地区的行军路线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到吴起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陕甘支队抵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今吴旗),标志着红一方面军长征结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6年,邓小平与红军第一军团和十五军团的部分领导干部在陕西淳华县。右起:邓小平、徐海东、陈光、聂荣臻、程子华、杨尚昆、罗瑞卿、王首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直罗镇战役庆祝大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立即迎击国民党军队的“围剿”,11月20日至24日在直罗镇取得歼敌一个师又一个团的重大胜利。这一胜利现了陕甘根据地,为中共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图为直罗镇战役庆祝大会一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二十五军长征线路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何家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在程子华军长、徐海东副军长和吴焕先政治委员的带领下,共2900余人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图为何家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25军徐海东等部分人员合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5年7月,为配合红一、四方面军北上行动,红25军决定西征北上。图为1935年8月,红25军部分人员在长征途中。前排左起:吴焕先、郭述申、徐海东、戴季英、赵凌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永坪会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25军历时十个月,途经4个省,转战近万里,于1935年9月15日,抵达陕西省延川县永平镇(今永坪)。16日,与红26军、27军胜利会师,成为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第一支队伍。永坪会师壮大了西北地区红军的力量,为迎接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红一方面军)的到来创造了条件。图为红25军与红26军、红27军永坪会师时留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十五军团成立情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9月18日,红25军与红26军、红27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高岗任政治部主任。图为红十五军团成立时情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四方面军长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为了向四川、甘肃边界发展,配合中央红军在云、贵、川边的作战,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3至4月间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5月初,撤出中坝、青川、平武,向岷江西进,开始长征。6月18日,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今小金)地区会师。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召开扩大会议,决定红军继续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中央红军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8月下旬,由红一、四方面军各一部混编组成的右路军,穿越了几乎是生命禁区的水草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张国焘拒不执行中央北上的方针,坚持南下。南下付出了极其沉痛的代价,红军由8万余人锐减至4万余人。中共中央和朱德、刘伯承等红军广大指战员与张国焘的右倾分裂错误进行了坚决地斗争。迫使张国泰同意取消非法成立的第二“中央”,率部北上。至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结束了历时一年零七个月途径4省、长驱1万余里的长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剑门关隘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强度嘉陵江战役中,红四方面军攻克的主要隘口之——一剑门关。在剑门关关口的门楼上,敌军重兵设防,企图凭险堵击红军的进攻。4月2日,红军鏖战半日,终于攻克了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的剑门关隘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懋功会师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在四川茂县召开各军领导干部会议,决定由红30军政治委员李先念等率部南下懋功(今小金)地区。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与红四方面军一部会师。18日,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到达懋功,接见了李先念等。图为两军会师地四川懋功(今小金)达维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共中央、中革军委领导人关于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战略方针致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央政治局决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5年6月28日,两河口会议通过《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战略方针》,指出:红军应集中主力向北进攻,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捷战斗遗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5年8月,红四方面军一部在中共中央统一指挥下,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法,取得包座大捷。粉碎了国民党反动集团围困聚歼红军的企图,为实现党的北上战略方针创造了条件,中共中央领导人连续发报给张国焘,敦促他执行中央的北上战略方针。张国焘顽固坚持自己的错误主张,率领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第5、第32军南下,最终失败。图为包座大捷战斗遗址一一包座河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5年9月10日,《中共中央关于北上方针绝对不应改变,左路军速应北上再致张国焘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莫斯科回国到达陕北的张浩(林育英),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的名义对张国焘进行帮助,要其取消第二“中央”,成立西北局,直属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二方面军长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1935年11月,湘鄂川黔根据地反“围剿”形势非常严峻,红二、红六军团为避开不利的决战,以求保存力量开辟新的根据地,红军第二、六军团1.7万余人,由湖南桑植县刘家坪等地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7月,奉中革军委电令与红三十二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红二方面军长征历时11个月,行程2万多,进行战役战斗120多次,胜利完成长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二,六军团领导人合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5年8月,红二、六军团领导人在湖南澧县合影。左起:贺龙、李达、关向应、任弼时、中坐者为王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刘家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5年11月19日,湘鄂川黔根据地反“围剿”形势非常严峻,红军二六军团为避开不利的决战,以求保存力量开辟新的根据地,红军第二;本军团1、3万余人,由湖南桑植县刘家坪等地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区出发,开始长征。图为刘家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王震在毕节和少数民族同胞合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6年2月19日,红2、红6军团占领毕节。图为王震在毕节和少数民族同胞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二、六军团部分干部在长征途中合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二、六军团部分干部在长征途中于贵州省大定(今大方)县城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二、红六军团长征经过的云南省丽江玉龙雪山、石鼓渡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甘孜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6年7月初,红二、红六军团在甘孜同四方面军主力胜利会师。甘孜会师,对于三军大会师的实现起了积极的作用。