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庆城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陕甘宁交界地带,地理位置独特。千年古城也是革命老区,是原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甘肃活动最早的地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7年8月,中共中央命令:三八五旅七六九团随一二九师开赴山西抗日前线。三八五旅旅部和七七〇团留守陇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8年10月,三八五旅奉命从山西三原北上进驻庆阳(庆城)。三八五旅旅部及直属部队400多人驻防庆阳田家城,七七〇团1400多人分驻驿马关、赤城、白马铺、合水、宁县、正宁、镇原等地。</span></p> <p class="ql-block"> 旅 长 王 维 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王维舟 四川宣汉人。早年曾参加辛亥革命和护法运动。任四川靖国军团长。1920年加入朝鲜旅华共产主义小组,同年底赴苏俄学习。1921年底回国,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回四川开展武装斗争。后任中共川东特委军事部长、川东游击队副司令员、川东游击司令员、红三十三军军长。长征到陕北后,任中央军委四局局长、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旅长兼政委、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等职。1945年4月党的七大前夕,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王维舟是中国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还没有成立中国共产党,他就是共产党员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忠心耿耿 为党为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书赠王维舟同志 毛泽东</span></p> <p class="ql-block"> 副旅长 耿 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耿飚,湖南醴陵人。1925年加入共青团,1928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红军第四方面军四军参谋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副旅长兼参谋长,驻守陇东地区,保卫陕甘宁边区。1940年,三八五旅副旅长兼陇东军分区副司令员。1944年10月,调晋察冀军区任副参谋长。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任北平军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副参谋长,后任晋察冀野战军参谋长。建国后任驻外大使,外交部副部长。毛泽东评价他“敢讲真话的好大使”,叶剑英称赞他是“人才难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耿飚曾任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央军委常委、秘书长,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十二大、十三大上当选中顾委常委。</span></p> <p class="ql-block"> 田家城三八五旅旅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八五旅旅部机关驻田家城,旅部机关驻地有城壕南北两侧窑洞20余孔,房屋几十间。城壕北侧为旅部首长住所,机关会议室等,南侧为警卫连营房,仓库,油坊,伙房等。城壕中部为操场,占地约20亩。</span></p> <p class="ql-block"> 部队训练操场 耿飚拍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1年冬三八五旅旅部机关由田家城移驻北关,借用田家城院落1943年交还当地居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八五旅移驻北关,原旅部田家城旧址城壕中的训练操场被改为农田。新中国成立后,田家城三八五旅旧址大部房屋逐渐拆除改建,现已经建成居民住宅区。三八五旅驻田家城旅部旧址仅存七间平房,现已垒围墙保护,待修缮后方可观展。</span></p> <p class="ql-block"> 三八五旅战士在城墙挖窑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八五旅进驻庆城,为了解决部队住宿问题,旅长王维舟、副旅长耿飚亲自动手,带领战士沿古城墙挖窑洞199孔,基本解决了部队住宿难的问题。</span></p> <p class="ql-block"> 北关三八五旅窑洞旧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庆城北关三八五旅驻地,解放后交还给了当地居民。20世纪70年代划归长庆油田,建成了长庆油田职工社区。20世纪90年以后,旧址上的窑洞逐渐废弃,长期处于闲置状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陇东中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陇东庆城创办的第一所,也是唯一的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中学学府。学校创办初期异常艰难,驻庆城三八五旅及时为学校提供了灶具,选派了炊事员,帮助学校动员学生,派部队帮助整修校园,选派有文化的部队干部到学校任教。为了克服国民党反动派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派出部队帮助学校开荒种地、种菜,帮助学校解决办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至全国解放,学校共培养青年干部899名,成为陇东干部成长的红色摇篮。</span></p> <p class="ql-block">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耿飚拍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八五旅进驻庆城期间,正是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加紧经济封锁,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三八五旅积极响应党中央“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提出了“一把镢头一杆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口号,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军民大生产运动。</span></p> <p class="ql-block">三八五旅在大凤川建设的大礼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0年冬天,旅长王维舟和副旅长兼参谋长耿飚从驻地来到华池勘察地形,在大凤川设立拓荒生产处,誓要把野山僻壤的大凤川建成陇东的“南泥湾”,当时担任此次生产任务的是三八五旅七七〇团。一千多人在团长张才千、政委肖元礼的带领下进驻大凤川,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七七〇团在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源极度缺乏的情况下,以挖野菜度饥荒,搭茅棚、挖窑洞建营房,并利用废弃金属制作生产工具,克服了一切困难,开展挖地劳动竞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据1943年《解放日报》记载,大凤川驻军开展挖地竞赛,最高纪录是每人每天两亩三。通过全体战士的不懈努力,2年时间内共开荒34000亩,不仅保障了部队供应,还提供粮食支援前线。指战员不仅开荒种粮,同时还利用当地的有利资源,开展饲养、采集、挖药、割漆、酿酒、纺织等各种副业生产。第二年全团呈现出粮食满仓,蔬菜有余,牛马成群,猪羊满圈、修建营房400多间,办起了山货加工作坊12个,各种副业十多种,与当地群众同甘共苦,并肩作战,结下了深厚军民鱼水情,以辉煌的成绩造就了“延安的南泥湾,庆阳的大凤川”。</span></p> <p class="ql-block"> 耿飚为大礼堂提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一切物资运输全靠人力。后来,为方便运输,七七〇团将士们在大凤川内修筑行车大道和一座木桥,当地群众将这座桥亲切地称为“七七桥”。</span></p> <p class="ql-block"> 八路军医务人员为百姓治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时任陇东分区专员马锡五看到军民齐心开展大生产运动后,特意写诗一首,热情赞扬七七〇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垦大凤川的革命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数代荒山变良田,屯军积粮依此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为国为民皆模范,白河将士古今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2—1943年音乐家张寒晖到甘肃庆阳华池县大凤川采风,被当军民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深深感染,创作出歌曲《军民大生产》,不久后,这首歌曲在陕甘宁边区广泛传播开来。1964年《军民大生产》歌曲被编排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span></p> <p class="ql-block"> 庆阳三八五旅野战医院旧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抗日战争时期,庆阳是陕甘宁边区和革命圣地延安的西大门,担负着保卫边区和党中央安全的重任。三八五旅驻守庆阳期间,国民党驻陇东部队与地方保安队勾结,向边区进攻,挑起了多次武装摩擦事件,三八五旅在旅长王维舟、副旅长耿飚率领下与庆阳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老区人民的无私支援和积极配合下,给予敌军有力回击,取得反摩擦军事斗争胜利,保卫了边区人民安定,巩固了陕甘宁边区根据地,守好了陕甘宁边区的西大门,同时又锻炼、扩建了部队,提高了部队的军事素质和战斗力。</span></p> <p class="ql-block"> 三八五旅回民骑兵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抗日战争胜利后,驻庆城三八五旅连以上干部全部调回延安。1946年春,三八五旅陆续离开陇东。部队离开时,庆城人民自发组织起来,沿街摆放茶水、果品,满含热泪,依依不舍,夹道相送。三八五旅驻庆阳8年时间里,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战士们还经常帮群众挑水、扫院、打围墙、修房子,军民双方建立了深厚感情,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 用桦树皮记录借物归还账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曾经岁月已然远去,但三八五旅驻庆城期间,在大生产运动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已成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三八五旅驻庆城的红色历史,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基地。</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致谢:</p><p class="ql-block">甘肃省庆城县文旅局</p><p class="ql-block">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纪念馆</p><p class="ql-block"><br></p>