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内容提要】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机械制造业渐渐取代了手工作坊,“铁牛”、插秧机、收割机等机械化的农耕进入田间地头,彻底改变了沿袭千年的传统农耕方式,也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那曾经辉煌的农村古法打铁技艺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在人们的生活中渐渐远去,成为让人追忆的“绝响”,铁匠铺在乡村不复存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乡村再无铁匠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农耕历史的国度,很早时期就学会了将钢铁变成劳动工具,继而衍生出铁匠这个职业,铁匠铺在在广大农村随处可见。</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的铁匠铺,是加工菜刀、斧头、锄头、镰刀等农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的小作坊。一般立在集市街出入两头,但凡去街上赶集,听到“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时,就告诉你目的地到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铁匠铺,有副经典的对联是这样描写的:一间东倒西歪屋,两个千锤百炼人。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基本属实:铁匠铺一般是一个简易木结构的小茅草屋,四周土砖彻就,一道简易的木板门,草棚中间用石块和黄泥浆砌成一个灶台,中间是火炉,灶台后侧用青砖砌一个四四方方高高的烟囱,左边堆放着小铁锤、大铁锤、铁夹、錾子、剪子、直尺等打铁用的工具,右边横放着一个长长的木质风箱。草棚正中安放着一个半人高的圆木墩,木墩顶安装了一个四方形的铁砧,是捶打铁具的垫子。距铁砧不远的地上,有一个盛水的石槽。</p><p class="ql-block"> 在农村,铁匠铺里的师傅,家乡人都称他为“铁匠”,或“打铁的”。打铁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民间铸造手艺,不论是农垦生产用具,还是家庭生活用品,家家户户都离不开它。铁匠们手中的铁锤,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变迁,尤其是国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几年,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增,加上农机尚不发达,所以对农具的需求非常大,铁匠铺也就迎来了鼎盛时期。</p><p class="ql-block"> 打铁是一种古老的锻造术,更是一种力量的彰显。铁匠铺,有着很浓的烟火味,里面摆放的道具极为简单:一座炉灶,一架手拉风箱,一块粗木桩打底的铁砧,两把被砸磨得发亮的大锤,一把大铁夹,还有一方用来给铁件快速降温的水槽。铁匠们愣是凭借这些简易道具,便将小小的铁匠铺演绎成火星纷飞的战场。拉风箱是打铁的前奏。坐着低矮得近乎挨到地面的木板凳,铁匠一手拉风箱,一手往炉中添炭。风箱节奏鲜明地歌唱着,火随风势忽大忽小,渐渐地,火苗越蹿越高,越来越长,随即,一块铁件压到了火舌身上,机灵的火舌迅速从紧压的铁件周遭突围,反口咬住铁件不放,自此,四面受敌的铁件开始慢慢沦陷,任由火舌贪婪地舔遍全身。一切都躲不开铁匠的眼睛,待炉中的铁件浑身通红,他松开风箱的拉手,提着铁夹伸进炉中,将衔出的铁件一头摁到铁砧上,两把铁锤欢快地蹦起来,上蹿下跳,你来我往,叮叮当当的敲击声瞬间撑破了小小的铁匠铺。