图为四川省甘孜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奠基西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陕甘和陕北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硕果仅存的一块革命根据地,是党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1935年夏,陕甘边和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为党中央把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创造了条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境内哈达铺(今宕昌县),获悉陕甘革命根据地和刘志丹领导的陕甘红军的消息。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榜罗镇召开常委会议,正式确定把中共中央和陕甘支队的落脚点放在陕北,“在陕北保卫和扩大苏区”,领导全国革命的战略决策。10月北上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11月与在陕甘地区活动的红十五军团会师,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朱德用过的红色毛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中共陕西省委的领导下,从1927年10月起,刘志丹、谢子长等共产党人,在陕甘地区建立党的组织,广泛发动群众,领导武装起义,播撒革命火种,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旬邑转角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2年12月24日,陕甘游击队在 西旬邑转角村改编为红26军。总指挥谢子长,副总指挥刘志丹,军政委杜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习仲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习伸勋,陕西富平人。西北根据地创始人之一,参与创建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34年11月,当选为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周家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5年2月5日,中共陕甘边特委和陕北特委联席会议在安定周家硷举行。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中共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从此,实现了陕北和陕甘边两个根据地党的领导和军事指挥的统一,标志着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形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大主力胜利会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1935年9、10月间,红二十五军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决策红军三大主力会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为了创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迎接二、四方面军北上、打通同苏联的联系,1936年5月,红一方面军组成红军西方野战军进行了西征。10月2日凌晨攻打下会宁县城。10月9日,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到达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合。10月10日,中共中央西北局、红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在会宁县城文庙大成殿召开庆祝一、二、四方面军会师联欢大会。红二方面军于9月中旬连克甘肃省东南部的成县、康县、徽县、两当,10月初迅速向北转移,10月15日到达会宁地区,分别与红一、红四方面军部分师团在青江驿、老君坡、界石铺等地会合,并召开联欢会。10月21日,红二方面军领导人与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领导人在平峰镇会面。10月22日至23日,红二方面军分别在将台堡、兴隆镇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以会宁为中心的甘肃中部地区胜利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中共中央到达陕北时,国内政局发生新的变化,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但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仍然不肯放弃“剿共”的政策。1935年12月,为了开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局面,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了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路线和策略。1936年,“为实现抗目,渡河东征”,组成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进行东征,进一步扩大了抗日武装和根据地。同时,积极开展对国民党东北军、西北军的统一战线工作,达成联合抗日的协议,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瓦窑堡会议会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为开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局面,中共中央在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明确提出觉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图为瓦窑堡会议会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出席瓦窑堡会议的人员名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毛泽东 张闻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王稼祥 博古(秦邦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邓发 彭德怀 凯丰(何克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李维汉 吴亮平 杨尚昆 周恩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刘少奇 张浩(林育英)郭洪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贺龙(前排右一)与红二方面军部分领导干部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长征到达陕北的红一方面军部分女干部合影。左起:陈琮英、蔡畅、夏明、刘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秦邦宪到达陕北后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西方野战军西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红军东征回师陕北后,蒋介石仍坚持“剿共”政策。国民党调集16个师另3个旅的兵力,准备对陕甘根据地发动新的“进剿”。中共中央决定红军向陕、甘、宁三省边界国民党军事实力薄弱的地区西征,以巩固和发展陕甘根据地,扩大红军,争取西北抗日力量的联合。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西征战役计划》,以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十五军团和第81师、骑兵团共1.5万余人,组成西方野战军发起西征战役,开辟了陕甘宁边区新的根据地;同时,为策应二、四方面军北上,为实现三大主力会师创造了有利条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共中央领导人关于冬季以前三个方面军的行动方针意见致朱德、张国焘、任弼时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6年5月13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延川县太相寺召开红一、十五军团干部大会。会议总结了东征,部署了西征。图为太相寺会议旧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西征战役向陕甘宁三省交界地区进军,发展和创建了新的根据地,陕甘宁边区正式形成。图为红军西方野战军部分领导人彭德怀、聂鹤亭、刘晓、左权、聂荣臻、宋时轮、宋任穷、甘渭汉、张爱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6年9月27日,红一方面军按照军委指示,令红十五军团第73师组成右路纵队。10月2日,其先头特别支队(又称西路支队,由73师1个团和骑兵第3团组成)袭战会宁城。10月2日凌晨攻占会宁县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6年9月,红一军团到达静宁、会宁一带,控制了西(安)兰(州)公路,西征红军总指挥部和十五军团到达同心城一带。9月14日,73师占领靖远县打拉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程子华在新堡子的住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1936年7月上旬,红二、四方面军从四川甘孜出发,途径阿坝、包座等地,越过雪山草地,于8月到达甘肃东部,取得岷洮西固战役的胜利。9月上旬,红四方面军先后攻占漳县、临潭、渭源、通渭、岷县、陇西、临洮、武山等广大地区。9月30日,红四方面军由岷县、漳县等地出发,向通渭、庄浪、会宁、静宁等地前进。10月7日,红四方面军的先头部队第4军两个团在政委王宏坤率领下到达会宁县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9月中旬,红二方面军连克甘肃省东南部的成县、康县、徽县和两当。