在铁锤的轮番锻打下,原本透红的铁件渐渐改变了旧有的模样,周身的色泽也趋于暗淡,此时,铁件又被铁夹逮住,重新投入喷舌的火中。如是数次,铁件终于老实下来,摇身变成铁匠心中设想的器物。</p><p class="ql-block"> 打铁既要有硬功夫,还要有软技术。同样是一件铁器,由不同的师傅锻打出来,其效果会截然不同,有的刀具削铁如泥,有的则切豆腐都要费劲,盖因铁匠技艺高低所致。打造一件工具,要经过选料、入炉、煅烧、锻打、锻合、定型、淬火、回火、抛光、打磨等十几道工序,靠的是熟能生巧。打一把锄头,前后要花两个多小时才完工。打铁看似简单,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力活,要加工好一件铁器,每道工序须环环相扣,丝毫不能马虎。 技术要求最高的是打菜刀、镰刀、砍刀等刀具。要把一块厚的铁板用工具从侧面划开,再将一根好钢条镶嵌进刀刃部位,这就是常言说的好钢用到刀刃上。然后,就把镶嵌有钢条的铁块送到熔炉里煅烧,这时候要特别注意把握火候,温度过低,铁和钢融合不了,温度过高,则铁会熔化掉,钢和铁的接触面刚好溶化为止,这时恰到好处,这就全凭经验观察,立刻取出来在铁砧进行捶打,让其充分熔接。铁匠功夫的重点在淬火与回火,一件被锤打成型的铁器,再放回炉火中,待其火色正好,铁匠便夹起铁器沉入水槽,“哧啦”一声,一股白烟倏然腾起,此谓淬火;将淬过火的铁器丢进炉中烤至一定温度,取出,待其自然冷却,此谓回火。铁器下水淬火温度的高低、水中淬火时间的长短、淬火部位的选择全凭长期的实践经验,一般人很难精准把握。如果淬火技术不过关,铁器不是容易缺口就是容易卷口。淬火后,铁器硬度会增高,脆性也会变大。为了降低其脆性,往往需要再回火,将成品重新加热,然后慢慢冷却,使其更有韧性。刀具类铁器还有最后一道工序叫开刀口,先将刀刃铲薄,再用磨刀石反复打磨,举起,迎亮光一照,寒光闪闪,至此,一件铁器方算铸成。当过铁匠的都知道,淬火能让铁器硬而不脆,回火是为了增其韧性。掌控好淬火和回火的火候,是铁匠必备的看家本领。在我的老家衡阳,每年开春,赶集人臂挎的竹篮里,往往装满锄头、锹头、镰刀等大小不一的旧铁器,赶去铁匠铺里轧钢蘸火。农事未忙,铁匠铺里却率先感知到了农时。</p><p class="ql-block"> 打铁是吃得了辛苦的体力活,锤打铁件时,有时需要小锤与大锤配合,交替进行,这就需要懂得锤语:小锤敲在哪,大锤就砸在哪;小锤敲得轻,大锤砸得轻;小锤敲得重,大锤也砸得重。还有单敲和连敲,都是由小锤指挥,要是像起锤时那样再一次敲在铁墩子的“牛角”上,就意味着大锤可以暂时歇息了。两条大汉是铁匠铺的主角,两人举着几十斤重的大锤,对着烧红的铁件来回猛砸。即便是寒冬,他们也穿不住上衣,如雨的汗水里浸着多大的气力啊。最精彩的要算酷夏,外面热浪滚滚,铺里旺火袭人,光着膀子、穿着大裤衩的两条汉子每抡一锤,汗珠便滚下几长串,咸咸的汗水甚至要淹没他们的双眸。随手扯下肩搭的毛巾,胡乱揩一把脸,他们又抡起大锤,顺便将滴落的汗珠砸个粉碎。细瞧去,长长的锤柄就是他们延长的手臂,圆滚滚的锤头就是他们握紧的拳头,再坚硬的铁件也能被他们轻易地捏成犁耙锄镐镰的模样。炉火正旺,两条汉子抡锤的动作只需悄悄定格,就是一幅活生生的劳动者雕像。打铁是一份充满激情的工作。冷硬的铁件,置于旺盛的炉火之中,被炙烤成彤红的色泽,趁此身躯酥软之际,挥舞大锤轮番砸击,铁件便顺从了人的意愿改变模样。若不趁热打铁,待其冷却后,纵使出千钧之力,也休想改变其点滴意志。这正如人,不急不躁是一种风度,但有时候,也需要迸发出一股激情、一股豪气。那些温吞慢性者,那些闲庭信步者,真需去看一看打铁。</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机械制造业渐渐取代了手工作坊,“铁牛”、插秧机、收割机等机械化的农耕进入田间地头,彻底改变了沿袭千年的传统农耕方式,也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那曾经辉煌的农村古法打铁技艺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在人们的生活中渐渐远去,成为让人追忆的“绝响”,铁匠铺在乡村不复存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