10月迅速向北转移,15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第二军团、第32军,从通渭县义岗川进入会宁县。17日,第六军团从静宁县进入会宁县,军部第16师到达青江驿,与红四方面军9军会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四方面军实力统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1935年5月嘉陵江战役后80000余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5年6月 同中央红军会师时80000余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6年7月甘孜地区整编时40000余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33000余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陈昌浩赠给会宁枝阳完小的《康熙宇典》(6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中共中央的明令禁止下及朱德等西北局成员的坚决反对下,张国焘才被迫停止西进,同意继续北上。图为中共中央西北局洮州会议召开地——临潭新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在会宁县的住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大主力会师会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至此,红四方面军结束长征。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等红四方面军领导人率中共西北局、红军总部、总政治部、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政治部、直属队到达会宁县城,受到了红一方面军部队和会宁群众的热烈欢迎。10日晚,红一、四方面军在会宁文庙大成殿召开了庆祝会师联欢大会。徐向前、陈昌浩、陈赓在会上讲了话。朱德总司令宣读了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来的《中央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贺电》,并在热烈的掌声中讲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四方面军一部与群众举行联欢会的合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6年10月10日黄昏,中共中央西北局,红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总供给部在会宝县城文庾大成殿榮行了隆事的庆祝会师壓婺金。弄壁炱上方挂着写有“庆祝红军长征会师联欢会”字样的红布横幅。在主席台上就座的有朱德、张国素、徐向前、陈昌浩、陈赓等红军领导干部,数千名红军战士和群众参加了大会。整个会场充满团结、欢乐、胜利的气氛。联欢会由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李卓然主持,会议还向党中央发了致敬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6年10月23日,红二方面军在甘肃兴隆镇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图为兴隆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老红军施师炎生前所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勋章3枚、奖章1枚、纪念章4枚、证书3本、中校礼服1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长征精神丰碑永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长征,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长征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长征的胜利,是一曲响彻云霄、震撼神州的革命英雄般的凯歌。长征中红军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长征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长征精神和会师精神。大会师是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所以,会师精神是长征精神的延续和升华。它们不仅是党和人民军队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高度凝结,也是后来的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发展的基础,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长征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做好各项事业的强大动力,为了把长征精神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每每在纪念长征胜利的时候,都会举行一些大型的庆祝活动;报纸杂志业为此进行了大量的报道;举办文艺宣传,出版书籍等。许多参加过长征老将军、老战士及其他们的子女后代,纷纷把一些与长征有关的文物、书籍等送到会宁。睹物思人,使我们无限怀念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品德与高风亮节。他们的英雄事迹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现将有关图片、展品陈列于此,以飨广大观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军业绩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世代相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刘伯承的军衣、军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刘伯承元帅(1892-1986)</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四川开县赵家场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会宁,参加了三军大会师。时任中革军委总参谋长。1950年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1957年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66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贺龙元帅(1896—1969)</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湖南桑植洪家关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0月率红二方面军长征到达会宁,参加了三军大会师。时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1954年起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徐向前元帅(1901—1990)</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山西五台永安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0月率红四方面军长征达到会宁,参加了三军大会师。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1954年起历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78年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聂荣臻元帅(1899—1992)</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四川江津吴滩镇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10月随红一方面军长征途径会宇,时任陕甘支队第三纵队政治委员。1936年10月随红一方面军西征到达会宁,参加了三军大会师。时任红一军团政治委员。1956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央科学小组组长。1958年兼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国防科委主任。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徐向前的棉军大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聂荣臻的军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聂菜臻的军便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到过会宁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到过会宁的九位元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到过会宁的八位大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校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结束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革命历史纪念地,发表一系列重要指示,赋予长征精神时代品质,并发出“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的伟大号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军队、我们民族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编辑整理:老庙黄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7月13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